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農民翻蓋雞窩,考古隊得知後激動的說:等這一天十幾年了!

導讀:浙江嘉興市一戶普通農民要翻蓋家中的雞窩,引來了是文物部門的關注,竟然派考古專家在農民家中24小時蹲點。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考古隊如此上心,這一切還要從清朝的新疆巡撫、兩廣總督陶模說起!

浙江一農民翻蓋雞窩,考古隊得知後激動的說:等這一天十幾年了!

兩廣總督陶模

陶模,1835年出生於浙江嘉興一個普通的農民家中,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因病去世,陶模的母親靠紡織絲綢拿出去賣,將他撫養長大。太平天國爆發之後,嘉興淪陷,陶模被迫到太平軍中當過雜役。後來勵志讀書,於同治七年考取進士。

陶模為官清廉,且膽識過人,最初擔任甘肅文縣知縣,後因治理地方有功升任秦州知州。此後十幾年間,他先後出任陝西巡撫、新疆巡撫、陝甘總督、兩廣總督,成為清末的一位封疆大吏。1902年,陶模病死廣州任上,清朝追封其為太子少保,歸葬家鄉浙江嘉興。

浙江一農民翻蓋雞窩,考古隊得知後激動的說:等這一天十幾年了!

陶模的陵墓位於嘉興王江涇新橋村,根據村民回憶,陶家曾是村中的望族,村北面數百畝地都歸陶家所有,陶模的陵墓就修在田地的中央。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陶模的墓還保存的很好,當時在墓的西面還有7間瓦房,有專門的守墓人。每年清明時期,都會有“小腳娘娘”來上墳。

66年,席捲全國的運動展開之後,陶模墓當然也被造反派挖開,當時墓中葬有三口大棺材,裡面分別是陶模和他的兩位夫人。由於陶模下葬僅僅60年,墓中的屍體保存還非常完好,不過陶模為官清廉,墓中並沒有值錢的隨葬品。

浙江一農民翻蓋雞窩,考古隊得知後激動的說:等這一天十幾年了!

挖墓的人見沒有寶貝,就將墓中的六塊石碑拉了出來,其中兩塊小的石碑被兩名下鄉知青拿走了,一塊大的被人拿去做橋板,後來掉入河中不見了,兩塊大的不知去向。

村民老錢當時就住在陶模墓的附近,他說除了墓主的幾塊石碑之外,在陶模墓前面原來還有一塊巨大的墓碑,高2米多,寬1.5米左右,厚1米左右,碑上還刻了上千字。這塊巨大的墓碑當時也被推到,因為太重才沒有被拉走,就一直倒在田地中。當時人沒有文物的意識,幾年之後,村民種地礙事就合力將墓碑拉到了附近丟棄。沒想到正好被老錢家的雞窩壓在了下面。

浙江一農民翻蓋雞窩,考古隊得知後激動的說:等這一天十幾年了!

直到1999年,老錢才得知自家雞窩下埋著一塊墓碑。當時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進行文物普查,根據當年的線索找到了老錢家中,並在雞窩下方挖出了墓碑的一角,由於墓碑體積太大,當時並沒有挖掘,而是給老錢留下了聯繫方式,讓他拆房子時與他們聯繫。

最近老錢準備翻蓋房子和雞窩,想到地下埋著的墓碑,就聯繫了博物館。得知終於可以將墓碑挖出地面之後,考古隊的人員都非常興奮,說等這一天已經十幾年了。考古隊專家說,陶模是嘉興的名人,也是嘉興市區古代出過的最大的官,官居一品,他的墓碑具有非常高的文物價值和歷史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