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靈利「原創」朱曉茹播音參賽 那些年的那些事之—麥收

郭靈利「原創」朱曉茹播音參賽 那些年的那些事之—麥收

“六一”兒童節前後,小麥陸陸續續成熟,這時候就進入了麥收時節。

趁著天好,也為了避開白天的炎熱,家家戶戶都是半夜就起床,摸黑來到田間地頭開始割麥。

五月末的夜晚,是最清新、最美好的時刻。天空象是刷洗過一般,沒有一絲雲霧,藍瑩瑩的,又高又開闊。一彎月牙,從東邊的山樑上爬出來,將金燦燦的麥田照得亮亮堂堂,樹枝、幼草的影子投射在小路上,斑斑駁駁,悠悠盪盪。不知名的小鳥偶爾“啾啾”大叫,小蟲子在草從裡歡唱……趁著皎潔的月光,人們使勁兒地割著麥子,還不時的小聲交談幾句。一會兒功夫,成片的小麥整整齊齊地擺成了一堆堆,規規矩矩地躺在田間地頭……

天逐漸變亮,小麥已經快割完了,站起來想休息一下,才發現累得已經直不起腰了。用手捶捶痠痛的背,有的繼續割麥,有的坐在在田埂上抽菸,有的躺在麥堆上閉目養神……

郭靈利「原創」朱曉茹播音參賽 那些年的那些事之—麥收

田野地頭的人更多了,大家吃完家裡送來的飯菜,又開始幹活。婦人們軟聲笑語象蝴蝶一樣穿行四處,低頭收割的男人在累了的時候抬起腰,站直身體,遠遠看看這些一邊忙碌一邊說笑的女子們,眼中臉上全是滿足。有頑皮的孩童在田地一角玩著過家家,或懂事地幫忙拾麥穗。有哪家送水的女孩子,拎著白瓷大茶壺,穿著家居的棉布衣,很寫意地走在田埂上……

麥子收完後,用架子車一車一車地拉到打麥場,先在太陽下曝曬,然後用木叉一遍一遍地翻。用木叉翻麥子是力氣活,我家女孩多,力氣小,用木叉翻麥子的時候翻不動,只好用手把麥子一點一點地擻開。全部擻完之後,手已經沒知覺了。臉上、身上髒得像花狸貓……等到太陽把麥稈曬乾了,再讓騾子或牛拖著石碾子一遍一遍地碾,直到麥粒全部脫落乾淨,麥稈成了扁平扁平的,才算碾好了。

郭靈利「原創」朱曉茹播音參賽 那些年的那些事之—麥收

接著是揚場。揚場是個技術活。要趁著風大的時候,順著風勢,用木掀一掀一掀地揚,把小麥裡的碎草屑分離出來。一個人揚場,另一個人要不停地用掃帚掃出麥子上的雜物。我家的人都不會揚場,每年都要等到別人的麥子揚好了,再找技術好的人幫忙揚場。揚好的麥子就在場裡曬乾裝袋。看著鼓鼓囊囊的塑料袋小山似的堆在場上,收穫的喜悅充滿心間。麥子裝袋之後還不算完,還要把麥秸垛成圓錐形,閒暇時用來燒火或喂牲口。

現在農村已實行了耕作機械化,今天還是一大片成熟的麥田,經過聯合收割機一夜的轟鳴,第二天便蕩然無存。白居易描述的:“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的景象也逐漸遠離我們的生活,但讓人“累並快樂著”的麥收經歷,卻永遠留在我的記憶裡。

郭靈利,小學教師。愛生活,愛讀書,愛寫東西。喜歡在平凡中享受不平凡的幸福!

郭靈利「原創」朱曉茹播音參賽 那些年的那些事之—麥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