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渤:是難事,有意思,才是創作的動力

黃渤:是難事,有意思,才是創作的動力

黃渤:是難事,有意思,才是創作的動力

黃渤導演的作品《一出好戲》正在上映,至今票房已破七億,豆瓣評分7.4。

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黃渤為什麼要做導演?

是拿遍了演員獎項之後,同鐵三角徐崢、王寶強一樣,演而優則導嗎?是為了拍商業片撈錢嗎?

都不是。

黃渤:是難事,有意思,才是創作的動力

在此前回答記者疑問的時候,黃渤的回答,只是有了創作的衝動。

“在2011年,當時還沒有演員做導演的時候,就打算拍這樣一個故事了。就是找到了一個很好玩的故事,特別想表達,有意思”。

“這種衝動才可能是創作的初心,這個會比較好。”

有意思,才是黃渤導演《一出好戲》的動力。

我們瞭解的黃渤,聰明、情商高、人緣好。外顯的優勢下是他活的明白的人生態度。

“有可能以後都不導了,也有可能七八年之後就一直導了······我覺得就是跟著心走,計劃也沒有用。

1

《一出好戲》是黃渤的導演處女作,雖然有不足和瑕疵,但是他在完成著自己的表達。

看完這部電影,最大的感觸就是,黃導想講的東西太多,

就像一篇學術論文。《一出好戲》就是作為導演的黃渤給自己交上的第一份答卷。

這是一個荒島上的故事,但並不是荒島求生,而是濃縮的人類發展史。

外國專家預言,將有隕石墜落,激起百米高巨浪,淹沒地球。然而,人們並沒有把末日預言當回事,公司照樣團建。當衝浪鴨行駛到大海中,突如其來的巨浪掀翻船隻,眾人被襲擊流落荒島。團隊中的專家稱,外面的世界可能沒了。

那麼,接下來的時代,就要由島上的倖存者開闢了。

在島上,生存環境發生改變,這家公司的人面臨團隊重組。

首先形成了以小王為首的求生派,小王是退伍軍人,並有馴獸的本領。帶著馴人和馴獸一樣的原則,馴服團隊尋找食物。而自己卻宛如佔山為王的首領,有壓寨夫人,有跟班,並且不需要勞動。在這個團隊裡,小王就是王道。於是,張總出走,並佔據了一艘擱淺的郵輪。

黃渤:是難事,有意思,才是創作的動力

黃渤:是難事,有意思,才是創作的動力

郵輪裡面物質充足,身價6億、有經濟頭腦的張總模仿貨幣初創的時代,以撲克牌為貨幣,兌換所需,形成了有秩序的一派。

對於兩個陣營來說,在島上生存一生,甚至世世代代生存下去已不成問題。但是,事情並不是像表面上那麼簡單。

馬進為了去原來的世界兌換3000萬彩票獨自出走,被兩方孤立。在快要餓死的時候,彩票兌現,天上掉魚,馬進開始反撲。馬進用魚換來其他人身上所有的外面世界的物品,自成一派,建立了“電力時代”。於是,這個島中局被馬進和小興牢牢控制。

“一坨屎凍上了就是冰激凌”。嚐到了眾星拱月的滋味,馬進變了、小興變了。

黃渤:是難事,有意思,才是創作的動力

馬進和小興在這個局裡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崇。馬進成了這裡的帝王,並且馬上抱得女神(舒淇)歸。

可是,這一切都是假的,就像是倒置的郵輪,這一切都是顛倒的。

黃渤:是難事,有意思,才是創作的動力

王寶強飾演的小王看到了外面世界的救援郵輪,被大家認為瘋了;馬進也被認為瘋了;小興騙取了王總的財產,打算讓島上的一切不復存在,曾經單純善良的小興變成了最可怕的人。

此時,只有燒了擱淺的郵輪,毀滅這個顛倒的世界,才能讓眾人迴歸正軌。

這個孤島世界裡有各式各樣的人,但是影片對於人性的刻畫並不深刻,黃渤並沒有讓我們看到人性最黑暗的一面。

故事以一隻蜥蜴的視角來探視著島上發生的一切。從上帝視角看,島上的人,似乎在耍著一場猴戲。

用寓言表達自己藝術,不深挖人性的黑暗面。這大概與黃渤的人生態度有關,這一生,他看穿的太多,但並不說穿。

從電影創作的角度看,在一個孤島上濃縮了農業時代、貨幣社會、電力時代,創作時帶有深刻的學術思維,這部電影不好拍

無疑,他拍了一部很難拍的電影。如果黃渤拍喜劇類型商業片,在拍攝上會容易的多,而且票房穩當。但是如果隨波逐流,那就不是黃渤了。

喜歡挑戰,對電影創作是有著追求和思考,這才是黃渤!

黃渤:是難事,有意思,才是創作的動力

2

作為演員的黃渤,同樣喜歡挑戰難以征服的角色。

在過去的採訪中,黃渤提到,現在吸引自己的角色有兩種:一個是來了就是一個大難題的或者不太好征服,但同時他又吸引著你的這樣的角色;另外正常的角色怎麼能夠做到不太一樣。

