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來中國旅遊的外國人這麼少?

回憶大學四年


歪果仁來中國旅遊少,也不少,是因為基數問題,也是因為選擇相對集中的問題。就數據而言,中國入境遊接待遊客佔比全球入境遊遊客總數的10%不到一丟丟,換而言之,全球所有的出境遊客加一起有10%不到的人都選擇了中國。世界這麼大,中國入境旅客其實並不少。但有又是從數據來說了,這麼多入境遊客中出去港澳臺的同胞,歪果仁合集佔了21%不到一丟丟,可能看起來佔比並不大,但事實上也不少,相對很多地方來講其實是不少的了。

那麼就問題提出的,歪果仁來中國的簽證難是他們不來的原因嗎?其實大家查一下中國簽證申請服務中心就能知道,其實歪果仁來中國比我們想象中的簡單很多。中國對歪果仁的旅遊簽證,也就是L籤,要求只是表格、照片、行程單,僅此而已,更有很多國家其實是免籤的,說實話,真的不難,來的也不少

那麼既然說來的不少,為什麼見到的卻不多呢?這裡就是有一個不算bug的bug了,第一,歪果仁本來就少,對,是人本來就少……第二,周邊國家遊佔比很多,也就是越南、緬甸、日韓、俄羅斯、蒙古這幾個地方加起來,佔了入境歪果仁的一半以上……而這些國家的人,有很多都是亞洲人……所以並不怎麼顯眼而已……

再者,說回金髮碧眼的歪果仁。其實整體來說,是不少的,但分為兩種,先說第一種。第一種就是來初遊的,這些歪果仁對中國的瞭解並不多,不熟悉的情況下,一定會優先選擇大城市,北上廣這種,而其中北京上海最多。

北京對他們來說是體味中國文化的最佳目的地,上海則是超級大都市的那種熟悉感。生活在北京上海的童鞋應該深有感觸,見不到歪果仁可能才會覺得奇怪。

然後還有第二種,來探索東方神秘力量的。中國太大,散開歪果仁根本不夠塞,這要說一本旅遊聖經了,lonely planet。LP是歪果仁出遊的第一指南,而LP的中國(英文版)是僅次於澳大利亞(英文版)的厚度。LP澳大利亞1112頁,中國1056頁。所以說,一個歪果仁來中國自由行,可以選擇的地方太多了,多到分散出去都找不到人的那種。

總體來說,中國人口基數大、歪果仁來華黃種人多、中國版圖也夠大,所以才導致了看起來歪果仁來我們這兒玩的不多。但事實上,就我所在旅途中遇到的歪果仁,來過中國的也並不少,事實就是這樣。


秋秋就是那個秋秋


相對於中國人走向世界,外國遊客來中國旅遊的人數卻是不多。有人說簽證原因,外國獲取中國簽證有多難,這一點我並不瞭解。但我知道,外國很多國家簽證也很難,但無數中國人擠破頭也要去那裡旅遊。但較於外國人,似乎並不那麼普遍。我個人覺得外國人來中國旅遊少的原因,與簽證沒有多大關係,主要是要缺乏相應的文化魅力。

雖然我去過的國家並多,但20~30個國家的旅遊經歷,讓我發現,中國人對外國旅遊的嚮往,往往是在文化魅力的吸引。不論是日本,還是歐美,或是東南亞,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蹟,哪個能與中國山河媲美的?這也就是很多網友往往吶喊的“中國那麼大,為什麼要去國外看?”

