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穿越到明朝取代崇禎帝,你會用什麼辦法來拯救大明?

收復遼東


暑假在家閱讀晚明歷史,其實即便在崇禎十年時,國家外憂內患,但崇禎仍然有翻盤機會。

看看老天爺給了崇禎多少文臣武將,有的甚至為滿清開國立了汗馬功勞:“袁崇煥,毛文龍,黃龍,洪承疇,孫傳庭,孫承宗,盧象升,滿桂,何可綱,祖大壽,楊嗣昌,孫元化,周遇吉,陳永福,吳三桂,左良玉”

南方還有候補精英:劉宗周,張煌言,何騰蛟,瞿式耜,張同敞,閻應元,高傑,秦良玉,鄭芝龍,鄭成功,嶺南三忠,李成棟~~~~

那麼如果本人穿越為崇禎皇帝,我既然已經知道歷史趨勢,哪些人物是忠還是奸,那麼我該怎麼做呢??

1,首先,人事任命方面,作為全局調控,中央要有一個大局觀全局觀的首輔團隊,茲任命:三朝元老,帝師老臣孫承宗為首相,楊嗣昌為次相,錢謙益入閣。其他什麼錢龍錫,周廷儒,溫體仁,要幹活就好好幹,不好好幹就滾!!尤其是那個只知道陰人不知道幹事的溫體仁,讓他滾遠點!

2,戰略上使用楊嗣昌“四正六隅十面網戰略”:現在國家內憂外患,國家不可能兩面迎敵。而外患猶如外傷,治不好可以砍掉大腿胳膊。內亂如內傷最為要命,最迫切!

因此,中央六部人事任命:禮部尚書,黃道周。兵部:楊嗣昌(兼),陳某人(就是崇禎主持和議被殺那位)。工部:徐某人,(天工開物作者,孫元化老師,主持兵器改革,併兼任戶部,主持陝北災後重建以及引進新作物)。

3,廠衛方面,鑑於魏忠賢勢力龐大,可以撤換上自己的人如王承恩等,但廠衛不能撤銷,防止武將尾大不掉。並警告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好好辦差,否則去遼東當兵。(歷史上駱養性尸位素餐,不作為導致武將尾大不掉形成軍閥)

4,地方大員任命:洪承疇剿匪有方,著任陝西巡撫,賀人龍做陝西指揮使。周遇吉山西指揮使。陳永福任職河南,朱大典山東巡撫,孫元化登萊巡撫兼火器營製造使。左良玉任湖廣指揮使(主管湖北)。盧象升任職北直隸指揮使。秦良玉任職四川指揮使(主管川東),南直隸主要是安徽一帶交給某人,名字忘了,就是父子都很厲害那位。滿桂守宣大總督,袁崇煥官職可以小一點:薊遼總督!以上諸將負責鎮守一方,敵軍來則滅之!

5,機動兵力主剿方面,陝西河南山西交給孫傳庭天雄軍。南北直隸交給祖寬遼東軍!錦州交給祖大壽遼東兵團。

6,海島上,調黃龍,毛文龍駐守渤海黃海諸島,孫元化做接應和武器裝備!!把山東三礦工給我壓住不準造反!另外調福建鄭芝龍部駐守大連旅順一帶。!

7,戰略上,避免兩線作戰。認真考察歷史,其實李自成和皇太極在崇禎初年,都沒有當皇帝野心!大明還是正統。李自成只想當西北王,皇太極想割據東北,讓朝廷承認後金!!基於此,可以一個打一個拉,對待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要狠狠打。抓住一個頭領殺一個,不得做婦人之仁!對待皇太極可以和他談,朝廷要給一個談的姿態,袁崇煥談個幾年也無所謂~~~

8,作為皇帝,崇禎要有擔當,要給下屬背鍋,不要出了事就讓下屬背鍋。搞得人心惶惶都不敢做事。

7,放出政策:諸將努力作戰,朝廷不惜封王相酬!!



一片雲77378633


我穿越到崇禎時,已經提前知道了歷史的走向,那隻需要做和當時崇禎所做的相反的事就可以了。

第一件事,內政————魏忠賢的存留。

最優選擇當然是留魏忠賢,天啟臨死前所說的魏忠賢忠貞可計並不是沒有道理,魏忠賢是皇室的一條狗,從未對皇位造成過威脅。

且最重要的一點是。

魏忠賢一旦死了,整個朝廷便沒有人可以鎮的住了。

崇禎算是半道出家,繼位時沒有自己的班子,沒有足夠的威信。而此時的東林黨與天啟時的東林黨早已不可相比,左光斗、趙南星、楊漣等一干能人早已去世,被稱為明朝最後的名相的葉向高,也於崇禎元年十月去世,如果此時用東林黨,不僅沒有人能夠鎮的住這幫散沙,東林黨也無人可用,沒人有主持朝政的能力。崇禎時擔任首輔時間最長的溫體仁原來還是閹黨的呢。