“這個是使你興奮起來的一些點跟方式”。

黃渤:是難事,有意思,才是創作的動力

在他靈感迸發時,經常會在拍戲時給出n種表演方式。

在《西遊降魔篇》中,孫悟空逃出洞穴的瞬間動作,他給出了三十多個不同動作的反映。一向寡言少語的星爺,在和黃渤的聊天中滔滔不絕,非常欣賞黃渤的才華。

黃渤的表演,常常會讓人感覺很爽,他對角色的詮釋很徹底。很多網友評價黃渤,演什麼像什麼,尤其是對小人物的詮釋,入木三分,比真實的小人物人生還要真。

黃渤對小人物的理解是,人有缺點才可愛

極具生活氣息的小人物角色,黃渤演了不少。

例如《瘋狂的石頭》裡面的黑皮,一個卑微可笑的底層小人物。為了偷寶石被困在下水道里,出來後滿身黑泥,讓人爆笑。

黃渤:是難事,有意思,才是創作的動力

餓了好幾天的黑皮為了偷麵包吃,被老闆瘋狂追趕。這段戲簡直讓人拍案叫絕。

黃渤:是難事,有意思,才是創作的動力

在《瘋狂的賽車》裡,黃渤飾演的耿浩藏在櫃子裡的橋段堪稱經典。

黃渤:是難事,有意思,才是創作的動力

能把小人物演的有意思,源於他對生活的高能感知力。“走進生活,踏踏實實的感受,讓感受進入到呼吸和血液裡,這樣才可能從血液裡提煉出來放到作品裡。”

在電影《鬥牛》中,他對戲的夥伴是一頭牛,以牛的智商是很難被馴化的,更何況要一起拍戲。

黃渤:是難事,有意思,才是創作的動力

黃渤只能與牛培養感情,陪牛聊天,領著他溜達。開始時,領著牛拍一個鏡頭都難,後來幾乎隨便一叫就能完成。

黃渤:是難事,有意思,才是創作的動力

有一場戲,是一個長鏡頭,牛要主動過來舔他的頭髮,然後他起來拍一下牛。可是牛怎麼會主動過來呢?黃渤只好在頭髮上塗滿了地瓜,先讓牛聞一聞,在牛最想吃的時候跑到拍攝位置躺下來。牛舔的時候,最容易連頭髮拔起,這個時候黃渤還要掌握好牛的節奏及時按他的頭。然後拍牛的時候力氣也不能太大,力氣太大牛就不會過來了。於是黃渤只好揹著鏡頭給牛聞聞藏好的地瓜,然後在默默藏回去。

這段表演一定是要深入到生活才能做到,否則別說演戲,連自身安全都保障不了。

黃渤對小人物的表演把握精準,除了對生活的感知力強,還離不開他早期在社會中的摸爬滾打

黃渤:是難事,有意思,才是創作的動力

黃渤15歲開始,就在歌廳當駐唱歌手,還有個藝名叫“小波”。

後來,小波在青島電視臺舉辦的卡拉OK比賽上遇到了好友高虎,兩人一起混“江湖”。

高虎回憶那段經歷時說,“黃渤是社會上的人,各大舞廳都熟”。

黃渤組建過一隻叫“藍色風沙”的樂隊,曾有一個執著的音樂夢。然而在去廣州拼搏一番後,發現這條路並不能走通。

回到老家的黃渤當了製鞋廠的老闆,每日忙於應酬。某日酒過三巡,他卻發現已經找不到生存的意義。於是,他又開始去酒吧唱歌。

之後黃渤開啟了北漂生涯,繼續追逐歌唱夢想。人算不如天算,2000年,黃渤被高虎推薦給管虎導演,出演了電影《上車,走吧》,影片獲得2001年度金雞獎最佳電影獎。

黃渤是幸運的,在一番摸爬滾打之後,一飛沖天。但是此後,他很快意識到自己專業上的欠缺,並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

一次考不上就考第二次,他終於考上了配音專業。黃渤練就了優秀的配音和臺詞功底。

豐富的社會經歷和磨鍊,讓黃渤看多了人間百態,最終成了一個內心清明的聰明人。

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且會堅持下去,勇敢的去嘗試。

黃渤:是難事,有意思,才是創作的動力

3

對於現在的黃渤來說,快樂源自困難的解決,所以挑戰有意思的難事,是黃渤最大的樂趣。

對於黃渤這樣的演員來說,片約太多了。

在成為50億帝之後,聰明的他並沒有過度消耗自己,完成商業價值。而是選擇休息和調整。

2017年,黃渤憑藉電影《冰之下》中波哥這個角色,斬獲第54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導演《冰之下》的蔡尚君這樣評價黃渤,“波哥這個角色跟他以前演的喜劇形象不太一樣,在表演上是做減法,演這個人不需要太多表情和方法,更多是內心的變化。”

“所以我覺得黃渤願意挑戰自己這點很難得,因為對很多人來說,最保險的還是重複自己。”

隨著角色越演越多,獎項越拿越多,拍戲帶給黃渤的征服感越來越少了。在黃渤拿到金馬獎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得的太早了,其實不得也挺好。

黃渤:是難事,有意思,才是創作的動力

如今拍《一出好戲》,因為有意思,因為是難事,所以,有了導演黃渤。

在電影的宣傳期,黃渤沒有利用流量藝人做宣傳,唯一的宣傳就是,黃渤導演!

敢於挑戰自己,這就是黃渤!

黃渤又是一個工作和生活分的很清楚的人,工作就只是他的工作。

對於生活,他是個典型的踏踏實實活在當下的人,說他佛系,一點不為過。

工作上面對烏泱泱的人,休息時候的他很珍惜自己的獨處時光,這是個自己跟自己聊天的過程。在獨處的空間裡,他並不是在思考,而是放開自己,感受生活

還記得他在《創造101》中說過的話,睡覺的時候就什麼都不要想,踏踏實實的睡上一覺。

做人活的明明白白,這樣的人生態度真的叫人羨慕。

黃渤的人生,本就是一出好戲!

黃渤:是難事,有意思,才是創作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