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10天,不懂這些規矩要吃虧哦!

8月16日週四,末伏開始,

到8月25日三伏天結束,共十天。

知道末伏代表什麼嗎?

由夏入秋,由熱漸冷,

陰陽變化的交替點就在末伏這幾天!

末伏10天,不懂这些规矩要吃亏哦!

末伏:2018-8-16至2018-8-25

末伏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後一伏,俗稱“秋老虎”。末伏早晚較涼快,白天陽光依然劇烈。

立秋+末伏

早晚較涼

白天天氣依舊火爆威力不減

稍有不當,疾病纏身!

末伏已經入秋,所謂“火燒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頗兇。由於暑熱最易傷心,熱擾心神,人常表現出心煩不寧,坐臥不安,思緒雜亂。所以末伏這個時間段最考驗的就是心臟。

末伏期間保護心臟要先做到這三點:

第一,規律生活,養護血管,按時就餐對血管健康非常重要,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少吃肥甘厚味,多吃利於清潔血管的食物,如富含葉酸的綠葉菜、豆類、富含β葡聚糖的燕麥等。

第二,保證睡眠,最好還能午睡一會。

第三,少吃生冷,保護胃腸的同時也在保護血管。

除了心臟!末伏時節,更重要的是:“保護脾胃!四大紀律!

末伏一大紀律

飲食要清補!清補!清補!

  • 末伏清補,以健脾利溼為主。健脾益氣,可以適量多吃祛溼熱、健脾和胃的食物。

  • 如茯苓,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芡實、山藥、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紅小豆等豆類,也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 要特別注意的是,吃扁豆時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顏色不再翠綠為止,否則會引起食物中毒。

末伏10天,不懂这些规矩要吃亏哦!

末伏第二大紀律

艾灸穴位

  • 立秋後天氣仍熱,且雨水較多。溼熱交蒸,合而為溼熱邪氣。在這個時節,如果脾傷於溼,不僅會出現飲食不化、脘悶嘈雜、噁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等症,還可能為咳喘病症種下病根。

  • 中醫講“溼氣通於脾”,所以健脾也是末伏養生的重要環節。

  • 末伏時節養護脾胃,可艾灸豐隆、足三里、脾俞三個穴位,能夠化溼、健脾和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

末伏10天,不懂这些规矩要吃亏哦!
末伏10天,不懂这些规矩要吃亏哦!

末伏第三大紀律

莫貪寒涼物,免損脾胃陽

  • 末伏時白天溫度仍較高,但早晚氣溫則明顯變涼,晝夜溫差逐漸增加。進入末伏時,取涼須有節制,切忌猛吹空調、過吃冷飲,以免損傷脾胃陽氣,不利於健康。此外,適量戶外運動可振奮陽氣,促脾氣運化,改善胃口。

  • 注意!進入戶外運動以微汗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如此,才符合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規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

末伏第四大紀律

吹空調要把握好“度”

  • 老人、兒童等免疫力較差人群和長期伏案工作的白領人士請注意:

  • 吹空調要把握好“度”。立秋過後,天氣依舊悶熱難耐,這種前提下,大家可以選擇空調、電扇、鋪涼蓆等方式適當解暑降溫,但一定要把握好度!

  • 夏季空調病的一些防範措施仍需注意,切忌盲目貪涼,空調可設定在25℃至26℃為宜,更不可對著直吹,也不要頻繁一進一出空調房,減少在電腦前的工作時間。

末伏養生重點:“秋老虎”是這麼打的!

01、吃果不吃瓜

(秋瓜壞肚,吃果除燥)

民間有句俗語叫做“秋瓜壞肚”,立秋後,一些美味的瓜類多屬陰寒性質,吃多了會損傷脾胃,因此要適可而止。但一些“果類”卻可以多吃,比如:

梨/

潤肺,能夠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

蘋果/

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不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還可止瀉。

龍眼/

有滋補、強壯、安神等作用,對夜間失眠的老人尤為適宜。

葡萄/

可以預防疲勞、有益氣補血、利筋骨等作用。葡萄籽還能預防紫外線過敏,美白皮膚等作用。

02、吃蜜不吃辣

(一年之內,秋不食姜)

“一年之內,秋不食姜”是中醫古訓,也是幾千年來中國百姓親身經歷的總結,吃東西有明確的季節講究。

這段時間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類的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特別是生薑。

另一方面,秋天要多吃酸的東西。望梅止渴的典故大家都知道,一說到酸的東西,咱們嘴裡的津液就開始分泌了,這個就能除燥。另外就是,蜂蜜有滋陰、潤肺養肺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護肺陰。

末伏10天,不懂这些规矩要吃亏哦!

蜂蜜加一寶,堪比“神仙藥”

蜂蜜+芹菜

降低高血壓

蜂蜜+核桃

補腎健腦

蜂蜜+牛奶

抗疲勞、增強抵抗力

蜂蜜+金銀花

清熱利咽、治感冒

蜂蜜+葡萄汁

美容養顏

蜂蜜+玫瑰花

疏肝益氣

民間有一種“順秋”的說法,如果在立秋這天沒有下雨的話,那麼立秋之後的24天同樣也會很熱,因此便有了“24個秋老虎”之說。

“秋老虎”一過,真正的秋季也就來了。但是在這之前,人們還是要注意防暑降溫,多補充水分,不要忽視“秋老虎”的餘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