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圍困長春》:一本書讀懂共產黨人的成功密碼

「好书推荐」《围困长春》:一本书读懂共产党人的成功密码

《圍困長春》:一本書讀懂共產黨人的成功密碼

好書推薦

「好书推荐」《围困长春》:一本书读懂共产党人的成功密码

★★★★★

內容簡介

全書圍繞解放長春為中心的東北三年解放戰爭主要戰役與重大歷史事件展開,講述了中共從出關東北到取得遼瀋戰役全勝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值得一提的是,本書中對圍困長春這一長時間以來著史者或語焉不詳多有迴避,或文過飾非張冠李戴的歷史難題,予以了正面且全面客觀的描寫,讀來有理有據,有情有義,填補了正史的空白,還原了歷史的真相。

推薦語

歷史總有陽光難到之處,長春圍困戰就是其中之一。最早接觸這段歷史,還是張正隆先生的《雪白血紅》一書所賜,但在那個稍左的年代裡,如此剋制冷靜的文字,儘管敘述單薄如此,卻已屬大逆不道。語焉不詳之意,只能讓人扼腕嘆息了。

其實,作為一個初步掌握了大歷史密碼的學者,任何一部歷史,都是可以陽光普照無不可對人言說的正史,特別是對於有著近百年曆史、近70年執政史的中共來說,光榮正確偉大,是她一路走來的寫照,凡事無不可對人言,則正是她胸襟寬廣、敢於亮出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從容大度之美。

中共能從陝北高原,一路走來,經西柏坡而至北平,三大戰役中的遼瀋戰役是舉足輕重的定鼎之戰,而遼瀋戰役,前期的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兩戰四平,後期的塔山阻擊戰黑山阻擊戰,都只是熱身表演或爭奪官子的收官之戰,真正起決定因素的,恰恰就是我們黨內很多人都忌諱的長春圍困戰。正是這個看似慘絕人寰的長春圍困戰,奠定了中共問鼎中原的基礎,也正是圍繞著這場戰役,中共與國民黨在東北、在全國的實力分佈、民心所向,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因此,讀懂長春圍困戰,不僅是每個黨員瞭解歷史瞭解黨史,增強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的基礎,也是我們著眼於當下,理論聯繫實際,解讀新時期共產黨人如何走群眾路線的一把鑰匙。

2016年初春,筆者利用休假曾在長春逗留過一段是時間,那裡的南湖公園靜謐幽雅,街市整潔,市井繁華,總體上體現著現代三線城市特有的風貌。但就在這裡,70年前,卻發生瞭解放戰爭中慘絕人寰的一幕,為了解放東北這座嚴密設防的中心城市,東北野戰軍對長春進行了長達近半年的圍困,最終導致敵六十軍起義,新七軍投降,長春勝利解放,百萬東北野戰軍從此再無後顧之憂,從而為遼瀋戰役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在圍城期間,也造成了數萬市民的死難。後世也因此將這段歷史劃為不能為人道者,人為劃為禁區,禁錮森嚴。

但實際上,《圍困長春》一書,卻以坦蕩客觀卻不乏悲憫的筆觸,對這段歷史進行了生動翔實的描寫。

長春之戰,是一場正邪之戰。抗戰勝利之初,蔣家王朝佔據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各項優勢,本來完全可以左右著中國走向全然不同的道路,但他們卻被勝利衝昏頭腦,罔顧八年抗戰中國軍民的慘烈犧牲,無視共產黨人等愛國團體的巨大貢獻,外恃美蘇提供的支持與便利,內仗幾百萬大軍的虎狼之威,將抗戰的果實視為個人禁臠,將淚盡胡塵的日佔區人民,當成是任己宰割的肥羊,長春一時之間也是城頭變化大王旗,各路接收專員們將偽滿首都當成了個人或小集團發家致富的福地,正是在這一片笙歌中,國民黨卻鑄下了失敗的因子。

長春之戰,是一場民心的較量。東北光復初期,在當地人民眼中,衣著光鮮、裝備精良的國軍才是正兒八經的“王師”,一時間,長春的姑娘們甚至都以嫁給國軍軍官為榮,而衣衫襤褸、口音五花八門的土八路則是人人厭棄,避之唯恐不及的準土匪部隊。但幾年的時光,這一感受就發生了逆轉。衣著光鮮的王師們不僅像土匪一樣不堪一擊,而且在軍紀上也不斷向土匪看齊,他們內部山頭林立,相互間視為洪水猛獸,軍官們吃空餉、拉壯丁、搞派系不亦樂乎,士兵們也是越到後來軍紀越渙散,以至於到了燒殺搶掠無所不為的程度。反倒是破衣爛衫的土八路,勝不驕敗不餒,時而大踏步前進,時而不惜代價主動後撤,而無論勝敗,卻從不幹傷害群眾利益的勾當。他們到一地就發動土改放手發動群眾,俘一軍就現身說法,用鐵一樣的思想政治工具,將敵人的士兵轉化為自己的鋼鐵戰士。最終,十萬出關的我黨將士,不到三年時間,變成了百萬虎濆之師,其中既有大量原來心存疑慮、最終卻心悅誠服的東北子弟,也有眼看著蔣家王朝山河日下,上司們因爭地盤搶生意而勾心鬥角,自己卻忍飢挨餓而憤憤不平的原蔣軍士兵。人心,是最有力度的選舉,這句話,在東北,在全國的解放戰爭中都屢試不爽。

