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很多人對儒家思想不滿?

大無量67844802


對儒家的評價,不宜簡單地一刀切,而應該從更廣闊的視角著眼。

從孔子的原儒,到子夏的西河之儒,到漢儒,到宋儒,儒家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核心思想也好,價值取向也好,變動都非常激烈。

這裡頭,並不能一概而論,說儒家就是落後的、先進的。落後、先進是要結合時代來說的,漢代儒家維護了皇帝的合法性,締造出了成熟的組織術,這對於後世幾千年都影響深遠;宋代以來,道德化的理學思想培養出了穩定的基層,宗族和鄉賢維護了明清農村幾百年的穩定。

踩在時間節點上,符合當時的需求,我們就可以說它是先進的。現代人類看上去理所當然的很多事情,搬到古代不見得就是好事兒。君不見王莽改制,很多思想甚至被人們說簡直是穿越回去的,但王莽還不是天怒人怨完蛋了?不符合生產力的發展,不符合信息傳遞的效率,就會水土不服。

所以,站在現代人的立場上,非議幾千年前的儒家如何如何,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把這批人扔回漢朝宋朝,就能搞出來更成熟更符合時代的組織術?穿越小說是不是看多了。

儒家是中性的,歷史上符合時代發展的時候,它繁盛過;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也衰落過。君不見東漢之後一直到北宋之前,儒家都處於漫長的低潮麼?

我們所經歷的這一次低潮,原因在於近代以來文化自信心的丟失——

鴉片戰爭前,我們是目空一切的,無它,在放眼可及的世界裡,我們是最強的;

然後鴉片戰爭,帝國的士大夫第一次懷疑我們不是唯一強大的,但仍然堅信“道”大於“術”,要師夷長技以制夷;

同光中興的泡沫被戳破,馬關辛丑兩個條約徹底打擊了自信心,我們開始對自己的制度產生了懷疑;

大清朝滅亡,民國政府並沒有讓中國強大起來,五四以後,懷疑自己的文化出了問題。

大家看,一步一步的。這其中,救亡圖存的目的性要遠遠大於冷靜地審視傳統。百年以來,儒家徹底被批倒搞臭了,是個人都會扯兩句儒家導致了中國的落後。

但是真的客觀麼?

比如,題幹中說什麼“法家攻擊儒家是高言偽善,是婦人之仁的小仁”,稍微研究一下就知道,所謂的法家,李悝、吳起往上,是儒家的子夏,法家正是從儒家中脫胎的。仔細掰扯,子夏的儒學是不是儒學呢?

儒家在今天,是沒有什麼重新復活的土壤了,但作為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頁,在非議之前,起碼是不是應該瞭解它的思想史、發展史呢?


夜小紫


因為不瞭解

近年來雖復興傳統文化,但也大有傳統文化都是糟粕之說。因儒道是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兩根支柱,儒道兩家受到的非議也最多。但幸好儒家出名,道家名氣小,名氣最大的《道德經》也不好批,故儒家受到的炮火最大。

千年來儒生眾多,不敢保證沒有儒者熱愛愚民。但既說是孔子以來。那麼就說說孔子,看他是不是想用他的思想愚民。

(美國最高法院上的孔子,中間的是他們信仰中的摩西,而後是索倫。此三人被認為是最偉大的立法者。)

如果要愚民,是不是需要建立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生下來就會走路,滿天異彩,天地共鳴,哲人來拜;長大之後其實很厲害!但為了開悟世人,選擇引而不發,所以是一輩子就沒犯過錯,就是犯錯也是有高深含義!是為了讓人開悟的人吧?

但孔子是啥樣的?

《論語》中有孔夫子罵人、借東西、開玩笑、挑食、冤枉人、還有像平凡老人一樣哀嘆感慨。內容其實都很樸無華,少有空談大道理。

《孔子家語》中的孔子也很像是一個普通人。有一次下雨。當時還沒有雨傘,只有有士族用的蓋,和平民用的蓑衣,在當時蓋還是很貴的。但孔子沒用蓋,就有人建議他找徒弟子夏借。孔子聽後說:“不行啊!子夏小氣,我借他不給我,別人會覺得他不尊重師長。我借他給我,他肯定會心疼的。”

這裡的子夏不是普通人啊!是孔門十哲啊!他找高徒借東西,都有可能借不到。連最親近的徒弟都愚不了,還想愚民!這水平是不是太低了?