那如果在殺掉魏忠賢后用閹黨呢?同樣的道理,作為閹黨的直系領導,只有歷經三朝的魏忠賢有這個威望和能力去壓服閹黨的眾人,且閹黨和東林黨最本質的區別是,東林黨主要由江南、東南沿海地區的士紳階級構成,他們知道,只要他們有能力,即便是滿清入了關,他們有的還能接著當官,只不過換個主人,換個髮型而已,所以他們雖口誦聖賢之語,卻不幹人事😰😰,官官相護,本應成為大明賦稅來源的東南沿海卻收不上稅來。而閹黨深知,他們這樣的人,一旦滿清入了關,只怕都難逃一死,閹黨被連根拔起將是必然,沒人可以逃過這一劫,所以對閹黨而言,一旦大明亡了,他們也得亡,所以他們肯定是得好好幹活的,再加上魏忠賢還活著,他身為皇家的狗,肯定會加大對百官的監察,到時候說不定這群被為詬病“禍亂朝綱”的人,最後乾的卻比“眾正盈朝”的東林黨乾的要好。

第二件事,內政————民變的制止。

在正式的歷史中,大明的京師最早是被李自成的大順給攻破的,幾個月之後吳三桂當帶路黨把滿清引入關清朝才攻破京師。而這個,也是從嘉靖時就困擾明朝的一個問題——流民。嘉靖時皇帝修道,只管大事,小事基本放歸到內閣處理,而內閣中首輔嚴嵩才能不足,次輔徐階又幹不上活,朝廷內部黨爭不斷,最後的結果是,成批的民眾聚集鬧事,甚至在京師,每隔一段時間就得派兵來掃一次。

而天啟時,為了應對遼東局勢而徵收三餉。崇禎時又遭遇小冰河時期,農作物大幅減產,而原時間線中東林黨對西北減產地區的賦稅不減反增,最後導致西北出現了一大批的李自成、張獻忠,把一堆名將如曹文昭、盧象昇、孫傳庭、左良玉都拖在了西北對付流寇,也拖住了上萬本該去遼東對付滿清的軍隊。所以如果我是崇禎,西北地區取消三餉,同時加大對東南沿海的稅收,等到前線穩定或西北恢復生產後,再適當的調整稅收以平衡局面。

第三件事,外交————和滿清講和,交歲幣也要講和。

雖然這樣有失國體,也會受到朝廷內一幫子酸文人的詬病,去堅持所謂的氣節。

漢初劉邦還與匈奴和親呢,文景帝厚積薄發,漢武帝時直接打翻匈奴。漢光武帝也是先忍後反攻。唐太宗也與突厥有過渭水之盟。宋朝歲幣不斷,但面對的情況與以往不同,漢唐時面對的敵人都是部落類型的,都是落後的奴隸制,而宋朝面對的遼金可以說是另一個國家,一個同樣封建制度的國家,且軍事實力強勁,這樣的情況下,妥協是唯一的辦法,宋朝以較少的錢財換取了和平,最後享國319年,成為自漢朝以來唯一一個立國超過300年的國家。

而現在的明朝與宋朝有相同的情況,滿清不再是後金,再也不是部落了,他們也成為了一個國家,一個封建國家,既然有宋朝的先例,還有漢唐也曾妥協,那為什麼明朝就不可以呢?為什麼非要去堅持所謂的氣節?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只是聽起來有骨氣而已,沒有實質性的作用,再硬氣最終還是成了亡國奴。與其堅持所謂的氣節,倒不如先隱忍,再反攻,滿清騎兵只有關寧鐵騎可與之抗衡,但他們的騎兵有著絕對的數量優勢,打是真的打不過,松山大戰不已經證明了嗎?沒人能扛的住兩線作戰,攘外必先安內,該講和就得講和。為了江山社稷,臉可以不要了,況且真實歷史找哦;崇禎和皇太極都有此意,最後是被東林黨給攪和了。

所以最後總結一下,要拯救大明。

一是留魏忠賢。

二是控制西北不能民變。

三是和滿清講和,攘外必先安內。

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一定不能用東林黨(小聲)


回形針行動


明末的大明還有救嗎?我的答案是沒有,假如崇禎能力足夠,也無法拯救大明,最多令明朝再苟延殘喘十幾年罷了。明朝的滅亡許多人覺得很冤,因為李自成如同流寇般的部隊居然會一路順到北京,但是就算沒有李自成,當時明朝的問題就會消失嗎?明朝末年至少有兩大問題是無法解決的,而改革的代價又十分的大。

