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人丨回念那回不去的童年時光(Ⅱ)

茶葉·人丨回念那回不去的童年時光(Ⅱ)

▲那時候集體採茶總是一件讓人從枯燥的採茶生活中擺脫出來,感到有意思的事情

我們這一代,從農村中成長起來,總是對兒時經歷過的農村生活有著刻骨銘心般的記憶,如果說偉大的背後是苦難,那麼恰恰是這些林林總總不一而足的苦難讓記憶變得分外親切而難忘,苦難的背後雖然多半是汗水、淚水,然而夾雜其間的歡聲笑語與無邪童年又是何等的令人眷顧留戀。

青春作賦,皓首窮經。有了花樣年華那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生活畫卷作註腳,人生這一大篇文章讀起來才顯得大氣磅礴,千鈞有力,生命也才因此顯得飽滿、圓融。

說到採茶,那實在不是什麼好差事,累到骨髓,單調得又讓人疲倦到極致,然而這種無休止的日子,還是一直可以從春上綿延到秋後。

正因單調、枯燥,是以夾雜期間的那些樂趣也便顯得彌足珍貴,讓人回味無窮。

至今仍然記得,每次帶著勝利的姿態,提著滿滿一籃子茶葉回家,稱重,算賬,然後換來那一張張花花綠綠的鈔票,那份洋溢在臉上與充盈於整個內心的喜悅,甭提會有多高興,就連做夢都會笑著樂出聲來,尋思攥啊攥啊,讓這筆小儲蓄不斷髮展壯大,以至於至今我仍然覺得第四版人民幣是最美的一版,畢竟它給兒時的自己帶來了依靠勞動贏得報酬的無限遐想。

那時吃泡泡糖攥小貼畫風靡一時,孩子們的天真無邪總會通過這些新鮮有趣的事物激發出來,誰湊齊了《包青天》中的各式人物,便覺得無比的驕傲和幸福。於是乎,參與這些兒時的遊樂世界,並樂享其中,成為那個時代的經典記憶。

方便麵似乎也是在那個時候風靡全國,並在農村逐漸地時興起來,以至於很多父母都會買上一箱,作為犒賞孩子的流行食物,併成為那個時代我們最好的零食。畢竟,每次放學回家,從那精美的箱子裡取上一包,走在路上,一邊往嘴裡塞,一邊往茶地趕,那種感覺,幸福極了。

大自然也不會虧待我們,山邊地坎的那些各式山果野味成為我們枯燥的採茶生活中最好的調劑與陪伴,茶桃、刺玫果、秧泡、覆盆子等等不同程度地滿足了我們的無限味蕾。每次採茶採得有氣無力,腰痠背痛,大人們總會讓孩子活動一番去,於是採摘這些果果,便成了一件饒有興致的事,最終一番尋摘、飽腹,疲乏的狀態頓時煙消雲散,精神飽滿,接下來又能以滿腔的熱情去戰鬥、採茶了!

然而,採茶到底是枯燥、乏味的,尤其是整日整日面朝黃土背朝天地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再好的興致都會被消磨掉。當然,農家人總會有自己的辦法去對付這些內心與外在的無限困擾。在驕陽暴曬極度疲乏之際,突然間誰來一句笑話,猶如平地一聲雷,頓時將人們的精神激活,引得眾人哈哈大笑,煩悶的狀態被打破,瞬間便又來勁了。由於各家的茶地都挨在一起,話題一起,當然精神振奮,幹起活來便顯得格外來勁。可以說,樸素的莊稼人以其自身的經驗與智慧,實踐了中國人最自然與饒有活力的幽默,形成了自己的勞動語言與生活哲學,讓辛苦疲憊的勞作變得愉悅、輕鬆。

在城鄉流動並不活躍,農村經營成為莊稼人養家餬口的那個時代 ,精耕細作,守護好每一份農業收成是家家戶戶自然的選擇。茶葉作為跨越一年中2/3的時間的重要經濟作物,無疑有著極大的分量,那是人們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因此,在春夏最最繁忙的採茶時節,除去水田撒種、拔秧苗、插秧,種稻子,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採茶上,正因如此,實在忙不過來,學生便成了幫助採摘茶葉的一大主力,但見浩浩蕩蕩百十號隊伍開赴農場茶地,畫地為界,按班分配,那是校外生活的一大樂事。

畢竟,長久地困在教室裡,骨子裡仍然充滿了集體式的校外活動向往,同時也是擺脫酷暑下的室內炎熱難當,享受大自然無拘無束與和風拂面的普遍心理,畢竟外面再熱,但時時吹拂過來的清風,還是讓人感受到了舒爽的清涼,採茶為滿足這種內心訴求提供了難得機遇。

時常,在週末、節假的日子裡,還會把自己的同學請到家裡,一道幫忙摘茶葉,這似乎也成了那個時候很多人的選擇,以至於每逢假期,各家的茶地裡都是各自的同學,大家一起摘茶,一起暢聊,晚間吃罷飯一起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楚留香傳奇》……那些場景,當然足夠熱鬧,也足夠溫情,同學間的友誼也得到極大詮釋。

……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似乎一切都變了,然而真的徹底變了嗎?好像又並不盡然,山還是山,樹還是樹,茶依然是茶,當年的採茶人許多都已經長大,逐漸地脫離那片土地,走向遠方,然而還有一些人,他們始終幾十年如一日地在堅持,逐漸的,黑髮變成了白髮,曾經他們用最流行的方便麵犒賞著子女,如今在子女看來,方便麵早已由兒時的最美零食演變成了社會的垃圾食品,並常年地脫離了父母的身邊。而農村,那個曾經充滿了無盡熱鬧、生機勃勃的美麗地方,也開始逐漸地衰落、遺忘,人口凋零,田地荒蕪,荒草一堆膝沒了。

我們不該忘記,我們仍然是農村與茶葉人的兒子,那裡安放了我們難忘的人生,給了我們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