好了,我們再聊聊孔子罵人。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其實算不上髒話,他罵宰予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這類似於今天把人比喻成很髒的東西了。

再看看孔子開玩笑。

原文:“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這句話可以翻譯成一大v,突然看到有人在快手或者是抖音等大眾平臺上跳天鵝湖。於是他就說“這種高雅藝術!放這種地方真是浪費。”他粉絲聽到後說“你不是說不管身份,只要沾這些高雅藝術都有好處嗎?”於是大v陳懇認錯:“對不起啊!知乎讀者,我剛才是在開玩笑的。這個粉絲說的對。”

這不僅開玩笑了,還對自己的學生粉絲認錯,不能讓人覺得他永遠是對的。孔子真想愚民會這樣嗎?

再瞅瞅孔子挑食。

依記載孔子長相絕非周潤發那種帥鍋不說,還相貌醜陋!不像別的宗教祖師那樣有身上有很多奇異好相貌。

《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你看看現在那些被逮捕的邪教大師,那個不是高深莫測,好似不吃飯不上廁所!孔子不僅食人間煙火,還對飲食有要去,和愚民眼中的高人完全不一樣吧?

孔子冤枉人的故事也很有意思。

孔子在陳蔡之間被困七日,期間沒有飲食。子貢就想辦法出去買了事物回來。之後由顏回子路煮粥。子路有事離開了一會,回來時看到顏回拿小勺子喝粥,子貢就覺得不開心,然後就去給孔子說了他吃獨食的事情。

孔子聽後其實還是懷疑了,就去試探顏回,顏回坦誠吃粥,也說明白了是因為粥髒了才吃的,孔子表示我也會這樣做。

雖然孔子是一個挑食的老頭子,但在困難之時,孔子還是願意自己吃下髒東西,而不是用什麼法術或者神通,或是魅力來讓大家不用吃髒東西。

孔子如果真要愚民,愚自己身邊的人,何苦讓自己這麼真實了?還讓人覺得他會犯錯,開玩笑,吃喝拉撒。應該無限神話自己啊!所以說啊!孔子真的不想搞愚民。

當然為什麼今天有人宣傳孔子是愚民的,儒家是愚民。可能是想說你家的東西不好用,不妨用我們家的吧!不過用了之後知道壞處了,也換不了,因為已受制於人了而後便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真不是啥好事啊!


全真道士梁興揚


我也不會搭理你,任你隨意高潮。


現在很多人走偏了儒家的路。

三個例子:弟子規、女德班、YZ書院

你懂了嗎?


大結論:

儒家做為一種成體系化的治國安邦的理論體系和文化思想,在很長的歷史時間裡,比起其同時代的文化(如埃及的太陽神、中東的伊斯蘭、印度神教等),

儒家絕對是最先進的,這是我的看法。


我的反對

在儒家統治的世界裡,人民是別想站起來了,只能跪著。


儒家的弱點

1. 無法強軍事,打仗有點差

儒學盛行的朝代,在我的印象裡,不是被番邦民族吊打就是外來之地幹倒在地。

2. 儒家文化盛行,其他文化滅頂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儒家的帝王,它毀滅了其他所有的思想。

如諸子百家時代的百花齊放。

這也是儒家打仗不行的原因,因為“兵家思想”別滅了。

3. 儒家發展不了科學

這是我之前一個回答裡面表述的思想。

儒家盛行,導致其他思想滅亡,搞科學甚至是醫學的都要被幹到在地,

漢朝的木犁耕田到了清朝還是木犁耕田,漢朝看病的望聞問切到了清朝還是望聞問切,漢朝的九章算術圓周率到了清朝還是九章算術圓周率。

孔子本人也不認可種地的老表農民。

而且,歷史上任何的發明創造,在儒家眼裡都只是奇淫巧技。


最後的最後,我引用一下王小波的雜文-我看國學


今天來稍微更新,評論區有些聲音我不太喜歡。

如果你是認真的在和我探討問題,即使和我的觀點相左,我也會感謝你,因為你讓我學習到了新的東西。


如果你只是在噴我,那我不會理你,你大可以不看我的回答。這個問題下面恐怕有幾百個答案,你可以去看別人的。

謝謝!

