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轟」盟友、催繳「份子錢」 北約能否挺過川普這一關?

自從特朗普上臺之後,這個世界就不太平了:懟人和退群成了家常便飯,撕毀前任總統協議手到擒來。

本週(7月11日至12日)將於布魯塞爾舉行的會議是北約的首個主要峰會。市場普遍擔心,由於貿易糾紛、軍費、移民、伊朗核協議等問題而導致的分歧將破壞跨大西洋聯盟的團結。

在上個月的G7峰會上,特朗普在高調抨擊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之後宣佈退出剛剛達成的G7聯合聲明。這一次,人們擔心北約峰會也會不歡而散,特朗普可能拒絕簽署公報。

環球時報援引德新社評論稱,“北約正遭遇70年來最困難的時期。”報道還稱,慕尼黑安全政策峰會負責人邦德悲觀地說,北約是否能夠在特朗普總統任期內“倖存下來”,將是一個大問題。

上次的“靶子”是特魯多,這次可能是德國總理默克爾。

特朗普狂批歐洲

特朗普一直以來都毫不留情地猛批歐洲以及德國,從與美國的不公平貿易,到軍費繳納不足,從移民政策過於寬鬆,到激進伊斯蘭主義入侵.......

特朗普啟程前往北約峰會之前,在推特上大發牢騷,稱美國為北約付出的錢比任何國家都多,都變成了各個盟國的“存錢罐”,而美國民眾是一直全款買單的傻瓜。他稱,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能接受的。

推文中,他寫道:“美國在北約花費的金額遠比其他國家多,這不公平,也不能被接受。自從我執政開始,這些國家確實增加了不少貢獻,但他們必須付出更多。德國貢獻佔比1%,美國是4%,北約對歐盟的好處遠遠超過對美國的。”

“炮轟”盟友、催繳“份子錢” 北約能否挺過特朗普這一關?

“根據一些調查,北約給歐洲帶來的好處要遠超美國,美國為北約付出了90%的資金,而許多國家至今還達不到其所承諾的2%。”特朗普接著又對貿易問題指責,稱“歐盟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為1.51億美元,還對美國的商品設置了巨大的貿易壁壘。這不行!”

“炮轟”盟友、催繳“份子錢” 北約能否挺過特朗普這一關?

其實特朗普自2016年競選期間就曾對北約進行過指責,執政後,他也一直為華盛頓承擔著沉重的財政負擔而屢次抱怨。2017年,特朗普第一次參加北約峰會時,就曾公開譴責歐洲的低國防開支,並呼籲北約盟友在“反伊斯蘭武裝分子”的問題上做出更多努力。

根據目前的標準,美國在北約的花費高達70%,而北約盟國同意在2024年前的每一年,都將本國GDP中的2%花費在北約軍費上,但在眾多的盟友中,德國和西班牙並未達到預期的目標。

其實本月初,特朗普已就北約軍費議題多次向盟友“開火”。

據海外網早前報道,美媒3日稱,特朗普已向北約多個盟國發出信件,要求各國增加防務開支,並稱“美國正逐漸失去耐心”。6日,特朗普在蒙大拿州舉行的一場集會上發表演講,諷刺德國花費十億美元採購石油和天然氣,卻不願分攤更多軍費。

除了分攤軍費負擔問題之外,貿易和關稅問題預計也是此次北約峰會難以繞開的重點議題。

特朗普此前執意對歐盟開徵關稅,涵蓋範圍包括汽車、農產品等重點領域,引發歐洲一片抱怨與抗議。歐盟上週初開始對價值28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徵收25%的報復性關稅,並威脅要對價值近3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徵收關稅。

默克爾7月6日表示,她將支持歐盟降低對美國汽車的進口關稅。此舉旨在回應此前美國政府的提議,即如果歐盟做出讓步,就放棄對歐洲進口汽車加徵關稅。

特朗普攻擊軍費問題的同時,也提到了歐盟對美國151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以及“對美國商品巨大的貿易壁壘”。

在移民與能源問題上,特朗普也沒少費口舌。他批評默克爾實行過於寬鬆的移民政策,從而使得歐洲充斥著大量激進宗教分子。對此,美國Axios評論稱,由於默克爾在本國政治問題上的相對軟弱立場,特朗普一直在利用這一點。 

最近數月,特朗普還批評德國政府偽善,說他們一方面口口聲聲說俄羅斯是一個值得對抗的壞角色,但另一方面卻依然在大量進口俄羅斯的天然氣。

二戰後,跨大西洋聯盟通過北約和貿易協定將彼此的國防安全和經濟綁在一起。如今,特朗普以冷戰時期制定的美國法律將一些歐洲商品列為“安全威脅”。美國這樣對待盟友還是頭一回。

