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記憶

直至今日,上海有很多地區依舊沿用著那些有著百年曆史的老地名,有些地方一直佇立至今,而有些已經不復存在了,僅僅只留下一個名稱。爹爹姆媽那輩,看到這些地名倍感親切,但問問如今的小年青,好些都只能搖搖頭,像是連聽都沒聽過。

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裡,上海已逐漸從一開始的物華天寶,發展到現在的四衢八街,在高樓大廈一座座崛起,但在生活質量一步步提高的時候,有些東西有些地方卻永遠地消失了……

消失的地標

上海電視塔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俯瞰上視大院

左邊建築為廣電大廈 右邊為電視塔

以前,高210米的上海電視塔是上海最高建築物了,而現在,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上海曾經有過它。曾經它被印在紅紅火火的布票上,可見其地位有多高,比較可惜的是,後來東方明珠建成了,它就被拆了。

關於電視塔的故事,可以參閱《上視大院裡的回憶》一文。

虹口大戲院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現在,上海電影院也是很多了,隨便一個區拎出來就有幾十個吧。但是,上海第一家電影院,也是中國首家營業性電影院,就是虹口大戲院。那個時候,去虹口大戲院看一次電影,真的很拉風。

外灘情人牆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流逝的歲月中,總有一些人生“風景”是難以忘懷的,比如說上海外灘的“情人牆”——黃浦江之濱的那一抹“異彩”,能在腦海裡抹去嗎?就算是下雨的時候這裡也不冷清,各色雨傘一字排開,簡直就是當時情侶約會的首選地。點擊《消失了的情人牆》查閱這裡的故事,也提早祝福各位七夕節快樂,有情人終成眷屬。

亞洲第一彎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左邊是金色的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

右邊是東方明珠、金茂大廈以及陸家嘴中央商務區樓群

作為延安高架路東段工程一部分的“亞洲第一彎”,高架工程於1997年12月建成使用,建造時,解決外灘中山東一路的交通需求,才是它的主要目的。但由於中山東一路的下行彎道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不知覺中,造就了一道上海灘最酷的風景。

據說因"亞洲第一彎"的景色太美,司機們經過時為飽“眼福”,會情不自禁放慢車速,致使這個下匝道經常出現擁堵。點擊《消失的“亞洲第一彎”》查閱它的故事。

太平洋數碼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曾經的徐家彙“數碼王國”,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數碼城之一,在經歷14年的風風雨雨後最後關門,曾經那“買電腦就去徐匯”的風光已不再。

東臺路古玩市場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上海東臺路古玩市場曾一度被稱為上海的琉璃廠,與北京琉璃廠兩地南北相映,形成國內最大的兩個專業古玩市場,盛名享譽海內外。隨著時間的推移,賣古玩的店家也是逐漸退出了這裡。

點擊《別了,東臺路》一文,回憶這裡的故事。

滬西工人文化宮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繽紛的西宮記憶中,有一片屬於小商品市場,隨著時代變遷,西宮的一部分形成了以服飾、禮品、鞋帽經營等小店鋪組成的市場。市場儘管不如城隍廟知名,但也能淘到各種各樣的小商品,是不少周邊市民休閒娛樂的去處。每天中午,熟悉的吆喝聲都會響起,如今,拆除後,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去,對面的“新西宮”了?

點擊《暫別西宮》,回憶西宮的故事。

銅川路水產市場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2016年10月31日,是很多上海人不能忘記的一天,曾被食客們譽為“海鮮聖地”的銅川路水產市場,就在那天正式關閉了。如今,那裡正在重新改造中,而為了呼應銅川水產市場的場地記憶,提煉水產元素,這裡將營造出一片別具特色的露天展示館與商業港灣。

辮子車、巨龍車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巨龍車在上海跑了40多年,是很多70、80一代人的青春回憶,上個世紀60年代,為了解決“乘車難”的矛盾,上海引進一批兩節車廂的大容量鉸接式公交車,車廂可容納乘客140人左右,是目前單節公交車車廂載客量的兩倍。

老上海估計還記得,當時,最風光巨龍車是淮海路的26路(如果沒有記錯,終點站幾經變化,一度在柳林路上,也有過光明中學對面的歷史)。說它風光,是因為它最高峰時,發車間隔僅45秒!

點擊查閱《“巨龍車”的故事》一文,你們的回憶,湧上心頭了沒?