有空關注下我啦,咱們來聊點有趣的歷史兒~

賽賽君


儒家學派是孔子開創的,由於在漢武帝之後成為主流政治哲學,統治中國兩千多年。所以幾乎成為中國文化的代名詞,其實,儒家只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卻並不是中華文化的全部內容。

因為儒家哲學是官方哲學,便成了中國近代以來政治上落後捱打的替罪羊。因為儒家哲學雖為官方哲學,但現實政治中,卻並不可能完全按儒家理論實施,比如朱元璋時期,就對孟子的理論進行了大量的修正與刪改。這種修改,當然不是思想學術的發展,而是對政治工具的完善。這時滿朝文武都信儒家學說,沒有其它學派的制衡與爭鳴,所謂的儒家便徒具名號,儒家理論成了八股文承載的死東西了。

所以,宋明之後,也沒有什麼儒法之爭,朝庭裡的士大夫之爭,不過是利益之爭,與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是有根本不同的。

儒法之爭,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國之初,曾激烈的討論過。出於建立新道德的現實目的,儒家被打倒,而法家被提倡。但站在更高的歷史層面上看儒與法是中國文化的兩個方面,他們是互想補充,互有聯繫,並不完全互相排斥的。

儒家到戰國末期,出現了兩個分支,一個是孟子,一個荀子。因為對人性的不同理解,使得二人對儒家的發展走向出現了不同。孟子認為人性是善的,所謂人之初,性本善。基於這樣的認識,他認為,道德建沒很重要,每個人都有道德了,社會就安定,天下就太平了。這是以道德揚善。

荀子認為人性是惡的,既然做惡是人的本性,那麼社會政治建構的時候,就要從技術上解決不讓人做惡的問題,這就是加強法律建沒,以法律懲惡。荀子自己是儒家人物,而他的學生李斯與韓非都是法家,其中韓非更是法家學派理論的集大成者。

從這也可以看出, 法家和儒家也不是你死我活的敵對關係,在文化的大背景之下,是大同之下的小異而己。而在現實政治中,儒家並不是任何時候都佔統治地位。在亂世時,一般用法家,亂世用重典。而治世就要用儒家了,治世的時候,加強道德建設。比如漢朝,開國功臣,大都不是儒家,建國後,要恢復秩序,儒家叔孫通,公孫宏等人就派上用場了。唐朝也差不多。以李世民為例,玄武門之變前用的房玄齡等人,學術上類於法家,當然他也是大儒王通的學生。而玄武門之後被重視的魏徵,是標準儒家特點。

現在回到題主所說的,法家罵儒家假人假義,婦人之仁的問題。可以舉個不太確切的例子來說明問題:

前幾天,有個老師被自已的學生刺死了。在評價這一問題時,就能體現出學術態度上是傾向法家還是儒家。說學去必須嚴懲,應判死刑的,是法家。寄希望學生能夠侮悟,並且能有一個美好未來的,是儒家。

這種評判的不同,就引起雙方的爭論,法家說:這麼沒有人性的東西,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足以警戒後人!

儒家說:他這麼年輕,做下壞事,我們也有責任,希望他能改過自新。

法家只能輕蔑的說:真是假仁假義,婦人之仁。

雙方誰對了,誰錯了。恐怕永遠不會有標準答案。在法家看來假仁假義的事,但儒家做來可能是真心實意的。評價不同,不過是立場不同而己。

中國在近代以來,是落後了。這其中當然有思想文化的原因,我們在改正錯誤的時候,不能把優點也一起改了。

我承認這些年來否定傳統文化否定儒家的人士中,有別有用心的人。但大多數還是真心希望中國好的。我們在評價儒家文化的時候還是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問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吸收人類文明所創造的一切優秀的思想成果,儒家文化的優秀部分,也是其中之一。


七月流火140400643


首先回答我為什麼不喜歡儒學?

孔子和孟子就是歷史上最大的裝逼佬,最喜歡隨意篡改歷史。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正確,不惜扭曲事實。

堯舜禹的故事被孔孟說成是仁義之舉。事實上,這些根本都不是事實。

舜把堯囚禁在山西運城附近,70多歲的舜被禹流放到了湖南九嶷山,並且也死在那裡,他的老婆也陪他殉葬。這本質上就是一場赤裸裸的政治鬥爭,卻被孔孟說成了禪讓。

孟子總是在鼓吹說:周文王以百里之地,因為行仁義而得天下。戰國時有一個小國的公子,前來向孟子求教:我也有百里之裡,何以得天下?孟子馬上就發現自己這個逼裝不下去了,就不得不說實話:像你們這樣的小國能不被大國吃掉就不錯了,何來得天下?

看到這裡,你還會說孔子和孟子是聖賢嗎?

