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薏米祛溼邪好一百倍的食物是什麼?

用戶64974324118


作為一名臨床中醫師,看到流傳的養生文章,我一看就知道錯誤在哪裡貓膩在哪裡,是不是偽養生,如何破除偽養生。

中醫,是講究辨證論治的,也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知道,什麼是“溼氣”。

“溼氣”是人體無法代謝和排出來的“水液”

,也就是指“水溼”。就好像尿酸拍不出就是高尿酸血癥,血脂排不出就是高脂血症一樣。

溼氣停在體內,會出現很多不舒服。見下圖。

那麼,如何把這溼氣排出去?我們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

在排溼氣之前,我們需要判斷是溼熱還是寒溼。

如何區分,最最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舌苔。

如果舌苔是黃的,那就是溼熱。如果舌苔是白的,就是寒溼。

其次,就是問飲食習慣。假如喜歡吃溫熱的,吃冷的東西容易不舒服,怕冷,那你體質就是寒溼的。如果喜歡吃冷的,吃熱氣的東西會不舒服,那就是溼熱。

溼熱,需要用涼藥,比如荷葉,竹葉,薏苡仁等等,甚至還要加上黃芩黃連石膏等寒涼的藥物效果才好。

我們看看薏苡仁,性涼(引自中國藥典2015版376頁),是治療溼熱的。

特別是最近火爆的傳說能治療各種溼治療全身溼的薏苡仁赤小豆粉,我們看赤小豆,性平(引自中國藥典2015版157頁),其實赤小豆是寒性的,因為赤小豆是清熱解毒的,力度還比較大,屬性是偏涼的,就算以藥典為準,一個屬於涼一個屬於平,也是偏於寒涼的,是治療溼熱的。

寒溼呢,就需要用溫藥。寒溼,類似中醫的痰飲水溼,醫聖張仲景治療的大法就是“當以溫藥和之”,就是要用溫熱的藥。效果最好的是啥藥?就是張仲景的茯苓桂枝白朮炙甘草湯!!治好了很多水溼,治好了很多浮腫!!

那麼回到這個問題?有沒有比薏苡仁更好的藥物?好幾百倍的藥物?

首先,薏苡仁只是對於溼熱體質的人會有效果。如果用於寒溼,只會更寒更溼,什麼關節痛怕冷,什麼黑斑暗斑什麼宮寒不孕,全都會來。

因此,去溼,要想獲得最好的效果,比薏苡仁更好效果,就是一定要分清寒溼還是溼熱,不同情況吃不同的藥。

關於溼氣,歡迎討論,我是廣東省英德市人民醫院中醫科何醫生,歡迎關注,關於去溼,我是認真的!有問題,隨時問。

聯盟





英德中醫何醫生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溼與寒在一同叫寒溼,與熱在一同叫溼熱,與風在一同叫風溼,與暑在一同就是暑溼。溼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好像隔靴搔癢,隔山打牛。一旦感染溼邪,就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去除溼邪的重要性,也是顯而易見的。

說到祛溼,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大多都是薏米。薏米的去溼效果的確是很不錯的,但是除了薏米,還有一個食物比薏米的祛溼效果更好,只是我們平時沒有認識到。這個食物就是芡實,它的祛溼效果,比薏米更為明顯,雖然說祛溼邪的效果比薏米好一百倍有些誇張,但是芡實的確去祛溼的效果要比薏米好。

芡實是睡蓮科植物“芡”的種子。新穎的芡實生長在池沼湖泊中,和蓮藕、茭白、荸薺等8種植物並稱為“水八仙”,並有著“水中人參”的美名。芡實味甘澀、性平,中醫養生學以為,芡實能抗衰延年,補中益氣,健脾止瀉,固腎益精,除溼。具體來說,芡實既能健脾,又能除溼。還能可調整耗費的脾胃功用,補益脾胃,讓它獲得動力。另一方面,它能去掉體內溼氣,讓機體獲得輕鬆感,消弭疲倦。對於人體來說,芡實既給力,又加油,任何時節食用都很適宜。但是,芡實的祛溼功效雖然很好,而且其還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鈣、磷、鐵等營養物質,但芡實性質較固澀收斂,不但大便硬化者不宜食用,一般人也不宜多吃。

此外,祛溼不僅僅是需要從飲食上調理,平時還需要多跑跑步,發發熱,有條件的還可以做汗蒸、拔罐、艾炙除溼。並且,還需要保持生活工作環境的清潔乾燥,一定要避免夏季淋雨,穿溼衣服,避免長時間的著涼受寒。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中醫認為,春季溼氣重,困住了脾升清降濁功能,使“清氣”不能上升,頭部及四肢沒有足夠的清輕物質來濡養,所以出現頭腦昏沉不清醒,全身困重、疲倦乏力等,親,你需要祛溼了。