彭浦夜市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作為彭浦新村一道亮麗風景線,這裡老早底成為閘北小有名氣的夜市。每到晚上,地攤和各式小吃叫賣此起彼伏,這裡各種口味的小吃都有,場面極其壯觀,簡直就是吃貨們的天堂,喜歡吃小食的朋友都很喜歡。點擊《彭浦新村的人間煙火》翻閱更多故事。

曹家渡花鳥市場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曾經的老上海習慣用“滬西小上海”來稱呼曹家渡,是位於普陀、靜安、長寧三區交界處的黃金地段。在這裡,有著一家人氣頗高的花鳥市場,進口或者國產的鮮花在這裡都有出售玫瑰、繡球花、洋牡丹……各種叫得出或叫不出名字的花卉,最主要的是,它們的價格也十分實惠,幾乎只需要用批發價的價格就可以買得到,這也就是曹家渡花鳥市為什麼這麼火的原因。

現在曹家渡花鳥市場全部拆遷,小夥伴們再想賣到心儀又廉價的花卉,也不如以往便捷了,我們也只能在過去那些回憶裡,看看我們的過去了。

美國夢幻樂園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美國夢幻樂園曾是上海三大樂園之一,位於上海嘉定黃渡鎮,園區佔地約450畝,包括五個主題區。該樂園於1996年開業,2001年倒閉,2012年被拆除。可以說,這裡曾是80後小學生春遊必到的打卡之地。

消失的絕版身份證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南市區十六鋪

南市區 310102(與黃浦區合併,絕版),盧灣區 310103(與黃浦區合併,絕版),閘北區 310108(與靜安區合併,絕版),吳淞區310111(與寶山區合併,絕版)

南匯區 310119(與浦東新區合併,絕版),上海縣 310221(與閔行區合併,絕版),嘉定縣 310222(撤縣設區,絕版),寶山縣 310223(與寶山區合併,絕版),川沙縣 310224(與浦東新區合併,絕版)

南匯縣 310225(後設區與浦東新區合併,絕版),奉賢區 310226(撤縣設區,絕版),松江縣 310227(撤縣設區,絕版),金山縣 310228(撤縣設區,絕版),青浦縣 310229(撤縣設區,絕版)

消失的詞彙

隨著生活節奏的飛快,有很多詞彙,我們也在漸漸遺棄。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比如,曾經的我們,一逮東西向的聯排屋,東篤底叫“東山頭”,西篤底叫“西山頭”;一排三個單元叫“三間頭”,一排九個單元叫“九間頭”;單元裡面再分:前房間、後房間、前天井、後天井、東廂房、西廂房、三層閣、亭子間、灶披間、馬桶間、後樓梯、後陽臺,五斗櫥、夜壺箱、八仙桌、長板凳、方矮凳,小矮凳、竹交椅、三泡臺、梳妝檯、玻璃櫥、博古架。

弄堂裡,和左鄰有啥打招呼一般講“晏歇會”。如果約好了下次的碰頭辰光,那就“明朝會”、“後日會”,年前散夥則講“明年會”或“開年會”。 生活當中,吃不準的事情,總歸比吃得準的事情多得多,所以上海人還有一句萬試萬靈的“改日會”。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當然,消失的還有這些“綽號”:大塊頭、斜扁頭、鏟扁頭、旱鴨子、小眼睛、塌鼻頭、大嘴巴、爛蘋果、眯起眼叫“睏弗醒”或者“天弗亮”……

還有這些消失的稱謂:小蘇州、老山東、小皮匠、老裁縫、新嫂嫂、老爺叔、新倌人、旱鴨子、過房爺、過房娘、小懂經、小諸葛。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以及消失的髒話們:臭癟三、小赤佬、十三點、神經病、戇棺材、壽棺材、老不死、小菜皮、阿木林、饞癆坯、小敨亂、輕骨頭。

消失的天橋

延安東路外灘天橋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1982年建立的延安東路外灘天橋,是上海市的第一座人行天橋,當時的設計採用的是“U”型,主要就是為了交通便利,然而在07年拆除亞洲第一彎的時候,將其一併拆除了。

四平路大連路方形天橋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位於市區東部大連西路、大連路、四平路交叉口,橋平面呈“口”字型的方形天橋,這是上海第一座十字路人行天橋。

滬西工人文化宮Y形天橋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武寧路東新路天橋邊的滬西工人影劇院,還記得當時和她第一次進影劇院時的大緊張和小竊喜嗎?