接下來我們看儒學在中國歷史上的作用。

在宋朝之前,儒家學說不是中國的主流學說。那時不管是秦漢還是隋唐,國家都生機勃勃,對外作戰,無往而不利,沒有哪個國家敢隨便欺負大漢民族。

從宋朝起,儒家學說正式成為國學。從此以後,就開始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把廣大知識分之和基層民眾培養成了奴才,不管對內對外都丟掉了血性。對內無法富民,對外無法強國。不管是對遼和西夏,還是對金國和蒙古,宋朝都是一敗再敗,直到向金國稱臣,被蒙古消滅。

到了後來的明朝和清朝,儒家學說仍是皇帝愚弄人民的工具。社會沒有多大進步,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到了清朝更是離譜,皇帝們天天鼓吹自己是天朝上國,什麼也不缺,禁止和西方開展正常的貿易往來,不向西方學習。關起門來搞自己的一套,最終被西方的堅船利炮打得屁滾尿流,讓中華民族屈辱了上半年。

這就是儒家思想導致中國發展的最終結果。

中國文化和科技最興盛的時期,是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年代。

當時中國不僅有思想家,還有科學家。文化意識興盛,人才輩出。

中國曾經領先過西方上千年,但到了近代,就慢慢被超越。

最明顯的我們可以發現,儒家思想並不能推動中國出現民主自由思想,更不會產生科學。

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現在學習的哲學思想、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心理學等現代科學,都不是中國人發明出來的。直到現在,我們很多中國人還沒有把這些東西說明白,更不要說超越了。

現在中國也無非是稍稍發達了一點點,就又有人又有人在鼓吹復興儒學。中國現在要建立的是新文化,而不是回到歷史上的舊文化。是要建立一箇中西合璧的更有現代氣息的新文化,而不是抱殘守缺的儒家思想。


新知傳習閣


現在的人講自由、講民主,儒家思想講秩序、講約束,自然會遭到部分人的不滿。有爭論自然是好事,這就像發生在春秋戰國歷史上的諸子百家,百家爭嗚一樣,也是非常難得的學術思辯的機會,有百利而無一害。如果所有的人都是一種思想,反倒是思想的悲哀。

在反對儒家思想前,最起碼應該搞清楚什麼是儒家思想?為什麼儒家思想會在中國作為主流文化而延續二千多年?

中國封建社會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中國到1912年清王朝退位,經歷了2133年封建統治。期間雖經歷過分分合合、改朝換代,經歷過盛世與衰落,經歷過外族侵入,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統治手段,那就是利用儒家思想作為精神信仰和管理手段,封建統治才得以延續二千多年。儒家思想何以有如此巨大的能量?封建統治者又是如何把潛在的儒家思想轉換成管理手段的?為什麼世界四大文明只留存下了中華文明?又為什麼流行全球的基督教、伊斯蘭教在中國沒有流行起來?這些為什麼不僅是歷史學家應該研究的,也是反對儒家思想的人應該搞懂的。

儒家思想從西漢開始才被稱作百代之脈,歷代統治者選擇接受其思想理論主要基於四點:其一,儒家理論具有正統性。它的思想理論來源於周文化,是由周文王,周武王,周公這些人創立的禮儀文化。所以孔子曾自榜:“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就是墨、道、法家,也都認可週朝的禮儀文化。其二,儒家思想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上,孔子強調“仁”,主張“親親之愛”,符合廣大民眾的利益需求。其三,儒家思想具有階級基礎。君臣,父子的從屬關糸具有約束和制約關糸,這些有助於社會秩序的建立和生活穩定。其四,儒家思想有正導向性。它的基本理論是要求人們修身養德,是引導人們向真、善、美的方向發展。儒家思想中也有糟粕,但那也是綱與目的關係,在繼承的過程中可以加以思辯,而不是全盤否定或揭杆反對。

研習儒家還應該把先秦儒家與西漢時期的儒家以及宋明時期的儒家思想區別對待。先秦儒家思想主要是以孔、孟為代表的原始儒家思想,其不但傳承了原始初民的上古思想遺蹟,並將其納入理性哲學。其次,先秦儒家繼承了《易經》的精神傳統,把《易傳》演變為《易經》,把一部占卜書變成哲學書,從而確立了以生命為中心的哲學體糸和以價值為中心的本體論糸統,其思想組成了中國文人的人文精神的基本內容,決不可忽視。漢、唐儒家是思想進λ貪乏階段,只知消費先秦儒家思想,很少使其增值、升值。到宋以後,儒家才出現了一大批思想家、大學問家,但宋代儒學的內容與先秦儒家相比有很大的出入,宋儒受道家、佛家思想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偏離了先秦儒家精神,所以被思想史稱作“新儒家”。只有嚴格區別不同時期儒家思想的精要,就不會產生“儒家思想”誤國誤民”的錯誤看法。

