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繡花」功夫 繡出巫山之美

下足“繡花”功夫 繡出巫山之美

巫山的美景,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 何志宏 攝

發展全域旅遊,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巫山正是像“繡花”一樣,在旅遊文化的打造上精細精準,慢工出細活,繡出巫山獨特的文化之美。巫山神女景區的南、北旅遊環線以及巫山機場路,都下足了這樣的“繡花”功夫。通過精心創意、精細設計,在創新創造中提升景區品質,昇華文化價值。

南環線上,因地制宜建起“神女天池”,沿途的星月客棧、夢幻客棧、三峽院子,每一處風格不同,讓遊客感受別樣的高山民宿;北環線上,將建全球最大的“照相機”觀景臺。根據小三峽特色,設計“水下餐廳”、百米玻璃橋等,讓景區品質進一步升級。

通往巫山機場的機場路上,崖壁將成為一條“三峽歷史文化帶”,牆上的雕塑就像將博物館的展品“搬”到了路上。遊客接待中心、便民服務站、停車場、人行步道、公廁等,配套設施都很人性化,讓遊客更好地體驗巫山全域旅遊。

一江碧水、兩岸青山、三峽紅葉、四季雲雨、千年古鎮、萬年文明。巫山的美景,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

巫山神女景區,地處長江三峽巫峽核心景區內。“南看紅葉,北看雲雨”,南、北環線讓你立體暢遊神女景區。沿線的雕塑、景點等,如珍珠散落在山林,旅遊環線將珍珠串成項鍊,變得光彩奪目。

在建的神女景區北環線上,你將看到全球最大的“照相機”——高達21米的“三峽風景眼”,盡覽巫峽煙雲。5組以神女愛情故事為主線的雕塑,點綴在北環線上。今年10月,北環線將正式竣工迎客,可以在此感受“神女戀城·紅葉巫山”的神奇韻味。

三峽風景眼 看最美巫峽夕陽

神女景區北環線,起點位於騎馬嶺,終點為梨樹埡,全長23公里,是神女景區首條水陸旅遊大環線。

從巫山縣城出發,通過盤旋的山路到達山腰處,雲霧已在腳下。青山、峽谷、河流若隱若現,眼前是“霧繞千峰秀”的美景。

巫峽雲雨,攝影師定格了很多美不勝收的風景。以此為靈感,在北環線上,設計了兩處觀景平臺,“三峽風景眼”就是其中之一。

“三峽風景眼”是啥樣?巫山縣旅遊發展集團公司董事長稅華介紹,以“照相機”和“帆船”為創意元素,在巫峽之上建造“全球最大的照相機”。建築總高度21米、共三層,一層為藝術作品展覽銷售空間;二層為巨幅針孔相機實時成像及遊客作品展覽區;三層為茶咖休閒空間及攝影區。

觀景臺是“相機”、玻璃窗是“鏡頭”、樓梯是“膠捲”……按相機原理設計的室內觀景平臺,可容納百餘人同時觀景。遊客可以透過“鏡頭”,看到最美的“巫峽夕陽”,成為“長河落日圓”最佳觀賞地。

神女與楚王的傳說,流傳千古。沿線5組以神女愛情故事為主線的雕塑,高約5米,設計是雙手的造型,來表達相遇、相識、相知、相戀、相守。

走心的設計 帶你空中俯瞰三峽

每年的11月,大量遊客來到巫山看紅葉。以前,只能乘船欣賞山上的紅葉,而已投用的神女景區南環線,讓你換個角度看三峽。神女天梯、神女天池、特色民宿……走心的設計,領略三峽之美。

稅華介紹,神女天梯——黃岩垂直觀光電梯,垂直高度達220米,被譽為“世界第一梯”。雙向可同時乘坐42人,今年紅葉節前可投入運營。

特色民宿三峽院子,已經成了“網紅”。9戶民居的危房改造成的民宿酒店,田間雞鳴犬吠,野花隨風搖曳,喚起了人們的鄉愁。星月客棧、夢幻客棧,也讓遊客體驗特色文化。

高山上打造景點,有想象不到的艱辛。沒有路,只能靠“騾子運輸隊”。爬山涉水、肩挑背磨,靠堅韌頑強的精神,硬是修復了神女廟,建成了高山索道。至今,“騾子運輸隊”仍在發揮作用。

品質在細節 博物館搬到了機場路

一路一景,巫山將公路建設與生態休閒觀光旅遊結合,形成了一條條文化路、景觀路。在建的巫山機場,四周雲霧環繞,海拔高度超過了1700米,是名副其實的“雲端航母”。機場路新建段全長15.18公里,將是“三峽歷史文化長廊”。

巫山縣交委主任李元華介紹,機場路沿線的崖壁上,會有陶罐、泥俑等雕塑,就像把博物館展品“搬”到了機場路,讓遊客瞭解三峽歷史文化。

在機場路上,春天看花、夏天看雲、秋天看葉、冬天看雪,四季風景如畫。每年春天,曲尺鄉的李花開遍山嶺,形成“三生三世十里李花”。今年3月,首屆長江三峽巫山李花節期間,共接待遊客20萬人次。到了採摘季又是脆李累累,機場路成了臨空親水旅遊廊道。