第一大問題就是明朝的世族階級固化,龐大的世族階級佔據了大量的社會資源,更有世族已經完全主導了明朝的財政。而官員也大多出自世族之中,這一層關係的牢固程度,使得底層的百姓,無法通過努力來擠入上層。簡單來說就是世族壟斷了明朝的朝堂,整個朝廷成為了世族之間明爭暗鬥的勢力場。

李自成起義的時候,第一次是失敗了,但是第二次起義的時候,兩個月居然拉攏了近六十萬的農民加入。很多人說是因為乾旱吃不飽飯,但其實最根本的還是面對世族的壓榨,百姓已經接近承受的極點。那場乾旱不過是催化劑而已,而崇禎對此一籌莫展,相信就算是朱元璋也是沒有辦法的,失去世族支持的明朝,崩潰的更快。

並且明朝後期的將領,也已經偏世族化,說的不好聽就是皇帝調不動,對應的世族才能調的動,崇禎就有點像周天子,這是第二大問題。滿清入關之後,這些世族為了自己的地位不受影響,紛紛投靠了滿清,替滿清當馬前卒。所以一直有人說明朝是敗在了自己人手裡,如此情況崇禎若是想有所改變,真的很難!


小司馬遷論史


崇禎時期,王朝雖然腐敗,但是也不是不能挽回。

軍事上還能勉強維持國家穩定,所以主要是內政方面下手。面子這個東西就不要了。

上臺後第一件事,先不要急著處理掉魏忠賢,導致朝堂權力失去平衡。以當時明政府的控制力,優先發展京城附近,以京城附近為基地發展。要把禁軍掌握在手裡,活命比較重要。

有必要的話,恢復左右宰相制度,讓宰相和內閣並存,畢竟從先秦時期發展到宋元時期,宰相制度已經十分完善,宋元都沒有出現過任何宰相取代皇帝的事。沒有宰相的話,皇帝處理的事件萬事具細,容易勞累短命。皇帝不應該萬事鉅細,只要把持好總體就可以了。

先是先恢復京城附近的經濟為主,推廣紅薯,可以召集一些廚師研究紅薯相關的菜,然後普及出去。有必要的話,也研究怎麼吃蝗蟲之類的非主流食物。糧食方面穩定了,民心也開始穩定下來,同時以工代賑,不能讓那些流民無所事事。農業稅方面改成每畝地固定手多少斤糧食,農民多種出來多少都是他自己的。攤丁入畝這個可以適當推行,荒地強制收歸國有,逼他們不讓地荒廢。

北京離海近,可以在天津弄弄海,現代技術弄的曬鹽可以生產大量廉價鹽。從京城附近開始,搶佔低端市場,畢竟在京城附近,而且鹽業明令禁止,那些私鹽販子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幹什麼。然後搞搞貿易,偷偷建立一些商會、酒樓賺錢,反正明朝海禁因政府控制力下降而名存實亡。

之前提到軍事上相對穩定,所以多出來的錢重建情報網絡,同時提高對應的人的工資,高薪高壓,以免他們太窮了也參加腐敗,保證自己的信息能流通。利用他們掌握一些官員的貪腐情況,有必要時抄家幾個,但是不要急,要拉一個打一個,以免他們抱團。



⑤前期先任用一些有忠心,能力較強的官員。類似於和珅這種人物,雖然貪錢,但是能力出眾,事情辦得好。逐漸恢復一些製造局的生產能力,往失業興邦方面走,提高工人工資,讓一些產品進去民間市場。後期必須提高官員的工資。

科舉制度改革,先保留原來八股文,取消“參加科舉的人必須經過書院”這個限制,增設一些渠道,比如水利考試開錄取水利方面的官員,以此來招收專業人才。

等有錢以後,軍事改革,弄什麼軍事學堂很有必要,同時軍政分離,要把聽話的軍隊抓在手裡。先衛所保留一些用來守城就可以了,建立幾個新軍,可以升官當將軍的軍隊,有實際薪酬,將軍不行就建立參謀制,人多雖然出不了驚才絕豔的戰役,但是出錯率低,車賊穩。

由於皇族問題,在民間引起各種公憤,所以等循環漸進,軍事方面能遍佈大部分地區後開始削藩,建立減爵傳位制度【就是下一代繼承爵位是,要降低一個檔次】,同時限制皇族爵位的數量,沒爵位的當平民處理,這個制度可能引起一些王爺造反,不過他們的民意基礎普遍不行,正好利用這個機會清理掉一部分累贅,兩百年前一家人的多的是,不缺那幾個,帝王不能狠心,辦不了大事。也放開一些領域讓王爺們辦點事,不能讓他們一天到晚只知道玩樂、造人。


