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房價,是否在透支當代年輕人未來的購買力?


上海房屋均價在5到6萬元,人均年收入在5.5萬元,杭州房屋均價在2.5萬到3萬元,人均收入在5到6萬元。(以上數據來源於多個網絡報道均數,可能存在一定誤差)

粗暴點計算,上海杭州月均收入5000左右,月還貸能力2500元,貸款期限25年,按當地貸款利率推算,最多貸款貸到50萬元,加首付共63萬元,那麼上海人均可購入面積只有12平米,杭州人均可購入面積17平米,一對年輕人供款購入住房只有20到30平感情好忍一忍,感情不好各紛飛。

大部分可能選擇60平以上的房子(一百萬以上),這意味著更多的投入資金和還貸壓力,但兩人合起來就1萬月收入,那麼生活費怎麼辦?即便父母接濟,自然也會節衣縮食,消費減少。這裡說的都是簡單計算的人均,高收入人群不算,就我瞭解上海杭州高收入人群還不到20%,其他地方比例還要小一半兒。

以上是估算的結果,可能並不十分準確但也反映現實,年青人只要買了房貸了款,二十五年內想通過一份穩定的一般收入工作是很難實現高消費的。

而且年青人除了親戚借款,父母支援還有信用卡債,信用卡債也會產生利息延長還款時間。從理財角度看,年輕人要想在大城市過得舒服點只能不買房,但是面對緊張的租房環境月付的租金壓力怎麼辦?逃離的想法暗存在所有大城市低收入年青人的心底。

這是房產之殤城市之痛,本來建設一個地區的地產和基建,為的是穩固人群,實現城市集聚人才及商貿交易中心等重要功能,但面對低迷的經濟和日漸高漲的生活成本及不合理的房價,年青人除了逃離高昂成本還能做什麼?沒有了年青人的城市只會淪落為養老中心而已。所以各大城市的招才計劃本質不過是招攬年青人的自救活動。


寡言的夜月


對於可以全款買房的年輕有為的年輕人(這種人太少)或者是有個富裕家庭的富二代富三代來說,中國的房價並不會透支其現在以及未來的購買力.

但是對於窮人家庭普通人家庭甚至三四線城市的中產階級家庭來說,為年輕一代購買一套房子,無論當下還是未來,其購買力一定會被透支,其生活質量一定會被降低.


1.透支現在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等部門關於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意見的通知》,為抑制房價過快上漲,從2006年6月1日起,個人住房按揭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於30%。考慮到中低收入群眾的住房需求,對購買自住住房且套型建築面積90平方米以下的仍執行首付款比例20%的規定。這裡我們暫時以20%的首付為例.

假如在北上廣深這4大一線城市,非黃金地段非學區房的普通2手房,均價應該在6w左右(廣州可能略低),建築面積60平的兩房(算上公攤面積,實用面積可能大幅縮水,可使用空間比較緊湊)需要360w,20%的首付就是72w,加上中介費、稅等雜項,在不考慮裝修的情況下,需要準備75w的現金.對於本地人,這錢可能不值一提,但是對於從三四線甚至小縣城農村去深圳打拼的年輕人來說,這75w現金可能已經讓他們家庭砸鍋賣鐵了.

2.透支未來


付完首付,接下來我們要面對的就是還貸了.自2016年起,銀行房貸政策收緊,房貸利率升高,按25年還款期,基本上貸100w要還200w,那麼60平的房子貸80%就是288w,總還款額一定超過500w,月供粗略估算下需要1w6.由於現在銀行對個人還款能力的評估比較嚴格,規定房貸月供不能超過月薪的一半,那麼貸款人的月薪得在3w2以上.能有這個月薪的年輕人,有,但是即使在北上廣深,25-35歲這個年輕人的年齡段,月薪3w2以上的人數比例也是不多的.當然了,可以夫妻兩人以家庭收入的總和一起供樓,但是扣除房貸,手上可支配的每月淨收入,扣除衣食行,也就勉強夠個孩子的教育費了.未來進入中年危機,上有老下有小,老中小還都不能得什麼大病,特別中小,一旦一場大病倒下,房貸還是得還的,屆時一個剛剛邁進中產的家庭將轟然崩塌.

所以綜上所述,這個房價,不僅透支著年輕人現在的購買力,還透支著年輕人未來的購買力,還透支著年輕人現在家庭和未來家庭的購買力.


