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美國從一個石油進口國變成了石油、天然氣出口國?

杜達特洛夫斯基


得益於技術進步和資本助力,美國近年來的天然氣和原油產量都已位居世界第一(原油略有波動,與沙特和俄羅斯差距不太大),併成為主要的天然氣和原油出口國。這對世界能源格局乃至全球地緣戰略形勢都已產生重大影響。

在推動本輪美國油氣產量暴增的“頁岩氣革命”中,有四項關鍵性的技術:水平鑽井技術、3D地震成像技術、微地震波壓裂成像技術和大型水力壓裂(MHF)技術。這些技術此前在其他行業都已經有了相關應用,而米歇爾能源公司將其導入了頁岩氣的勘探和開發中,並不斷優化和完善這些技術,從而讓頁岩氣商業化具有可行性,進而點燃了美國的“頁岩氣革命”。

隨著更多企業和資本的進入,美國的油氣產量開始快速攀升。2011年,美國超過俄羅斯成為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2014年又超過沙特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生產國。2015年底,美國原油出口禁令正式解除,重新成為主要的原油出口國,對世界石油市場產生重要影響 。

由於美國煉廠主要加工中重質原油,因此對中重質原油依賴較高,需要從中東和拉美等國大量進口。而目前美國產量飆升的是輕質低硫頁岩油,這就導致原油進口量減少的主要部分是從尼日利亞、安哥拉和阿爾及利亞等國所進口的輕質油。美國國內煉廠對輕質油的需求已基本飽和,過剩的輕質油急需通過出口尋找市場,所以目前美國出口的原油主要是輕質油。


美國原油產量仍有較大增長潛能,國際能源署(IEA)預計到2021年底美國的原油產量將達到“創歷史記錄的”1420萬桶/日。布倫特和WTI(分別代表全球市場和美國市場基準價格)原油的價差有可能繼續拉大,使得美國原油變得更加具有競爭力,未來原油出口量勢必進一步提高。

目前,加拿大仍是美國原油出口的第一目的地,預計未來亞洲和歐洲將成為美國新增原油出口的主要目標市場,尤其是中國將成為主要新增市場。中國的石油和天然氣進口量已經雙雙躍居世界第一,其中2017年天然氣需求缺口高達48.6%,而今年的原油進口依存度預計為71%。在油氣產能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增加能源出口將是美國平衡貿易逆差的一個重要途徑。


復興軍事


美國生產的石油佔其消耗量很大,但仍依賴進口來滿足需求。

在2017年,美國進口了約1070萬桶/天的石油,其中包括790萬桶/天的原油和220萬桶/天的非原油液體和精煉石油產品。然而近年來,美國對石油進口的依賴程度有所下降,美國石油進口量在2005年達到頂峰,並且一直下降到2015年。這一趨勢是由許多因素造成的,包括消費量下降,國內生物燃料的使用增加(汽油中的乙醇和柴油中的生物柴油),以及國內原油產量的增加油和烴類氣體液體。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經濟衰退,車輛燃油經濟性的改善以及消費者行為的變化導致了美國石油消費的下降。2015年至2017年,進口和消費均有所增長。

美國石油進口在20世紀70年代急劇上升,特別是來自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國家。1977年,當美國出口相對少量的石油時,歐佩克國家佔美國石油進口總量的70%。自1977年以來,從石油輸出國組織進口的美國石油總量份額普遍下降。2017年,歐佩克在美國石油進口總額中的份額約為33%。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沙特阿拉伯是美國從石油輸出國組織進口石油的最大來源,約佔美國石油進口總量的9%。

2017年,美國約有17%的石油進口來自波斯灣國家。沙特阿拉伯是美國從波斯灣國家進口的最大來源。

美國出口石油

美國出口石油也讓人驚訝,2017年,美國石油總出口量平均約為630萬桶/日。美國石油出口總量約為110萬桶/日原油,其中約29%流入加拿大。美國石油出口大多數

是石油液體和精煉石油產品。由於物流,監管和質量方面的考慮,出口一些石油是滿足市場需求的最經濟方式。例如,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的煉油廠經常發現將一些汽油出口到墨西哥而不是將其運往美國東海岸具有經濟意義,因為從歐洲進口的汽油成本較低。東海岸。

