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P圖P得那麼勤奮,是在彌補生活上的懶惰吧

你P圖P得那麼勤奮,是在彌補生活上的懶惰吧

你P圖P得那麼勤奮,是在彌補生活上的懶惰吧

梁爽

理性天蠍女

治拎不清、玻璃心、擰巴症

點燃你自律的心

微博:@梁爽笑抽筋了

新書《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發光發亮》正在銷魂出售中



你P圖P得那麼勤奮,是在彌補生活上的懶惰吧

願你能拍精修美圖

也能接受真實照片

前幾天我去辦護照,排隊拍照時,在前面與我相隔十來個人的一個年輕姑娘引起我的注意。

她對著拍照工作人員和排在她身後的人做了個抱歉的動作,說讓她再拍一次。

她坐上座位,擺好表情,等“拍照結束”的電子提示音響起,趕緊站到工作人員的電腦邊上,歪著頭地打量照片,流露出失望的神情。

她問工作人員“不能修圖嗎?”工作人員說不行,她再問,“能再拍一張嗎?”工作人員同意了。

姑娘再次拍完,又不滿意,還站在邊上伺機再拍。

排在我前面的十來號人全部一條過。等我拍完,去看照片時,我真不想承認照片上的人是我。

摘下眼鏡,表情僵硬呆滯,露出額頭,大臉盤子霸屏,鏡頭清晰,瑕疵無所遁形,估計再拍也就這樣,我也一條過吧。

我臨走前看了看姑娘,腦補出平時化妝有劉海45度角麻利修圖的她,很難接受這淡妝露額頭無PS的落差。

看著不能修圖的姑娘,侷促焦慮到方寸大失的樣子,我好想隔空傳音給她,真正的女勇士,敢於直面證件照中的自己。

你P圖P得那麼勤奮,是在彌補生活上的懶惰吧

曾看過一項美顏大數據,在剛過去的2017年,女性最喜歡用美顏APP。

還有調查說,每個人手機平均裝有2.4款拍照P圖類APP,磨皮與美白更受追捧,最喜歡P圖的群體是20-34歲的女性。

美化照片或已成為我們日常中的一部分,讓越來越多的人看慣了美美的自己,看不慣原來的自己。

願你能看慣美顏相機裡自己的盛世美顏,也能接受高清鏡頭裡自己的本真模樣。

你P圖P得那麼勤奮,是在彌補生活上的懶惰吧

別用修圖上的勤奮

彌補生活上的懶惰

P圖其實是時間密集型的代表:

姑娘需要打扮很久,在合適的光線和角度下,嘟嘴抿嘴、瞪眼閉眼各種表情各拍百來張,精選出幾張進行修圖。

美圖軟件一試再試,濾鏡效果試了再試,挑出最滿意的幾張發到朋友圈,這幾張照片濃縮了她們的兩三個小時。

如果不是出於商業目的,這種行為恕我這種粗人難以理解。

與其花那麼多時間讓自己的虛擬形象變美,不如把精力投入到真切改善自己中去。

別用P圖上的勤奮,彌補生活上的懶惰。

你P圖P得那麼勤奮,是在彌補生活上的懶惰吧

在我朋友圈裡,有個與我同齡的女客戶,愛熬夜,愛喝酒,皮膚老化,身材走形,儘管她的自拍照在我朋友圈裡豔壓群芳,但我從沒給她的“照騙”點過贊;

另外一位女同事,發出來的照片也小修過,經常健身的她會把腿拉長一丟丟,注重防曬的她會把皮膚美白幾個度,但我會發自肺腑地給她的“照片”點個贊。

我不認同生活上不修邊幅,照片上大修特修的本末倒置。

比起高超的P圖技術,我更欣賞自律的生活方式。

有些不忍直視的原圖,劇透了她們熬過的夜,生過的氣,懶做的防曬,吃過的垃圾食品,拖欠的運動時間。

想起昨天看到節目裡,主持人採訪吳京和成龍,那些帥炸了燃爆了的打鬥鏡頭是怎麼拍的,吳京和成龍回憶起拍攝時的艱辛,說都是用渾身傷痛換來的。

很多時候,從幾噸的努力中才能萃取出幾克的美好,而美顏軟件卻不走這個邏輯。

尤其是一鍵美顏功能,輕鬆滿足人們的變美需求,但又太過容易地讓人變美了。

我歷來對來得太容易的東西,心裡存有戒心。

絕大多數人都離不開P圖,包括那些聲稱要和自己的缺點握手言和的人在內。

2分靠P圖,8分靠自律的配比,個人感覺還不錯。

你P圖P得那麼勤奮,是在彌補生活上的懶惰吧

少用一個修圖功能

究竟下了多少苦功

以前我看過化妝師MK雷韻祺的書《活得漂亮》,其中有段描述讓我記到現在:

