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想打伊朗?被盟友「要求」動武,國防部長大怒:不要造謠

英國路透社報道: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今天發怒了,怒斥澳大利亞媒體造謠,稱沒有攻打伊朗計劃。被“驚動”的還要澳大利亞總理特恩貝爾,被自己國家媒體以“可能造成更大恐慌的轟炸傳聞”嚇著了,連忙出來“闢謠”,“特朗普總統對伊朗做出他個人清楚的觀點,但對澳洲、對我個人或整個內閣來說,這個‘故事’根本是百害無一利的舉動!”

美國不想打伊朗?被盟友“要求”動武,國防部長大怒:不要造謠

楊斌國:最近幾天輿論媒體都在討論美國出否會出兵攻打伊朗。但像澳大利亞這樣直接報道成“既成事實”的做法還是第一個。也難怪美國防長和澳大利亞總理都出來“澄清”。這種“理所當然”的報道方式是源於美國總統特朗普發推特懟伊朗總統魯哈尼。兩國總統對空“舌戰”進一步引發媒體對美軍是否會攻打伊朗的預期值。

誰叫美國有“想打誰,就打誰”的“惡名”在外呢?美國從冷戰後期發動小規模進攻別國戰爭,到冷戰結束不斷髮動大規模對主權國家戰爭,歷歷在目。可謂是“惡名太狠”,一旦別國不按美國意願行事,輕則航母艦隊威懾,重者武裝打擊。因此,媒體們慣性思維下,想當然的要認為美國會對伊朗“動手”。

美國真會對伊朗動手嗎?我們來分析下結果。美國對外大規模用兵在歷史上屬於階段性的。從越戰結束之後,美國大約修生養息了近20年。科威特戰爭爆發,屬於偶發因素,不在美國計劃之內。而如今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並未完全抽身,再打一場大規模戰爭?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中身體致殘和精神創傷數萬美國大兵至今未得到順利康復。美國民眾反戰和厭戰情緒併為過去。這至少要一代人才能忘記。

美國不想打伊朗?被盟友“要求”動武,國防部長大怒:不要造謠

美國近20多年發動幾場大規模戰爭,所花費軍費耗資巨大。被國內外觀察家認為失去了27年時間。目前美國的主要戰略是改變美國在國際地位中相對“下降”的問題,從奧巴馬8年經濟恢復之後,雖然經濟增長放大。但美國實際影響力下降,尤其歐洲盟友開始“離心離德”。此時美國再發動一場曠日持久的對伊朗戰爭,必然會全盤打亂。等伊朗戰爭結束時,是幾年,還是10幾年?飛速發展的世界會在原地等待美國嗎?這一點美國不會看不清楚,輕易發動一場戰爭對於美國來說絕對是弊大於利。

另一種模式的戰爭,也就是軍事上所謂“外科手術”加內部“瓦解”。美國擁有絕對的海空軍實力,這一點毋容置疑。一旦開打,伊朗會按照伊拉克薩達姆模式,原地“等死”嗎?可能的結果就是整個中東都會被攪入戰局。美國中東軍事基地眾多,以色列等都可能成為伊朗攻擊的目標。伊朗可是什葉派宗主國家。計算戰爭動員能力,你不能只算到伊朗國內人口,整個中東什葉派穆斯林都可能成為動員力量。

誰都清楚,美國軍事實力打伊朗完全沒有問題。但後果是什麼?要空中打擊,“外科手術”還是全面戰爭,最終地面介入。前者很快會結束戰鬥,後者恐怕要曠日持久。即便美國最終打贏這場戰爭,得到絕對是滿目瘡痍的中東。尤其以色列被捲入戰爭當中之後,就等於留給了眾多中東“仇視”國家提供了戰爭的“後門”。一旦伊朗受到美國攻擊,數千導彈打擊以色列本土,必然會引發以色列還擊,中東國家將有大半被引入戰局。

美國不想打伊朗?被盟友“要求”動武,國防部長大怒:不要造謠

最終伊朗這些手段全部都失敗,美國最終用戰爭推翻伊朗現政權。但別忘了伊朗高原同樣有大山,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軍”撤進大山。走“塔利班”模式,最終美軍將如何面對局面?扶持另外一個“政權”,這一點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美國已經做過了,證明根本行不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