那麼為什麼?除了國內消費高,景點坑,旅行社,導遊,商家黑的系列旅遊管理不完善不到位不監督不管的情況下,更多的是國內文化的自我摧殘。多是名勝古蹟被強拆,摧毀,然後仿建重建,系列仿古景點如雨後春筍,接著收門票開始忽悠自己人。而相對於國外的名勝古蹟,老外在維護上做的真事太好,他們每年花巨資在古建築的維護上,絲毫不怠慢,而且極為認真。很多國人就是往往某某國家的某些建築景點才跑去看的。這是對增加見識和眼界大好機會。

反觀,外國遊客來中國旅遊,自然也是嚮往古老東方大國的文化,然而在中國,除了幾個大的有名的名勝古蹟不敢拆,有不少景點不是現代仿造的,多少名人故居古建築不被強行拆毀,或者重新仿古,圈起來收費。對於老外而言,他們來中國除了看中國人的山河,更是看中國人的文化魅力,那麼文化魅力最直觀的來源是哪裡?就是古蹟。可老外來中國看古蹟不可能看假的,看仿造的。他們要看的中國的古老特色,具有歷史感的東西。就像我們去歐洲旅遊,想看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一樣。

雖然中國發展的很快,高樓大廈,高鐵飛機等等,都令世界震驚。但對於旅遊而言,老外到中國不是為看中國發展多快多好的。

還有一個原因,中國的物價太高,旅遊景點收費往往一百以上,七八十就算便宜的,但很多景點門票都在200左右來。但在國外,很多景點免費,老外來中國,尋思著看不著古老的文化,還消費這麼高,自然都跑日韓東南亞去了,畢竟都是東方,文化存在相似之處,尤其是借鑑了中國文化的日本,深受老外歡迎。

當然也有其他因素,比如中國旅遊質量差,雖然地大物博但環境汙染嚴重。當然,老外來中國唯一的一個好處就是,東西被偷了,中國警察會相當給力!


蘇丹卿


有人舉出中國簽證麻煩,是阻礙外國人來華旅遊的第一障礙,這好像並不確切。確實,中國簽證有些麻煩,費用也不算低。但是,究其實質,這個原因差不多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大部分歐美國家以及日本人來中國,15天的旅遊,是免籤的。

我覺得真正成為障礙的,對於大部分外國人、或者是歐美日韓人來說,第一是費用高,第二是缺乏相應的魅力。

先說第一個。我是1980年代初大學日語專業畢業的,那個年代,日本人來華旅遊,如火如荼,某一個景點,遊客中,日本人幾乎佔了一半以上。那時國內旅遊還很貧乏,國人口袋中有錢的,幾乎是鳳毛麟角。那時日元兌人民幣的匯率,與今天差不多,1990年代初,黑市可以高到100日元兌換10元,那個年代,外幣兌換人民幣,是兌換人民幣的兌換券,兌換券可以購買許多一般人民幣買不到貨品。而那時人民幣的購買力,至少是現在的20倍以上,也就是說,今天中國的物價,與30年前相比,至少漲價了20倍。而日本國內,30年內,物價和收入幾乎沒有變化。因此,那個年代,日本人來中國,幾乎人人都是闊佬。我有一位日本朋友,90年代來中國旅遊時,冬日淡季,個人總價在3萬日元左右,四日三夜,住五星酒店。如果是今天,來回飛機票都不夠了。那時有專門針對外國人的“友誼商店”,我有日本朋友在那裡買了不少絲質地毯,連呼比日本便宜多了。那時的日語導遊都發財了,景點一帶,都開出了鱗次櫛比的工藝品商店,大賣字畫,幾乎所有的商店都與導遊聯手(我不敢說勾結),賺外國遊客、尤其是日本人的錢,導遊的回扣大都在30-50%左右。這樣熱騰騰的場景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今天的中國,除了國內交通費和大眾食堂的餐費價格還可以外,很多都比發達國家貴了,尤其是景點門票,一般的工薪族和領取年金的人,顯然都很難再踏入中國國門了(相對而言,東南亞國家比較便宜)。

