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會議兩件要事,且看習近平如何應「變」

忙碌的外訪活動剛一收官,習近平總書記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國內黨內事務中。7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審議《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一件是關係國計民生的經濟大事,一件是關乎全面從嚴治黨關鍵的紀律問題,習近平主持的這場會議料多量足,備受關注。趕緊來瞧瞧!

首先來看經濟工作

總結上半年經濟:穩中向好。會議認為,“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加快改革開放步伐,上半年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態勢。主要宏觀調控指標處在合理區間,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取得初步成效,生態環境改善,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強。”上半年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新成績,無疑是可喜的。全國人民在黨中央和習近平的帶領下看準大勢,把握方向,抓住重點,打開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起步良好局面,推動經濟平穩增長的新動能加快成長。數據是最好的印證,國家統計局2018年7月16日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189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長6.8%,二季度增長6.7%,已經連續12個季度保持在6.7%至6.9%的區間。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2087億元,同比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169299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227576億元,增長7.6%。

判斷當前經濟形勢:穩中有變。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這是黨中央對當前經濟形勢作出的最新研判。“穩中有變”,“穩”是大趨勢,“變”是關鍵,變在國內外經濟環境,特別是外部環境影響加大。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國外中美貿易摩擦升溫等不利因素“環伺”,需要時刻警惕。正如習近平在7月17日同黨外人士就當前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進行座談時說到的,“希望大家正確認識當前經濟形勢,保持信心、堅定決心,更廣泛地凝聚共識。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共中央關於當前經濟形勢的分析和判斷上來……”面對經濟發展當中的“變”,唯有識“變”,才能應“變”。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認清形勢,才能給下半年經濟開出靠譜的藥方;凝聚共識,腳踏實地,才能做好做大經濟的大蛋糕。

定調下半年經濟:穩中求進。會議進一步指出,“要抓住主要矛盾,採取針對性強的措施加以解決。下半年,要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任務艱鉅繁重。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加強統籌協調,形成政策合力,精準施策,紮實細緻工作。

”面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黨中央積極直面變化,共識有了,信心強了,下半年經濟工作究竟該如何幹?“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在包羅萬象、千頭萬緒中找到“綱”、“本”就事半功倍了。於經濟工作而言,“牛鼻子”牽住了,對症下藥,問題就能迎刃而解;總基調定下了,下半年經濟工作的方向就能穩穩把握住,不跑偏、不跑錯;總體工作思路明確了,具體措施的制定便有所依循,更加貼合實際,否則就易“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因此,緊緊圍繞穩中求進的經濟工作總基調,一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謀劃,系統部署,精準施策,我國經濟持續健康平穩發展就值得期待。

部署下半年經濟:“六步走”、“六穩”當先。會議要求,“第一,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財政政策要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要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要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權益。

第二,把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增強創新力、發展新動能,打通去產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業成本。要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第三,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堅定做好去槓桿工作,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協調好各項政策出臺時機。要通過機制創新,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意願。第四,推進改革開放,繼續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見效的重大改革舉措。要落實擴大開放、大幅放寬市場準入的重大舉措,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縱深發展,精心辦好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第五,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堅持因城施策,促進供求平衡,合理引導預期,整治市場秩序,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第六,做好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工作,把穩定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確保工資、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強化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做實做細做深社會穩定工作。”下半年經濟工作“穩中求進”,不僅要在穩字上下功夫,更要在進字上有所作為。還需要處理好穩與進的關係,把握好平衡,把握好時機,把握好度。只有變中保穩、變中求新、變中突破,才能在“穩中有變”的經濟形勢中實現“穩中求進”。這六條具體措施,無論是宏觀政策動向穩字當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轉至補短板助力高質量發展,金融既要有效防範風險又要服務好實體經濟,擴大對外開放激發經濟活力,整治房地產市場堅決遏制房價上漲,還是做實做細穩就業保民生,聚焦的、破解的均是內外部經濟環境敏感的領域、老百姓關注的焦點難點熱點問題,鮮明地反映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搞經濟工作的問題導向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四個意識”“四個自信”是保障。會議強調,“各地區各部門要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定不移貫徹黨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項戰略部署,盡心盡責把各項工作做好,確保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國家經濟繁榮發展,離不開各地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雖然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但我們幹事創業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信心、高度的責任心和擔當精神必須穩,決不能變。思想上、行動上“穩中求進”了,才能從根本上保證經濟工作“穩中求進”。