長春之戰,是意志與信念的較量。通過此書的描寫,讀者會發現,蔣公經略東北的藍圖,不可謂不宏大,不深遠。但再好的藍圖也需要得力的人才來實行,而遺憾的是,蔣公手下雖然將星雲集,人才濟濟,但卻在蔣家王朝奉行不輟的人治框架下各懷觀望之念。高級將領們都在為保自己的那點人馬、自己團伙的一席之地而蠅營狗苟,打前鋒的總是外人的部隊,先撤退的永遠是自己的嫡系。長春解放之後,屬於蔣介石嫡系的新七軍倉庫裡,各種糧食物資仍舊堆積如山,而屬於雜牌部隊的60軍卻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同樣為老蔣效命,待遇卻天壤之別,如此馭下,難怪人心離散。

而書中耐讀的一個橋段,就是戰亂中國軍中下級將領們的眾生相。他們把亂世當頭先撈一票當做重中之重,戰亂中前線部隊找不見的師長、參謀長們,往往都奮進在前往後方的火車站飛機場的路上,懷中也總是抱著揹著一箱箱一包包各顯神通搜刮來的黃金或外匯。而令人唏噓的是,這些將領,很多人幾年前都是名揚天下的抗日英雄,裹傷不下火線的戰場硬漢,是什麼讓他們不到幾年時間就淪落為財迷心竅連部隊都能拋下的高級逃兵的?答案不言自明。

而蔣介石卻一門心思認為,東北之所以剿共不利,是領導班子的問題,因而幾換其帥,而無論是範漢傑、杜聿明、衛立煌還是陳誠,雖然不乏名揚國際的名將,但卻誰都無法改變國民黨江河日下的頹勢。

而在人民軍隊那裡,則是另一番景象,前去重慶參加國共和談的毛澤東,最苦惱的不是即將出入的虎穴,而是苦於沒有一身正經合體的禮服,甚至連帽子都是從外國專家那裡借來的。而正是這位不拘小節的領袖,在長春之戰前後,卻在將道上將用人不疑發揮到了極致,讓負責東北戰局的林彪得以超水平發揮,打出了一記記漂亮的組合拳。歷史證明,正是這樣從上到下的質樸、坦蕩,正是從領袖到小兵以人民的利益為最高目標的精神氣度,鑄就了共產黨人實事求是、一切為了人民的風骨,正是這樣一個連領袖都窮的掉渣土的冒煙的團體,最終才能贏得人心,贏得軍心,贏得勝利。

長春之戰,也是一場人性的較量。從書中,我們看到,圍城之初,我軍採取的是驅民就食於敵的策略,加快守軍糧食的消耗,但實際上,這一策略卻高看了國民黨軍政當局的人性。幾十萬孤城中的居民,甚至等不到存糧耗盡的時候,就被城內軍、警、匪、特等幾股勢力搜刮一空,然後被強制趕到城外,任由他們輾轉溝壑,餓殍遍野。反倒是圍城的人民子弟兵們審時度勢,在自己後方也在鬧饑荒的前提下,大改以往策略,分段分步驟疏散難民,救活了大多數難民,使得解放後的長春沒有成為一座鬼城。

撫古思今,七十多年前的那場戰爭已經煙硝雲散,現如今,長春的人民正徜徉在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明媚春光裡。曾是生死兩重天的那道封鎖線,如今成了有名的城市幹道正義路,車水馬龍穿梭不已。看著眼前的一切,腦海中卻浮現著圍困長春中的烽火硝煙,歷史的進程正在身後,共產黨人未來的道路該如何走,此書中已有了明確的答案。

懷著不可告人目的對其部分歷史藏著掖著,往好處說,是學養不足、目光短淺的表現,從壞處講,則是授敵以口實,醜化歪曲我黨歷史的第五縱隊行徑。

「好书推荐」《围困长春》:一本书读懂共产党人的成功密码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直機關及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學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書友以書相聚,以學養才。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前,經民政部、文化部等相關主管主辦單位報備批覆,長安街讀書會牽頭髮起成立“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為全國性的人民團體,該機構將通過開發利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中院校的全民閱讀文化資源,促進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並以黨建為先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支撐,努力繼承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遺志,深入“研讀經典”,讓“全民閱讀”形成人人參與的氛圍,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好书推荐」《围困长春》:一本书读懂共产党人的成功密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