再說第二個。許多外國人、尤其是日本人跟我說,以前的中國,有中國味,現在的建築,幾乎千篇一律。一些古舊小鎮重新恢復起來了,自然是好事,但是太新,歷史的滄桑感,大大減弱。也就是說,對相當一部分外國遊客而言,他們是喜歡古老的中國,古老中有歷史的厚重感,這正是中國文化的魅力所在。如今到處是寬廣的大道,林立的大廈,摩登的商店,衣著時髦的人群(在很大程度上,這或許正是中國進步發展的象徵),他們在這些表象中,難以體會到中國的原味。更何況每到一個景點,且不說門票昂貴,還到處是人頭攢動。要購買一些富有中國韻味的商品,價格也是令人咋舌(比如旗袍等)。而服務水準,說實話並沒有實質性的提升,各個地方,清規戒律還很多。如此一來,也就減弱了中國在外國遊客心目中的魅力。

我覺得,這是近年來外國遊客少的主要原因。


復旦大學徐靜波


來中國旅遊的外國人絕對數量不少,但相對於其他旅遊大國的比例還是少很多,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語言。

雖然我們近幾十年的學校教育裡持續設有英語課,但平心而論日常生活中能夠試用英語交流和簡單交流的人仍然是少數。講英語的外國人來到中國自助遊的難度可想而知本,再加上我們幅員遼闊,各地的方言對老外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如果完全沒有漢語能力或者沒有導遊的幫助,在中國旅遊實非易事。

物價。

相信我們每個人對這些年的物價飛漲都深有體會,而相對發達的北上廣深更是物價災區,消費水準可謂直逼紐約東京,景區門票的價格水準更是秒殺國外同行。再加上歐美經濟持續不景氣,曾經因為匯率優勢和中國物價低廉而給外國遊客帶來的“便宜感”可謂蕩然無存。最起碼對於那些熱衷於趁年輕滿世界窮遊的揹包客來說,“貴”絕對是繞道的重要因素。

環境。

這些年我們的霧霾有多重,不用我多說了吧!為了追求經濟發展,我們付出了太多,馮小剛在私人訂製的片尾為什麼要對河流土地道歉?相對比與歐美乃至日韓,我們很多地方的自然環境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強力治理才能恢復到曾經的美好狀態,這個過程中難免會流失掉一些國外遊客。不論大江南北,幾乎每個高速發展現代化建設的城市都長得差不多,景區景點的同質化、人造感和商業化則更加明顯。比如,這邊烏鎮麗江剛一熱,那邊一大堆的水鄉、古鎮馬上裹挾著遍地的商鋪撲面而來,其實身處其中真正能看到的原裝古建築寥寥,真正能讓遊客體會到原汁原味中國式水鄉生活的更是鳳毛麟角。這種人造景緻景區連我們自己都詬病,又能吸引到幾個老外不遠萬里前來呢?


關注 @長腿叔叔 wx:longlegstraveller


長腿叔叔


你好,前面已經有很多人說的很仔細了,我就從旅遊經驗上來講吧。

其實,很多老外都向往中國,我在北歐的時候,告訴當地人,北京有2000多萬人,他們都驚呆了,特別想到中國來看一看。

不過,到中國遊客逐年下降的事實,是有一些客觀原因的。

除了外國人拿中國護照麻煩以外,中國的霧霾在世界上是名氣比較大的,我們都知道,旅遊最害怕的就是自然災害,以及危險的事物,法國出現恐怖襲擊,法國旅遊立刻受到嚴重影響,最近巴厘島火山爆發,前去巴厘島的遊客寥寥無幾。那麼,前兩年北京等地區的霧霾如此嚴重,自然也是西方媒體報道的重點,對於媒體來說,肯定還會添油加醋地介紹一遍,所以讓想到中國來旅行的人望而卻步。我記得這兩年哪一年,北京舉辦的中國網球公開賽,都已經是嚴重的霧霾了,賽事組織者也不延遲或者取消,照常進行,結果運動員們在嚴重的霧霾天氣裡比賽,影響健康,這也是非常不好的形象。

