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看足球,厲害的人看足球經濟學

一般人看足球,厲害的人看足球經濟學

一般人看足球,厲害的人看足球經濟學

世界盃剛剛開幕,普通人看足球,厲害的人卻能通過足球看到經濟學。

今天我們為你介紹的這本書,就是——

《足球經濟學》

作者: 西蒙·庫珀 史蒂芬·西曼斯基

譯者: 馬睿

出版: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足球比賽的結果可以預測嗎?足球是一門好生意嗎?為什麼歐洲的足球產業最發達?即使你不是球迷,也一定會腦洞大開、備受啟發。

我們挑選以下幾個你可能感興趣的問題,與你分享書中精髓。

1. 足球比賽的結果可以預測嗎?

在作者看來:雖然具體到一場足球比賽,結果無法預測;但從較長的週期看,球隊的成績是可以預測的。

一個國家的足球實力,基本上是由人口規模、人均收入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決定的。為啥?下面咱們舉例子詳細說。

2. 為什麼歐洲足球整體實力那麼強?

究其原因,是由歐洲的經濟水平和地理位置所決定的。

作為現代足球的誕生地,幾個世紀以來,歐洲一直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地區。這裡有生長職業足球的社區土壤,有供養職業足球的經濟基礎。

另一方面,歐洲人口密集、交通便捷,兩個半小時的飛行距離,就能覆蓋20個國家的大約3億人。不僅球迷基礎大,而且利於聯賽賽事的發展。

3. 作為職業足球最發達的地方,為什麼英格蘭總是輸球?

數據分析顯示,英格蘭輸球和運氣無關,而是有原因的:

1. 人才結構有問題,受過良好教育的球員比例很低。在英國,足球一直被視為“窮人的運動”,受教育程度高的中產階級的孩子,更喜歡板球或橄欖球。這

導致英格蘭從教練到球員,從戰術的科學性到球隊的組織性、紀律性,都遠遠落後於意大利和德國。

2. 英國已經不是超級經濟大國。無論從經濟上,還是位置上,它更像是遊離於西歐大陸社會網絡之外的孤島。

4. 球迷那麼多,為什麼卻說足球是一樁糟糕的生意?

作者給出了幾個理由:

1. 雖然全球市場很大,但職業足球俱樂部的商業規模很小。舉個例子,2008年英超球隊的平均營業額,只不過是樂購一家郊區小超市的1.5倍。大筆的錢只是在俱樂部走一遭,就進了球員的口袋,俱樂部收入很少。

2. 從商業角度看,再鐵的球迷,也不可能場場買票,消費終究是低頻行為,很難為俱樂部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很多俱樂部根本不賺錢。

3. 遍佈世界的球迷,大多是看電視轉播。他們會買球衣、球鞋、球星代言的商品,但這些和俱樂部關係不大。耐克把球鞋賣到全世界,但能為球隊持續消費的,終究不過是球隊所在地的小部分人。

5. 職業足球俱樂部的管理是怎樣的?

書裡的結論讓人吃驚:職業足球俱樂部的管理,都非常業餘,甚至是“愚蠢”。說一個事實:每個公司都會有人力資源部,但世界上沒有一家足球俱樂部設有人力資源部門。

掌握俱樂部的大多是運動員出身,他們不缺踢球的經驗,但因為沒受過專業教育,普遍缺乏職業經理人的理性和嚴謹。無論是選擇主教練、球員轉會交易,還是日常管理,更多是憑經驗,而不是嚴謹的論證。這樣的例子,書中比比皆是。

6. 既然如此糟糕,足球生意為什麼能長期存在?

根本原因,在於足球球迷的本地屬性。和其他商品不同,足球俱樂部球隊不管多糟糕,都會有一批忠實的本地球迷。消費者不能容忍一個比過去差的產品,但球迷卻能接受球隊比過去差。

有了球迷的關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自然會有人願意投資。所以作者說:儘管各傢俱樂部的經營愚蠢而無能,但足球仍是地球上最穩定的營生之一。

7. 技體育那麼多,為什麼只有足球的影響力如此大?

書中的觀點是:足球給人們提供了歸屬感。

從歷史來看,現代足球和足球俱樂部的產生,是伴隨城市化進行的。大量的人離開家鄉、進入陌生城市,他們都需要填補情感空白。伴隨著足球的興起,對一個足球俱樂部的熱愛,讓他們獲得對新家園的歸屬感。

即使到今天,足球場仍是很多城市能容納人數最多的建築。幾萬人聚集在一起,萬眾一心,對球隊的支持,表達為一種單純、執著、忠誠的熱愛。這種情感,很容易引發人內心深處的共鳴。


最後,讓我們對《足球經濟學》這本書的作者西蒙·庫珀、史蒂芬·西曼斯基,譯者馬睿,出版方中國輕工業出版社,說一聲感謝!


為什麼英格蘭在世界大賽上總輸球?為什麼德國的踢球方式機械但高效……這些有趣的問題,在《足球經濟學》裡都有精彩的論述。

如果你想換個角度瞭解足球,推薦收聽“每天聽本書”的詳細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