最後雍王那套攤丁入畝、士紳一體化納糧、改土歸流得弄下去,商稅也要開。

當然了,現實還要複雜一些,依情況而定。


咱來了


我是歷史愛好者,相信玩過歷史題材遊戲帝國全面戰爭的玩家都有一定的統治權衡意識。

雙極難模式下,把分崩離析的危局,成功穩定強大擴張的我,在此可以大膽暢想一下。



當然我先結合自己的瞭解,先簡單總結下崇禎皇帝的困境:

①黨爭內耗深遠,朝野混亂動盪。閹黨享樂主義和東林黨的理想主義互相看不起。崇禎皇帝沒有真正實用有效的選擇,迷茫彷徨,束手無策,還缺乏凝聚力和威信(人和)。

②中國歷史上300年一遇的天災激變人禍。具體就是寒潮南下,作物收成低,剝削加重,民怨沸騰,各地造反,烽火四起(地利)。

③北方遊牧民族因寒潮南下搶奪生存空間,土地資源,兵鋒強勢,各部前所未有的放棄爭端,統一意識(天時)。

總結:時人普遍有長期持久的生存危機,大勢所趨,相比之下明人更嚴峻。

崇禎之所以自殺,不過殘酷無助的折磨。


在提出改革方案前,先要洗腦,洞悉時局。

三大危機全方位席捲華夏大地,感性驚慌之餘,更要理性辯主次,識本末。

首先我在一個封建王朝,對於民間疾苦不能過分感性,要拿得起放得下。國內戰略縱深這麼大,與國民對蠻族野蠻殘忍的排斥是有共識的。所以不必擔心突厥,蒙古,女真,韃靼人的臨時統治穩定性。

其次啥叫龍脈?北京的龍脈不過朱棣篡位的藉口說辭,死守北京不代表你就真的是天下正統,這不能當做一個皇族信仰。

最後呢?真正的實用主義是會產生影響力的。沒有值得信任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靠譜的利益。所以義軍的亡命最後是盲目的,但方向確實是朝廷政府。那個時代的最大難度是人心被玩壞了,內耗積久。

所以崇禎皇帝的核心改變就兩句話:放得下。容得下。



如果我是崇禎皇帝,我想最壞的局面就是和義軍形成南北朝。(義軍北,北蠻是沒機會入主中原的)

具體治國改革方案如下:

整肅朝綱,自己要有凝聚力,下面要有執行力。

大的凝聚力是靠社會傳播的,不可急於一時。小的凝聚力可以靠一次大快人心的成就勝利迅速激發。

但崇禎更需要執行力,大到朝臣,小到身邊服侍的宮女太監,需要一次小清洗。

而且無利不起早,無情難服人,恩威並施是必要的。

既然是皇帝,皆王臣,無建樹,無主張,何以成勢?

一開始不必憂心沒自己人,不作為就能有的自己人多小人,崇禎就是卡在這個梗上了。



對國內表明態度,領袖的態度很重要。大力改善民生(賑災,整肅地方吏治,重整監察御史),農業改革(因地制宜推廣耐寒作物),安置流民(從軍,工程支配),消耗義軍(不做決戰,遊擊壓制),抵抗蠻夷(練兵選將,步步為營)



在人心浮動紛亂的時代,適度親至親察,現場從下層領導小幅提拔觀察。逐步取代次要官場老油條。經驗是即時最強執行力。執行力醞釀的同時,小凝聚力也在積累。幾場對外戰爭的勝利大肆宣傳,鼓舞士氣。江南地主階級不乏有識之士,適時鼓勵舉薦。國內各種民心工程會發酵影響力,這就是政權穩定的根基。



精兵簡政,練兵選將,激勵士氣,穩定軍心,按時發軍餉,檢修兵器。軍隊是統治者的私有財富,政權的最可靠保障,國家戰時的有生力量。

最後,比較冷血的是,客觀面對糧食減產帶來的人口消逝。惡劣環境下封建統治能力有限,拋開時效性,弱者的消亡不可避免。沒糧草了,該殺的叛軍還得殺光。



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與天鬥,與地鬥。切忌心急,首先消滅義軍,內部團結統一,然後降伏女真,蒙古等部落。接著經濟改革,催生文化改革,再續大明中興…


我是埃勒


有一句話叫做“無效的勤奮比懶惰更可怕”,崇禎皇帝就是死在了無效的勤奮之上。所以,拯救大明朝的辦法,其實也很簡單,崇禎皇帝“懶一點”就可以了。

看看大明朝的“懶政”皇帝們。萬曆皇帝,曾經33年不上朝,明朝還是該做什麼,就做什麼,該打的仗也大部分都打贏了。嘉靖皇帝,24年不上朝,明朝一樣的活了下來。正德皇帝恍恍惚惚的過了16年,明朝也是安然無恙。即使是崇禎的上一任天啟皇帝,酷愛木匠活,天天居於深宮打造家居,但是明朝也並沒有面臨大的劫難。