第二點,國內旅遊的發展問題,試想一下,只看頭條問答上關於國內旅遊的問題,有多少人是不吐槽的。不說別的,就說門票,我覺得大家能達到空前的一致吧。我國景區建設比較落後,價格又比較昂貴,我們自己去都受不了,老外也一樣受不了。老外比較喜歡原生態的東西,喜歡徒步等運動型項目,可是我們國內的城市建築千篇一律,原生態的東西越來越少,物價越來越高,旅遊越來越單一乏味,古鎮幾乎長得都一樣,門口都放個星巴克,老外不是到這裡來喝星巴克的。

我覺得簽證固然是一個重要問題,但最重要的是,中國的旅遊需要自我改善,環境的改善,人文服務的改善,旅遊基礎設施的改善等等。還有一點說起來不好意思,很多地方連自己人都宰,還能放過老外嗎?

老外特別喜歡中國的文化


遠方雪的世界


隨地遊共享別墅小編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為何外國人到中國旅遊人這麼少?中國不是你想來~就能來!

看看近幾年國內人紛紛出鏡遊,

又是日本、又是歐洲、還有美國...

各個國家都盼望著國人們到他們國家旅遊。

但是,

我們發現:這些外國人到中國旅遊的少之又少!

除去各國經濟危機外,就沒有其他原因嗎?

單單一個簽證類別就能把外國人搞暈!

不信?

你看看:

中國簽證分:C、D、F、G、L、M、J1、J2、Q1、Q2、R、Z、S1、S2、X1、X2...

身為中國人的你,有沒有暈?橙籽一看這麼多,第一反應是:(@д@)/...

但細細看看文章後面的備註,這些簽證都是約束什麼人,你又會覺得:這麼做就對了!

一般來中國旅遊的外國人,需要申請旅遊簽證,也就是L類簽證。再來說說需要準備的材料,除了正常的提交旅行計劃行程安排、往返機票以及酒店訂單等,第一次來的還需要提供各種財產證明,比如6個月的存款證明、納稅證明、在職證明等等,總之就是保證自己的錢在旅途中夠花!

這裡更要一提的是:“旅遊邀請函”

眾所周知,外國人尤其是歐美人,最喜歡新奇刺激的旅行體驗,如:徒步、奇蹟自行車、騎馬、探險...用這種方式周遊世界,這次是周遊中國,但是你想這麼玩:可以!但是必須提供中國“被授權旅遊單位”出具的“旅遊邀請函”。

PS:不乏一些漏網之魚,用不正當手段獲取,這段時間,不是經常有報道說,在偏遠之地有形單影隻的外國人,連交通票都買不起,回不了家的情況。

備註:

簽發機關:中國駐外使館、領館或者外交部委託的其它駐外機構

簽證類別:中國簽證分外交簽證、禮遇簽證、公務簽證和普通簽證;

普通簽證分又有以下類別:

C字簽證:執行國際乘務、航空、航運、道路運輸等任務的相關人員

D字簽證:入境永久居留的人員

F字簽證:入境從事交流、訪問、考察等活動的人員

G字簽證:經中國過境的人員

J1字簽證:常駐(居留超過180日)中國新聞機構的外國記者

J2字簽證:進行短期(停留不超過180日)採訪報道的外國記者

L字簽證:入境旅遊人員

M字簽證:入境進行商業貿易活動的人員

Q1字簽證:1.因家庭團聚申請入境居留的中國公民的家庭成員;2.具有中國永久居留資格的外國人的家庭成員;3.因寄養等原因申請入境居留的人員

Q2字簽證:1.短期入境(不超過180日)探親的居住在中國境內的中國公民的親屬;3.具有中國永久居留資格的外國人的親屬

R字簽證:外國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專門人才

S1字簽證:長期入境(超過180日)探親的:1.因工作、學習等事由在中國居留的外國人的配偶、父母、未滿18週歲的子女、配偶的父母;2.因其他私人事務需要在中國居留的人員

S2簽證:短期入境(不超過180日)探親的:1.因工作、學習等事由在中國停留居留的外國人的家庭成員;2.因其他私人事務需要在中國停留的人員

X1字簽證:在中國長期(超過180日)學習的人員

X2字簽證:在中國短期(不超過180日)學習的人員

Z字簽證:在中國工作的人員

其實你出國不容易

外國人想進來中國更不容易

看到老外也是一臉懵逼

心裡是不是瞬間平衡了?