提起祛溼,我們首先想到的都是薏米紅豆。沒錯,薏米紅豆在祛溼上有著不可多得的功效。

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古籍裡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

推薦食方:用於因脾陽不振、脾失健運引起的溼濁內生、水溼不化,胸水腹水,少尿或洩瀉等症。薏苡仁200克、赤小豆50克、高粱米100克,泡2小時後煮粥。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很多人即使體內溼氣重,也不適合經常喝紅豆薏米水。紅豆和薏米能祛溼,但是薏米性微寒,薏苡仁“寒下滑利”,孕婦少用,尿頻便秘者少用,也不適合陰虛羸瘦者,以防耗傷陰液,助長虛火。

常言道,“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就是說,溼氣就像滴在麵粉裡的油,想要祛除可沒那麼容易。

除了紅豆薏米,以下食物也可以幫助除溼:

1.玉米: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於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慾不振等症。

2.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溼等功效,適用於暑溼吐瀉,脾虛嘔吐、食少便溏、洩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症。

3.洋蔥:具有和胃下氣、化溼祛痰、解毒殺蟲等功效,適用於胸悶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4.冬瓜:具有利水、利溼、解暑、減肥的功效,我們在春天可以用冬瓜煲湯喝(勿去皮)。除了祛溼,想減肥的朋友該注意了,冬瓜還可以減肥,應該多吃。另外,冬瓜偏涼性,女性生理期不要吃,引起痛經。

5.水芹: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於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帶下等病證。

6.南瓜:具有健脾胃、除溼的功效,我們可以用南瓜煮著吃或做南瓜餅。另外,鯉魚與南瓜相剋,同食會中毒,皮膚病患者不宜多吃。

7.茯苓:具有利水滲溼、促進消化的功效,我們可以用茯苓、豬骨頭或鯉魚煲湯喝以祛溼。

8.車前草:具有清胃熱、利小便、消水腫的功效,我們可以用車前草煮茶喝以祛溼。另外,車前草還具有降低血藥的功效,特別適合高血壓患者。

9.馬齒莧:具有清熱祛溼、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於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小便熱淋、黃疸、牙齦炎等病症。

除了食物,還有2個最有效的“祛溼”方法!

1.艾灸

艾灸可以溫經散寒、行氣通絡、扶陽固脫、昇陽舉陷。我們身體有很多穴位都可以通過艾灸來祛溼,比如說合谷、足三里、豐隆、關元、解溪、中脘等。自己在家不好操作,也可以選擇艾灸館、美容院等代勞。但最重要的是在艾灸結束後一定要避寒涼,不吹風,脖子要用圍巾圍起來、三小時內不要進入空調環境、不要洗澡、不喝冷飲,否則寒氣和溼氣就會趁著艾灸後打開的毛孔而深入體內,得不償失。

2.按摩祛溼

按摩穴位也能起到一定的祛溼作用。平時點按足三里穴,有健脾胃的作用,有助於運化體內水溼,起到祛溼的功效。承山穴也是去除人體溼氣的最好的穴位。



百科名醫


薏米,又叫薏苡仁,是一種藥食兩用的中藥。薏米去溼有很好的效果,中醫認為它能利水滲溼,健脾,除痺,清熱排膿。對於水腫,溼痺有很好的效果。那其他食物有去溼作用特別突出的嗎?當然有,只是我覺得題目有點誇張了,其它的食物是有去溼作用,但好不好一百倍,這個沒有辦法去比較,因為每個食物就像每個人一樣,都有各自的閃光點。就像薏米不僅可以去溼,還能清熱排膿,這就是它的閃光點,肺癰溼盛的人那就適合用薏米了。而再舉一個去溼的茯苓,既能去溼又能寧心,那寧心安神就是茯苓的閃光點,心悸失眠又溼盛的人就適合茯苓了。所以說這個藥食同源的中藥比那個藥食同源的中藥好一百倍,個人認為有些片面了。

平時的食物中,當然有去溼能力很強的,下面我就列舉幾種,您有知道的可以下面給我留言。

1.赤小豆,又叫赤豆,中醫認為它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的作用。為什麼首先列出赤小豆呢?因為它是薏米的好搭檔,兩個經常一起煲水,去溼效果加倍。薏米赤豆水,加點紅糖,夏天喝既解暑又去溼。

