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例!「邊緣肺」正式「上崗」,等待肺源的患者有希望了

7月30日,王城(化名)從重症監護室轉到了普通病房,開始使用“新肺”呼吸,迎來“第二生命”。與以往肺移植患者不同的是,他接受的捐贈供體肺並不完美,是在以往基本不會用於移植的“邊緣肺”。然而,狀況已經十分糟糕的王城無法等到理想的供體肺了。

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廣醫一院),這一顆邊緣肺經過了體外肺灌注(EVLP)“再修復”,成功移植進了王城體內。

這也是國內首例邊緣供肺經“再修復”後移植成功的案例。在肺源短缺的情況下,邊緣肺成功移植將給急需肺移植救命的患者帶來了生存的希望。

中国首例!“边缘肺”正式“上岗”,等待肺源的患者有希望了

等不到肺,他每一分鐘都極度危險

從事了大半輩子的司法工作,王城沒想到自己剛過50歲時就要面臨生命抉擇。

他早年被檢查出肺纖維化,咳嗽、呼吸困難,雖然使用大量的藥物進行控制,但卻一天比一天差,病情進展非常快。一個月前,他病情急劇惡化。

廣醫一院院長何建行詳細檢查後發現,王城的肺已經糟糕透頂:兩側肺上的大洞小洞像蜂窩一樣密密麻麻,即使給予中流量吸氧,血氧指數也僅僅勉強保持在95%,而正常人無需吸氧就能達到98%-100%。

“這種情況唯一的希望就是做肺移植手術。”何建行說。儘管對肺移植手術非常忐忑,王城還是決定給自己搏一搏。然而,肺移植手術還要等待合適的肺源。

等待期間,王城的每一天都是煎熬。他的病情無法控制地惡化下去,到後來即使進行無創機械通氣,血氧飽和度也僅92%-95%,稍微活動就會立刻掉到75%-85%,而且大汗淋漓,面色、手心都蒼白無血色,心跳達到每分鐘一百二三十次。

“如果再等不到供體肺,老王每一分鐘都極度危險。”廣醫一院器官移植團隊主任醫師徐鑫說,為了老王大家都費盡心思,對他進行24小時不間斷地監護。

維繫著救命希望的,是一個“邊緣肺”

終於一天,徐鑫接到了老王的救命電話,一個捐獻者的肺或許適合王城。

肺源有了,然而棘手的是,供體肺的狀況並不理想,屬於邊緣肺。

什麼是邊緣肺?徐鑫介紹,不同於其他臟器,為保障患者術後質量,肺移植手術對供體肺有著特殊嚴格的要求。如果按照一套指標來評估捐獻的肺臟,可以將肺評為完美、理想、可用、接近不能用等幾個等級,其中接近不能用的肺,就是邊緣肺。

邊緣肺往往會存在肺水腫、肺挫傷等狀況。在OPO(器官獲取組織)中,有約1/5到1/6的肺都屬於邊緣肺。“肺移植患者做移植也要花很多錢,如果肺的質量不好,移植手術就可能失敗。”徐鑫說,因此國際上的共識是除非是緊急救命,不然就不會使用邊緣肺。

在這個案例中,供體肺的捐獻者有外傷,又因氣胸放置了胸管,因此肺的質量不是很好。在器官摘取手術前CT顯示,捐獻者雙側的下肺都不張,縮成一團。

廣醫一院器官移植團隊獲得了這個雖然質量不佳但仍無比珍貴的肺後,立即對這個邊緣肺實施了“體外肺灌注(EVLP)”。

徐鑫介紹,這一技術可以模擬肺在人體內的功能狀況,在體外對肺的質量和功能進行準確評估。與此同時,對於功能狀況較為穩定的邊緣肺,這一技術還可以清理氣道中的痰和血塊,並減輕水腫,使得供體肺的質量得到提升。這一過程一般需3個小時左右。

邊緣肺移植技術給苦等肺源的患者帶來希望

王城及家屬一致決定接受這次救命關口的捐贈。

中国首例!“边缘肺”正式“上岗”,等待肺源的患者有希望了

就在王城即將送去手術室的時候,他的情況再度惡化,使用儲氧面罩吸氧也只能保持85%的血氧,在轉運途中不得不雙路供氧,就這樣血氧也才勉強維持在93-95%。這一切都在顯示,如果沒有這個寶貴的邊緣肺,王城就失去了生存機會。

經過4個小時的手術,王城順利接受了右肺移植。在重症監護室裡平穩度過了十天之後,他順利拔管,情況穩定,可以輕輕說話聊天,身體正在一步步好轉。

據介紹,這是中國首例邊緣供肺經體外肺灌注後成功肺移植手術。

由於肺移植對供體肺要求很高,我國的肺供體資源非常短缺。據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數據,去年中國腎臟移植10793例,肝臟移植5149例,但肺移植全年僅299例,這樣從一個側面顯示了肺移植供體的難以匹配。

“一方面肺源緊缺,另一方面肺移植患者病情進展快,如果等不到肺源,呼吸機等外源性設備也無法維持生命。”徐鑫介紹,廣東約有1/5的肺移植患者都無法等到合適的肺源。

徐鑫介紹,由於國外的供體肺資源更加緊缺,因此邊緣肺移植在不少國家都有開展,在加拿大,1/3的肺移植患者都是邊緣肺移植。

對於病情進展快急需移植的肺移植等候者,如果能夠推廣邊緣肺的移植,將這些邊緣肺資源經過再幹預後充分合理利用,很多原本等不到移植肺源的患者都將重新獲得一個生存機會。

據瞭解,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自2003年正式開展肺移植手術,至今已完成216例肺移植術、8例心肺聯合移植術。

【記者】李秀婷

【通訊員】韓文青

【校對】楊遠雲

【作者】 李秀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廣東健康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