隨地遊共享別墅小編我覺得,看那些老外還小看我們中國,那就好好呆在自己的國家吧。出遊遇到哪些奇葩的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喜歡旅遊的關注我,想加入“共享別墅”項目的上官網搜 隨地遊


隨地遊共享別墅


來中國旅遊的外國人少嗎?我們看一下2016年和2017年的數據統計:

2016年中國大陸接待入境遊客1.38億人次,同比增長3.50%,其中入境過夜遊客5927萬人次,同比增長4.2%,位居世界第四,外國人入境人數為2815.12萬人次,增速是8.3%。2017年中國大陸接待入境遊客1.39億人次,其中外國人入境人數為2910萬人次,約佔20%。

如果除去港澳臺的遊客,中國大陸每年接待外國人遊客不足3000萬人次,看上去遠遠低於每年出境遊的人數的1億多人次,但是與其他旅遊國家對比:泰國3500萬人次、土耳其32,41萬人次、希臘3010萬人次、日本2869萬人次、馬來西亞2595萬人次、加拿大2085萬人次……可以說中國接待外國遊客並不少,至少在世界上上排名在十名左右,只是中國面積太大了,旅行目的地多,不像法國、意大利那麼集中罷了。

(圖片來自wiki)

根據2017年旅遊競爭力報告(Travel &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7 ),中國大陸在全球136個國家中排名第15位,在亞洲名次排在日本、中國香港、新加坡等之後位居4位,排名較之前上升2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受矚目和歡迎的旅行目的地之一。具體指標上,中國在文化資源(排名第1)、自然景觀資源(排名第5)以及航空基礎設施(排名第24)、旅遊服務人員(排名第25)等方面表現突出,而在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排名第132)、安全保障(排名第95)、商業環境(排名第92)、旅遊服務(排名第92)還有待提高。

在很多人看來,影響外國遊客前往中國旅行最主要的原因分別是複雜的簽證政策和環境的汙染。

相比一些國家免籤、落地籤的政策,中國的簽證政策的確略微有一些麻煩。其實,中國簽證也沒有麻煩到很難辦理,很像我們辦理申根簽證、澳洲簽證一樣,提交相關的申請表、資產證明、往返機票訂單和酒店訂單,只是對於習慣了享受免籤、落地籤政策,旅行隨機性比較大的歐美遊客來說,顯得稍微複雜了些,而這些對於中國遊客來說,真是再常見不過了。

關於環境,雖然排名很低,其實綜合看包括森林覆蓋率、旅遊業可持續性發展、環保政策並沒有那麼的不堪,但是最令人“生畏”的是PM2.5,這在所有國家中排名墊底,這的確影響到外國遊客的前往中國旅行的熱情。

為了推動旅遊,近些年中國政府也在不斷開放簽證政策,比如過境免籤政策、海南旅遊入境免籤政策等,讓外國遊客來中國旅遊更加方便。當然,我們要更進一步的治理環境,打消外國遊客的顧慮,這樣才才能吸引更多的外國遊客前往中國。


任何關於斯里蘭卡的問題,歡迎向我提問,我是“最懂蘭卡旅行的人”:斯里蘭卡小妞。


斯里蘭卡小妞


中國人旅遊大都喜歡跟團,一是便宜,二是省心,三是習性使然,而絕大多數老外則喜歡自由行。或夫妻情侶,或親朋好友,有些甚至一個人慢悠悠遊覽心儀的異國風光。他們旅遊的目的不僅欣賞名勝古蹟和名山大川,而是更加鍾情於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美味佳餚,與國人的理念——拍照、購物、大吃二喝——大相徑庭。