2.冬瓜皮,其性味甘涼,就是我們吃的冬瓜外面那層硬皮,有利水消腫,清解暑熱的作用,對於暑熱水腫效果特別好。

3.玉米鬚,除了能利水消腫,還能利溼退黃,對於肝膽的溼熱有很好的效果。

所以溼邪雖然難去,但身邊去溼的食物也不少,所以平時多吃一些有去溼作用的食物,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藥事健康


中醫將破壞人體相對平衡狀態而生病的原因稱為“病邪”——“風、寒、暑、溼、燥、火”本是人體的正常情志,若發生異常情況就可變成致病因素而導致疾病發生。立夏之後便是長夏,是一年中溼氣最盛的季節,故長夏多溼病。

脾主運化水溼,若脾工作效率降低或不工作就會招致溼邪入侵,所以祛溼先健脾。



健脾的食物有很多,首先黃色的食物都有健脾的功效,像南瓜、小米、胡蘿蔔:其次有些藥食同源的食材也可以日常食用。(1)薏米仁就是非常好的利溼健脾的食材,煮水、煮粥、做米糊都可以加進去;(2)白扁豆的健脾利溼非常適合暑溼引發的食慾不振、嘔吐腹瀉等症狀,煮水或生品打汁均可;(3)豇豆,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食物,它也有健脾利溼功效,平日可以多食。



說完健脾,我們再看看祛溼有哪些藥食兩用食材。(1)茯苓。老北京有非常有名的小吃---茯苓餅,每次去都會買點回來。茯苓具有非常好的利水祛溼、補中健脾、寧心安神功效,與薏米仁一樣可以加入粥裡或米糊裡食用;(2)紅小豆。夏季養心,也正適合吃紅色食物。大家熟知的紅豆薏米水就是健脾祛溼的絕配;(3)冬瓜皮。冬瓜皮有利水滲溼,清熱解暑作用,所以今後吃冬瓜就不要扔皮了哈,煮水喝棒棒滴。

以上對祛溼食物的建議還要建立在一個良好的生活方式上,比方少吃冰棍、少喝冰水、少吹空調,多運動多出汗多喝水。

(王芳,主管護師,註冊營養技師,好食營養工作室創始人,王興國營養特訓班5期學員,頭條號:註冊營養技師王芳)


營養百事通


溼氣是中醫特有理論,在風、寒、暑、溼、燥、火中,溼邪是百病之長。身體內溼氣過重會導致機能紊亂,影響到各個臟腑,而薏米是眾所周知的祛溼食物,但薏米其實並不適合常常食用,因為薏米有些性寒,不適合身體虛弱和一些體質本身就偏寒的人,也不利於孕婦多吃。那麼,有沒有什麼東西比薏米祛溼的效果更好呢?

一、芡實

芡實是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湖泊、池塘中,既是一味中藥材又是用來食療的美味,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都非常之高。芡實味甘性平,是十分溫和的藥食材,能夠祛溼止帶,還可以固精益腎,作為祛溼的食物還能夠滋補脾腎,對女性泌尿系統和便秘人士都有著非常好的效果,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食補祛溼食物,如:茯苓豬骨湯等等。

二、馬齒莧

馬齒莧是生命力非常頑強的野菜,不論是南方北方都是可以在田野、路邊隨處可見。馬齒莧中含有各種各樣的對人體有益物質,如:鐵、磷、鈣、葡萄糖和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B、維生素E。常吃馬齒莧能夠祛溼排毒,對於痢疾和瘡癰也都有著非常好的效果。

三、扁豆

扁豆是一種十分受歡迎的蔬菜,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食用。扁豆營養成分豐富,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等等。扁豆能夠祛溼消暑、健脾益胃,是非常適合日常食用的食物。

以上就是祛溼的食物啦!


YHOUSE城市指南


肥胖長痘都是體內溼氣在作怪 7日排毒食譜幫你調理!

我們總在關心用什麼高科技來護膚,用什麼妙招來減肥,卻忽略了我們的身體該如何去調理養出一個由內而外的美人兒。

大家平時都很忙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也不小,要完全按照健康日常表來執行也不太可能。所以

COSMO貼心的為大家整體了養生食譜,好好調理一下吧!


身體溼氣過重會有哪些現象?

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同時他們又常常會因為溼氣重而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越是不愛運動,體內的溼氣就越多。

比如手腳冰冷、皮膚起疹、口腔症狀比較明顯,這都是體內溼氣過重的表現。


養生食譜來啦!!!


