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街头遇上摩托车或擦出怎样的火花

西方咖啡文化衍生出了咖啡赛车,如果历史重来,中国传统文化能和摩托车碰撞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Ace Cafe的另一个平行宇宙,摩托车版的中国传统路边摊儿,有没有勾起你的儿时回忆。

画糖画,吹糖人

民间称“倒糖人儿”,以文火熬制的糖浆为墨,在石板上迅速绘制成形,不仅艺术性强,还能解馋。摆摊的更常常带一罗盘,罗盘周圈是各种题材,顾客转动指针,停在什么上便画什么,更加有趣。糖画始于巴蜀地区,而另一种以糖为材料的民间艺术食品有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老北京的“吹糖人”,吹糖人的技术含量更高,类似吹玻璃的原理。早年间,孩子们买糖人不用花钱,拿家里的两个牙膏皮就换一个糖人。很多手艺人都是既吹糖人又画糖画。

当传统街头遇上摩托车或擦出怎样的火花

棒冰?冰棍?雪糕?

我们小时候可以没有什么哈根达斯,都是一个自行车驮着一个白色木箱子,箱子里面窝着个棉被,棉被里是至高无上的宝藏!每次只能花一角钱买个冰棍,或者攒五角钱买个雪糕。冰棍儿还有白糖、豆沙、桔子三种味道!再后来就有了雪人(娃娃头),有了棒棒冰,有了东北大板儿,有了马迭尔……但找不到木箱子里的夏天。

当传统街头遇上摩托车或擦出怎样的火花

磨剪子,戗菜刀

“磨剪子来,戗菜刀”这句吆喝红遍大江南北且音调不改,应该是革命样板戏《红灯记》的功劳。《红灯记》里有一个老地下党用磨刀的身份作掩护,“磨剪子嘞戗菜刀”就是他的一句台词。后来,刘欢的同名歌又在新时代将这句词的唱腔再次做了强调。磨剪子的人行头全中国都一样:一条长凳,一头固定磨刀石或砂轮,另一头自己坐,自诩骑的是日行千里的赤兔马,磨的便是青龙偃月刀。

当传统街头遇上摩托车或擦出怎样的火花

爆米花儿

每每孩子们看到爆米花的大爷来的时候,那高兴劲儿不亚于过节。中国的爆米花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大炮手摇爆米花机是近代演变而来。干玉米装到炉子里,大爷从塑料瓶里往炉子里倒一些糖精。烤个20分钟左右后,大爷会高喊一声“出锅!”,小屁孩们便赶紧捂着耳朵四处躲藏,那阵式像是在躲避炮弹。“嘭”的一声后,小孩们便知道警报解除,欢呼着跑过来抢食热气腾腾的爆米花!

当传统街头遇上摩托车或擦出怎样的火花

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天津人叫“糖墩儿”,南方有些地方叫“糖球儿”。在宋朝年间便开始了古式的做法,《燕京岁时记》记载:冰糖葫芦,乃用竹签,贯以山里红、海棠果、葡萄、麻山药、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凉。最早制售糖葫芦的,要数“不老泉”、“九龙斋”、“信远斋”等出售蜜果的几个老字号店铺。

当传统街头遇上摩托车或擦出怎样的火花

修雨伞

大街上喊“修雨伞”的口音一听都来自南方。江南多雨,伞是人手必备单品,于是成就了这么门手艺。整理维修伞骨这么精致的活儿也得是手活细腻的南方人来得游刃有余。很多修伞人的活动区域并不局限于一个城市,因为经过修理的伞再坏很难,所以他们如吟游诗人一般骑着车游走大江南北。有位修伞师父在修伞50年的岁月里,从安徽老家出发跑遍了江苏、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半个中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当传统街头遇上摩托车或擦出怎样的火花

算命先生

算命看手相的老先生们估计是最算不上手艺活儿的营生,但他们靠三寸不烂之舌却赚得来千家万户的银子。周易预测、看手相、抽签算卦、看风水、读八字、起名字、卜前程……都是算命先生的业务范围。十个算命先生,有九个是盲人,还有一个不是盲人也要带着墨镜装瞎。虽然现在大街上还能看到摆摊算卦的,但他们无论扮相还是语言艺术上,都比不上前辈了。

当传统街头遇上摩托车或擦出怎样的火花

修鞋匠

条件不好的时候,一双鞋能修修补补穿上十年八年。当鞋破或者鞋跟磨损过度的时候,就要去找修鞋匠了。他们一般是在十字路口的一角或大门口,师傅的摊前放一个手摇补鞋机,一个鞋拐、上鞋锥子、榔头、胡桃钳、锉、剪刀等工具。能锥包头,能补后跟,也能钉鞋掌。最神奇的就是那补鞋机,长相怪异,将皮子剪好后塞到补鞋机针头下对准补丁,用手轻轻摇动手柄,排列整齐的化纤线针脚就会快速地出现在针头后面,再硬的皮革也搞得定。

当传统街头遇上摩托车或擦出怎样的火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