因此,崇禎皇帝完全可以通過“懶一點”來穩定住大明朝的局勢,只要崇禎知道他該做的核心工作是什麼就行了。

這裡有個故事,發生在劉邦和韓信之間。韓信因為鍾離眛的事情被貶為淮陰侯,遷居於洛陽,劉邦就經常找韓信談論諸將領的能力問題。一次,劉邦問韓信,“如我能將幾何?”就是問韓信,我能帶多少兵呢?韓信回答道,“陛下不過能將十萬。”劉邦就又問,那你能帶多少兵呢?韓信答,“臣多多而益善耳。”劉邦當然不服氣了,大笑道,那你為什麼還被我抓了。韓信說,“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言之所以為陛下禽也。”

這個故事,已經說明了皇帝要做的事情就是“善將將”,也就是善於用人,只要做到了這點,基本上天下無憂。那些專業和細節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完成就可以了,做皇帝的只需要根據自己掌握的更全面的信息,做一個綜合判斷,簡單的批示“行與不行”就可以了。

崇禎皇帝其實只要做兩件重要的事情就足夠了。一件是找到正確的人去做正確的事情,另外一件是蒐集到準確的情報信息,知道怎麼判斷事情的對錯。做到這兩點,其實也不難,東林黨人去做事,閹黨人去監督,錦衣衛和廠衛蒐集情報,崇禎皇帝只需要讓這個組織架構有效的運轉起來就足夠了。

但是,崇禎皇帝執政期間做了什麼呢?

繼位後,就殺死了魏忠賢,徹底整垮了閹黨,造成東林黨獨大。

而崇禎整個執政期間,一共殺了兩個首輔大臣,撤換了五十個內閣大學士。同時,還撤換了十四個兵部尚書,其中九人被治重罪:斬首一人,治死一人,自殺三人,下獄兩人,革職查辦兩人。刑部尚書,前後撤換十七人。處死或被逼自殺的督師、總督,合計十一人。各地巡撫被斬殺十一人、未來得及問罪先行自殺者一人。

而崇禎"一日殺三十六官"也並非空穴來風,崇禎十二年三月,以失地之罪,一次斬殺了薊鎮總監鄧希詔、分監孫茂霖,順天巡撫陳祖苞、保定巡撫張其平、山東巡撫顏繼祖,薊鎮總兵吳國俊、陳國威,援剿總兵祖寬、李重鎮等三十六名官員。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崇禎沒有做到,這種情況下,累死了崇禎也不會有什麼好的效果。而打仗呢,勝敗為兵家之常事,很多將領、官員就因為戰敗被處死,這也不是用人之道,完全可以讓將領戴罪立功,或者交錢贖罪麼。

看看崇禎時期有多少著名的文臣武將,熊廷弼、孫承宗、盧象升、孫傳庭、曹文昭、祖大壽、陳奇瑜、秦良玉、左良玉、滿桂、馬世龍等等,包括降清的洪承疇、吳三桂,都是優秀的人才。其實,只要崇禎皇帝足夠信任其中一個人,就足以挽救大明的國運了,他就是洪承疇,結果將這麼優秀的一位人才白白送給了對手。

天災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禍,而“人禍”的製造者就是崇禎自己。所以,大明朝怎能不亡呢。


奕天讀歷史


魏忠賢殺早了,讓權力體系失去制約性的平衡,對於世族和東林這幫鍵盤俠才會失去控制力。先招安李自成,調他打後金。不願意,就不惜代價議和後金,集中力量打掉李自成。自古攘外必先安內!血的教訓太多了。

擁有魏忠賢和錦衣衛等皇庭直屬力量,完全可以威懾朝廷。不願意捐?指示魏忠賢之類的太監們,羅織罪名殺掉,沒收家產,女眷充入前線。用不了幾刀,錢就有了,不夠繼續殺。這樣,太監集團的名聲更臭,失去朝廷官吏支持,不會做大。順便清楚不聽話的大臣。非常時期,必須集權!崇禎不是不英明,是好多東西執行不了。為什麼一個足不出戶的木匠皇帝可以呢?沒有黑暗權力工具,如何乾綱獨斷,做違背道德,又有利天下的事?