Day1——薏米紅豆粥

原料:薏米、紅豆,按2:1的比例。

做法:

把薏米和紅豆洗淨浸泡一晚,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用火煮開,再改慢火煮至薏米爛熟。喝的時候可以加些蜂蜜或紅糖,熬的時候最好不要放糖避免粘鍋。

功效:薏米和紅豆是最佳除溼拍檔,能起到養血和祛溼的作用,還利於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


Day2——山藥紅棗粥

材料:山藥、白扁豆、紅棗、去芯蓮子、山楂條、葡萄乾。

做法:將白扁豆、紅棗浸泡一會兒,白扁豆去皮,紅棗去核,山藥切丁備用。白扁豆、山藥和蓮子一起入鍋燉煮至酥軟。最後放入山楂條、葡萄乾再煮五分鐘。

功效:這款粥可益氣補血,保肝健脾,清熱祛溼,使人面色紅潤。經常喝可調理人體腸胃,改善代謝功能,排除多餘廢物,起到減肥效果,並對高血壓、高血脂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Day3——竹筍銀耳湯

材料:竹筍300克,幹銀耳20克,雞蛋1個,鹽適量,水1000毫升。

做法:先將竹筍洗淨,幹銀耳用水泡發去蒂,雞蛋打入碗中攪拌好;鍋中放水煮沸,倒入雞蛋糊,加入竹筍、銀耳,用小火燒五分鐘,加鹽調味即可食用。每次餐前先喝湯,也可直接當減肥餐食用。

功效:竹筍能祛溼利水,是消除脂肪的最佳食物,銀耳能潤肺養顏。


Day4——冬瓜薏米鴨湯

材料:老鴨、薏米、冬瓜、姜、料酒、鹽、白胡椒粉、小蔥。

做法:鴨子剁成塊,薑切片冬瓜去皮,薏米洗淨提前浸泡備用;炒鍋內不放油,將鴨塊放入加兩三片姜一起翻炒,炒到鴨肉變色時加入少許料酒。將炒好的鴨塊放入砂鍋,放入足量水及泡好的薏米,燒開轉小火燉3小時;然後再加入冬瓜和少許鹽燉20分鐘即可,可用小蔥和白胡椒粉調味。

功效:冬瓜可清暑解毒,薏米有健脾除溼美白消腫的作用,鴨肉則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功效。


Day5——百合綠豆湯

材料:鮮百合100克,綠豆250克,蜂蜜。

做法:將綠豆洗淨,百合掰開去皮,同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用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煲至綠豆百合鬆軟時,加入蜂蜜即可食用。

功效:百合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對於燥熱引起的心煩失眠、咽乾喉痛,具有良好的食療作用。綠豆是最常用的清熱解毒食品,還有降脂的作用,是溼熱體質的天然良藥。


Day6——冬瓜赤小豆煲生魚湯

材料:赤小豆60克、冬瓜750克、生魚2條、豬瘦肉150克、生薑3片。

做法:赤小豆先浸泡,冬瓜洗淨備用,生魚去鱗去內臟,豬瘦肉洗淨切塊。加水大火煲沸後改小火煲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鹽就可以了食用了。

功效:這款煲湯不僅營養豐富,同時又有祛溼健脾作用。赤小豆是常用的煲湯料之一,冬瓜和魚能補脾利水。


Day7——荷葉茯苓粥

材料:荷葉1張(鮮、幹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

做法:將荷葉煎湯去渣,把茯苓和粳米或小米加入到荷葉渣的湯中一起煮成粥,出鍋前可加鹽或糖調味。

功效:荷葉有清心火肝火,以及清熱養神等功效。這款粥對心血管疾病和神經衰弱者都有輔助治療作用。


想要更多精彩?

就來關注我吧 ~ COSMOHIGIRL~

時尚COSMO官方社群


COSMOHIGIRL


提及除溼氣的食品,可能很多人在生活中會想到的是薏米。的確,薏米是人們生活中很常見的祛溼食物,但是事實上,提及祛溼效果,認為薏米是米中第一實際上是對的,但是在人們生活中,其實存在有比薏米除溼氣更加厲害的東西,即為芡實。


芡實作為一種名貴的中藥材,其被人們稱為“水中人參”,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一中藥材的營養價值其實也不會低於其藥用的價值,所以在生活中,人們常常會結合實際情況,將其當做食材進行食用。


