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在旅遊還不夠發達的二十年前,走入我們百姓記憶中的雲南味道就是過橋米線,時過境遷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隨著人們對雲南味道的全新探索和認知,年輕的雲南味道紮根北京。

小北餌塊旗下的餌絲之滇,讓我們全方位的認識餌絲,凸顯柔韌絲滑的餌絲所帶來的美食。

位於工人體育場北路50號樓k歌之王2層,一個迪廳版本的餐廳。

從中午營業到深夜,給這個夜場娛樂後的人們帶來一絲暖意。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店鋪裝飾的乾淨簡單,到了晚上十點彩燈打開後,這裡儼然成了跳舞場KTV一般,跳躍的音效讓舌尖跟著一起舞蹈。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餐檯上擺了很多調味料,雲南菜是中國菜體系中民族特色最為突出的一個地方性菜系,25個少數民族飲食文化與漢民族飲食文化相互融合的產物。有突出原始味道的,也有香料特殊運用的,都是為了烘托出食材本身的感覺。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酸角汁——酸角又名酸豆,味功效為甘.酸.平,具有消食化積.養肝名目.止渴消熱.解酒等功效,為雲南特產。用酸角製成的飲品很適合配合餐,開胃又助消化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香格里拉啤酒(精釀)——七個顏色七種味道,神奇的、獨特的、純天然的啤酒。

在超過海拔三千米的高原用最佳的純天然原料釀造,香格里拉啤酒是真正的液態天堂。百年西藏山泉水,優秀的啤酒,來源於優質的水。我們的水源,是在香格里拉的天然地貌中經過一百多年的過濾、蒸餾,才滲透到地表的高山雪水。這種神奇的水,讓我們精細的釀造工藝,在每一瓶啤酒中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青稞麥是一種在西藏代代相傳的農作物,關於這種純天然穀物的傳說遍佈西藏各地。一千多年來,青稞麥的種植方法始終如一。這是真正的西藏味道,這種特殊的風味讓香格里拉啤酒成為了獨一無二的啤酒。香格里拉啤酒萃取了東西方的天然精華。來自自德國的頂級啤酒花,和香格里拉本地湍流百年的高原泉水,以及代代相傳的青稞麥碰撞到一起後,純正的口味,悠久的傳統,還有一流的品質,將被封存到每一瓶香格里拉啤酒當中。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傣鄉椰奶泡魯達——泡魯達是著名的緬甸、泰國甜品。起初是在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流行,後來逐漸傳到雲南德宏芒市、德宏瑞麗、景洪等地方。現在變成一款飲料加甜品,香甜撲鼻,神清氣爽。其中的奶油麵包乾,泡在奶香濃郁的冰水中,入口即軟,酥脆香甜,可口甜蜜。甜中帶有濃濃的椰香。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玫瑰飲——玫瑰是雲南盛產的植物,不僅可以做鮮花餅還可以做飲料,玫瑰的香氣尤其濃厚,顏色也很美。玫瑰是美白養顏的好東西,不喝酒的女生可以選擇。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東寺街辣醬炸洋芋——東寺街市昆明的一個地名,北方人稱土豆,哈哈,洋芋聽著菜都洋氣了,辣度適中,薄荷葉的加入變得非常清新可口。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開胃小菜是花生和毛豆,不同的是蘸料,本身清淡的花生和毛豆突然變的有鮮活的生命了。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喜氣洋洋豆麵湯圓——第一口有點像我們北京小吃驢打滾的口感,咬開後迸發出黑芝麻的餡料,香甜無比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炸臭豆腐——和湖南臭豆腐同樣齊名的便是雲南的,發酵方式不同,外面炸制的略幹,裡面豆腐軟糯,香菜辣椒跟香料調味,越嚼越香能回味!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現炸酥肉——一個可以邊走邊吃的零食,沒有四川酥肉那麼大塊,更加精緻入味,外酥裡嫩包裹著各種香料,當然配酒是特別好的小食!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溫莎焦香鳳爪——這個雞爪是真的焦香呀,完全不是那種軟爛脫骨的,蘸上乾料一點點細緻的吃,超級有滋味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香炸石屏豆腐——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第三集中就講述了石屏豆腐,之後更是名聲鵲起受到大家喜愛。石屏豆腐可謂雲南美食的代表之一,豆腐本身的豆香味極濃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熱帶雨林裡的羅非魚——記得十多年前在雲南吃香茅草烤魚就愛上這種乾乾烤魚的方法,這裡的做法不同,用自己調配的辣椒等食材覆蓋表面,魚都不是很大的那種,所以魚肉鮮嫩,魚骨都烤香了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鳳翥街醬肉豆花米線——鳳翥街中間這個字念四聲的zhu,同樣採用了昆明的街道,端上來的時候表面鋪滿了食材,碗很大把米線藏在了下面,攪拌以後散發出了香味,別看顏色不深味道很濃,實話說小仙兒更喜歡這個幹拌的米線,分量足很推薦。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破酥包——破酥包子是雲南昆明的傳統風味小吃,破酥包子的餡心有鹹、甜兩種,我們在這裡吃的是甜的,開始感覺像北京五仁餡料,細細嘗試不同的,很特色。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油炸破酥包——外皮金光酥脆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紅油拌豬耳——雲南獨有的辣子拌涼菜,筋道又帶脆骨的豬耳,味道鮮香不膩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醬肉酸辣豆花——是當地民間小吃其一,豆花滑嫩,肉末香蔥和辣子加上一點點的酸非常可口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玫瑰釀豆花——豆花不光有鹹鮮的,還有甜口兒的,爽滑的豆花可以當甜品吃哦。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騰衝金湯稀豆粉油條——是不是像北京的麵茶,其實道理同源,這個是豆粉稠稠的,剛炸出的小油條配這個是夜宵不錯的選擇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山中的竹筍——大山裡的竹筍食材,帶著山林裡的自然氣息,脆嫩汁水豐富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豬手——分為滷製和炸制的,滷製的很入味,炸制的外皮酥脆的,豬手的膠原蛋白沒有任何護膚品可以替代哦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小銅鍋金盆鮮肉餌絲——特製的鍋,碗,勺子,每個小銅鍋出一碗,這樣保證口味和湯汁完全浸入餌絲中。