按2017年總出口份額計算,美國石油出口的五大目的地是

  • 墨西哥17%
  • 加拿大13%
  • 中國 - 7%
  • 巴西6%
  • 日本6%

走進伊拉克


美國的石油儲量在世界上排到11位,達到300億桶,加上葉巖氣技術不斷更新,改進,可開發的石油天然氣更多。以前為什麼大量進口(對外依存度大於52%),這是美國的戰略方針決定的,因為石油都是和美元掛溝的,通過印幣就可以收割別國的能源,何樂而不為。現在很多opec的國家有些不太聽話了,又是想用歐元結算,又想用人民幣結算,這怎麼行?特朗普是個商人,地下東西挖出來可以提振本國經濟,還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它在德州,阿拉斯加州,新墨西哥州大量開採,目前產量穩居世界第三(沙特第一,俄羅斯第二),如果再努力一下就第二了,這樣打擊OPEC,也壓制了俄羅斯的經濟。


愛是唯一的1


從上個世紀開始,石油就是戰略資源,幾乎所有機動戰鬥力都是喝石油的,沒油就沒有戰鬥力;民用運輸也是喝石油的,日用化工也是石油衍生品,因此石油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美國作為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通過控制石油得到了遠超其他國家的話語權,因此囤集自己的產量,消費全靠買是有必要且正確的策略。

進入21世紀,各種替代性新能源蓬勃發展,特別是最近5年,新能源各自為戰還規模不大,但綜合起來已經開始動搖石油在終端消費和軍備能源中的地位了,美國能源巨頭也在積極研發和推廣各種新能源,現在已經有好幾種具備商業開發能力。石油畢竟有限,再生速度以百年千年記,今後石油逐步退出民用終端消費不難預見。這個時候美國開始轉變態度將自己過多的庫存進行消化,是一種積極的能源策略,就像商人推新品前要清倉庫存一個道理。


/ty太陽神/ty


這要講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了。

在08年底,頁岩氣的水力壓裂技術有了突破,這個技術革新最早就是發生在美國本土。

一時之間,加上了金融危機的助推,大量投資帶著海量中小企業進入頁岩氣領域,進一步將水力壓裂技術的可行性推到極致。

傳統油氣,你可以想象為一個罐子,我們可以直接打開,插吸管喝水。特點是分佈集中,單井儲量高,投資需求大,門檻高,利益大。

而頁岩油氣,你可以想象成一本書,書頁裡夾雜著一些油氣,不集中,沒法插吸管。我們需要先把書頁壓碎,再抽出逃逸的油氣。特點是分佈廣泛,單井儲量低,投資需求小,門檻低,利益小。

然而美國的經濟環境卻太適合開發這種技術了。無數企業倒閉,更多企業生存了下來,把頁岩氣的開採量一下加大到美國能源獨立,把本來全球最高的石油期貨wti倒掛,成為全球石油期貨最低點,也把石油價格壓死在了頁岩油出井價70美元一桶。

因此,美國不需要進口能源了,還需要為國內傳統油氣企業減壓,出口石油和天然氣。

回來看我國,這種模式就很難成功。

一個是兩國的頁岩構成不同,我國的開採難度大,汙染高,成本大。

一個是我國沒有那麼發達的經濟體系,國企為主的能源市場不擅長開發頁岩油氣。

第三點是,我們的可開發儲量也沒有美國那麼多。

所以,我們還是老老實實買油吧。


諮詢師天生


原因很簡單,隨著能源革命的變化,石油和天然氣有可能被新能源所代替。所以美國必須抓緊處理自己的石油和天燃氣。以免能源變革後,石油和天燃氣一錢不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