其次聚焦紀律建設

會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黨要有新氣象新作為,必須靠嚴明的紀律作保證。黨的十九大把紀律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總體佈局,在黨章中充實完善了紀律建設相關內容,要把黨的十八大以來紀律建設理論、實踐、制度創新成果總結提煉為黨規黨紀。條例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以黨章為根本遵循,把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黨章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等黨內法規的要求細化具體化,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管黨治黨存在的突出問題,紮緊制度籠子,實現制度與時俱進。

”嚴明黨的紀律關乎重大。習近平曾說:“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靠什麼管,憑什麼治?就要靠嚴明的紀律。”我們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歷史以及十八大以來全黨正風肅紀的實踐經驗均證明,鐵的紀律是鍛造黨成為堅強領導核心的關鍵。面對新時代新徵程帶來的諸多新變化,就越要通過加強黨的紀律建設,來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確保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前進。此次會議強調與時俱進加強紀律建設,重申嚴明紀律,表明全面從嚴治黨不鬆懈、不放鬆。廣大黨員幹部必須以不折不扣地執行黨的紀律和規矩為常態,時刻把紀律挺在前,毫不懈怠地把守紀律的思想牢牢高築。

會議強調,“著力提高黨的紀律建設的政治性、時代性、針對性,堅持使命引領和問題導向相結合,用嚴明的紀律管全黨治全黨。在黨的紀律中,政治紀律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把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突出出來,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斷鞏固黨執政的政治基礎。把執紀和執法貫通起來,嚴格依照紀律和法律的尺度,堅持紀嚴於法、紀法協同,強化日常管理和監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漸。

通過抓紀律避免黨員幹部犯更大的錯誤,這也是對幹部最大的愛護,嚴格執紀考驗著黨員領導幹部的忠誠和擔當。鞏固和發展執紀必嚴、違紀必究常態化成果,下大氣力建制度、立規矩、抓落實、重執行,讓制度‘長牙’、紀律‘帶電’,充分發揮紀律建設標本兼治的利器作用,使鐵的紀律真正轉化為黨員幹部的日常習慣和自覺遵循,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五個要”點明瞭今後紀律建設的重點方向。紀律建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和治本之策,必須常抓常新。自覺執行和維護政治紀律、政治規矩是一個共產黨員最基本的素養,更關係黨事業的興衰成敗。全面從嚴治黨,就是要把嚴明紀律體現在日常管理監督中,嚴格執紀,堅持紀在法前、紀嚴於法,使黨員幹部在觸犯黨紀“底線”前就“跌倒”,才不至於在法律“紅線”上“摔大跟頭”。每一個共產黨員都當以黨的紀律為戒尺,明職責、知敬畏、守底線。“法令既行,紀律自正。”建章立制之後,唯有執紀必嚴、違紀必究,讓制度成為長牙的老虎,讓紀律成為帶電的高壓線,形成震懾,才能使人不能違、不敢違,且主動養成不想違的自覺,從源頭上確保黨內政治生態長久的風清氣正。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世界都需要與時俱進,這樣才能保持活力。在上下半年交替之際,在國情黨情不斷變化發展中,習近平精準應“變”,穩中求進,精準發力,一定能帶領我們取得經濟發展、從嚴治黨的新成績。(文/學習大軍,2018年7月31日)微信公眾號:學習大軍 微信ID:xuexidaju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