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竟有这么多带有动物字眼的街巷……

南京竟有这么多带有动物字眼的街巷……

@残荷听雨_chty 摄

如果你来南京,我一定不会带你去人头攒动的夫子庙,高楼林立的新街口,我会带你去转转南京的老巷子。

那星罗棋布的小巷,就如同古城的“毛细血管”,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老南京人来说,窄小狭长的巷子是儿时的回忆,几十年如一日的时光,经由它们,留下刻痕。

而每一条以动物命名的窄小狭长的巷子背后,几乎都有一个历史故事,这些你都知道吗?

饮马巷

南京竟有这么多带有动物字眼的街巷……

@一夜醉纸叙城南 摄

南京竟有这么多带有动物字眼的街巷……

饮马巷位于中华门镇淮桥西,东起钓鱼台,西至磨盘街,其得名也与康王赵构有关。

相传,当时赵构等众人被金兵一路追赶至江宁府(今南京),将该地改名为建康府,所幸建康府判杨邦?引开金兵助其逃难。当时怕马蹄声惊动敌人,有马也不敢骑,只能牵着马走。途中赵构的马突然烦躁起来,想要叫唤,原来是口渴要喝水。怕徒生事端,赵构赶紧命人牵马去一井边饮水,马才老实了。而赵构坐骑喝水的这条小路从此就叫做“饮马巷”了。而附近的“饮马桥”也是由“饮马巷”衍生而来。

泥马巷

南京竟有这么多带有动物字眼的街巷……

最有喜感的城南“马地名”是升州路北侧的“泥马巷”,由于网络用语对“泥马”二字的运用,加之网友恶搞神兽“草泥马”的出现,很多网友看到“泥马巷”这个地名会忍俊不禁。

据悉,这个地名同样与宋高宗赵构有关。相传赵构狼狈南逃时,是这小巷一座庙里的泥马显灵化为神兽,将他渡过了长江。清代道光年间的《金陵览胜诗考》中有一首诗写的就是泥马巷:“康王渡江乃神助,马涉江流如涉陆。到此鞭马马不行,知为泥马奇千古!”

牵牛巷

南京竟有这么多带有动物字眼的街巷……

如果不是刻意去找,可能你会错过它。在城南内秦淮河北岸的闹市区,长乐路上有一条狭窄的小支巷叫牵牛巷。不过这个牵牛巷的意思和牛郎织女没有关系,而是实打实的“牵着牛”的意思。

相传这个巷子里原来有宋代的佳丽楼旧址,元代时成为集庆路总管府。而牵牛巷名字的来历也很有意思,明朝初年,江宁县衙设在这条巷子的北端,大堂像牛头,门前有两口水井像牛眼,照壁后的宫沟正中有一个石孔,像牛的鼻子,因此此巷被喻为“绳子牵牛”,因此名为牵牛巷,这个地名一直保留了下来。该巷弯曲欹斜,仅能容一人行走,俗称“一人巷”。

驴子巷

南京竟有这么多带有动物字眼的街巷……

驴子巷位于南京城北,在建宁路与黄土山旁边。曾有一段神奇的传说:清朝末年在这个平凡的巷子里住着一位平凡的驴行老板毛老三,他有四十头驴。当太平军即将打进江宁府城(今南京)时,守城的清军决定逃离,找到毛老三雇用毛驴驮运财宝,谁知刚出南门就碰到太平军,押运的清兵仓皇逃命,惊恐的毛驴驮着财宝四处狂奔,不知去向。

愁苦一夜的毛老三,第二天惊喜地发现四十头毛驴一只不少地回来了。人们都知道老马识途,却不知驴也认家。望着驴背上的财宝,胆小的毛老三怕惹来杀身之祸,决定将财宝献给太平军。东王杨秀清大喜,下令给四十头毛驴披红挂绿,让毛老三牵着在南京城走街串巷,风光了一把。毛老三因祸得福,他居住的巷子从此被人们称为驴子巷。又因为此处有多家经营钉马蹄掌的作坊,也叫马掌巷。清代此巷有人开当铺,又称当铺巷。直到1950年,又重新更名为最初的驴子巷,并沿用至今。

狗耳巷

南京竟有这么多带有动物字眼的街巷……

狗耳巷有时候也有人叫“狗耳朵巷”,听起来有点惊悚,其实狗耳巷的来历跟狗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是关于这个地名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古代狗耳巷这里有一条大沟,因此得名“沟儿巷”,时间长了,讹传为“狗耳巷”。

第二种说法是南京作为中华民国首都期间,外国大使和相关工作人员都主要集中在这个巷子,因此这个地方经常有漂亮的女孩出入经过。老外看到漂亮女孩都会打口哨,并且大喊“Girl!Girl!”时间长了,老百姓就把这个巷子叫做“Girl巷”,中文音译即为“狗耳巷”,只是这个名字确实不够文雅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