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正在重構網際網路行業,會出現很多新玩家

大家上午好!

從1998年開始到今天過去20年裡,我一直在做視頻,做的事情越來越細分。今天所有人都在升級,但我一直在降級。或許我可以從微觀角度,從視頻行業的角度給大家一些啟發。不管產業降級也好、升級也好、循環也好,這個模式會外延到視頻以外的行業。

今天整個中國互聯網行業在發生一個有趣的變化,我得出了一個趨勢結論。在闡述結論之前,我想先回顧一下中國20年互聯網的潮汐變化。

現在,幾乎每一年都會出現一個創業熱點。熱點在經歷的過程中都會出現獨角獸和上市公司。人工智能正在重構整個互聯網行業,出現了很多新的玩家。譬如在視頻行業,如快手、頭條。在產業重構過程中,他們利用人工智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人工智能正在重構互聯網行業,會出現很多新玩家

一.產業重複

在2017年之前,中國互聯網潮汐是一個線性發展,總有新的行業熱點,但沒有重複。在2015年、2016年,包括今天,如果有人說自己要去做一個門戶,一定會被市場唾棄,資本和用戶一定不會去追隨,這個機會是不存在的。過去創業者一直是在一個風口過去以後,等下一個風口。在產業內沒有重複,但在視頻領域情況卻不是這樣。

從2006年到今天,視頻是一個非常奇怪的行當。2006年是視頻元年,但元年之後一直到今天視頻依然還在風口上,在風口裡出現了很多次的往復。

2006年我們開始做視頻分享,家庭視頻和搞笑視頻是構成當時內容的主力。大家知道的芙蓉姐姐、胡歌等,他們產生的內容支撐起來了視頻,甚至支撐了美國的小視頻發展。

2007年、2008年進入了長視頻時代,這個階段出現了優酷、土豆合併,出現了愛奇藝。今天,由騰訊、阿里、百度三家在背後支撐的長視頻格局已經非常穩定了。

到此,我們都認為視頻風口要過去了,沒人再敢進入視頻行業了。可是接下來出現了小咖秀、秒拍、快手,小視頻迴歸了,緊接著又出現了直播。直播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快消類的視頻,看直播的用戶和看小視頻的用戶非常相似,同樣一個內容在直播場景下看的時候,用戶需要瞬間反饋,但實際上大家沒有耐心去挖掘深度的意義。

今年秒拍、快手風頭弱下去,抖音達到了一個歷史性的高峰。抖音讓人們重新看到已經被玩了那麼多年的小視頻,被浪花重新推到了潮頭。未來小視頻領域是否還會有機會?我認為在抖音之後,小視頻領域又將回歸分享時代。

2006年視頻元年,當時的家庭視頻以通過光盤分享給遠方的家人。2006年進入長視頻以及後來出現的秒拍、抖音,他們在熟人關係中的分享反而背離了初衷。經歷過這一輪行業變化之後,我預判接下來會重歸分享。這裡會有一次大機會,在這個機會中誰會成為大玩家呢?我認為恐怕還是頭條。

前一陣子,頭條騰訊大戰後一定會促成一件事情——頭條將“重倉社交”,推出基於熟人關係的即時通訊產品。這是頭條必須要做的一件事,而且也有機會做大、做好。因為他們的產品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現有的用戶體量、團隊執行力等方面都具備了一定的條件。

假設頭條有了社交能力,在小視頻、內容的戰場上成功率就更高了。

在接下來的分享時代,我認為會出現兩種情況:一、平臺廠商繼續做分享、構建內容生態,如騰訊做視頻。二、出現新玩家,如頭條獲得了新的社交分享平臺,構建了自己的內容平臺,他們會成為主力玩家。

這中間也存在新機會,即純粹從內容端去構建分享、社交關係。這麼多年大量的資本、創業者包括我本人在內,都在前赴後繼嘗試,但都不太成功。但這並不意味著未來沒有機會,未來有可能從內容端成功。

誰掌握社交關係,誰做出符合分享意義的小視頻的機會就更大一些。今天講產業升級,有些時候產業也會重複。這和10年、20年前不一樣,以前當一個行業穩定下來之後,如新浪、搜狐、網易三家門戶穩定下來之後,以後就不會有人再去挑戰他。但今後不一定,我甚至認為連微信、QQ今天的市場地位也未必穩定,在互聯網裡“百年老店”的說法就是一個偽命題。

微信和騰訊已經活的足夠長,已經老齡化了。我鼓勵所有在場的創業者去挑戰他們,我本人在嘗試。如果你們願意的話,我前面套現的所有錢我都願意All in進來。

二.新直播時代

現在,直播不是一個大環境市場,是一個小環境市場。在小環境市場環境中,過去很多人嘗試過把直播做成媒體,但這不現實,我本人也嘗試過。

直播是一個偏社區的東西,裡面有大量現金流。但它不內生流量,需要大量的外部流量來支撐。今天市場上直播做的最好的、體量最大的——YY、鬥魚、虎牙、陌陌都有一個頭部流量池,用流量池來轉化流量進秀場去套現,這是直播行業的基本模式。

這個模式稱之為秀場直播,它是基於基於直播網紅來展開。這個行業非常賺錢,它有大量現金流,它幾乎成為所有頭部流量玩家的標準配置,但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我預判會轉向以內容為中心的玩法。

我在運營中發現一個明顯趨勢是——當畫面從一個人變成多個人,當畫面從室內變成室外的時候,用戶的參與程度、踴躍程度、關注程度完全不一樣。這一點預示當直播的內容屬性變強時,號召力就會更強。

未來,直播的演變是加強內容化,我們會把現在的互聯網綜藝、電視綜藝、長視頻、短視頻等內容在直播平臺上,“基因混合之後”產生一種新的內容形式。我們在嘗試,已經看到一些初步結果。

這可能會有一個更好的機會,如果說2017年直播是最大的熱點,2018年直播不是熱點,2019年直播是否像小視頻迴歸一樣,出現抖音這樣現象級產品呢?我認為還是有可能的。

最後,我想強調“產業重複”已經成為一個現象。某種程度上今日頭條就是一個門戶,原來我們都認為沒有人能挑戰三大門戶,但今天頭條不僅挑戰了,而且還顛覆了它。

在社交領域穩定了這麼多年,從QQ到微信,未來會不會出現顛覆呢?我覺得有可能,這種顛覆很可能是個重複。在用戶需求、場景以及產品功能上,往往沒什麼本質變化,但會有新舊玩家往替。這一點在視頻領域,已經重複了多次了,直播領域也會再重複。但在直播領域之外,每一次重複都是新的機會,都有可能誕生獨角獸級別的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