安撫百姓,向四周各國買糧,借糧等各種方法,遏制災荒,斷點起義隊伍的兵源。花錢養兵對抗暴民,不如直接養民。兵有盡,民無盡。不解決吃飯問題,朝廷多少兵也彈壓不動飢腸轆轆的天下百姓。

保住毛文龍,如果李自成投降,以封賞的手段分開他的部眾。指示人招募流民成軍,橫渡到達朝鮮,一是就食,減輕國內饑荒壓力;一是讓毛,朝鮮,流民軍聯合,盯死後金的背後,讓他懼怕後方丟失,不敢輕易扣關出兵。

總之,不能內外同時作戰,務必妥協一方,徹底滅掉一方。首先考慮滅起義軍,穩住國內環境。


中華始皇帝


我的答案,和那些謙謙君子做法完全不同。非常時期非常手段。

1.第一時間找到陳園園,在吳三桂之前霸佔她。先來一發舒服的,讓自己感受穿越的真實感。

2.號召百官和自己拜天祭祖,找一個做法的神棍配合自己演一場 通靈大戲。讓滿朝百官知道你已經神靈上升。擁有了一雙能辨善惡,知真假的雙眼。而且還能預測一點未來。(之後再偷偷派人把神棍殺了)

接著憑藉自己對明史的熟悉,讓文武百官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

比如

a.國難當頭,要求大家捐錢。有奸臣辯解自己沒錢了,你當庭宣佈去抄他家,絕對有幾十萬萬兩銀子。有忠臣講自己沒錢,你就當庭講這貨是忠臣沒幾文錢。藉此樹立威信,去奸臣,提忠臣。(當然這個時候宦官集團是不能動的)

b.當朝時,宣佈你預知到大明會迎來冰川時期,上蒼賜我力量可以甄別哪些農作物可以量產解決糧食危機,讓太監弄幾十種農作物然後自己神棍上身,把土豆紅薯玉米之類的挑出來。讓大家一年以後見真偽。

c.袁崇煥報上來的大捷報馬上駁回去,告訴他別拿趕跑幾千人的小仗來忽悠我,下一次直接問斬,看你還敢忽悠我。

d.東林集團處理得差不多可以處理宦官集團。

當庭質問魏忠賢你是不是太監,魏忠賢肯定辯解,然後你天眼可辨真偽。當眾揭穿他只有半個雞雞。你也不殺他欺君,就是警告一下你心裡面想啥我都清楚,九千歲也就是我讓你九千歲而已。乖乖當條狗就好。(當然做這個之前一定要建立好完全聽從自己的禁衛軍)

3.欺君之罪必斬。不能讓奸臣再矇蔽自己

4.詔安李自成。張獻忠這種神經病就算了。一個安撫,一個打壓。李自成的隊伍詔安後許諾封王,讓他們攻打皇太極。孫傳庭盧象升這些有能力的讓他們修養生息,先幹掉張獻忠,再幹掉李自成和皇太極之間的獲勝者。

好了,至此外患基本解決差不多了。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確定自己神明般的威望,讓大家崇拜你,害怕你,這樣你的指令會執行得更好,也避免了很多欺上瞞下的情況,你的眼睛能看得更透徹。同時,一定要把握好,將內部矛盾轉移到外部矛盾上。先外患後內憂。

至此,為了犒勞自己,再臨幸陳圓圓一個月,放鬆一下。

內部問題。

1.宦官士官兩個集團要打壓他們的勢力,又要平衡到位。同時呢一定要培養直屬自己的皇家武裝部隊,除了禁衛軍還有金陵附近要設置皇家部隊。

2.重置國學,顛覆教育。

分為文理兩學。理學即科學。先發展民生相關的科學,即耕種,水利,交通,冶金等。再發展戰爭類科學,即火藥,航海等。

文科,廢除朱子理學沒啥用,四書五經等不用廢除,降低其地位,畢竟忠君愛國還是需要的。發揚陽明先生的心學,做到人人兼可為聖賢,做官做事,知行合一。處理政務,以從心發出,以致良知。改變整個官場的氛圍,社會風氣。

普及教育,教育費用由國家支出,優待老師。(醫療的保障沒有,生老病死太正常了。封建社會而已。)

做完這些事情,內憂外患大概解決了一大半。可以放鬆心情享受一下穿越以後的後宮佳麗三千的愉快生活,但是一定要有節制,不能縱慾過度把自己提前涼涼了。甚至我再搞一個新豹房出來,給自己三年不上朝,縱慾三年的愉快假期。

享受之前要提前壓制宦官權力,只給予宦官監察權,同時放大內閣的權力。軍事上,設立軍區,與地方政府區別開。獨立受皇權指揮,不得擾民,干政。將重要的軍事將領崗位全部換成自己的心腹,而且不能有大士族出生背景。

