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很多人總懷疑自己患有重大疾病,整天鬱鬱寡歡的?

最醉雲南


很多人總是懷疑自己患有重大疾病,抑鬱寡歡。這種情況在臨床上並不少見,年齡不限,有老年人,也有年輕人,有男性,也有女性。這些患者中,很多情況是家中,或者身邊相熟識的人發生了突然的重大疾病,於是隨之就有了思想變化。這些人,很多都是經過長期住院檢查,仍然沒能明確是什麼疾病,或者說就沒有身體的器質性疾病。但是,這些人心理負擔很重,還會不斷地找不同醫院、不同醫生進行就診。最後,其實醫生們也很無奈,只能不斷勸慰。

說到面對這種情況的正確解決方法,其實,很多患者需要到精神心理科進一步就診。這裡所說的精神心理科就診,並不是說這些患者就是精神病人,而是他們的確很可能有需要調整的精神心理狀態,有時候這樣正規就診,然後再吃一些抗抑鬱的藥物,患者真的就沒事了。

在這裡,張大夫還是建議大家,尤其是這種患者的家屬,多一些對他們的關愛,少一些不理解。正規治療他們的精神心理狀態,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向。


張之瀛大夫


現在經常在門診碰到這樣的患者,渾身都不舒服,老是覺得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甚至去過多家醫院,但各項檢查指標都提示正常,並沒有什麼器質性疾病。這種情況,可能是焦慮抑鬱狀態的表現。那麼焦慮抑鬱狀態到底是一種什麼病呢?

焦慮、抑鬱是現在常見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伴有軀體化症狀,各系統都可能會有表現,如就診神經內科時常表現為頭痛、頭暈、睡眠障礙、震顫等症狀;就診於風溼科時表現為身痛、肌痛、關節痛等症狀;就診於消化科表現為胃痛、噁心、反酸等症狀;甚至有些病人會感覺自己胸悶、胸痛,伴有瀕死感,經常被誤診為心肌梗死。這類患者常常過度關注自己的身體症狀,經常對這些症狀所產生的不良後果產生恐懼,但往往不會傾訴自己的情緒,常見於圍絕經期的女性、有慢性疾病的患者。

對於焦慮、抑鬱的治療,以儘可能緩解患者焦慮、抑鬱情緒及身體症狀,提高患者自身對於疾病的認識,預防症狀復發,提高生活質量為目標。對於症狀較輕的患者,多以心理治療為主,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多與人交流,多參加戶外活動。對於已經有失眠及其他精神症狀的患者,除了心理疏導,還可配合抗焦慮、抑鬱的藥物治療。

總之,對於焦慮、抑鬱的患者,我們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去正規醫院就診,不能聽之任之,以免引起自殺等嚴重的後果。

本期答主:陳泳淼 醫學碩士


杏花島


感謝邀請。由瀋陽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病房主任醫師楊旻實為您作答。

這種情況的成因很複雜,但大致情況有幾種,不妨對號入座。

1、這個人,可能患有抑鬱症或者抑鬱發作,個人出現了軀體化表現,各種難受、不舒適,忽冷忽熱,酸脹感為主。反覆檢查,家屬因為發現檢查結果都是正常的,多對患者產生誤解,認為他是在“作”,不體諒家人等等。臨床見了不少,這部分人群,以老人為主。

2、這個人可能多疑(術語為“疑病妄想”)。他不以檢查結果為依據,不能被說服,不相信或是暫時相信醫生的話。在不同時間、不同醫院、不同醫生間反覆檢查,最嚴重的情況,甚至要求醫生手術去探查。這種情況,需要到專業醫生處進一步診查。

一些年輕人也有這個問題,甚至有運動員出身的人,因為這種狀況各種檢查,結果啥病沒有,身體好著呢。但本人就是不接受,最終得接受系統的治療。

3、還有一種情況,是心理上的障礙為主。主體人群多是沒有老伴兒的老人,子女疏於照料,用這個方式引起子女的注意。本人表面意識不到是這樣的,他們只是希望得到子女的陪伴,什麼時候能陪伴呢,生病的時候。

