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市值半年蒸發一萬億 內外交困下跌或只是個開始

騰訊市值半年蒸發一萬億 內外交困下跌或只是個開始

投資潮8月10日訊,在剛剛過去的一週裡,蘋果市值突破一萬億美元,成為第二個市值破萬億美元的公司,第一個創此紀錄的是中石油。但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同為科技巨頭公司的騰訊日子就沒那麼好過。

從去年6月開始,騰訊的股票就一路高歌猛進,2017年底,騰訊市值一度突破四萬億港元,成中國企業裡面最耀眼的明星,但這一切在進入2018年以後就發生了變化。

據財華社統計,騰訊股價在今年1月29日達475.72(市值45289億港元)港元,創歷史新高,截至8月2日收盤,其股價為345港元(市值32844億港元),半年時間市值已蒸發約1.24萬億港元,摺合人民幣約1.066萬億元,這是全球股市最大市值縮水之一。

受此影響,年初憑藉騰訊股市大熱而榮登中國首富的馬化騰也身價下滑,從2800億人民幣的最高點縮水超800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8月3日,著名投行摩根斯丹利發佈報告稱,將騰訊從中國大陸及香港股市的關注名單中剔除,轉而用華潤電力取代。過去幾年,摩根史丹利對騰訊一直持“增持”態度,但今年來摩根史丹利不斷調低對騰訊的目標價,從3月 的550港元降至7月的498港元。

摩根士丹利股票策略師Jonathan Garner在其報告中指出,儘管最近中國政策層採取積極的貨幣和財政措施具正面作用,該行仍然擔憂流動性收緊、中美貿易摩擦以及人民幣/美元短期弱勢。

騰訊最近的走勢使人們不禁發出疑問:為什麼短時間內騰訊市值會大幅度縮水?

恆指下降

騰訊控股是恆生指數第一成分股,其表現一直與恆生指數本身息息相關,而恆生指數的走勢則代表著海內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看法。2018年上半年,外部因素的貿易摩擦及國內去槓桿等各方面因素的共同發酵造成恆生指數明顯下跌,8月2日已跌破前期低點並向下一個支持位27000點進發。此外,人民幣貶值也讓以與美元掛鉤的港元計價的香港市場出現較大波動。

近期全球包括Facebook等在內的科技股業績不如預期,股價因此下跌,也讓投資者對騰訊等科技股的股價出現分歧,雖然騰訊一季度業績增長超市場預期,但即將公佈的半年報的確存在不確定因素,投資者對其有一定擔憂;與此同時,國內整個移動互聯網產業也受到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騰訊成為了某些大資金的做空工具。

新經濟公司分流

在美聯儲加息進程推進、港股市場呈現弱勢的大背景下,小米集團、美團點評等多家新經濟公司紛紛赴港上市,鉅額融資也對市場產生更多負面效應。對身處新經濟公司龍頭地位的騰訊而言,不少投資者都會出售騰訊來買入其他新經濟股份。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眾安在線、閱文集團和平安好醫生陸續赴港IPO,並在首日招股時分別獲得73倍、120倍和166倍的超額認購,當時市場情緒非常高漲。但進入2018年,市場走向冷落,港股IPO市場雖持續火熱,但“搶錢”的情況也使得二級市場其他股票受到牽連,上述幾家公司股價都表現不佳,小米集團在8月2日上市首日股價也跌破發行價。

不幸的是,無論是大盤下滑還是新經濟批量上市分流資金,這些都是外部因素,騰訊自身才是市值縮水的最大原因。

對外投資

數據顯示,截至8月1日,2018年騰訊對外投資範圍涵蓋電子商務、企業服務、交通物流、文化娛樂和教育等方方面面,如拼多多、銷售易、滿幫集團、育碧遊戲和新東方在線等,其投資的企業能否有足夠好的成長性也引發市場擔憂,這些企業基本沒有一家處於類似微信的市場壟斷地位,甚至不少仍處虧損狀態。

