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波藏水袖 四水繞合陽

合陽境內的大峪河、金水河、徐水河、太棗河四條河流在古莘大地上流淌了千百年,像四支菸波浩淼的水袖,圍繞在合陽縣城周圍,滋潤著合陽五十一萬兒女,用甘甜的乳汁哺育著這裡的黎民百姓。

煙波藏水袖 四水繞合陽

這裡喧天動地的東雷上鑼鼓,整齊嘹亮的西中雷摞鑼,氣勢恢宏的太棗威風鑼鼓,千古流傳的岔峪放河燈,構思奇妙的甘井面花,栩栩如生的民間剪紙,朗朗上口的合陽花花……無不體現著黃河領域和四條河流沿岸慼慼相生的水文化和民間情調。

煙波藏水袖 四水繞合陽

有人曾說過,如果城市如果缺少水,便像失去了靈性,成為乾癟的裸露和枯竭的呻咽。而合陽境內的四支河流如同四支舞動的水袖,將滿目的煙波盡情的傾灑在了合陽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煙波藏水袖 四水繞合陽

我從小生長在金水岸邊,是蜿蜒曲折的金水河賦予了我童年的樂趣和遊戲的天堂。那晚歸的牧人和低飛的昏鴉,以及路旁乾渴的梧桐和村莊上方嫋嫋升起的炊煙永遠是我記憶中最美的仲夏之景。

煙波藏水袖 四水繞合陽

挽起褲腳在水中用竹篩捕捉魚蝦,或是用小竹杆套著布兜逮知了,抑或用鐮刀在河草茂盛的地方割牛草,都是記憶中很難忘卻的趣事。

煙波藏水袖 四水繞合陽

記得那時在夏天,下午一放學,我們那些一起玩耍的發小們便會不用人約就到金水河邊玩耍,並多半會以為家裡圈養的秦川牛找夜草為藉口,在那水中嬉戲遊玩,直到那牧羊的村姑,揚起長長的鞭子,趕著羊群回家,我們才匆匆地收拾起草籠,戀戀不捨地向遠處的村莊慢慢地移走。

煙波藏水袖 四水繞合陽

直到長大後,我面對家鄉的這座縣城,仍無法想像的是,一個被油煙味燻灼,灰色混凝土澆築的城市沒有了樹木是什麼樣的。我所居住的合陽,因為連年創建全國衛生縣城和全國文明縣城,城裡已是蔥蔥郁郁的一片了,可這也因為四條水系的緣由,成為了一個四季常綠,三季花開的宜居宜業縣城了。這裡並不像古書上說的一年四季塵土飛揚、黃土幹冽農人黝黑,而是宛若渭北高原上的一顆明珠,鑲嵌在美麗的三秦大地上,成為了關中一個令人嚮往的宜居宜業之地。

煙波藏水袖 四水繞合陽

如果說金水是合陽四條河流中的一支水袖,那麼大峪河、徐水河、太棗河則是另外的三支水袖,他們纏繞在合陽富饒的腹地上,用古老的水文化滋潤著這裡的古莘父老,那水、溝、渠、壩、庫、泉、溪、河、潭、橋、鎮、村、寨、莊、社、窯、廟、屋、崖、廠、礦、林、樹、花、草、苔、山、田、坡、壟、路、碾、車、碑、井、禽,風光各異,歷史人文薈萃,水利遺址猶存。

煙波藏水袖 四水繞合陽

聽老人講過去的水利故事,和村民聊古老的民俗故事,目睹遠清近代的歷史遺蹟,觀賞古槐勁柏的滿目蒼翠,一覽小河流水的無限風光,聽聞沿河遠古群落對水崇拜的圖騰文化,體現水文地域穿越的超常誘惑,感受水文化的魅力和歷史張力。

煙波藏水袖 四水繞合陽

瀏覽四河流域,是對對沿途風光的拾遺,也是對沿途文化沉澱的一次洗禮,更是對水文知識的一次再接受。聽民俗專家史耀增老師對民俗文化的講述,回味梁武揮鞭的豪情萬丈和飲馬溝的來歷,聽張大爺對古廟、老白楊的歷史回憶和在合陽民間流傳的豁豁娃故事,聽李大嬸對黃龍山掌故的陳述,聽民間老人對柏抱槐和千年古槐的滄桑記憶,觀高家坡一帶的清泉流水和奇石怪卵,看一路的溝壑縱橫和黃土峰林,覽春日裡黃龍山系的飛泉密佈和迷人狹谷,拾沿途牧人的追逐綠陰和洗衣村婦的勤勞質樸,我們又怎麼不能為合陽供水人自豪,為合陽人民能在黃河380水系外有著這麼浩瀚的水資源而驕傲。

煙波藏水袖 四水繞合陽

四條水袖水波盪漾,像是四條水龍籠罩著合陽,合陽自古有“三山不出頭,四水難行舟”之說,雖然四條河流都是小河流,其中的大峪河匯入洛河,金水河、徐水河、太棗河都歸於黃河水系。其中的太棗河,在合陽境內的潘家山湧出,在百良鎮榆林村流入黃河,自古合陽就有“文王一支泉,富了榆林村”一說。

煙波藏水袖 四水繞合陽

如今的徐水河已被縣委縣政府列入黃土印象文化旅遊項目,在為合陽縣城十多萬人口提供人飲用水的同時又成為了一個令人嚮往的自然遊憩區,其它三條河流的也在逐步的整治之中。我不喜歡那人造的小河小湖,只有那奔流不息的自然之河才讓人欣然嚮往,感恩上天的賜予,讓我們有這四條自然的水袖,在漫天的黃土中蜿蜒流動,像古莘大地的脈膊一樣,慼慼相生,奔流不息。(文/任偉峰,圖/金秋攝影協會會長雷強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