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組織與關公崇拜

宋元至明代,社會組織開始出現。清代在“反清復明”的鬥爭影響下,各類社會組織大量出現,組織漸趨嚴密,範圍日益擴大。章回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的廣泛流傳,對秘密結社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誓言說:“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厚(後)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劉、關、張三人異姓結拜兄弟,講求“義氣”,成為秘密結社中效仿的楷模。他們奉關公為崇拜偶像,把關公的“義”作為凝聚小團體的重要手段和維繫組織、強化紀律的精神法則,演化為“江湖義氣”。

在南方,關公信仰直接給“反清復明”的秘密結社以及後來的幫會提供了組織形式和內在精神。主要有天地會、三合會、哥老會,以及青洪幫、四川袍哥等等。如天地會,他們用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義”字來維繫內部的團結。天地會“進洪門詩”中有:“一進洪門結義兄,當天盟誓表真情。長沙彎口連天近,渡過烏龍見太平。”又說:“桃園結義天下聞,莫作奸心反骨人。你敬肉來我敬骨,勝過同胞骨肉親。”天地會內部設有忠義堂和關帝廟,正中供奉“敕封真武關聖帝君”,兩側是“關平聖子”、“周倉將軍”等。蕭一山著《近代秘密社會史料》錄有關帝廟詩:“歷朝義氣關雲長,洪家子弟仿忠良。丹心等候明天子,特來結拜共拈香。”在忠義堂前表心盟誓,乃是天地會的必需儀式。

1808年(嘉慶十三年),廣東南海縣人顏亞貴,在廣西來賓縣拜顏超為師入天地會.他傳授的天地會誓辭為:“本月在口口處,口口村社下居住香主弟子口口,攜帶眾信弟子天地結拜。請到明朝先鋒,請到劉關張三位,在桃園結義,和合而順天,結為忠義,永無更改,齊心協力,奪回真主江山。今有來賓縣南口口裡村眾信弟子,誠心齊五色果酒,三牲醴物,在於靈神案下焚香禱告,敬請劉、關、張三位大將軍;周倉、關平二位大將軍;神靈鑑察,弟子須要忠心義氣,有福同享,有官同做,子孫世享榮華,福有攸歸。”可見,天地會十分強調“忠義”、“義氣”,非常崇尚劉、關、張桃園結義的故事,尤其是其中有關同生死、共患難的行為。

三合會中供奉的神靈很多,關公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神祗,享受著開山祖師爺的待遇。各會所均祀關羽,每以六月二十四日為其忌日,以五月十三日為其生誕,皆慶祝。在其入會儀式上,對關公的信仰也表現得非常突出。人會式,又稱“作戲”或“放馬”,舉行儀式這一天,會員都要到場,稱作看戲。凡入會者達五十人以上,就要舉行一次入會儀式。入會者稱作新丁,不拘階級、階層,“凡富貴人、學問家、官吏、農夫、商人、兵士、莠民、盜賊、乞丐,苟存忠義之志,思復明者,均得入會為洪家兄弟”。首先強調的是入會者須有關羽的“忠義”精神,其次才是要有“復明"的政治要求,均可加入三合會。而“忠義”的化身就是關羽。會場臨時設在郊外,分外部、中央、內層三區。徐珂《清稗類鈔·會黨類》載:“其行儀式之秘密室,則取陳近南之亭名作隱語,謂之紅花亭。中祀關羽,額日忠義堂。”入會時的誓語主要有下面一些內容:“吾人當吉凶與共,以求回覆天地萬有之明,滅絕胡虜以待真命。諸兄弟,今再導汝於忠義之神,吾人當以同生死誓於上天,今夜吾人紹介數新徒於天地會,.仿桃園結義故事,約為兄弟。”“吾人以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丑時為生誕時,凡昔二京十三省,當一心同體,人人互求幸福,各分其勞,毋或疏隔。一遇今朝王侯非王侯,將相非將相,人心動搖,即為明代回覆,胡虜剿滅之天兆。”“凡新會員,各以其範圍行所任務,順天行道。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如有能回覆明代,報仇雪恥,建設天下太平之治者,及身封王侯,子孫則歷世永昌。違反是道者,應滅絕於劍戟之下,且須滅其種。唯忠心義氣之人,得受永遠之福祉。”

在哥老會中,在聚集所在正堂中央必掛關羽神像,行開山式時則要祭拜關羽。舉行開山式,則選定黃道吉日,在人跡罕至的深山古廟中進行,“場中正面牆上,祀上祖、關帝等神”。《清稗類鈔》中記載,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冬,在鎮江府西面城外鶴林寺,哥老會員“齊集關帝五祖殿前,各踴躍進山,英雄聚會,豪傑同心。義聲震河嶽,仁德扇區夏,所厚望也”。哥老會敬奉“三把半香”,其中一把是劉關張的結義香。在哥老會章程《金臺山實錄》(俗稱《海底》)中明確地以劉、關、張為大爺、二爺、三爺。其中,二爺稱“聖賢”,比擬關羽,地位尤為特殊。哥老會最重要的盛典開山堂儀式,首先是二爺安置關羽的牌位,謂之“安聖”,可見對關羽極為尊崇。哥老會有兩次集會。其一“單刀會”就是五月十三日的關羽忌日。

此外,在近代史上,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時期,農民革命領袖有時也利用關羽的旗號來組織人民,成為發動群眾的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