金盆餌絲——發財的餌絲、養生的餌絲、溫暖的餌絲、你的餌絲是商家對自己的定位,每一碗餌絲由金色特質的小盆獻上。

餌絲是雲南的特色小吃之一,主要以大米為原料製作而成。餌絲的主要吃法和雲南的另一特色小吃米線相似,只是二者口感存在差異。米線圓滑彈爽,餌絲柔韌留香。

餌絲是由餌塊演變出來的,餌塊切絲便做成了餌絲,且後者更加入味。製作好的餌絲和不同佐料搭配,經過蒸、煮、炒等不同方式烹飪加工,便產生了獨具風味的美食。

餌絲之滇的各種湯底全部由豬骨和雲南山上的走地雞煲制的,銅盆的這款湯底帶一點點東南亞的風味,還加了韭菜花更是提香。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大理巍山耙肉餌絲——小仙兒更喜歡這款,看似白色湯底,其實滿滿的高湯,每一口都讓人回味。不管是肉還是餌絲份量超足,飯量大的人一盆也搞定了。因為愛湯底,商家還會免費續上了一盆湯,喝的好幸福。

舌尖上的彩雲之南,年輕的雲南味兒——餌絲之滇

致力於推廣雲南年輕的味道,將我們不熟悉的美食帶到身邊。

我們說下餌絲和米線的區別,一樣以大米為原材料,只是處理過程不一樣。餌絲一開始是做成餌塊,然後再切成絲

餌絲大理地區耙肉餌絲(煮),曲靖地區蒸餌絲,昆明餌絲一般滷或炒,但是餌絲柔韌度各地區有差別,比如曲靖地區所用的餌絲拿來煮會慘不忍睹,蒸出來卻是無上美味。調製風味上昆明地區米線餌絲煮制的鹹辣為主,滷炒的甜鹹為主。其他地區大部分都是鹹辣為主,氣候偏熱的地區(如版納)則酸辣。

如今雲南米線製作,仍有兩法:

其一,取大米發酵後磨製而成,俗稱“酸漿米線”,其工藝複雜,生產費時,然筋骨好,滑爽回甜,有大米清香,為傳統制法。

其二,取大米磨粉後直接放在機器中擠壓,靠摩擦的熱度使其糊化成型,稱為“幹漿米線”,其曬乾後即為“幹米線”,方便攜帶貯藏。食用時再蒸煮漲發。幹漿米線筋骨硬、咬口、線長,但香不及酸漿米線。

讓我們一起到餌絲之滇感受彩雲之南的不一樣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