根據調查研究發現,芡實中含有較為多種的氨基酸、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礦物質等,因此其實際上是一種營養價值較為豐富的食物。此外,在芡實的種仁中,人們還發現了抗氧化的成分,因此,這一食物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在生活中,人們常常認為芡實是健脾補腎的絕佳首選。基於此原因,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要想保證自身氣血的充沛,應當要注意把脾胃調養好,以改善自身機體存在的消化不良和積食等情況。對於脾胃功能較為虛弱的人們而言,一旦其脾胃得到充實以後,此時就算吃較多的補品或難消化的補藥,人體往往也能夠進行適應,進而減少身體可能出現的不良情況。


通過上述的簡單介紹,相信人們對於芡實這一中藥所具有的瞭解應當更進一步了,在實際生活中,如果人們出現溼氣較重的情況而此時情況又較為嚴重的話,則可以結合實際酌情進行選擇。


擅長:中西結合方法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支擴咯血等呼吸系統常見病、急、危重病。擅長治未病,調體質,糾正體質偏頗,調氣血。


醫聯媒體


古語云“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溼邪不除,久而久之,危害身體健康,吃再多的補品,藥品,如隔山打牛,毫無作用。說到祛溼,很多人總會想到薏米。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食材的祛溼功效比薏米更強,如芡實,茯苓。只要大家懂得利用這些食材,就可以很好祛除體內祛溼,過個輕鬆又健康的夏季。下面讓我教大家用這兩種食材做兩道適合夏季食用的祛溼健康食療。


一,芡實山藥排骨湯


材料:芡實30克,幹山藥,蓮子,扁豆各15克,排骨,姜。

做法:1,將芡實,蓮子,幹山藥浸泡半個小時,扁豆泡2,3小時。

2,排骨洗乾淨,剁成塊,放入開水,焯水斷生,撈出沖洗一下。

3,將芡實,蓮子,山藥,扁豆,排骨,薑片放入煲中,加入清水,大火燒開,小火熬煮1.5小時即可。

4,加入適量鹽拌均勻即可關火。

二,茯苓陳皮茶


做法:取茯苓5克,陳皮2克放入保溫杯中,用溫開水,洗兩遍,倒入沸水,浸泡15分鐘即可飲用。

兩道都有健脾祛溼功效,適合夏季祛溼,有關夏季祛溼方法就分享到這裡。創作不易,希望朋友們多多點贊,點擊關注,謝謝閱讀!


濤濤巧媽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溼與寒在一同叫寒溼,與熱在一同叫溼熱,與風在一同叫風溼,與暑在一同就是暑溼。溼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好像隔靴搔癢,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以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溼邪、痰溼有關。

那麼除溼氣最好的是什麼呢?肯定很多人想到了薏米,薏米是米中第一,一點也不為過。薏米具有豐富的營養和藥用價值,我國古籍對此多有記載。

但是,今天小編要告訴大家的是比薏米除溼氣更加厲害的東西,那就是芡實,不信,我們去看看。

芡實稱為“水中人參”,也叫雞頭米,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但營養價值卻不低於藥用價值,因此常被當做食材食用。古藥書中說芡實是“嬰兒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糧菜佳品,它具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特點,下面來了解芡實的營養價值和吃芡實的好處。

1,芡實含有多種氨基酸、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樹脂、維生素、粗纖維、胡蘿蔔素、礦物質等。據營養成分分析,每100克芡實含有蛋白質4.4克、澱粉32克、鈣9毫克、磷110毫克等。

2,芡實種仁中還含有抗氧化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3,芡實是健脾補腎的絕佳首選。中醫說: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所以我們要想氣血充沛,必須要先把脾胃調養好才行。現在有一些人吃一點東西就已經很撐了,消化不良,積食等。

4,芡實的意義還在於可調整脾胃功能,脾胃充實以後,再吃較多的補品或難消化的補藥,人體就能適應了,對身體也就有益無礙了。

芡實常見做法:

1,蓮子芡實湯

蓮子芡實用水泡洗好,薑切片,豬腱肉切件,豬肋骨飛水待用。取一湯鍋,加入適量的水和所有材料,先是大火煲1小時。轉小火煲1.5小時左右,煲至湯色濃濃的,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2,山藥薏米芡實粥

薏米和芡實洗淨後,用清水浸泡2小時以上。山藥去皮,切成薄片,放入淡鹽水中浸泡。將浸泡好的薏米,芡實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大約30分鐘。

倒入切片的山藥,繼續煮20分鐘即可。

3,芡實排骨湯

排骨洗淨,然後放入涼水中,大火煮開沸騰3~5分鐘後將水倒掉,目的是去除排骨的血水和減少油脂。洗淨蓮子、芡實、百合、蜜棗所有材料入鍋,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煲1小時。出鍋前下鹽調味即可。

白芡實作為燉湯的一種食材,十分營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