二十年前,我經常看到國內著名景區一輛輛豪華大巴乘載老外魚貫進出,似乎外國人來華旅遊必須組團才行。因為對老外們來說,偌大的中國到處充滿了神秘,一睹為快的好奇心令他們紛至沓來。

毋庸諱言,二三十年前各大知名的旅遊景區,美好的風光與糟糕的環境堪稱兩極。垃圾隨處可見,廁所少且汙穢熏天,再加上國人不敢恭維的素質令他們目瞪口呆,口口相傳的結果就像多米諾骨牌,令人望而卻步、裹足不前。

在我跟團遊的美國和泰國之行來看,無論是著名景區,還是著名購物中心,難以想象的是,耳聞目睹皆是國人的聲音和麵孔。倘若閉上眼去感受,就跟在王府井一樣一樣滴,毫無違和感。成反比的是,很少美國人、泰國人跑到中國來旅遊。尤其是美國人,大都跑到歐洲、非洲、大洋洲和東南亞一帶散心遊玩。即便來中國也只是看看北京故宮、長城,西安兵馬俑,四川九寨溝、樂山大佛,桂林山水,黃山、張家界,雲南麗江和香格里拉……等等。而且還是三三兩兩,難以看到浩浩蕩蕩的大隊人馬魚貫進出的景象。根本原因還是刻骨銘心的從前不佳的印象作祟。

這些年,中國的旅遊景區整體環境雖大有改觀,但民眾的素質仍然參差不齊亟待提高。尤其是那些出國遊的同胞,經常把臉丟在異國他鄉上。因為他們的形象會讓所在國家的民眾感到不解甚至不屑。最讓他們無法理解的是,國人的大喊大叫永遠是此起彼伏,並由此對遊覽中國感到猶疑或彷徨。

見微知著,老外圖的是心情愉悅和清靜自在,既然得不到,那就自會選擇它處,天涯何處無芳草啊!我們不也這樣想嗎?


怡人之人148633009


其實,現在到中國的外國人並不少,比過去是增加了的,但是旅遊的外國人,的確像樓主說的,逐年在減少。

外國人增加是因為北上廣正逐漸成為國際大都市,從公司業務,留學,甚至包括轉機的人來說,這方面的外國人是大幅度增加的,北京也開放了72小時過境免籤政策。那麼旅遊的老外為什麼會減少呢?

現在,中國經濟正快速崛起,出境遊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過去我們覺得歐美的生活多好,多麼富裕,現在去了一看,其實也就是那麼回事。歐洲除了德國和英國以外,其他國家的經濟都很一般,尤其是像希臘、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經濟差得很,有個笑話叫“金豬四國”PIGS-指的就是葡萄牙(Portugal)、意大利(Italy)、希臘(Greece)和西班牙(Spain),當然,這四個地方作為旅遊目的地,都是非常美的目的地。

自從2008年經濟危機後,有經濟實力的歐美人,以及日本人,都比過去窮了,他們的旅行方式也不再想過去那樣大手大腳了。所以你會發現,他們也喜歡去東南亞、南亞旅行,因為那邊更便宜。而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物價也大幅度增長,對於老外來說,性價比時候很低的。我曾經在法國看到過旅行社門店窗子上貼的旅行線路宣傳單,可以說中國是其中最貴的,比去南美還貴。

前面是老外自身的原因,接下來是我們自身的原因:

剛才提到的“金豬四國”,從旅遊體驗方面來說,隨便拿出來一個,都完爆中國。窮,不代表人家的服務不好,不代表人家的自然風景不好,不代表人家的文化傳承的不好,也不代表人家的旅遊體驗不好;“窮”只是相對的概念,人家的生活品質,瀟灑程度,以及旅遊方面的體驗,都遠遠超過我們國內。

我們國內自身的原因,我想大家心裡都清楚,如果你自己都不喜歡在國內旅遊,都害怕挨宰的話,那你覺得老外都是傻子嗎,他們不怕嗎?