其實人的許多觀念都應該放在歷史的長河中去找尋它的合理性,去發現能推動歷史進程的積極作用,而不是任憑個人的切身經驗就做結論。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它倡導的愛心、誠實、中庸、和諧、統一的觀念,不但是中華文明的美德,也將是21世紀人類共享的財富。作為中國人應該為擁有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儒家思想而感到自豪,而不應該妄自非薄。


思源73918016


儒家講究用仁義道德去管教約束人,但是後來,人們發現這實在太難,導致了很多滿口仁義道德現實中卻違背道德的行為。

亂世行霸道,盛世行王道,在弱肉強食的世界,想靠仁義禮智信來管理,那是痴人說夢,強敵環伺,誰會聽你說教!那些驅逐孔子的君王也不是傻子。如今,也一樣。


結束亂世之後,結果儒學又變成了維護統治者封建統治的工具,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對大部分封建帝王來說就是邪說異端,而孔子的禮儀制度被強化扭曲使用,用來區分等級高低。

另外,講究各種封建禮教的“大儒”,嚴重壓迫了人性,比如朱熹,自己滿口仁義道德,講究“存天理滅人慾”,但卻不孝母親,逼奸兒媳,陷害好友,讓人們對儒學連帶非常反感。


儒家思想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因為其中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的,禮儀、道德、仁義,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甚至是將人與動物區分開來的重要品質,是不能丟棄的。“法理不在乎人情”這句話的確是對,但中國目前的狀況是,很多時候人情大於法,這就亂套了。


澹奕


因為現在的所謂儒家文化是繼漢代低配版後,又被後來的統治者啦、外族政權啦、cpc啦、吧啦吧啦啦,刪減後的太監殘次品,而且夾帶私貨太多,真是騙人的。

簡單的裝個批,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圖書館看看

從漢代說起,儒家文化各種主張側重點不同。吳楚地區活躍的是楚詩派和公羊派,齊魯地區穀梁派和公羊派犬牙交錯,其次思孟派思荀派傳統魯儒也在活躍。(每一派的學術主張自己查)

然後就是流弊的劉徹開始集權。而儒家大一統也是當時的公羊派理想。所以董仲舒和胡毋生就想趁機一統儒家,對外拍君王馬屁打壓黃老學說。對內進行文革,不分派系有用的東西就抄過來,思想上緊跟君主。 可悲的是,為了眼前利益,核心思想接納了“魯儒”一派,和君主達成交易,名聲地位各取所需,換取獨尊儒術。

最後提一下“魯儒”這一派,他們其實就是活在孔子的家鄉,一群廢物斷章取義,並不想其他派系專心學術。他們就是典型的“評論家”,眼高手低,兩面三刀的牆頭草。正因為他們沒有信仰,卻會喊口號,所以深受統治者喜歡。 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查一下,外族入侵時,山東儒派第一個上了降表,而同時期的文人都在忙著逃難和自殺殉國。

正是基於以上三點,在國家動盪之際,顯得百無一用是書生。在一段時間裡,讀書人也成了奸滑,善變的代名詞。儒家文化是經典文化的代表之一,但現在人們所接觸的,的確是糟粕居多,因為人們學習的不是思想,而是某些規矩。就跟廣電龍標一樣。

最後舉個例子,在共產主義社會,如果真的要發揚儒家思想,荀子才是亞聖,而不是什麼屁孟子。而且孔聖人從來沒有要求人們遇事三思後行,卑躬屈膝,以德報怨。

裝批完畢…………


喜歡一個人18


春秋時代的孔子,他的理想是恢復周禮,而不是富國強兵,不是用來幫助諸侯爭霸,因此不被當時的諸侯所接受。

儒家思想的根本目的是教化民眾,普及道德,穩定社會秩序。這一方面促進了民眾文化的普及和提高,同時也有利於維護封建統治,因此能夠受到從帝王到普羅大眾的一致遵循。這也是儒家能夠成為中國幾千年來“主旋律”、正統思想的根本原因。

畢竟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背景變化了,儒家學說也就變得不合時宜了。今天要恢復儒家學說的統治地位,顯然不會成功。但是,反過來一想,如果我們徹底拋棄儒家那又會如何?

