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主力部隊簡介——紅一軍團編制變革及歷任將領

紅一軍團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之一。

1930年6月19日,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紅四軍與江西南部、福建西部的地方武裝在長汀整編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路軍,不久改稱紅一軍團。軍團總指揮朱德、政治委員毛澤東、參謀長朱雲卿、政治部主任楊嶽彬。紅一軍團下轄三個軍:紅四軍,軍長林彪、政治委員彭清泉、參謀長陳奇涵;紅三軍,軍長黃公略、政治委員陳毅(蔡會文代)、參謀長周子昆;紅十二軍,軍長伍中豪(羅炳輝代)、政治委員譚震林、參謀長林野,全軍1萬餘人。同年8月23日,紅一軍團同紅三軍團自發合編為紅一方面軍。

紅軍主力部隊簡介——紅一軍團編制變革及歷任將領

1932年3月12日,根據中央指示,紅一軍團調整為紅四軍和紅十五軍兩個軍,林彪任軍團長、聶榮臻任政治委員、陳奇涵任參謀長、羅榮桓任政治部主任。不久,紅三軍又重新劃入,另外新建的紅二十一軍和紅二十二軍也加入到紅一軍團序列中。1933年1月,紅十二軍和紅二十一軍改為方面軍直轄。

1933年6月,紅一軍團遵指示進行了整編,全軍團取消了軍一級的編制,編為三個師,軍團長林彪、政治委員聶榮臻、參謀長徐彥剛(12月後為左權)、政治部主任李卓然(1934年秋後為朱瑞)、保衛局局長羅瑞卿、供給部長趙爾陸。第一師師長羅炳輝,政治委員蔡樹藩(後相繼為王開湘、黃蘇);第二師師長徐彥剛(後為陳光)、政治委員胡阿林(後為劉亞樓);第三師師長周昆(後為黃德善)、政治委員伍修權(後為曠朱權)。

紅軍主力部隊簡介——紅一軍團編制變革及歷任將領

1934年1月,中共中央決定撤銷紅一方面軍,直接指揮各軍團。10月10日,各部隊開始長征,重新恢復紅一方面軍編制。此時,紅一軍團編制和各級主官為:軍團長林彪、政治委員聶榮臻、參謀長左權、政治部主任朱瑞;第一師師長李聚奎、政治委員賴傳珠(後為黃蘇)、參謀長聶鶴亭(後為耿飆)、政治部主任譚政;第二師師長陳光,政治委員劉亞樓;第十五師師長彭紹輝、政治委員肖華。

1935年遵義會議後,紅一軍團縮編為兩個師,共六個團。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7月21日,紅一軍團番號取消,改稱第一軍,隨右路軍行動。9月14日,因毛澤東等人與張國燾等人產生分裂,一軍和由紅三軍團改編的三軍被迫單獨北上。10月19日,抵達陝西吳起,與劉志丹率領的陝北游擊隊會師。11月3日,恢復了番號的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合編為新的紅一軍團。

紅軍主力部隊簡介——紅一軍團編制變革及歷任將領

1936年1月19日,紅一軍團作為東征軍一部分東渡黃河作戰,不久撤回,後又向西出擊,參與建立了陝甘寧邊區。10月22日,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正式結束。

1937年8月22日,紅一軍團改編為八路軍115師343旅,旅長陳光、副旅長周建屏、參謀長陳士矩,下轄685團(楊得志任團長)和686團(李天佑任團長),投入抗日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