騰訊此前通過全資附屬公司間接控制閱文集團65.38%的股份,從2016年開始,閱文集團才在騰訊的“撐腰”下扭虧為盈。當時騰訊董事會認為分拆閱文集團上市將對騰訊及閱文有利,但面臨市場激烈競爭的閱文集團上市後股價一度比最高位近乎腰斬。

作為“騰訊系”重要版圖的美團點評也即將赴港上市,透過其全資或實益擁有實體間接控制其已發行及流通在外股份總數的20.1%。而美團本身的發展也不容樂觀,外賣業務上,餓了麼是美團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旅遊產品預訂方面,攜程、飛豬等依然有優勢,美團要全面突圍並不容易,起步不久的打車業務能否搶佔滴滴等企業的份額也存很大疑問。

就騰訊過去投資的各種企業在港股市場的股價表現來看,除金山軟件、京東相對較好外,包括華南城、華彩控股等公司在內其實都不盡如人意,眾安在線更是大半年跌了三分之二,但騰訊早在2015年已經套現了大部分金山軟件。

騰訊的海外投資同樣也不容樂觀,其雖然持有特斯拉5%的股權,但特斯拉依然處於鉅額虧損當中。實際上,在騰訊收購的海外資產中,遊戲佔比非常突出,在收購《英雄聯盟》開發者Riot Games後,2016年騰訊又86億美元收購了芬蘭手遊公司Supercell,成全球最大的遊戲發行商,但部分遊戲目前未能實現完全商業化,不禁讓人擔心其增長動力。

彭博社有篇文章把騰訊的投資體系比喻成“買六合彩”式的投資,雖然尖酸,但當下科技股風雨飄搖卻是現實,且騰訊越來越通過依靠所投資企業的上市來拉動業績增長。

自身業務

自身業務方面,騰訊業務收入的40%來自於遊戲,很多網友調侃,騰訊更像是一家遊戲公司。但遺憾的是,騰訊2017年財報顯示,其第四季度騰訊PC端和手機遊戲收入總計297億,低於三季度的328億,環比下滑9.5%,而今年曾被寄予厚望的《絕地求生:刺激戰場》和《絕地求生:全軍出擊》也因同類遊戲太多流失掉大量用戶,難以復現昨日輝煌。

此外,人口紅利窗口期已結束,雖然騰訊旗下的QQ和微信仍是現在市場佔有率最高的社交產品,微信月活達10.4億人,但近年來,微信的商業化模式讓其的社交功能逐漸減弱,變得臃腫不堪,似乎已不再受年輕人喜愛。而海外市場已牢牢被Facebook佔據,騰訊社交領域的潛力已不再被資本看好。

而隨著傳媒的發展,娛樂方式日漸多元化,聊天已不再是人們娛樂的主要方式,這極大的減少了騰訊在日常娛樂生活中的存在感。就短視頻領域來說,騰空出世的抖音給了騰訊迎頭一擊,用戶時長被分流,更何況其他領域還有阿里,網易等知名企業。

表現見頂

雖然騰訊市值縮水存在各種因素,但核心因素其實只有一個——市場認為騰訊見頂了。

2018年1月29日,騰訊股價登近期高點476.6港元,但之後沽空聲音不斷。

2018年3月21日,騰訊發佈2017財年財報,次日股價暴跌5.02%。騰訊最大股東Naspers拋售價值近一百億美元股票,市場大譁,而Naspers隨後又因承諾不再拋售騰訊股票引發自身股價暴跌。此後又傳出騰訊總裁劉熾平減持100萬股騰訊股份的消息……

2018年5月16日下午,騰訊發佈2018年一季度財報,當季總營收735.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8%;經營盈利為306.92億元,同比增長59%;淨利潤高達239.7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5%。

這份亮眼財報安撫了躁動不安的市場,5月17日,騰訊開盤大漲7%。但其後騰訊股價一路下跌,中間雖有反覆,但總體保持向下趨勢,只7月一月就下跌9.8%,創自 2014 年來最大單月跌幅。

外界認為,騰訊遊戲和社交的發展模式已遭遇天花板,股價將持續走下坡路,現在僅僅是個開始。

原文鏈接:http://www.investide.cn/news/388726?i=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