經過三年的休息也算人生得意了。接下來要解決所有封建王朝崩塌的唯一因素了——土地兼併!這是所有王朝都無法跨越的鴻溝,就算是現在,社會主義新世界了,豪權一樣在兼併不過不是兼併土地,而且兼併財富和社會資源罷了。不過人民只要能正常生老病死,再改變他們的精神生活。基本上也沒人會造反。(現在文娛產業,遊戲產業就是麻木普羅大眾的。)所以我要做的也是這一點,生活上讓人民豐衣足食,精神上開展體育運動,民間習俗麻木百姓。

當然也要儘量去扼制土地兼併了,你要相信,豪強兼併財富你永遠阻止不了,就算現在的美國也是國家命脈控制在少數人手裡。

1.控制皇族土地兼併,取消皇族世襲。你要世襲?可以,給你少量部隊。去交趾,準噶爾,蒙古,高麗的土地去。打下來了,地方歸你管,五十年後你穩固了,我再來削藩,承認你的功績,不殺人。只削你,區域由中央直管。幾百年後中華土地可以翻一翻。

2.士大夫的土地兼併,直接出臺政策,保證農民利益。幾品官員只能擁有多少土地資產,高薪養廉。不聽話的,直接斬。因為破壞掉他們整個集團的利益,他們肯定報團反抗,沒關係,直接聽從皇權的組裝部隊呢?大肅清而已。

3.新崛起商人(國策也是重商重農,共同發展)對於有能力的商人,對國家建設有用,需要擴大產業是允許的。但是聘用的農民和工人,需要設立保底的工資,不能存在剝削。

再做完這些。國家有錢了,一定要興修水利,建立交通樞紐,完善軍事裝備,闊大軍事力量。最後,由中國開啟大航海時代。別往西去非洲中東了,直接往東去美洲。

培養子嗣,將行政權力交予他,軍事權和宦官的控制權不能交。

自己退居二線,希望這個時候自己才40歲不到,讓全國最好的御醫獻上最好的壯陽藥,老子還要再瀟灑十年。遊山玩水。


長頸鹿和小乖乖


裁撤驛站,搞政治改革,設置任務指標,特別是內政和軍事,這就是我認為當時崇禎最致命的問題



從崇禎皇帝的失敗明顯可以看出來,年輕的皇帝在打掉閹宦集團後太想在政治和軍事上迅速取得顯著的成果了,“快”成了明朝迅速崩潰的致命因素。

其主要問題表現在內憂外患的處理上

內憂方面:在貪腐處理上之失敗為所有執政者都提供了最有價值的反面教材。崇禎繼位雖然打掉了閹宦集團,可是面對重重憂患和龐大的支出,崇禎任然深感國庫空虛無力,所以就想到各種方法減少支出。最牛逼的表現就是“裁撤驛站、驛足”

一群高吃懶做空有力氣的流氓突然被端走鐵飯碗的後果是空前可怕的。如果崇禎能回到現代的話也許就能學到更好的辦法,企事分開,內部分化,分批分類逐步裁撤,使其行不成流民朝,無法形成足以民變的合力。當然當時沒有如今有效合理的制度,所以不要對基層動刀,基層才是政權穩定的根本。



其次政治幼稚,與其說東林黨、閹宦和其他官員的亂戰不如說是崇禎政治幼稚的體現,不論是想做有道明君還是無道昏君,都必須有政治平衡的能力,如果沒有就需要這樣的人來幫你,明朝的嚴嵩、魏忠賢,清朝的和珅都是這類代表人物。當你去查出腐敗一正清流的時候到底有沒有搞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自己博一個明君的名聲還是為了王朝的源遠流長。

在當今世界因為科技發達,信息的瀏覽和搜尋十分容易,我們輕易的從新聞和各類著作裡得到各個國家如何對待腐敗的方法。可是不論做法有何不同,成功的都是循序漸進的,失敗的都是過於激進遭到了壞人各集團的聯合反撲。我們經常講在某某會議以後仍貪腐的,這其實就是政治智慧。而崇禎在對待閹黨的時候打擊的太徹底,使得只知空談沒有骨氣的東林黨再也沒有與之制衡的政治勢力。好政策壞執行充斥在各個地區,閹黨被打倒對日益空虛的國庫不僅沒有任何幫助,還給了東林黨集團斂財的新路子。

外患方面:過於重視大明王朝的臉面而盲目的錯過了自救的機會。

明朝的軍事實力一直都是非常強大的,明朝後期李成梁主政北方邊防,不論是蒙古還是女真都被治理的服服帖帖,在其死後努爾哈赤迅速發展。能與之抗衡的就是赫赫有名的“關寧鐵騎”。雖然明朝對後金在軍事上遭到了失敗,可是明朝還有蒙古、朝鮮為外援,效仿宋之事,後金也不能南下入關滅我中華文化。

在這裡就看出崇禎在外事的無知。對敵作戰抗擊外侮的時候單純的求快,總妄想及早儘快殲滅女真蠻夷,盲目定指標,設時限,無情昏庸的將優秀官員亂殺冤斬,自毀長城。是不是覺得在自己的身邊就有這種混蛋。(玩笑)