老外很少去景區旅遊,可是我們國內旅遊資源幾乎都被划進了景區,並以世界遙遙領先的價格自居,不說別的,如果你們一家三口,想去黃山、廬山、三亞這樣的地方旅遊,算算光是門票多少錢。巴黎的盧浮宮門票幾乎每年都漲價,而現在也才15歐元。當然,北京故宮門票也不貴,但是,除了北京呢?

除了價格貴以外,體驗也不太好,我曾經在多個所謂的5A級景區裡被工作人員“呵斥”,說話一點態度都不好,這就是對待“上帝”的態度。不過中國的客觀情況也是人口太多,旅遊人口數量龐大,無論怎樣,節假日景區也總是人滿為患。老外旅遊很少是走馬觀花,都是以體驗為主,所以看見人多了他們也頭疼,這也是為何歐美老外去泰國的人少了,因為泰國已經被中國遊客佔領了。

還有一點就是同質化的問題,城市千篇一律,古鎮千篇一律,古鎮紛紛變成大市場、酒吧街,一個景區修了玻璃棧道,所有景區都修玻璃棧道。對於自然的人工痕跡越來越強。舉個例子,荷蘭的羊角村,世界頂級的旅遊勝地,就是運河上的小村,我們江南也有很多小村,但是,羊角村不收門票,而羊角村裡的房子價格都非常昂貴,最關鍵的是,如果有人買了羊角村的房子,只能自己住,這裡決不允許自己開飯店、酒吧或者商品店什麼的。現在你應該明白了,為什麼羊角村還能這麼古樸,想開飯店的,都到村外集中地地方去開,不要破壞裡面的環境,那麼,在看看我們的江南古鎮呢?

不言而喻,一目瞭然。


放一組羊角村的片子,這裡都是住戶,除了一兩家特定的餐廳和商店,其他房子都不允許經商。給多少錢都不行。


老遲


從我的親身經歷來說,我覺得這其實和簽證的關係不是太大。反倒是國內的一些和旅遊相關的政策便利、硬件配置、軟件跟進等相關。

目前國家對於外國人的政策,我覺得可能是卡在簽證這一關。畢竟對於老外來說,中國簽證的辦理還是有一定難度。這個有點偏了,就不展開了。

關於硬件配置和軟件跟進上,我覺得目前國內旅遊業主要是沒能在軟件上做好最大的優化。在老外的眼裡,神秘古老的東方文化是他們一直很嚮往的,也是最有趣味的。但是他們中間的一部分人卻寧願去日本、韓國、臺灣這些國家和地區去體驗中華文化,而非中國大陸。除了簽證問題,我覺得這和自身問題脫不了關係。

傳承五千年中華文化無疑是國內最大的賣點,但是國內最近頻頻發生的一些旅遊負面消息,例如什麼天價大蝦、漲價門票、高價低配等屢見不鮮。別以為遊客都是傻子,他們都懂得用腳來投票。如果是坑的話只是做一次生意就沒下次了,而且名聲也會一落千丈。君不見歐洲的一些景點,羅浮宮神馬的也漲價,但是起碼當中的內容讓人覺得物超所值,場外那些排隊的人群就是最好的佐證。而國內一味追求收益最大化的思維無異於殺雞取卵,竭澤而漁。

再有,國內的一些旅遊資源太過於集中也是一個問題所在。先不論一線城市,其實很多自然、歷史、文化相關的地方在我看來也是有足夠的吸引力,但是欠缺的就是商業開發和宣傳力度,不但是走不出國門,就連國內也沒幾個人知道。君不見每次長假也就來來去去幾個地方人滿為患麼。這點就要管理和宣傳部門多想想辦法才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