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萬畝土地流轉助力「創森」,聊城破解平原擴綠增綠難題

聊城地處平原地區,農田面積廣闊,人口稠密,宜林面積少,很大程度上成為造林綠化最大客觀制約因素。為切實解決平原擴綠增綠難題,走出“年年栽樹不見樹”的怪圈,我市在有力保障基本農田基礎上,大力推進土地流轉工作,對河流、道路兩側和生態脆弱區實施規模化土地流轉,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種苗種林種果,發展高檔木材、特色林果和種苗產業。“創森”以來,全市完成土地流轉面積45.89萬畝,流轉期限均達到8年以上,每年每畝給予農民1200元至1650元以上的補助。

45萬畝土地流轉助力“創森”,聊城破解平原擴綠增綠難題

網絡配圖

東昌府區、開發區、高新區和度假區是聊城的主城區,寸土寸金。我市下決心“騰籠換鳥”、擴綠增綠,將市外環以內2.77萬畝一般農用地調整為綠化用地,市財政給予每畝1500元補貼,流轉土地均已完成綠化任務。東昌府區採用每年每畝補貼650元的方式,將土地真正流轉到綠化企業、專業合作社或種植大戶手中,調動社會資本參與“創森”的積極性。每發展50畝經濟林,給予3萬元的財政補助,有效破解了種樹收益低以及人為毀樹的難題。東昌府區今年共完成森林進城圍城工程2.1萬畝,有效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切實解決了城鄉接合部“髒亂差”和違建管理難、控制難的問題。

陽穀縣去年拿出1.5億元用於營林補助和路肩綠化。凡是路域及水系林帶建設寬度、栽植苗木規格達到標準、土地真實流轉及完善隔離溝,林木保存率達到95%的,從2017年開始縣財政每畝每年給予1000元的資金補助;對達到森林鄉鎮建設標準的,每個鄉鎮獎補100萬元;達到森林村莊建設標準的,每個村莊獎補10萬元;縣鄉路路肩培土達到3米的標準,每公里補助5000元,鄉路路肩培士2.5米寬標準每公里補助3000元。冠縣高速、國省道兩側流轉費用按照縣鄉6:4比例承擔,鐵路兩側流轉費用全部由縣財政承擔,有效破解路域林帶保留的問題。茌平縣土地流轉費用縣財政每畝補貼900元,經濟林補貼標準執行成方連片50畝,每株苗木補貼10元,每畝最高補貼600元,提高了群眾種樹的積極性,既滿足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需要,又成為老百姓“離鄉不離土”增收致富的產業途徑。

地定權,人定心,樹定根。“土地不流轉不許造林”保證了造林的成活保存率。“下一步,我們將認真研究、制定管護保護機制,加強流轉土地造林的長期保護,在當前綠化的基礎上,打造景觀林、觀光休閒型生態林,讓綠色長期保留。”市林業局局長丁東明表示。

聊城日報記者 鍾 偉 通訊員 張保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