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黏人」,真的是缺乏安全感嗎?

記憶死在那離別的冬天


很多孩子都會有一個階段特別黏人,除了睡覺,一刻都離不開媽媽,像個“小尾巴”似的甩不掉。上班外出都要悄悄溜走。讓媽媽特別煩惱。



其實寶寶愛黏人,主要是由寶寶內心“不安全”導致的。孩子跟誰的時間長,就會跟誰形成一種依戀關係,這個人會給他一種“安全”的感覺。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愛黏人的現象就會慢慢消失。但家長的過分緊張或任其發展都有可能影響到孩子以後的性格。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從黏人的“小尾巴”順利過渡呢?

1.多與其他人接觸

除了寶寶最依賴的人,家裡的其他成員要多跟寶寶接觸,陪他玩遊戲,讓他知道除了媽媽以外,其他人也可以建立安全感。

等孩子長大一點,多帶他出去轉轉,多跟外人接觸,多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讓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中學會與人交往,提高他的適應和社交能力。



2.安全穩定的成長環境

父母要為孩子創造一個相對安全、穩定的成長環境,不要讓孩子單獨待在一個黑暗的環境,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也不要和孩子說一些“媽媽不要你了。別去那,會被壞人抓走”等恐嚇孩子的話。



3.跟孩子建立信任關係

對於愛黏人的孩子,家長不要騙孩子,然後偷偷溜走,這樣會讓孩子以為媽媽要永遠消失了,媽媽不要他了,這種感覺會讓他沒有安全感,產生焦慮情緒。 如果媽媽要暫時離開,要告訴孩子,讓他事先知道,並告訴他什麼時候會回來,要去做什麼事,並且要履行諾言。這樣做過幾次之後,孩子就會感覺你是可以信任的,而不是因為不愛他而要離開他。



4.轉移注意力

小寶寶很容易被新的事物吸引,平時可以多培養一些興趣,來轉移對媽媽的過分注意力,比如玩遊戲、畫畫、看圖畫書等。



5.適當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有的孩子太過於依賴父母,無論什麼事都要父母幫助他完成,對待這樣的孩子,在平時要多鼓勵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並且對寶寶的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總之,孩子怕陌生人、黏人,一般到兩歲半會好很多,但如果持續時間長、程度影響到孩子適應環境,影響到日常生活,那就建議去作心理諮詢了。


橘子就要凹著吃


或許和你的生活習慣有關係,其實這些和父母家庭有關係,我家的老大有點黏人後倆個就不黏人了,因為他們幾個一起玩,幾乎不怎麼黏我,除非餓了,困了也是自己跑上去自己玩,大的去上學,小的自己在家玩,才2歲,去哪裡和她說聲就行,當然她不會爬窗什麼的因為她很懂事知道危險,你家小孩應該讓他學會獨立,最簡單的摔倒你要讓他自己起來,做什麼應該多點讓他自己做,做得不好也沒有關係,做錯也該教育,不要以為小什麼的不懂,其實現在的小孩比什麼的聰明,所以我家幾個不會像你說的這些情況,家裡人不要太寵他,這樣只會更黏人,說得有些多,希望對你有些囉嗦,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