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中國宇航技術超過韓國,半導體技術超不過韓國?

韓國中介服務


相比於太空工程來說,半導體產業更加需要現代的高精尖技術。

然後你要知道半導體產業和航天技術發展之間並沒有特別大的興衰關聯...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半導體的領域中我們不止落後於日韓企業,和歐美企業間也有很大的差距。之前,做國產芯片多年的倪光南對外表示說:“製造顯然大大落後,製造比較接近於傳統工業,需要大量的設備…….跟美國相比,差距還比較長,十年八年都是有的。”


正如倪老所言,相比於芯片的研發,我們在芯片的製造上的劣勢更加的明顯。

早在2016年的時候英特爾,三星,臺積電的製造工藝以及進入到了10nm甚至是7nm的節點中,但是大陸最先進的的半導體制造廠商中芯國際也不過是量產28nm。

想要趕超,這中間的時間跨度起碼有個四五年之久吧!


此外,想要製造芯片最核心的就是晶圓的光刻機,但是能夠量產出來的企業就很少,幾乎處於一個壟斷的局面,分別被荷蘭的ASML已經日本的尼康所壟斷,而在之前,這兩家企業對國內的芯片製造商來說都是處於一個“封鎖”的狀態,這也是為什麼之前上海微電子裝備與ASML達成合作後,所有的媒體都表示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之前,杭州嘉楠耘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宣佈全球半導體首款7nm芯片投入量產,隨是一大進步,但是在其複雜度上還是有所欠缺的。

慢慢來吧!一步一個腳印,想在半導體行業立足,一口是吃不成個大胖子的!


歐界傳媒


題主的疑惑可以從半導體行業的發展進程去解答,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共經歷過三次重大轉移。

1950年,半導體起源於美國,第一次產業轉移是在日本,大約在1970-1980年,日本的半導體得到了飛速發展,一度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中心;發生第二次產業轉移約在1990年,轉移目標有韓國、新加坡等;2000年後,我國才是半導體產業第三次轉移的核心,隨著我國人資力量的發展,直到2010之後,我國才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才到半導體行業。

目前,我國的半導體產業的確不如美國,韓國、日本等。隨著國家對半導體產業的支持,促使國人對技術力量的認知和追求,我國的半導體產業正處於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時間的積累會縮減與那些技術強國的差距,我國終將會站在半導體產業的最前沿。

當然,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我國目前亟需這種高端人才。所以,那些微電子專業、電子技術專業、電子信息專業等將有一個不錯的發展前景哦!


haoyue王


半導體技術的主導是美國,美國民用工業也就是半導體了,韓國是美國主導的全球產業分工的一個角色,以前是日本,日本 過於膨脹之後,開始扶植韓國。

中國一直是美國打壓的對象,技術引進、設備引進都存在諸多限制,只能靠自己發展,

半導體技術與航天技術的差別就是,半導體技術更新換代很快,航天技術可以慢慢發展,因為航天最新技術也不比50年前有多大變化。半導體不行,不到兩年就更新一代,你研發出來的比別人落後,沒有市場競爭力,難以或得利潤支持後續的研發,於是前期的投入就巨大無比,獨立開發這種技術風險大,收益看不到,政府、企業的積極性都不大。


弈道自然


商業產品與國家戰略工程的區別。

前者需要低成本、高質量(良品率)、技術壁壘和專利、供應鏈管理、規模化生產管理等。只有市場競爭優勝者才能生存,有利潤,進一步投入到研發,然後進一步鞏固自己產業領導者的地位。

而後者是國家財政撥款,不計成本和付出,不需要考慮產出率和良品率,不需要考慮規模化生產,不需要考慮利潤,只要能幹出來,投資幾十億幾百億都是可以的。比如,CCTV上就採訪兩個國家級高級技工,手工花兩個月為火箭打磨一個小零件,而沒有使用精密機床(也許沒有這種機床)。幾千個研究所,每個研究所完成一個小部件。為了這一個部件,各個研究所不停設計、生產、測試、整改了幾百個模具,從中挑選出最好的一個。最後,只要這顆衛星或者火箭能發射成功,這個投資幾十億的項目就算成功。而對於一個商業公司來說,這麼搞,馬上就倒閉了。

中國也不是沒有相關的芯片技術,只是落後別人幾年甚至十幾年。從國家工程來說,其實沒有什麼,比如一些國產通用芯片一樣可以用到超級計算機上。但是,在商業上,你沒法推廣,不要說技術落後十年,在商業戰場上,你就是落後幾個月都是要被人拎著打的,比如Intel和AMD在CPU芯片上商業競爭。再比如說操作系統,不說Windows和Linux的個人桌面操作系統,就說手機操作系統裡的WindowsCE,WindowsMobile、WindowsPhone在幾年前慘敗,並非微軟技術實力上不強,而是在市場上反應比較慢,商業戰略又老是變,最後退出來手機操作系統。商業市場太複雜,需要資本、產品、研發、市場、售後、客戶關係、投資與收益等各方面的努力才能成功。而國家工程,不要考慮資本、市場、售後、客戶關係、投資與收益等,只要搞出來就行。所以只要有國家支持和努力,就是朝、伊、巴、印這些國家一樣可以搞出原子彈、火箭這些東西。


RaymondIT


芯片業等於是中國單挑全世界,看似韓國半導體領先,實則是西方國家抱團發展,背後是一大堆的行業巨頭,芯片的產業鏈很長,而且西方國家在這一領域是排他的,中國很難收購到有價值的公司,而缺少其中的某一環都會被別人卡脖子,而一旦中國攻克了芯片業,那就意味著中國就是世界第一,因為那等於打敗了全世界。


風清揚72


因為中國是政府主導,反應很慢。這幾年才重視,韓國,臺灣沒有什麼核心技術,它們只是製成比大陸強,說到底是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大陸需要培養大量的成熟技術工人,而且要保證良率優良才行,這需要時間,我相信如果國際在支持,市場需要,利潤回報率高的情況下,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會全面攻擊上游的美國,日本,到時候手機還的是白菜價。


手機用戶67182104039


任何產業都有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

中國1979年才開始改革,四十年來取得了極大成果,已經很不容易,所以無法在每一個領域上做到最好,那是不可能的。


四川達州


都沒說到重點,首先中國進入高速發展的時間還短,不可能什麼都歷害。其次芯片產業鏈很長,需要國際協作,而我國被認定是對手,是西方技術封鎖的國家。而韓國是美國駐軍的非正常國家,美國總要給些好處的。


明心而樂


因為光刻機,ASML一直卡著脖子不讓中國擁有先進的半導體工藝,棒子的半導體技術水平是建立在荷蘭ASML光刻機之上的,以巴統為代表的一系列技術枷鎖讓我們不能充分利用西方的技術發展自己的生產力,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賽跑,落後是正常的,想擺脫一直落後的局面只能靠我們自己!


用戶58785332716


不可能樣樣都能超過別人,世界上的物品之多,你去樣樣超趕,你有這樣的資金實力嗎?我們在重要的產品上能保持先進巳經非常了不起了,國際上還沒有一個國家如我們一樣,產品種類如此齊全,且基本項目都在前五名內,如果世界上的物品不對中國限止,那麼前三名是肯定能進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