徐喆nicholas


你好,嗨住租房回答這個問題。

首付透支了過去幾十年的購買力

目前,在中國無論是一二線的大城市,還是三四線的小城市,房產價格與當地工資水平的脫鉤已經是有目共睹的事實。由於工資水平近十幾年來都沒有較大的上升,因此,對於很多剛剛畢業步入社會的大學生而言,根本就無力購買房產。

而與工資水平長期保持穩定的現狀不同,房價則是以火箭的速度不斷上升。當房價不斷上升,再加上開發商的一些宣傳手段作用下,父母一定比那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更著急的買房。因此在目前的社會里,父母為孩子籌首付成了普遍狀況。


而對於大部分工薪階級而言,父母的錢幾乎都是一點一點省吃儉用才省下來的,是在過去消費水平和消費觀念還未發展起來時,通過犧牲自己的生活累積下來的,這些省下的錢往往就會為了買房子傾盡所有。


房貸透支了未來幾十年的購買力

對於大部分家庭而言,只有父母省下來的四十幾萬元,遠不足以購買房產。在大部分城市,這也僅僅是一套一百平米房產的首付。而一套房產如果是每平米萬元左右的話,也意味著一百平米的房子需要120萬到130萬之間。而除去首付,剩下的一百多萬則需要年輕人自己承擔。

從貸款30年來算,每個月要支付的利息也將近有4000到5000元左右。而目前像北上廣一線城市的平均工資也才8000元左右,這意味著,年輕一代在揹負房貸之後,也必須省吃儉用,才能夠維持還款的現金流。


揹負一生的房貸值不值得

在過去的十幾年,我們購買房產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房子不得不買。居住的問題可以通過租房解決,但孩子入學戶口的問題就很難在過去通過租房解決的,因此購房就成了剛需。但目前,租購同權的政策下,租到的房產也能成為孩子入學的重要憑證,因此租房的價值也在慢慢的向購房逼近。

如果購買房產不是剛需,那麼為了這樣的房產去揹負大半生的房貸是不值得的。因為房貸本身就意味著對將來生活的犧牲,意味著消費水平的下降,意味著很多東西原本可以享受,但卻得不到了。在租購同權下選擇租房,也許就會成為更有附加值的選擇。當然,租好房要選擇優質的平臺。嗨住租房-全城房源,一網打盡,房源多,房源真。全平臺房源超過1000萬套,實時可租房源20萬套,在上海我們的房源數量比第二名租房平臺領先2倍。


嗨住租房


其實透支購買力都是小事。

大不了少吃點東西,少買點包包,少旅遊看外面的世界。

可怕的事情是沒有了勤奮吃苦的品質。

現在的少年為夢想努力工作的時候

身邊的人說,別傻了,這樣勤勤懇懇幹活哪裡有買房來錢快,一轉手就是幾百萬。。。

少年不聽,繼續努力幹活。

身邊的人又說,別傻了,這樣勤勤懇懇幹活哪裡有買房來錢快,一轉手就是幾百萬。。。

少年抬頭看了看,發現房價漲的很高了,幾乎買不起了,少年有點遲疑。

身邊的人接著說說,別傻了,這樣勤勤懇懇幹活哪裡有買房來錢快,一轉手就是幾百萬。。。

少年看到身邊的人房產轉手賣了幾百萬,心裡面很癢癢,借了父母奶奶姥姥親朋好友的錢砸鍋賣鐵付了首付買了新房。

結局很好,少年買的房子過了幾個月又漲了一倍,少年轉手一賣賺了很多錢。回頭望了望努力幹活的少年們。心裡嘲笑道:這群傻子還在努力的做實業,天天點頭哈腰能賺幾個錢,不如我炒房。於是世界上又多了個投機取巧的人

結局一般,少年付了首付,開始了漫長的還房貸生涯,飯不敢吃,煙不好抽,房貸壓的他喘不過氣來。工作不順利,沒什麼前景,當初的職業規劃是做一年之後跳槽一個公司做更高的崗位,如今是不敢跳槽了。萬一幾個月沒找到工作斷供了怎麼辦😱還是得過且過吧。夢想這東西還是算了吧😁

結局很差,好不容易付了首付,樓市突然大跌。銀行為了規避風險收回了房子,當初槓槓借的錢該怎麼還啊????得了找個高點的樓跳了吧!!!

要我說,能買房還是買房,買不到房的人以後必定難租房,或者租不到房。

而且下一代連被剝削的機會都沒有,因為你沒房,哪裡來的下一代?????


大雞兒圖圖


中國的房價是否影響著當代年輕人未來的購買力?

答案是肯定的!