這種情況與抑鬱發作類似。與抑鬱不同的是,在心理疏導的情況下,患者能理解子女處境和深層次原因,可能會好轉大半。

舉例說明:我曾治療過一位老人,家裡條件優越,住別墅,僱了倆保姆,子女忙於工作還算孝順。但老人就是作,發脾氣,渾身不舒服啊。

子女一回來就好,子女一進門就舒服了。在心理疏導和多次溝通後,做子女的也知道母親病的“因”,加強了親情的溝通,小部分用了藥物,效果很好,家屬很滿意。

本期專家:瀋陽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病房主任醫師 楊旻實


遼瀋名醫


【20180418參謀長19】在我們身邊確實有很多人總在懷疑自己得了什麼重大疾病,整天神神叨叨鬱鬱寡歡的,那麼遇到這種人,應該怎麼辦呢?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這麼想呢?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身體不太瞭解,總是根據在外界獲取到的一些症狀來判斷自己的身體健康,自己並不是專業的醫生,也不是醫療從事者,所以根本沒有醫學基礎,沒有任何醫學常識,只是根據表面的狀態來判斷自己得了重大疾病,並且還沒有任何理論依據,所以針對於這種人應該做一下心理上的指導。

第一,為了徹底擺脫他這種神神叨叨的想法,應該給他做一個全身全方面的檢查,來打消他這個念頭,第二應該讓他積極健康的生活,多接觸一些積極向上的事情,而不應該每天只看手機,或者是隻聽很多負面的事情。

其實這種人在某種程度上是屬於心理上的疾病,應該徹底的去看一下心理醫生,如果做完全身檢查之後沒有任何問題,就應該從心理上解決這種問題,並不是說聽到任何跟自己身體症狀有關的,就是得了什麼病,應該有理論依據。久而久之,就是屬於自己嚇自己的這種情況對身心是非常不利的,並且還會影響整個家庭。家庭當中,一個人有了任何身體健康方面的問題都會牽動整個家庭,所以總是懷疑自己患有重大疾病的人,或者是整天鬱鬱寡歡的人,應該科學有效的做一次體檢,然後看一下心理醫生,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高爽

國家註冊營養技師,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中藥學學士


營養海賊團


很多人總是懷疑自己患有重大疾病,整天鬱鬱寡歡。這和精神因素有關,可能是平時壓力比較大,每天都處於焦慮狀態,還有一些是疑心病。

我上大學時,老師講課正巧講到闌尾炎時,當降到闌尾炎症狀時,這個同學突然捂著右下腹疼的難受,大家還以為他是裝的,看他汗都流出來了。抓緊送他去醫院,結果還真是闌尾炎發作。

這個同學平時就心思比較細膩,而且總容易瞎想,通常話說就是心眼比較小。生活中很多患者也是,身邊有些朋友或者親屬患了病,很容易就幻想到自己也得了。特別是一些不好的病,比如說癌症。

還有就是平時壓力比較大的,工作,生活的壓力,長時間處於亞健康狀態,身體稍微有一些不適,就容易往壞處想。比如頭痛,就懷疑是不是腦梗了,長東西了。肚子疼,就懷疑是闌尾炎等等。

所以,還是要心情寬廣,平時多給予一些關心,緩解壓力,多和家人在一起。就像有些患者,其實就是心情不好導致的,我經常跟他們說心情好了,病好一半。但是大部分患者很難做到。

我是康復科李醫生,遠離亞健康,享受健康生活。


康復科李醫生


舉例:小劉自己從小勤奮學習,家中父母對自己寄予的希望很大,自己也想依靠自己的努力讓父母生活得更好。所以小劉自小就埋頭苦讀,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再從高中到大學,學習一直都很不錯。但由於一直專心讀書,很少交朋友,根本沒有什麼知心夥伴,因此,常感到孤單、寂寞。尤其是參加工作之後,在公司上班,工資低,仍舊無法接濟父母,心裡經常自責,有一種難以言狀的苦悶,但又說不出原因。總是感到自己的前途渺茫,一切不順心,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來,即使遇到有喜事,自己也毫無喜悅心情。有時候還失眠,沒有胃口吃東西,常常感到很悲觀,甚至想一死了之,但對人生又有留戀,這也許就是一種鬱鬱寡歡的“心靈流感”吧!