巫山小三峽旅遊提升規劃中,還設計了“水下餐廳”、百米玻璃橋等,都有望成為“爆款”。

“我們將水上觀光遊覽向水陸互動轉變、觀光為主向觀光休閒度假並重轉變”,李元華說。

關鍵詞:紅葉

林旅融合 山水與紅葉相映生輝

上世紀80年代初,一部《等到滿山紅葉時》的電影,讓峽江兩岸的紅葉被人熟知。許多年後,巫山紅葉在每個深秋及入冬時節層林盡染,扮靚了巫山城。

巫山縣林業局局長熊平說,待巫山紅葉全面盛開之時,將在重巖疊嶂之中,美若絢爛的朝霞,豔如黃昏的雲霓。

林旅究竟怎樣融合?如何更好地打好“紅葉牌”?熊平說,總體圍繞三點出發:第一,如何培育好這美麗三峽的一抹紅葉;第二,如何以發展紅葉生態科普為核心,探索自然資源增值;第三,如何延伸巫山紅葉獨有文化,打造國內乃至世界的文化體驗目的地。

今年,巫山林業人明確了兩大主攻方向——發展生態林,紅葉為主;發展經濟林,脆李為主。計劃到2020年,全縣紅葉面積拓展至20萬畝以上。

當然,紅葉並非巫山獨有。早就有“北有香山紅葉,南有巫山紅葉”的說法,米亞羅紅葉也享譽西部,國外還有風靡全球的加拿大楓葉和日本京都紅葉。但是,這些盛產紅葉之地,大多沒有一江碧水與之相鄰相伴。熊平認為,閱盡奇山異水,走遍神州大地,唯有在長江三峽才能見到這“碧水映紅葉”的獨有景緻。

“目前,西南大學、重慶林科院等技術團隊,已在著手研究巫山紅葉呈色色相及呈色時間的關鍵因子。”熊平透露,當地計劃通過3至5年時間,培育出2至3種增豔、抗病等特性紅葉新品種。未來,山水之美與紅葉之美將更加相映生輝。

目前,巫山已規劃建設規模3000多畝的巫山紅葉博覽園,引種五大洲紅葉品種。“到2021年,遊客有望乘坐熱氣球俯瞰巫山全景。”熊平說。

關鍵詞:詩詞

行到巫山必有詩 神女應無恙

下足“繡花”功夫 繡出巫山之美

建設中的“神女天梯”。

每個夜晚,章玉新都會堅守在全掛式垂直高度達220米的“世界第一梯”面前,他的職責是確保“神女天梯”施工現場運行順利。

“外掛式垂直電梯分上下兩部,4米每秒運行速度。整個運行過程不到1分鐘……”章玉新說,8月5日前,該項目土建工程主體計劃完工,今年11月巫山紅葉節前,這個浩大工程就將投用。

章玉新是巫山縣全景旅遊建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之一,多年從事旅遊文創建設。他認為,如果把交通比作區域發展的基石、旅遊比作高飛的翅膀,那麼文化就是一顆動人的明珠。

自古以來,巫山引來無數文人墨客駐足和吟詠,如唐代元稹為悼念妻子作的情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如李白《清平調·其二》中“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如王安石《巫峽》裡的“朝朝暮暮空雲雨,不盡襄王萬古愁”……

章玉新認為,對於巫山雲雨另一種詮釋,呈現在巫山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上。如神女、雲雨、紅葉,如今已成為巫山打造中國戀城的核心標誌;依據巫山雲雨的創意,建成“朝雲”、“暮雨”、“文峰”、“高唐”4個風貌性公園;位於神女峰之巔的神女廟目前已復建完成,劉禹錫在《巫山神女廟》裡寫的“巫峰十二鬱蒼蒼,片石亭亭號女郎”,將再現於世等等。

“行到巫山必有詩。”章玉新說,神奇的文化積澱,薰陶著大山大河中的巫山人。這是一種力量。

關鍵詞:民宿

巫山雲雨中 民宿文化嶄露頭角

下足“繡花”功夫 繡出巫山之美

巫山民宿文化嶄露頭角。

去年巫山國際紅葉節期間,巫山首個鄉村民宿群落——“三峽院子”開始試運行。

而今,“秋月瓦廬”、“清溪野渡”、“戀城小築”、“秀峰雲宇”等7棟民宿院群,每到節假日一床難求。

巫山民宿文化有何特色?以“三峽院子”為例,民宿群落位於巫山縣建平鄉,在海拔900米的山腰依山而建,與神女峰景區遙江相望。這裡春擁桃李、夏攬青山、秋嘆紅葉、冬臥白雪。

在這裡,土危房被賦予嶄新生命。石牆上鑲著破罐、石磨盤、木頭;拆遷的牌坊當作茶臺;門前的脆李樹依舊開花結果;老磚瓦修舊如舊,破損部分用於牆地面修飾。這裡的每一角落,悉心保留著三峽民居的老物件和老痕跡。

正趕工建設的8號樓“暮雨山堂”,其設計者喻蜀安,曾參與過成都寬窄巷子的設計工作。

年少時,喻蜀安乘船前往巫山寫生,探尋古詩中的這塊不凡之地。這一次,年過半百的喻蜀安,戴著棒球帽,拿著圖紙和施工圖,再次凝視巫山雲雨。決定將巫山本土氣候、人文、高山風貌,一併融入當代建築理念中。

“暮雨山堂”佔地面積2117平方米。20餘客房散步在四個庭院和四所景觀房之間,通過一處無邊水池相連。庭院以坡頂反蓋為頂,以巴渝民居傳統的夯土牆為表,中通天井。其建築妙處在於,雨水並不低落庭院,皆通過明溝暗渠收納於無邊水池中。

喻蜀安認為,當地將民宿產業納入全域旅遊規劃,其誘人之處在於,對三峽民宿文化作有益補充和示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