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CEO 馬斯克:「殺手機器人」比核武器還危險

特斯拉CEO 馬斯克:“殺手機器人”比核武器還危險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文|《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牛綺思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30期)

人們願意派遣殺人機器到前線作戰,而不願讓自己子女戰死沙場。但是,人們卻又不希望看到敵人派殺人機器來追殺自己。那麼,人類到底要不要擁有這種“殺手機器人”(killer robots),即所謂的致命的自主武器(lethal autonomous weapons)?

對於這件事,特斯拉和SpaceX CEO埃隆·馬斯克的立場可謂異常堅定:禁止。

“永遠不應將人類生命的決定權委託給機器。”

“致命的自主武器,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選擇和參與目標,將危及每個國家和個人的穩定。”

“我們既不參與也不支持致命自主武器的開發、製造、貿易往來或使用。”

近日,馬斯克以及谷歌頂級人工智能研究團隊Deep Mind創始人領銜的多家科技界大佬,與來自數百家公司的2000多名人工智能(AI)及機器人領域的科學家,在斯德哥爾摩國際AI聯合會議上聯名簽署《致命性自主武器宣言》,誓言絕不將他們的技能用於開發自主殺人機器。

特斯拉CEO 馬斯克:“殺手機器人”比核武器還危險

2013年4月,國際機器人武器控制委員會的成員發起“停止機器人殺手”活動,希望各國能夠以法律形式約束全自動殺人武器的研製和部署。

馬斯克:“殺手機器人”比核武器還危險

這已經不是馬斯克第一次表達如上的憂慮了。

2017年7月,馬斯克在出席一場由美國各州州長參加的會議時曾強調,“我一直在敲響警鐘,等到哪天機器人真的走上街頭、屠殺人類時,大家會不知所措。”

隨後的8月,馬斯克就與100多名AI領域領袖人物簽署公開信,敦促聯合國阻止這項技術改變我們所熟悉的衝突模式。

這封公開信中提到:“致命的自主武器有可能成為戰爭中的第三次革命。一旦它們發展起來,可能導致武裝衝突以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大的規模進行,而且速度比人類所能理解的還要快。”“這些自主武器可能成為恐怖武器,比如獨裁者和恐怖分子可能對無辜人群使用。”

有分析認為,馬斯克認為AI威脅人類文明的觀點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受暢銷書《超級智能》作者尼克·博斯特羅姆的影響。2014年8月,馬斯克讀完《超級智能》,便在社交媒體Twitter上公開表示要慎用人工智能,稱其比核武器還要危險。

彼時,他在參加《名利場》舉辦的活動時,稱機器人可能像刪除垃圾郵件一樣“刪除”人類。之後他又發表“機器人威脅論”,稱機器人會在短短的5年內對人類造成嚴重威脅。

到2015年,馬斯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以及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等3000多名AI研究人員簽署公開信,要求禁止開發“超過人類控制意義之外的自主武器”。當時的研究人員們就說,AI軍備競賽是個“糟糕的主意”。

馬斯克還捐贈1000萬美元,用來研究懂得“倫理道德”的機器人,以確保他們不會毀滅人類。比如,幫助人工智能系統通過觀察我們的行為,從而瞭解人類需求;教授人工智能如何向我們解釋它們做出決定的理由,就像機器人電影《超能查派》中查派能夠快速學習,吸取人類的教導那樣。

2016年,馬斯克成立了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追求一種叫做“神經織網”(neural lace)的技術,在人腦中植入微小的腦電極,有朝一日用來上傳或下載人的思想。

“我認為可以通過改進大腦皮層和數字設備之間的神經元連接,來有效地把AI與人融合在一起,你將成為‘AI—人類’混合體。此外,如果這種形式可以得到普及的話,我們就不用擔心一些邪惡的AI獨裁者了,因為我們就是AI的集合。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法。”馬斯克說。