所以鬱鬱寡歡的人往往會把問題看得過於嚴重,這實際上是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精神壓力。由於問題難以解決而乾脆採取迴避態度,但事實上問題依然存在,自己只是表面上逃避,內心深處還是沒有放下,難題成為心頭上的沉重包袱。


憂傷是一種情感,但卻是溫柔的毒藥,要想獲得快樂就不要去喝。我們可以選擇鬱鬱寡歡,也可以選擇快快樂樂,那麼為什麼不選擇快快樂樂呢?

回答得不好,希望朋友們評論斧正!感謝你們的支持!

c知否c


我媽就是整天擔心自己和家人得重病,她是因為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後來吃藥後,症狀輕很多。


我媽強迫思維非常嚴重,嚴重到把手腳都洗爛了。十幾年前,我們村裡幾年內連續幾個人得癌症去世,那時候她的強迫症就非常嚴重了。她去看過病人,特別是癌症病人,就擔心被傳染,病人和她握手一下,或碰到她衣服,她回家沒洗手吃東西,就能焦慮很久。無論我怎麼勸都沒用,我甚至專門打電話問外科手術醫生,關於癌症傳染問題,好讓她放心,可是沒用。

也就是說,症狀到了這麼嚴重的地步,很可能是抑鬱症焦慮症或強迫症之類的精神疾病,道理是沒用的,得吃藥治療。

我媽後來怕長胖,私自把藥停了,然後強迫又嚴重了,她每天洗手無數次,還必須用洗衣粉搓,以至於後來手腳皮膚洗壞了,又治療很久。她後來一直不吃藥,也一直很痛苦,每天都哭喪著臉,怕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還怕別人會給她家食物下毒。她常常把家裡的東西丟掉。年輕時她不是這樣的,外向開朗那種類型,很受村裡人喜歡。可病了之後,她整個人就像換了個性格一樣,每天糾結,怕得重病,怕家人不安全。
有這種症狀並且比較嚴重的朋友,不妨去醫院檢查一下,看是否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等精神類疾病,是病就得吃藥,靠自己扛是沒用的。我也有輕微強迫症,就是反覆關門,關煤氣,怕狗狗傳染給我狂犬病,但基本不影響生活,所以我不吃藥也沒關係。



總結一下:總怕得重病,天天鬱鬱寡歡,可能是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等精神疾病,首先去醫院檢查一下,有病治病,該吃藥就吃藥。這不是心理強大就能好的,這些病和身體內物質含量有關,如果診斷為這些病,說明腦內物質已經變化,功能也可能受損。


劇評社


兩個原因,一,人們更多開始關注健康和養生。所以更多的人會在意自己的健康情況。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特別退休的中老年人更在乎健康,當他們身體出現異樣會很重視,網絡的發達使我們可以足不出戶就可以查到關於疾病的相關臨床表現,但是這樣畢竟不準確,所以很多人身體出現異樣會被自己誤診為得了重大疾病。自己嚇自己。因為怕死才會在乎。

第二個原因,年輕人壓力大,菸酒不離手,通過發洩的手段給自己的身體帶來了不良影響。

明知道菸酒對身體不好,我們還在抽,還得喝。生活有多事情我們不能自律,結果肯定會得各種疾病,每天在懷疑中度過。


小二陪你聊體育


這就是典型的“疑病症”,身體一有不適總是懷疑自己患上了某種疾病。首先這樣的人的性格屬於內向型的,多愁善感,鬱鬱寡歡,對自己不自信。其次就是受外部環境的影響,現在有好多平常不被人們重視體檢,一旦發現身體不適,一檢查出來就是某種疾病的晚後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談癌色變”,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影響我們對自己是否患有疾病引起。的懷疑


滄海一粟56605269


大多數人,生活得壓力,社會的影響,造成心理上壓抑,難免會想法多,很正常,可以說是抑鬱症的前期徵兆,每天多多鍛鍊身體,早起早睡,身體狀態調節好,精氣神上去了,積極樂觀點,就不會東想西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