她每次發佈視頻,總會有人評論“你胖了”,“你鼻頭大”,“你的臉太圓了”,“你的腿有點短”……

她說剛開始自己很牴觸,後來決定更加專業地面對鏡頭。

讓自己努力地健身與控制飲食,以便符合鏡頭的審美標準,儘量讓自己死角少一些,減輕攝影師的工作量,讓場景好、光線好的照片,不會因為自己的雙下巴而不能用,減少廢片率。

你P圖P得那麼勤奮,是在彌補生活上的懶惰吧

讓別人或自己少用一個修圖功能,從來不容易、不簡單。

有次我和朋友們去海邊玩,一友承包大家的拍照修圖發朋友圈一條龍服務,她邊修圖邊誇我不需要美白功能。

我表面上禮貌微笑,心裡OS卻是,你們知道少用一個美白功能,私底下用了什麼手段來支撐嗎?

我以前很黑,大二長痘後怕留痘印,然後開啟一攬子美白計劃:

以前無辣不歡的我連續幾年吃得清淡,感光食材和調味料幾乎不碰,食堂做的西紅柿炒蛋很難吃也每日必點,校門口的薏米水不好喝也會經常去喝;

但凡出門會提前半小時塗抹防曬霜,一日三餐一頓不落地補擦防曬,撐傘撐出技術感,根據陽光角度調整撐傘方向,打傘不便時就用防曬面罩取代。

說起來感覺是輕飄飄的兩三句話,但要落地到每天的實踐中,每天不厭其煩地把自己搞成一個行走的帳篷,每次面對別人“又沒有太陽幹嘛撐傘”的不理解,向人解釋“我遮的不是陽光而是紫外線”。沒有強烈的變白願望和意志力,很難堅持下來。

美白功能變得可有可無後,我繼續用補氣色來弱化濾鏡效果,用運動來所化拉伸調節……

我覺得,少用一個P圖功能,比多用一個P圖功能爽多了。

你P圖P得那麼勤奮,是在彌補生活上的懶惰吧

不符大眾審美又怎樣

我已活出想要的自己

近些年,從明星到路人的照片,越來越呈現出一種令人無法企及的陶瓷水光肌,零毛孔,零紋路,零瑕疵。

前段時間,章子怡拍了一組無PS的寫真。

你P圖P得那麼勤奮,是在彌補生活上的懶惰吧

從照片看,在這個年齡段,能有這樣的樣貌身材已是非常出眾。

但看慣明星精修過的華美硬照的網友,看到章子怡臉上的魚尾紋和法令紋,看到她凹陷的眼窩,老態的指節,看到皮膚上的毛細孔和小斑點時,反常地收起一貫的嚴苛,怒贊照片真實又高級。

章子怡的照片向我傳達了一個訊息,現在的她,已經是個敢於放心老去的女人。

塑造過那麼多經典的角色,拿過那麼多重量級大獎,經歷過事業上潑墨門這種低谷,飽嘗過每段感情都不被看好,向同行後輩強調著演員的信念感……

曾經吊著威亞毫無畏懼地撞向道具的拼命三娘,現在也成了收工後立馬回家陪伴孩子的柔韌媽媽。

這組照片我看了很久,很喜歡。照片下,是她浩浩蕩蕩的人生。

既有生而為人的真實感,又有閱歷積澱的高級感,原本不符大眾審美的照片,卻更加立體更有質感。

我以前很愛看一些歐美的時尚雜誌或廣告海報,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是,模特臉上或身上就算斑斑點點,但她們還是流露出一種自在與自得的強大氣場,那是一種對自己的坦然接受和自信表達。

在我看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拍個照美個圖,不必上綱上線,但我們更需要知道:

當我們把身心狀態切切實實地維持好,

有了美顏,能讓你錦上添花;沒有修圖,也讓你依然自信。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