特斯拉CEO 馬斯克:“殺手機器人”比核武器還危險

英軍制造仿生人“Porton Man”,酷似“終結者”機器人,英國軍方希望未來能夠用更輕更時尚的裝備替代現有的笨重裝甲。

特斯拉CEO 馬斯克:“殺手機器人”比核武器還危險

“Guardium”是一種四輪無人駕駛地面車輛,裝備攝像機、夜視設備、傳感器和類似機關槍等的武器。按照預先輸入程序的路線,它可在多座城市中獨自行駛。

特斯拉CEO 馬斯克:“殺手機器人”比核武器還危險

以色列研發的跳躍型“蝗蟲機器人”,將來可取代人類進行軍事或搜救行動。

聯合國曾曝光“殺手機器人”視頻:人臉識別,一擊即中

現實中,先進智能化武器確實存在。據瞭解,美國不僅研發了UTAP-22“鯖鯊”、XQ-222“女武神”等智能化無人機,還先後研發了陸上“翼人”機器人車輛、海上水面無人攻擊艇、潛射型機器人、多功能無人潛航器、由海向陸的MUX無人武裝直升機等,形成以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以集群智能技術為連接的無人兵團。俄羅斯也研發了“天王星”、“平臺”小型無人戰車等智能化作戰平臺……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已超過60個國家的軍隊裝備了軍用機器人,種類超過150種。照此發展趨勢,未來軍用機器人在戰場上成建制規模化作戰也未必不可能。

在2017年底舉行的聯合國特定常規武器會議上,播放了一部血腥的微電影:影片中,人類發明了“機器殺人蜂”,它能自己“飛行”,也可以隨機運動,用來反狙擊,能夠在瞬間殺死一群無辜的人。它自帶廣角攝像頭、傳感器、面部識別,且在其中部,還有3克炸藥,一擊即中,極端致命。

目前的武裝無人機,還是由士兵操控的。而這種“機器殺人蜂”不用人類操控,能夠根據預定條件,自主搜索和判斷是否殺死人類。這是人工智能武器的厲害之處,也是它的可怕之處。

美國伯克利大學教授、AI領域資深專家斯圖爾特·羅素警告說,“如果這些機器被賦予殺人的能力,將對我們的安全與自由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馬斯克是杞人憂天嗎

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一直被外界看作是馬斯克在AI觀點上的反對者。2017年7月,扎克伯格指責馬斯克所描述的末日恐慌是消極的、不必要的,“在某種程度上,這是相當不負責任的行為。未來10年,人工智能將大幅改善人類的生活。”馬斯克隨後回應稱,已和扎克伯格談過,他對人工智能的理解有限。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執行董事長埃裡克·施密特在2017年也反擊過馬斯克的AI威脅論是杞人憂天。

“如果你覺得人工智能在智商上超越人類後就將毀滅我們的種族,那你科幻電影一定是看多了——難道人類會傻到察覺不了AI造反的蛛絲馬跡?直接斷了它們的電源就好。”施密特如是說。

不過,《機器人的興起:技術和失業未來的威脅》作者表示,對於人工智能對人類構成生存威脅這件事,馬斯克的擔憂是合理的,也不應該被忽視。但這種擔憂要在至少50年之後才可能會出現。

德國大眾“機器人殺人”事件

2015年7月,德國大眾汽車公司一家工廠裡,一臺新型協作機器人殺死了一名22歲的裝配技術員。當時他與一名同事合作安置機器人,但被機器人擊中胸部,並被抓起、重重摔在一塊金屬板上,最終因傷重不治身亡。當時,大眾發言人推斷事故是由人為錯誤導致,並不是機器人“蓄意殺人”。

儘管這可能只是一起安全事故,但關於“機器人殺人”的爭論再度出現。未來機器人對人類的威脅,除了在工廠與人類搶奪飯碗外,還可能成為人類的敵人甚至是“終結者”。

對此,許多網友腦洞大開。比如,有的網友隨即聯想到《復仇者聯盟2》裡的奧創,剛一出世就對自己的創造者懷著莫名其妙的憎恨,一心想要消滅全人類。還有網友擔心“這個世界上很多機器人其實已經有能力通過圖靈測試(編者注:如果有超過30%的測試者不能確定出被測試者是人還是機器,那麼這臺機器就通過了測試,並被認為具有人類智能),只是他們在假裝不能”。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