對此,紐約每日新聞(NY Daily News)有一段精彩的評價:

過去七十三年,西方政經聯盟是由曾經打敗納粹德國的國家所領導的,最重要的就是美國。而在過去一年,這種局面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曾經充斥著納粹的德國正奮力引領自由和民主之路,特別是貿易和移民自由,但美國卻走上了相反的道路。

德國的反應

目前,德國政府內外都在進行激烈的爭論,討論如何處理與美國特朗普政府的關係。

總體上,德國方面分裂成了兩派:一派堅持要在戰略上保持耐心,另一派則堅決認為應該採取戰略自主原則。

隸屬於美國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總裁、曾在奧巴馬政府任職國家安全委員會歐洲事務高級主管的Karen Donfried解釋了這兩派的區別:

“戰略耐心”派把特朗普視為美國總統史上的一個特例,認為他在一個頂多兩個任期屆滿之後就會從總統寶座上消失了,屆時美國將回歸到原來的美國,其與歐盟的關係也將恢復至往昔。

“戰略自主”派對此並不認同,他們認為美國對於其在世界上的地位角色的觀點早就發生了變化,在特朗普上臺之前變化就開始發生了。這種根本上的觀念轉變將延續到特朗普離任之後。而特朗普只是這種深刻變化趨勢的一個徵兆而已,並非導火索。因此,“美國不再是一個可靠的盟友,”他們主張歐洲應該自主獨立起來。

糾結的歐洲

特朗普的口頭施壓並未得到北約盟友的妥協讓步,尤其是近來與美國分歧日漸凸顯的歐洲國家,面對特朗普言辭激烈的“催款函”,紛紛表示不會屈從於美國的壓力,而將按照自己的節奏增加軍費開支。

彭博社此前就有報道稱,默克爾在柏林舉行的國防會議上說,德國希望到2024年將國防支出從1.24%增加到GDP的1.5%。

挪威外交大臣伊娜·瑟雷德表示,在北約峰會這個重要場合不應過於糾纏于軍費問題,加強安全防務才是北約的根本目標。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則聲稱,2014年“威爾士峰會宣言”對於成員國將防務支出增加到2%的規定,只是顯現政治承諾的政策性文件,而非法律文件。

一些分析稱,歐洲國家的軍費開支要在2024年達到美國的預期面臨很多障礙。

“炮轟”盟友、催繳“份子錢” 北約能否挺過特朗普這一關?

憂心的北約

峰會召開在即,面對盟友短期之內難以彌合的隔閡,斯托爾滕貝格仍在盡力對外展現北約的團結形象。近日,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加強參與鞏固歐洲的安全。儘管分歧存在,但我們可以通過表明團結一致來承擔更重要的責任。”

不過,在跨大西洋聯盟尷尬的現狀面前,這樣的表態還是有些蒼白。不久之前,G7峰會就因美國和其他六國在關稅、伊核協議和氣候保護等諸多問題上的意見不一不歡而散。如今,盟友之間早早開始的討價還價,讓外界實在沒有太多信心看好北約峰會。

  目前,美歐的分歧不僅表現在具體政策層面,還涉及外交戰略上的根本衝突。美國更多是將北約視為維護自身全球霸主地位的戰略基石,而歐洲國家則將其視作提供安全屏障的避風港。這種矛盾正在撕扯北約,破壞同盟間的信任。

王棟認為,已經顯現的分歧還不至於導致這一跨大西洋安全框架發生根本性的削弱。但如俄羅斯《專家》週刊網站刊文所稱,政治團結作為北約成立70年來效力的根基,正在受到威脅。

“特朗普可能還會保持其一貫行事風格,在此次北約峰會上繼續與其盟友發生激烈爭吵。”王棟說。

不僅如此。據悉,7月16日,在北約峰會結束後的第4天,特朗普將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會談,這將是特朗普上任以來的首次美俄首腦正式會晤。

有分析稱,美俄首腦舉行會晤的消息已讓一些歐洲國家感到不安,因為這會抵消歐洲孤立俄羅斯的行動效果。還有觀點認為,俄羅斯一直是北約的“假想敵”和集體防禦的主要對象,特朗普在大肆抨擊盟友之後再與普京握手,或將加劇跨大西洋聯盟的信任危機。

不難想象,已經籠罩在北約峰會上空的陰影將因此更為深重,G7峰會上的尷尬一幕恐怕會重現。北約還是曾經的北約嗎?

“炮轟”盟友、催繳“份子錢” 北約能否挺過特朗普這一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