儒家學說不是科學,甚至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哲學,它主要是關於道德的一種學說,一種建立在個人道德基礎上的治國安民的學說。

儒家所倡導的道德標準,已經深入中國民眾的血液之中。以忠義、禮儀、慈孝、誠信、廉潔、愛國、尊師、重教等等為主題的成語、俗語、老話深刻地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一刻也不曾分離。

即使是最痛恨最反對最割裂儒家學說的人,只要你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那麼,無論你走到天涯海角,你的身上也一定會隱隱約約地流淌著儒家的“血液”。

儒家學說的確過時了,但不等於我們可以拋棄儒家的一切,也不等於能夠做到拋棄儒家的全部,儒家學說自有其合理成分。就如同把孩子和髒水一起潑出門去,顯然是不明智的。

大家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全部拋棄了儒家所倡導的道德理念,那我們還會是中國人嗎?那就倒退回原始社會、野蠻人了。

法律並不能解決道德問題。當今社會,人們相互毒害,有毒有害產品氾濫成災,類似毒牛奶、假疫苗事件天天上演,為了金錢,人們變得毫無廉恥,把個人道德修養當做臭魚爛嚇一樣,丟到陰溝裡去了,人都成了野獸。這不正好說明了我們亟待需要恢復和發揚中華民族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道德嗎?我們中國人現在已經丟失了靈魂。

孔子及其儒家學說會過時,但其蘊藏的優秀道德成分,永遠不會過時。

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不等同於儒家學說,國學包括了儒家、道家、釋家、兵家、法家、縱橫家等等很多很多的學說,融入了百家學說的合理化成分。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法寶和根基。

國家之爭,憑的是科技實力,靠的是制度優勢,歸根結底是文化之爭。文化才是最強大最持久的終極武器。國家和民族的強盛,歸根結底是文化的強盛。

我們中國經濟發展起來了,科技進步了,人民富裕起來了,但是,能不能最終實現中國夢,還得看我們的文化行不行。

那麼,我們最需要做的事情,不單單是發展經濟,發展科技,反腐倡廉,就不是徹底拋棄儒家學說或者哪家學說,而是要把符合當今時代要求的、符合人的科學發展要求的、幾千年來行之有效並且有益的、優秀而合理的、中華民族固有的文化恢復、發揚光大起來。一句話,就是要重塑中華民族之魂。

如果我們不去做好這件事情,那麼,即使我們在經濟上、科技上、軍事上和政治上超越了美國,成為了世界第一,那也不過是野蠻人、野蠻國家而已,又有什麼意義?

那麼,最後一個問題就是,由什麼人來完成這件無比困難而又無比重要無比光榮的事業呢?

您說呢?

我估計,我這輩子是很難看到這個事業成功的那一天了。


戰略預警智庫


迂腐是獨尊儒術及曲解儒家學說造成的國學錮化。詞賦,對仗,格律更是限制思想發揮的蕃籬。都是自我鎖閉的八股文。中華文化把文字遊戲把玩的爐火純青。而科學技術及發明創新卻始終不能突破!

孔子及孟子的思想並非這樣!而是具有前瞻性的。孔子講"禮"要的是法治規距。而孟子的“君為輕,民為貴"更是我們今天仍未達到的目標!所以現在所指的儒家學說是歷代統制者歪曲了的"假儒學"!

斷章取義正是封建獨裁專制者善用的政治手段。他們利用閹割了的儒學來其欺騙愚民。所以孔老夫子為此擔當了惡名!

真正理解和參透孔孟之道對於我們今天社會走上依法治國正確道路有著現實指導意義!我們今天需要“克己復禮"!我們今天需要"民貴君輕"!從老祖宗那裡吸取營養不比扛著一面洋大人的旗子更現實?

因為人們傳統上幾千年把"四書""五經"當作聖典來讀。但中心思想並未理解!秩序與國家概念也沒釐清。把“四書,五經"完全曲解成八股文所以才禁錮瞭解放思想!孔子的“禮"要的是"法治"!而孟子的"民貴君輕"則是現代民主憲政社會的立國根基。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不滿儒家學說,說到底是幾千年來文人墨客並非不懂,而是假裝不懂。因為教育所限,文化普及率太低,大多數人為文盲,所以解釋權歸統治者才誤會了儒學創始人孔子,孟子。今天是該解開這個"迷"底的時候了!

李思創作於太原寓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