當今中國房價上漲的速度可以用《驚人》二字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時代在發展,人們的生活在不斷提高,但在現在社會發展中高房價的社會現象曰益突出,它與人們的實際收入格格不入。人人談房,人人自危,年輕人都在為高房價傷不起。

現在高房價,在透支著每一個有夢想的年輕人,透支著每一個家庭未來的幸福,在打擊著年輕人夢想的希望。

當今社會,人人都成為了房子的奴隸,成為房子的債務人。年輕人都在為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房而一夜愁白了頭,拼盡了父母一生的積蓄,拼盡了年輕人的未來。



有愛世界多美好


一個80後買房透支了整個家庭的存款,等00後結婚的時候多數家裡都有二至三套房。所以以後房子肯定沒現在這麼緊俏,城市化進程足部放慢。能在城裡買的起房的都買了。買不起的永遠買不起,今年三四線城市最後一波漲停預示著去庫存。未來五年將出臺更嚴格的房產稅,多套房將是一種負擔。就目前看來,賣房的有價無市。買房的都處於觀望態度,新的房產稅出臺之際必定有許多房主忍痛割愛,作為投資的房產就目前情況還是儘早賣掉比較划算。市場的大環境已經走下行,多個大地產商已經拋售手中絕大多數地產項目,轉而投資更看好的非地產項目。國家調控在即勢必影響個人,望大家謹慎行之!


Garenkimi


中國高房價,不僅透支年輕人購買力,而且也在透支六個錢包的購買力。實際上,這些年來,我們可以發現,我們的工資收入已經遠遠比不上同期的房價漲幅,而十多年前,房價與人均月薪酬差距2、3倍,而幾年前拉大至4、5倍,到現在已經逐漸拉大至7、8倍乃至10倍以上的水平。然而,面對工資收入的緩慢上漲,要想通過工資收入買房不是不可能,而是需要更高的投入與付出,甚至需要動用六個錢包的力量來繳納首付款。很顯然,高房價已經不僅僅透支當代年輕人的未來購買力,而且也在透支六個錢包的未來購買力,而國內房產卻又捆綁著諸多利益,如戶籍、子女教育、社保醫保等,而要想享受到當地福利保障,不僅僅需要落戶,而且也需要房子的支持。由此一來,高房價正在考驗著我們這一代人,而六個錢包的幸福感也因此受到衝擊。


郭施亮


回答題主的問題,事物往往會有兩面性。

首先,認同此看法,當今社會,房價比較高,貸款、親朋好友湊足購房款,一對年輕人一般情況,還款期至少都需要十幾年,從這個角度看,透支了年輕人的購買力。

那麼,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往往身背房貸的壓力,也能夠激發起年輕人的創業力,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從而,增強了經濟購買力。



一如既往前行1


33歲,社會底層,也是社會中堅

房子已經把大部分的人綁架了,這裡大部分指的就是窮人

結婚,沒房,結不了,坑的是父母

小孩,想上好的學校,沒有學區房,也是不行

就這兩點,就把人坑的死死的

人民幣貶值,房價快速上升,導致所有農民欲哭無淚,辛辛苦苦幾十年,買不起房子,拼了所有家底,背上鉅額外債,省吃儉用,老無所依

這是一個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時代,網上已經有聲音討論中國最終多少人口比較合適

說白了,就是要淘汰一半的人

真相往往殘酷,由不得你,由不得我

我已經整整7年了,每天睡5/6個小時,沒有雙休,沒有節假日,拼了所有,鄉下一套房,市裡一套房

不敢放鬆,不敢亂花錢,銀行我還揹負50萬的債務

如果錢值錢,如果房子便宜,如果醫療,教育都深得民心

我想,國內經濟肯定是繁榮昌盛的

不是老百姓消費不起,而是在這大好年代,老百姓捨不得消費

這個局,無解

誰能解這個局,他比偉人還要高尚

這個局也無需解,50年以後自動就解了

祖國只會越來越強大,老百姓只會越來越富裕

有相當的一部分人,會永遠的埋葬在歷史的長河中

我只希望,後人能對,50/60/79/80/後有一箇中肯的評價


19861010報道


有錢人不在討論之列。對於大多數普通年輕人來說,首付一次性掏空父母老底,然後房貸透支自己和配偶未來幾十年的生活品質。一套房子,套進去兩代人。我不買房,是因為父親去世早,母親能養活我就很不容易了,所以根本沒有可掏空的家底。但前幾年自己工作存點錢貸款買了個小車,兩年的車貸已經讓我深刻體會到貸款的壓力,所以不出意外,將來我應該不會考慮貸款買房。也許等我孩子長大了,我就積累起足夠的錢給她付首付了。最終還是會被套進去,這是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