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沒有死,他們只是掉線了……

他們沒有死,他們只是掉線了……

電影裡的阿甘本來是鈍感力、堅強的代表。

但現實中的創業者阿甘卻自殺了。

他真名叫甘來,法蘭遊戲創始人,前騰訊員工,離職之後創辦過3家公司,但苦盡卻沒甘來。

如果人生是一場遊戲,他是不是隻是掉線了。

最近掉線的人不少,年初還有茅侃侃。

創業者的自殺,讓本來已經很焦慮的這個人群更加緊張。

我也是一個創業者,那天與兄弟聊,感覺我們沒有處於死的邊緣,沒有站上高樓往下看,似乎有罪……

他們沒有死,他們只是掉線了……

創業的傲慢與偏見

這個社會給創業者營造了一種驕傲,就是野生的瞧不起圈養的。

王小波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裡,那隻豬是完全瞧不起家豬的。

它喜歡自由,放棄了衣食無憂的生活,甚至放棄了妻妾成群——它本來是一頭種豬。

創業者活得再苦,但這種優越感可以去麻痺他們。

他們沒有死,他們只是掉線了……

現在想想,常識就是,我們不能隨隨便便鄙視別人的人生。

人生多元,不違背底限的情況下,每種人生之路都值得尊重。

創業是一條路,搞藝術也是一條路,做公務員當然也是一條路。

條條大路通羅馬,不,條條大路通往人生的終點。

通往終點的路上不要插隊,人生苦短,死後自會長眠。

關於創業者的妄念,再一個就是偏見——“不成功罪”。

我們這個時代,不斷塑造成功的創業者,並以此來抽打其他的創業者快跑。

摩拜創始人套現,於是就有了“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這樣的毒雞湯氾濫。

其實,福彩中心每次開獎,都有人在拋棄你。

“創業教”最愛說的,向死而生,跳下懸崖,自然就會長出翅膀。

那個笑話裡,同樣是冒充大爺,被空姐扔出飛機,老鼠只能眼睜睜地看到蝙蝠展開翅膀。

大眾創新,萬眾創業,肯定會有泡沫。

泡沫之後會有啤酒,但大部分人註定只會成為泡沫。

既然知道失敗如影隨行,那麼就要預設底限,不把命搭上。

人生崩盤,其實大多數就是槓桿加得太大,大到無法承受。

創業只是人生的一條路, 沒有哪條路是要叫你賭命的。

如何獲得生活與創業的平衡?

在能接受的最大生活損失內進行創業。

生活總是要大於創業,人才值得活著。

他們沒有死,他們只是掉線了……

活著,不要去死

餘華的小說《活著》,上邊的主角宿命地活著,不管不顧地活著,慘烈地活著,見證著無數死亡地活著。

創業者,不能輕言“下線”,也需要“活著”的精神。

活著才有可能。

他們沒有死,他們只是掉線了……

活著讓我們發現,當年想去死的理由,現在看來都不值得。

人生會有很多至暗時刻,那一刻你無法接受這個遊戲,恨不得馬上“下線”。

但有時你堅持下來,血肉模糊地堅持下來,卻發現時間是最好的良藥。

你當時的慘痛,放到人生的長河裡看,不過是一次皮外傷罷了。

未來學家庫茲韋爾說,現在一年等於過去100年,時間會帶來轉機。

活下去,才還會有各種可能。

你如果在98年死去,你不知道後邊大部分中國人都有房有車,消費升級,你不知道中國會變成第二大經濟體。

你如果在08年死去,你不知道還會有微信,有特斯拉,有無人機。

你活下去,說不定還能見證科技奇點來臨。

奇點到來,意味著人工智能超過了人,這個點之後發生的事情並不是我們現在線性思維能推想的。也許,你現在遇到的那些苦與痛,都不再是事了。

庫茲韋爾說科技奇點將會在2045年發生,離現在已經不久了。他還說,2029年人工智能就可以通過著名的圖靈測試超過人腦了。

“創業教”的人會問,不以死相博,怎麼會成功?

我說,如果有一種成功,要以生命為代價,就要小心。

比如說這個創業,要搭上你女兒的命?你肯定打死不幹。

其實呢,生命是底線,不管是誰的命。

我知道關於自殺,有許多合理性、倫理性、甚至美學的研究。

但是,我們沒有必要去凝視深淵。

把命搭上,就是違背常識。

自殺,是一種慘烈的方式與自己決裂。

創業不是為了決裂,而是做回自己。

發現自己的競爭力,也發現自己的能力邊界。

發現世界,發現自己,完成自洽。

他們沒有死,他們只是掉線了……

創業是讓人活,而不是讓人死

聽到阿甘自殺的消息,我正在中關村的創業黑馬,聽天下星農的胡海卿先生分享褚時健和他的妻子的故事。

褚時健種橙子的事大家都知道。但現在,褚老的妻子馬靜芬也要推出了褚柑了。

褚老 85 歲時,褚橙進京引爆全國,成為了“勵志褚橙”。

而馬靜芬老人種出來的“褚柑”也是在她 85 歲時,終於結出了“頭茬果”。我想,褚老與馬老,是因為創業激發生命力。

他們沒有死,他們只是掉線了……

大部分80歲老人,都慢慢等待生命的終點來臨,像即將燃盡的蠟燭。

而這兩位老人甚至還在做10年規劃,20年規劃。

人生終有起落,精神終可傳承(橙)。

相伴人生起落,相守歲月回甘(柑)。

所以,創業不是叫我們去死,而是叫我們更有勇氣地生。

失敗的創業者會有什麼樣的結局?

一種應該是接著創業,準備再次失敗。

我身邊有好幾個人,可謂一直在創業,一直沒成功,但創業的項目卻越來越大。不斷試錯,不斷探索的創業者,本身就是有價值的,許多人願意與他們合作嘗試新的項目。一個從未創過業的人與一個創業失敗過的人,投資後者會更保險。畢竟創業者用時間、汗水與金錢來參與,已經為自己交了學費。

另一種是去上班。創業者失敗之後,才會感覺到“當家才知柴米貴”。他們重新去上班之後,會放低自己,認真去學習去充電,會比沒有創過業的人更能理解老闆。

最後,真的要回歸初心。

創業的初心,就像梁寧說的:

“在創業的真空裡,沒有人告訴你,該做什麼,停止什麼,該往哪裡去。你再也不能通過迎合某人的要求而換得晉級。在這場馬拉松裡,不管開始時,cosplay誰,跑到終點,你只能成為自己。一場創業,一場劫。此劫後,有人成為大佬,有人成為小老闆,有人回去繼續當白領。沒關係,都穿破了束縛,看到了最真實的自己,有了次和自己的小團圓,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