島幽 寨險 洞奇 水特 神奇的古山寨——賈家寨

在古宕渠今四川渠縣西部,有個千百年來充滿著神話般傳奇、令人神往的神秘古寨——賈家寨。

天下各式各樣的古山寨太多,本不算什麼稀奇。但別具一格神秘奇特得讓人稱道的並不多,賈家寨便是其中之一。賈家寨自然景觀奇特、文物遺存豐富、傳奇故事神秘,具有“島幽、寨險、洞奇、水特”的獨特魅力。到過賈家寨的人,常會被眼前的景象震驚……

島幽 寨險 洞奇 水特 神奇的古山寨——賈家寨

賈家寨地處一個神秘的半島上,位於渠縣青龍鄉山坪村,距縣城直線距離約四公里。其三面環水,一面與陸地相連,環境幽靜、林木秀美。流江河與巖溪河交匯相擁環抱,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半島,名叫山坪半島。整個半島從北到南由高到低總面積約兩平方公里,北部地勢突出的高地稱賈家寨;南面河谷階地稱葉家壩。在陸上交通不發達的古代,這個半島耕種業發達,適合人類居住。在與外界隔絕的條件下,這裡可屯兵、可集糧,自給自足就能養活上萬人,因而在戰亂中,成為名副其實的“世外桃源”。

賈家寨向東北幾百米處是流江河支流巖溪河,數百米遠的對岸便是著名而神奇的桃花島和白鶴島。桃花島因島形如桃花,春季又多桃樹,遍野桃花、落英繽紛而得名;白鶴島因地形似一隻白鶴亮翅,又常有成群結隊的白鶴在河溝覓食棲息而得名。這一帶山水溼潤,四季林木蔥鬱、百花爭奇鬥豔,常被煙霞和雲霧籠罩,給人一種仙山雲海如臨蓬萊仙境的夢幻感覺。

賈家寨山寨險奇、易守難攻,不僅是古宕渠也是整個川東最著名的古山寨之一。賈家寨中心山寨矗立在山坪半島西北端,一寨四梁,包括賈家寨梁、雷家寨梁、磨子山、獅子嶺四個山嶺。整個中心山寨的面積僅有幾百畝,卻植被茂密,水土保持豐富,遍地可種莊稼,發生戰亂時能集中駐紮躲避。如果是臨時避險,住上數萬人也不成問題。

賈家寨地勢並不高,中心山寨海拔僅約三百五十多米,但與周圍地勢低窪的河道和河岸坡地相比,卻顯得奇特突兀、與眾不同,隔河就能望見這個被河流和綠樹環抱的古寨。以賈家寨為中心的四個山嶺又形成相對獨立而又連為一體的山寨。四個山寨都憑山設險,修建寨門和山牆,建立起了統一的山寨群。一寨失守還可退守其它山寨,至今還能看到許多古代寨門和山牆的遺蹟。賈家寨山勢陡險、視野開闊,在冷兵器時代是兵家看重的好地方,它與渠縣三國八濛山古戰場的地理形狀大致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卻又極大地優於後者,就是人類在這裡能更持久的生存和躲藏。敵方要隔河渡水包圍賈家寨極不容易,而要攻打就更不容易。歷史上,賈家寨從未被敵方主動進攻失守過。賈家寨的人不易被外界攻殺,使這裡的原住民能保全下來。傳說張獻忠剿滅四川時,所到之處全被“斬盡殺絕”,可賈家寨地理特殊,在圍堵數日後卻久攻不下,被迫撤離。這裡的居民絕大部分都是從遠古時代傳承下來的宕渠原住居民賨人的後代,從賨人時代開始就有的賈家、葉家兩大主姓家族一直生存延續至今。其民風淳樸、豪爽義氣。

賈家寨山洞成群,開鑿奇特,情態各異。賈家寨山上遍地是質地堅硬韌性較好的青砂石巖,隨處可見天然和人工挖鑿而成的各種石洞。賈家寨的古洞石刻千奇百怪、五花八門。由於時代久遠,許多石洞已完全被泥土淤埋,但露出地面可以清點的石洞都還有三百多個。這些石洞成為了川東古石洞開挖藝術的一部活檔案,從新石器時代到近代以來的人類活動,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蹤影。有些石洞是懸崖峭壁上天生而成,有些是按統一模式人工橫向連片開鑿,有些是從地面由上向下開挖出來的,也有從下斜向上開挖的。有的洞獨立成室,有的洞並列成排,有的數洞相連,有的九曲連環。有些洞一眼見底,有些則一片漆黑深不可測。石洞的洞口樣式規格也不一,有單框洞口、多框洞口、雕刻洞口等。不同洞壁留有不同歷史時期的圖騰,有各式各樣的石雕、石刻、壁畫,如龍鳳呈祥壁畫、彌勒佛、送子觀音、石牛、石象等雕塑,還有不少朝代的文字記載。有的洞內還在石頭上鑿出了石壁櫥、石桌凳、石睡床等生活用具。有的洞前有石水缸、石灶臺、石拴馬樁、石桅杆、石馬槽等生產生活設施。有些石洞的洞口設計和開鑿技藝與渠縣境內的許多賨人古洞類似,可以初步斷定為是同時代或接近那個時代的產物。而有些打工粗糙的石洞或為戰國時期開鑿的。有人推算,部分開鑿較早的古洞至少有四五千年的歷史。有些洞的開挖工程量較大,或為有組織的集體行為甚至為當時的朝廷所為。這些洞大都冬暖夏涼,適宜居住,現代戰爭發生時還可以作為天然的防空洞。