2000年後,淞滬鐵路改建成明珠線軌道,這座天橋的功能被大大削弱,2001年,這座天橋被拆除。

南京路西藏路橢圓形天橋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1985年底建造的南京路西藏路橢圓形天橋,大多數上海人和到上海觀光的遊人,都到過這座天橋,並在橋上拍照留念。

2003年5月,南京路西藏路大圓天橋,完成了18年的使命,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王家沙S形天橋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上世紀80年代建造的王家沙天橋,橫跨南京西路、石門一路、石門二路、鳳陽路4條道路的5個路口,呈一個“S”形和外灘延安東路天橋一樣,王家沙“S”形天橋是上世紀80年代興建的第一代天橋,這些都是上海許多市民不可磨滅的城市記憶。

提籃橋人行立交橋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位於虹口霍山路、海門路、東大名路交叉口,按不規則地勢呈不等邊扇形的提籃橋人行立交橋,於1984年8月始建,同年12月竣工。橋上設庭園燈,在花鳥商店一角,設S形相連2座扶梯,另4座均為順人行道側石邊弧形扶梯,其中一出口還可直達大名電影院咖啡廳。

西藏路延安路人行天橋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西藏路延安路人行天橋曾位於市中心,橋的平面呈高腳酒杯型,杯腳在西北角採芝齋食品店門前,杯口朝向東南角大世界遊樂場。可惜的是,這座橋於2003年8月拆除。

徐家彙人行天橋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徐家彙於1984~1985年間,先後建造2座人行天橋,圖為肇嘉浜路、天鑰橋路人行天橋,2007年拆除重建。

消失的地名

八埭頭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八埭頭”——這是一個只有很多上了年紀的老楊浦人才知曉的地名。作為平涼西塊的代名詞,這裡曾是最具上海老弄堂風情的舊時里弄之一,更一度繁華至有“楊浦南京路”的外號。

而八埭頭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誕生之日起,這片傳奇之地便是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的衍生地,以1883年時任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鴻章,擰開楊樹浦水廠閥門開閘放水為重要標誌,上海楊樹浦水廠、上海船廠、怡和紗廠等近現代工業在這裡起步,到1908年逐漸成勢,八埭頭成為了中國近現代史冊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

點擊《八埭頭 老楊浦的南京路》查閱八埭頭的往期故事。

提籃橋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解放初期的提籃橋地區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撤銷原提籃橋街道,建立北外灘街道

提籃橋位於虹口區東南部,北外灘以北,面積2.36平方千米。1956年,提籃橋區被撤銷,併入了虹口區。早前,虹口區撤銷了提籃橋街道,也是很讓人感慨了。可以點擊《別了,提籃橋街道》一文查閱。

八仙橋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八仙橋,現在既沒路牌,又沒站名,但是上了老上海人一定都知道的,這個區域就是現在西藏南路、淮海路、金陵路、龍門路、延安路這一塊圍繞起來的地方,當時在20、30年代屬於法租界,是一般平民寄居的地方,也是比較繁華的商業中心。它不屬於西區高尚的上只角,也不是楊浦、閘北、普陀的貧民區,這裡有大量的店鋪、石庫門房子的群落,也有很多廣式連排房(簡易石庫門),也有一些新式里弄,因此居住了各階層的人士,五方雜處,華洋混雜,是一箇中產階級為主的寄居區域。但是這裡的確是一塊具有老上海特色的生活區域,只是,現在這裡舊時的痕跡已經幾乎沒有了。關於八仙橋的歷史“看懂上海”也有寫過,請參閱《漫談八仙橋》一文。

盧家灣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開埠之前的上海水道縱,肇嘉浜小河彎彎向東流,流到打浦橋這裡拐了個彎,拉出一個“S”型的弧度,繼續向東。

現在的路名從肇嘉浜路變為徐家彙路。就在肇嘉浜路和徐家彙路接頭之處,泰康路以南,原有一條肇嘉浜的支流“蘆家灣”,“盧灣”二字的由來,即在於此。

泥城橋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這是一張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老照片,照片拍攝的地點是在西藏中路,南京路口,原本這裡還有座天橋,2000年之後,隨著人民廣場改造工程啟動後,天橋就被拆除了。如果上了一點歲數的老上海見了這張照片,尤其是看到照片遠處的原型鋼結構,我想,你們一定會脫口而出說出 “泥城橋自來火廠”的名字。

大自鳴鐘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1926年公共租界老勃生路(今長壽路)、小沙渡路(今西康路)交叉口的道路中央,建起一座鐘塔,人們稱它為大自鳴鐘。這就是上海灘遠近聞名的“大自鳴鐘”的由來有時候,“大自鳴鐘”代表的更多的是幾代上海人心裡的符號。點擊《兩代人的“大自鳴鐘”》一文查閱更多。

圖片整理自網絡

點擊回顧上海各區縣老照片:

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那些消失的老上海记忆

看懂上海粉絲群

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員”申請入群(申請時請註明“看懂上海入群”字樣)。

等儂來吃一杯老上海的茶!

點擊“閱讀原文”還可下載看看新聞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