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資訊」「3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被曝假貨泛濫!平台是否需要擔責?

「普法资讯」“3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被曝假货泛滥!平台是否需要担责?

拼多多紐約上海同時敲鐘上市

一時間拼多多進入更多人的視野

「普法资讯」“3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被曝假货泛滥!平台是否需要担责?

不少人發出這樣的疑問:

為什麼拼多多這麼有錢?

明明身邊都沒有多少人在用拼多多?

“三億人都在拼的拼多多”裡的

三億人都在哪兒??

「普法资讯」“3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被曝假货泛滥!平台是否需要担责?

被“拼多多段子”刷屏

才知道原來它是如此神奇的存在……

「普法资讯」“3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被曝假货泛滥!平台是否需要担责?

童話大王鄭淵潔舉報拼多多

7月29日上午,童話大王鄭淵潔在微博上表示,收到多位讀者的舉報,拼多多平臺上某店鋪銷售盜版“皮皮魯”系列圖書,他已經向國家版權局和全國打黃掃非辦公室舉報。

「普法资讯」“3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被曝假货泛滥!平台是否需要担责?

鄭淵潔稱,經律師證據保全向拼多多取證購買,收到的圖書為盜版書,封底的防偽標識都是印上去的。

「普法资讯」“3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被曝假货泛滥!平台是否需要担责?

鄭淵潔同時也貼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18條規定,銷售侵犯著作權複製品,是刑事犯罪,將承擔刑事責任,判三年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同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規定,消費者可以向銷售盜版書的商家進行索賠。

其實,拼多多平臺上存在售賣山寨、假貨產品的情況已經屢見報端,如今隨著公司上市,在更多雙眼睛的關注下,拼多多的假冒產品被放在了聚光燈下。

據證券時報報道,7月28日,創維數字(000810)大股東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針對拼多多購物平臺出現大量假冒創維品牌的電視產品銷售的問題發佈聲明稱,公司正與拼多多嚴正交涉,要求其即日停止所有假冒創維電視產品的展示及銷售活動。公司保留追求拼多多及相關侵權方責任的全部法律權利。

「普法资讯」“3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被曝假货泛滥!平台是否需要担责?

拼多多上到底有多少假貨

800塊的iphone、200多的pad

……

拼多多真是天堂?

但請各位睜大眼看仔細

這裡的商品遠比價格更精彩

「普法资讯」“3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被曝假货泛滥!平台是否需要担责?「普法资讯」“3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被曝假货泛滥!平台是否需要担责?
「普法资讯」“3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被曝假货泛滥!平台是否需要担责?

三星視聽科技?SHAASUIVG?

乍看還挺像三星Samsung…

明明白白寫著超能吧?

仔細看看下面還有4個點

其實是“超熊”!

「普法资讯」“3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被曝假货泛滥!平台是否需要担责?
「普法资讯」“3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被曝假货泛滥!平台是否需要担责?

藍色可樂和粉色雪碧

瞭解一下?

樹林樹林

所以這個叫椰林牌……

「普法资讯」“3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被曝假货泛滥!平台是否需要担责?

據瞭解,拼多多涉嫌假冒商品通常採用三種方式侵犯品牌:

一是採用和知名品牌一致的中文名稱,但是英文LOGO不同,例如康佳KOIVIKDA,容聲ROSHELLE、榮事達Ronbsitr,櫻花CHEBLO,歐派OPPEDQ、三星SANXIN;

比如下面這款容聲三開門冰箱,拼單價只要348元。乍一看還真叫容聲,但對比英文名會發現,正品容聲的英文名是Ronshen,而這款容聲的英文名則是Roshelle。

「普法资讯」“3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被曝假货泛滥!平台是否需要担责?

二是在知名品牌前後增加小字,例如:創維智能、創維智尚、中山小鴨、新飛科技、康佳視界;

三是借用其他品類的知名品牌名稱,例如HYUNDAI現代,XX好太太(美美好太太、俏廚好太太、歡呼好太太、雷帝好太太等)。

拼多多能“拼”多久?

拼多多上市首日以上漲超40%告收,市值達到295.8億美元,一日之內市值增長超過85億美金。

然而,拼多多和平臺上所售賣的部分產品,還欠商標法和消費者一個說法。我們以拼多多平臺內所售的小米視界為例,提出三問。

「普法资讯」“3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被曝假货泛滥!平台是否需要担责?
「普法资讯」“3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被曝假货泛滥!平台是否需要担责?

(拼多多上售賣的小米視界)

多位法律專家、律師均認為,小米是註冊商標,享有商標專用權,可以禁止他人使用近似商標。申請過程中的商標不享有商標權,和已註冊商標構成混淆就構成侵權。何況這裡涉及到還是著名品牌。“視界”有描述性,不構成標誌的識別部分,顯著部分仍然是小米。所以商家對小米公司明顯構成商標侵權。

2相似商標能通過申請嗎?

查詢國家商標局官網,“小米視界”由廣州市諾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於2017年10月11日在國際分類第9類提交註冊申請。然而,商標局官網顯示,“小米視界”於2018年7月6日被商標局駁回複審,目前處於申請收文階段。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遊雲庭認為,這些商標明顯不會通過審查,所以只是侵權的一個幌子。如果品牌所有者起訴侵權,那麼這些產品的生產銷售者肯定會構成商標侵權。

3拼多多作為平臺該負擔責任嗎?

遊雲庭認為,拼多多作為平臺,也應該對企業上線銷售的產品進行審查,如果是少量的侵權,還說得過去,這種大規模的銷售侵權產品的行為,平臺肯定存在疏忽或者過失,應該對侵權行為承擔連帶的侵權責任的。

拼多多作為電商平臺,對商品推廣承擔審核責任,這種對明顯侵犯知名品牌的推廣也沒有主動禁止,平臺是有責任的。

「普法资讯」“3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被曝假货泛滥!平台是否需要担责?
「普法资讯」“3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被曝假货泛滥!平台是否需要担责?

假冒偽劣產品的第一責任人是生產者或銷售者,電子商務平臺所需承擔的法律責任跟直接的售假製假者不同,“因為他的法律定位在於網絡服務的提供者,主要是提供技術的服務,是一個信息發佈平臺。”

而針對電子商務平臺的處罰,我國目前還沒有非常明確的法律規定,目前其最主要的責任在於前期審核,比如審核商家主體、銷售體制等等。如果平臺審核通過的商品信息有誤或者涉嫌假冒偽劣,平臺需要承擔責任。

就目前的法律規定來看,平臺所需要承擔的責任跟義務,“其實可能並不完全匹配”,但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技術實現針對海量商品的監控,《網絡交易管理辦法》裡面也明確要求平臺需要建立對商品的監控制度。

怎麼讓系統有效甄別商品真偽及質量,避免出現更大範圍的維權,在商家、消費者之間找到平衡點補齊上述兩個短板,成為拼多多未來一段時間內急需考慮及解決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