有個縱深五十多米的古洞,當地人叫“金娃洞”,傳說裡面藏著“寶物”,當地時常有人看見有一個白色的金娃從洞內出入,只是始終沒有逮著。在集體生產時,村上兒童閒玩時常常多出一人,一會又不見了,多次出現類似情景。眾人總感覺很奇怪,至今也不知究竟。

還有一個天然石洞,洞口一片漆黑,深不見底,據說洞底有陰河,直通數百米以下的流江河。傳說曾有人冒險進入過,洞內曲折,殿數極多。因下到洞內一半處,看見一條巨蟒伏臥,張著大口、面目猙獰。探險者膽戰心驚、落荒而出,從此無人再敢進洞。

賈家寨山高水高,泉眼眾多,四季不枯。不僅四周纏繞的河流中有水,寨內山頂上和山洞內也有各式各樣的泉眼。這裡的土石儲水極多,四季向外湧泉。湧出的泉水清涼甘洌,可以直接飲用。在大天干年月,許多地勢低矮的水井都已斷水,但這裡的泉眼除部分出水量減少外,卻從沒枯竭過。這是一個十分奇特的自然現象。

有一個被當地人稱長壽洞的天然大石洞,約百多平方米。洞壁有一眼泉水,四季長流不斷,當地人稱為長壽水。據傳,住在此洞飲用此水的人大多會長壽。歷代以來這個洞都長時期住著人,包括六七十年代生活困難時期,農村民間修建房屋普遍較困難,藉著大自然的恩賜,這個山洞也一直住著兩戶人家。不僅這兩戶人家生活飲用水全靠這天然自來水,長年不用擔水,其他村民也時常到這裡接水飲用。賈家寨出了很多高壽的人,包括許多百歲老人,據說都與長期飲用這長壽水有關。

由於賈家寨山寨範圍始終有限,遭敵方攻擊時“武器”很可能不夠使用,而有了這些源源不斷的水源後,就可以在防禦時派上用場。傳說張獻忠攻打賈家寨時,為了保存實力,寨民儘量減少使用滾石檑木和弓箭等武器,利用山上取之不盡的薪柴把水和糞便一起燒開,當做“武器”潑向山下敵人。這種“武器”又燙又臭,不好抵擋。張獻忠的部下受到攻擊後劇痛難忍,無法醫治,只得潰退。“打糞仗”一詞便由此得來。

賈家寨山下有幾個較大的古墓群,幾乎涵蓋了賈家寨各個歷史時期的墓葬。“文革”期間,一家人在修豬圈挖糞坑時,挖到一個古墓,挖出了大量陶器、鐵器、瓷器、金銀器等,有陶缸、陶罐、金銀碗筷等器物數百件。後來文物部門出面干預,對古墓進行了封埋。

賈家寨人世世代代被交通所困,有了一種衝出包圍的不屈精神。俗話說“隔河隔千里”,賈家寨的地理特殊、易守難攻,戰亂中可保少遭侵害取得安寧,但在和平時期卻顯得交通閉塞出行困難,交通成了制約地方發展的瓶頸之一。賈家寨所處山坪半島西南對岸,是渠縣著名的“睏牛石壩”,這個壩中有一個天然巨石如睏牛橫臥,河中也有成群的奇石。在冬春季節,流江河處於枯水期,此處河面露出大大小小的青砂石塊,稜角圓滑、色澤青黑、前後相接,狀如順勢排列的水牛睏臥,形神兼備、壯觀奇特。賈家寨人因此崇拜不怕水的水牛,許多雕塑和圖騰都與水牛有關。

如果不靠船隻,對於大多數當地人來說,“望著屋”也會“走得哭”。一些膽大的人在流江河水淺時涉水過河,水深時水性好可以泅渡,但更多的人是借船擺渡,毛家灘是這裡數百年來出行的主要渡口。長期以來,當地人近水用水、導水治水、愛水恨水,品味了水的酸甜苦辣。歷代以來,這裡葬身江流的人畜財產不計其數。僅從1949年以來,死在河裡的人就在百人之上。包括涉水、翻船、泅渡和遭受洪災等,其中還有多名下鄉的機關幹部和駐村幹部。集體生產時,當地一位陳姓人家辛苦一年餵了一頭年豬,請人幫忙送豬,從河邊乘小船前往渠城賣豬補貼家用,一個波浪打來,豬受到驚嚇,跳躍起來,造成船翻,人和豬均落水。豬被水沖走淹死,主人追豬溺水而亡。但是,賈家寨人並未屈服,立志要在流江河上修一座大橋。通過數代人的艱苦努力,一座橫跨流江河,連接山坪、銅鼓村兩岸的“銅山大橋”終於建成,圓了賈家寨人千百年來的修橋夢、出行夢。賈家寨和銅鼓山上的一對石銅鼓遙相呼應,連為一體,擂響了窮則思變、跨越發展的戰鼓。

賈家寨很遙遠,因為它以穿越數千年曆史的洗禮而撲朔迷離;賈家寨很現實,因為它仍還活生生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斗轉星移、世間滄桑,尋古思今、發展永恆。如今的賈家寨,已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旅遊探幽勝地,各種古蹟得到了當地的妥善保護。在時代的發展變遷中,賈家寨的古色古香古韻將會更濃,在歷史的長河中一定會閃耀著更加燦爛的光輝。

□鄭六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