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原文新譯,附趣事修已知道你,你卻不知修

醉翁亭記

北宋 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環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美。看上去樹木繁茂,幽深秀麗的,是琅琊山。

醉翁亭記原文新譯,附趣事修已知道你,你卻不知修

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水聲潺潺,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是釀泉。

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叫智仙的。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來命名的。

醉翁亭記原文新譯,附趣事修已知道你,你卻不知修

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太守和他的賓客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號稱“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在於山水之間的美景。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裡,寄託在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像似:太陽的升起,林中霧氣散開,雲氣聚攏,山谷就顯得昏暗,陰晴明暗的變化,是山中的早晨和黃昏。

醉翁亭記原文新譯,附趣事修已知道你,你卻不知修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春)野花盛開,散發幽香;(夏)樹木秀美,枝繁葉茂,濃密廕庇;(秋)風高氣爽,霜色潔白;(冬)泉水飛落,磐石顯現出來,這是山中的四季的景色。(解讀:為何水落石出是冬季的景色呢?冬季冰雪覆蓋,到處一片白茫茫,而釀泉並未冰凍,飛落在磐石之上,才有水落石出之景色。)

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清晨前往,黃昏歸來,(觀賞著)四季不同的風光,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醉翁亭記原文新譯,附趣事修已知道你,你卻不知修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

又像:挑夫高歌在路上,遊客休息於樹下,前呼後應。扶著老人,牽著小孩。來來往往不斷的,是滁州的遊客。

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在溪邊釣魚的,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釀酒的,泉水清,酒兒烈。山珍野味,雜亂地擺在眼前的,是太守辦的宴席。

醉翁亭記原文新譯,附趣事修已知道你,你卻不知修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

宴會暢飲的樂趣,不在於絲竹之音。投壺的中了的,下棋的勝了的,酒杯交錯相碰的,站起高聲喧譁的,是歡樂的賓客們。

(解讀:1、非絲非竹中的絲竹是指琴、瑟、簫、笛之類的樂器。2、射者中,這裡指投壺,古時宴飲時的一種遊戲,把箭向壺裡投,投中多的為勝。)

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蒼老的容顏,雪白的頭髮,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之間的,是喝醉了的太守。(解讀:宴會之樂不在於聲色,在於友情。)

醉翁亭記原文新譯,附趣事修已知道你,你卻不知修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宴會結束時,太陽已下山,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

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隱藏在樹林廕庇處的鳥兒跳上跳下歡快地鳴叫,是遊人離開後鳥兒在奏樂。

醉翁亭記原文新譯,附趣事修已知道你,你卻不知修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啊。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呢?是我廬陵歐陽修啊。(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

醉翁亭記原文新譯,附趣事修已知道你,你卻不知修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以“廬陵歐陽修”自居,世稱歐陽文忠公。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醉翁亭記原文新譯,附趣事修已知道你,你卻不知修

作品背景:

1045年,參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讒離職,歐陽修上書替他們分辯,被貶到滁州做知州。到任以後,認識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並很快結為知音。為了便於歐陽修遊玩,智仙特在山中建造了一座亭子,歐陽修親自為它作記,由此寫出了《醉翁亭記》這一名篇。“醉翁亭”因此得名。歐陽修不僅在此飲酒,也常在此辦公。發揮“寬簡而不擾”的作風,造福了一方百姓。(不愧為好友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與范仲淹《岳陽樓記》細讀之行文很有相似之處。)

醉翁亭記原文新譯,附趣事修已知道你,你卻不知修

作者趣事:修已知道你,你卻不知修。

1045年,《醉翁亭記》文章寫成後,歐陽修張貼於城門,徵求修改意見。開始大家只是讚揚,後來,有位樵夫說開頭太羅嗦,便叫歐陽修到琅琊山南門上去看山。歐陽修一看,便恍然大悟,於是提筆將開頭“環滁四面皆山,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換上“環滁皆山也”五個字。如此一改,則文字精練,含義倍增。

歐陽修不僅在醉翁亭辦公,還時常邀眾遊琅琊山。當地有個富家子弟, 能吟得幾句詩,便以詩才自居,人稱詩秀才。他聞得歐陽修吟詩作賦有如行雲流水,便想前去比試。當日,他知歐陽修也正在山中瀏覽,便一路趕上來。走到半路,他見一株枇杷樹生得古怪,詩興大發。吟道:

路旁一古樹, 兩朵大丫柊。

唸完兩句,就再也吐不出半個字來。歐陽修在此時正經過。便接口道:

未結黃金果, 先開白玉花。

秀才聽了說道:你這兩句也不賴,勉強可以接上。歐陽修聽後只笑了笑。二人同行至河邊,見有群白鵝,在水中嬉戲。秀才又再吟道:

遠看一群鵝,一棒打落河。

吟罷,又再苦苦思索,也想不出一個字兒。歐陽修便接口道:

白翼分清水, 紅掌踏綠波。

秀才聽後說道:老兄,你還可胡謅幾句。我去找歐陽修比試,你可要為我助威呀。

沿著小河行走,來到渡口擺渡。二人站在船上,秀才看著水中倒影,飄飄欲仙。說道:老兄,這回我們要是將歐陽修比下去,我倆就成了當今詩壇雙星了。說罷又吟道:

詩人同登舟,去訪歐陽修。

歐陽修聽罷哈哈大笑道:

修已知道你, 你卻不識修(羞)。

秀才聽罷, 好不狼狽。

醉翁亭記原文新譯,附趣事修已知道你,你卻不知修

作品思想:

《醉翁亭記》全文貫穿一個“樂”字,從滁州山林四季之美,到作者在山林中與民一齊遊賞宴飲的樂趣。展現了自己作為一個封建地方長官“與民同樂”的自在,也暗示出山水之情背後難言的苦衷。

40歲,正當盛年的歐陽修卻自號“醉翁”,而且經常出遊,加上他那“飲少輒醉”、“頹然乎其間”的種種表現,都表明歐陽修是借山水之樂來排譴謫居生活的苦悶。作者醉在兩處:一是陶醉於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於與民同樂之中。

醉翁亭記原文新譯,附趣事修已知道你,你卻不知修

作品景點:

《醉翁亭記》中的醉翁亭,坐落於安徽省滁州市市區西南琅琊山麓,與北京陶然亭、長沙愛晚亭、杭州湖心亭並稱為“中國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蹟之一。

醉翁亭前有“讓泉”即文中的釀泉,終年水聲潺潺。清澈見底。琅琊山不僅山色淡雅,而且文化淵源久遠;自唐宋以來韋應物、歐陽修、辛棄疾、王安石、梅堯臣、宋濂、文徵明、曾鞏、薛時雨等歷代無數文豪墨客,賦詩題詠,皆在山中。醉翁亭中有宋代大文豪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碑刻稱為“歐文蘇字”,亭後最高處有一高臺,名曰“玄帝宮“,登臺環視,只見群山滴翠,百鳥齊鳴,令人心曠神怡!

古人稱之為兼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的“皖東八名勝境”,蔚然深秀的琅琊山歷來享有“蓬萊之後無別山”之美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