沒有分清首要之害是什麼也是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張李匪患和女真外侮,崇禎分不清輕重,張、李之人在起事成功之後都有了做皇帝的想法,正常人都知道,起事其實就是謀反,就是要奪你的天下,而崇禎在這裡非常天真,以為剿撫結合自可成功,可就算是招撫也是剿滅匪首,招撫從重,哪見過領導人招撫過來,還讓其保留部隊的?輕易的所有的力量集中在對後金的對峙中,使內部空虛,匪亂橫行不能止,導致女真越不過山海關,崇禎卻被流氓給逼死。

“攘外必先安內”是最好統治者的第一課,滿清在面臨洋人欺凌之後還能有“中興”之時,就是因為集中力量剿滅太平軍。當然不要那日本清華做反例,因為日本從一開始就是為了滅亡中國而發動戰爭的,後金和英國一開始都沒想過,後金是為了生存,英國是為了“開放的市場”

最後的最後,不論崇禎犯多少錯誤,只要他能真正分清楚誰要他的天下,誰要搶他東西那麼就能避免崇禎的悲劇 。最可悲的是打下漢人天下的還是明朝最精銳的關寧鐵騎



如果說崇禎是誤了明朝,那麼李自成就是誤了中華。其實特別討厭站在統治者的立場來寫東西,覺得噁心和冷血,特別是寫完後有一種自己就是某段話,某些數字的無力感。無數次都在慶幸自己生活在現代,雖然生活不易,可是安穩和平能讓我不用擔心成為“屍橫遍野,餓殍千里,嘉定三日,南京屠殺”這些事件和成語的一部分。希望國家強盛,畢竟這才是百姓安穩的根基


頭條盟主


這個問題我以前就寫過,給你一本明朝史你都贏不了這個局面。

明朝的問題根本原因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無論怎麼做都無法抵擋歷史的車輪。崇禎年間,土地兼併嚴重,朱家的各位王爺已經成為地方財政的負擔,加上小冰河時期,農業無法收入,整個國家處於經濟崩潰階段,同時官員腐敗特別嚴重;而且,全國運行也是靠這些官員支持,你不能殺了所有官員,屬於政治建築崩潰階段;再者,國家理學思想已經經過多年實踐,你會發現道德大義也不在你這邊,你看,其實你什麼也做不了。

好吧,我們假設一下,首先,不殺九千歲魏忠賢,因為魏忠賢畢竟比東林黨還要好一點的地方是起碼他知道,明朝這條大船沉了,他也好不了。但不殺,你會處於尷尬的地方,因為魏忠賢為什麼那麼保護明朝,因為他心裡明朝和他同屬於一個利益,但實際明朝應該和皇帝一個利益,而且,魏忠賢屬於陰狠型,他動手的地方屬於潛規則,等全國一片浪潮造反,東林黨煽動部隊不出兵來清君側,你殺也是殺,不殺也是殺,所以,殺不殺魏忠賢對於逆轉命運根本屬於毛用沒有。

二,不殺袁崇煥,這個100%穿越回去的,都不會殺。但袁崇煥殺了毛文龍怎麼辦,袁崇煥一殺毛文龍,那東北平原全部完成了大一統,而且,就算你千叮嚀萬囑咐,袁崇煥也一定會殺毛文龍,沒人知道為什麼,而且,遼寧鐵騎是真金白銀養著的,天天向你要銀子的,你會感覺沒有一個夜晚可以睡好,對了,遼東鐵騎最主要對手是滿清,不會下來對付農民起義軍的,你會發現一個尷尬的問題,你化了最多的錢解決不了最嚴重的問題,對了,滿桂也於袁崇煥有矛盾,你根本就不能任用這樣一位將領。

三,重用盧象升、孫傳庭、李定國。這三位都是可以死忠的班子了,小團伙搭建了,手下精兵5000,但這三個都是帶兵的忠臣,你現在最需要的是能殺腐敗並且把銀子拿回來的人才,而這個人才是最主要的核心。你看看,憑藉這三個大員,全國名義上最高領導,對付滿清及蒙古聯軍、數百萬農民起義、自己藩王、東林黨、地方割據武裝可以不可以,難、難、難,我是覺得穿越了,不如天天吃喝玩樂比較好,李自成從西邊打來跑南邊啊,讓滿清和李自成打去,讓盧象升去四川,讓李定國把江南,讓孫傳庭殺絕東林黨,開放海運,從國外運糧,統一物價,唉,官員腐敗,即使糧價你定的再便宜,到百姓那也高的買不起,所以,不如自己快活,讓他們自己折騰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