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伊朗總統還能幹多久?11月是個坎兒

伊朗最高領袖在公開場合的千人大會上,批評魯哈尼政府管理不善,導致國家經濟問題頻發。這在很多媒體看來對魯哈尼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哈梅內伊是否會換掉魯哈尼,就成了他們討論的焦點。

木叔對伊朗問題的關注和報道也有10多年了,綜合外媒的看法和自己的分析,就此來談談觀點。其實主態度是魯哈尼何時下臺,要取決於形勢的演變。可以結合最近伊朗政局的一些變化來說兩個預測。

外媒:伊朗總統還能幹多久?11月是個坎兒

伊朗前總統內賈德

外媒:伊朗總統還能幹多久?11月是個坎兒

伊朗現任總統魯哈尼

兩個預測

1)如果在美國製裁下,伊朗人的生活出現大幅度惡化,上街抗議的人超乎想象,那麼魯哈尼政府肯定是替罪羊。

不久前伊朗強硬派已經呼籲老百姓抗議魯哈尼的政策不利,導致“民不聊生”,因此對魯哈尼而言,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平息強硬派的怒火。

哈梅內伊當然是強硬派的後臺,但是他也在走平衡,比如對內賈德反魯哈尼的行動,他基本上還是制止的,基本上也能維護魯哈尼的施政。但是最近他開始公開抨擊政府,說明目前伊朗經濟形勢確實嚴峻,他開始考慮找“替罪羊”。

一旦經濟嚴重惡化、老百姓上街人數增多,可能對政權帶來影響時,魯哈尼政府很可能會被犧牲掉。

當然,法律程序要走,比如伊朗議會多數人支持彈劾魯哈尼,那麼他的下臺就順理成章。而這背後自然得獲得哈梅內伊的同意。

外媒:伊朗總統還能幹多久?11月是個坎兒

2)如果伊朗能扛得住制裁,哈梅內伊的統治不會被動搖,魯哈尼不一定會被換掉,但肯定遭到嚴重政治挫折。

剛才木叔說了,哈梅內伊還算維護魯哈尼施政權威的,因為早在今年初就有強硬派希望藉助百姓不滿經濟水平下滑,而推翻魯哈尼。內賈德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他給哈梅內伊寫了封公開信,主要就是對現實表達不滿。

但哈梅內伊沒有下定決心。相反,還通過議會傳話給魯哈尼,給他幾個月時間改革。於是這幾個月里人們看到魯哈尼換了央行行長,還準備按照哈梅內伊的態度對經濟犯罪嚴厲打擊等。

這說明哈梅內伊不願意過分對人事進行調整,魯哈尼下臺會被西方大做文章,也會被國內民眾看作是政治不穩的問題,說不定會引發更多災難。

因此,不到萬不得已,魯哈尼不會被撤換,但無論如何,在最近幾個月的各種博弈中,魯哈尼一派實力嚴重受損。在如此嚴峻的內外形勢下,未來很難再繼續從政治上崛起。

外媒:伊朗總統還能幹多久?11月是個坎兒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與魯哈尼和內賈德

木叔再來說說魯哈尼承受何種壓力?

1)不只是哈梅內伊公開批評,伊朗老百姓對政府也不滿。

最早是去年底今年初的時候,魯哈尼政府預算竟然外洩了。

人們發現預算裡數十億美元被用來給革命衛隊、教士集團、宗教機構等,但卻建議停止對數百萬公民的現金補貼並提高燃料價格,以及將公立學校私有化。這個信息在4000萬伊朗人使用的社交媒體Telegram上像火山爆發一樣傳播,讓高達20%實際失業率、且佔國家一半人口的年輕群體憤怒不已。之後在東北部的城市馬什哈德就有人走上街頭,很多人是對魯哈尼不滿的保守派和強硬派民眾,要求其下臺。

魯哈尼的一位親信顧問在發生散步事件的第二天在twitter上承認預算不均衡。他還透露了更多細節。比如伊朗軍隊在國外的資金預算增長20%,達到110億美元;代表最高領袖的幾所大學的經費也增加了;一個強硬派教士的什麼研究所十年來預算增長了8倍。

之後是今年3-4月,6-7月,最新的是8月初的幾天,伊朗各地頻繁抗議,首都德黑蘭也未能倖免,口號甚至也越來越激動。這讓哈梅內伊肯定感到了不安。

2)伊朗強硬派的制約

紐時文章分析認為,此係列事件的一個層面也是魯哈尼代表的改革派,與一些傳統的保守和強硬派勢力之間的暗戰。老百姓是被人利用的工具而已。

紐時的文章舉例子——一名小城市青年通過社交網站Instagram看到德黑蘭一名女性和她的SUV照片,她寫道每個月在寵物身上的錢要3000美金。這讓這名青年很氣憤,他說這筆錢夠他們這裡活一年。

這種貧富差距不只在城市和鄉村,首都和地方,也在宗教統治集團內部。紐時採訪到一名什葉派宗教聖城庫姆的神職人員,他說,當看到預算報告裡面要給那些老邁的神職人員更多的錢時,人們很憤怒。這些人對年輕人沒有任何吸引人,所以必須要改變。

其實伊朗真應該多專注國內民生與經濟,而非到國外打腫臉充胖子。

一個例子是它們坐擁巨大石油儲量,卻沒掌握先進的煉油能力,還得依賴進口。此外僵化體制下的金融政策也是經濟的黑天鵝。伊朗國有銀行的一年存款利率高達15%,私人銀行存款利率高達20%。銀行做什麼樣的投資能有如此類似龐氏騙局的超額回報?這又是腐敗高發區,而且直接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相關。銀行的風吹草動對老百姓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

這幾年伊朗金融業大案非常多。3年前涉及12億美元銀行貪腐窩案的億萬富翁阿米爾就被公開處死。而伊朗最大銀行行長也涉嫌詐騙,都已經逃到加拿大,內賈德的親家被捲入其中。幾個月前媒體報道魯哈尼的弟弟法萊多因涉嫌金融犯罪被拿下。

3)伊朗議員們可能讓其下臺

上個月伊朗187名議員簽署聯名信,要求總統魯哈尼迅速採取行動,對經濟團隊進行調整,以改變糟糕的經濟形勢重獲人民信任。由於人數接近三分之二有權彈劾總統,他們警告魯哈尼如不改變,就面臨抉擇。

在此背景下,魯哈尼加快了改革的步伐,7月底任命新的央行行長;8月5日抓起來一個央行副行長,說他違規換外匯;8月8日勞工部長到議會述職時,沒想到被議會彈劾。可見伊朗人對魯哈尼政策的不滿。

最近,伊朗議會更是將矛頭直接對準魯哈尼,要求魯哈尼在一個月內就政府有關克服經濟問題的行動作出報告。議會超過四分之一的議員支持該決定,根據伊朗憲法,這時總統必須作出回應,即在獲得問題後的一個月內對議會進行報告。

確實如西方媒體,特別是FOX電視臺、CNN等評論人士的猜測,照這個趨勢,魯哈尼還能幹幾個月可能都是問題了。​​​​他們認為11月可能對魯哈尼來說是個“坎兒”。

因為11月是美國對伊朗石油禁運生效的時期,如果在這之前魯哈尼不能拿出對策,之後伊朗石油出口將大幅度減少,這對伊朗而言,經濟將雪上加霜。

“所以大家都在等著11月,看到底能發生什麼情況。”西方媒體的分析人士如此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