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令人敬佩好老师!扎根戴家埔25年,资助贫困生120多人,募捐20万元,遂川这位老师火了……

点击上方标题下蓝色「微遂川」可快速关注

「头条」令人敬佩好老师!扎根戴家埔25年,资助贫困生120多人,募捐20万元,遂川这位老师火了……

薛开明

遂川县戴家埔中心小学校长

薛开明,烈士子女,江西第二高峰南风面山下的一名小学教师。他不忘初心,扎根最偏远山区学校25年,续写着两代“雷锋人”的大爱故事。

他爱生如子救患重病学生2人,资助贫困生120多人。任班主任十余年,同学进步了,他自费奖励;谁买不起资料,他垫钱买好;哪位学生贫困失学了,他捐款助学。为改善校园环境,他还募捐20万元修建运动场,成为遂川县第一个拥有标准运动场的农村学校。2014年,他个人获得“希望工程烛光奖”,他把奖金九千余元全部捐赠给了学校,只为了改善孩子们在校园的学习生活环境。

他爱校如家。2012年9月,他初任校长,当时仅两名行政人员,他承担了学校诸多杂事,信息员、网站管理乃至打字员;学校没有体育老师,他挤时间亲自带学生田径队,连续五届在县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打破了该校在县运动会上获奖为零的记录,所带的代表队连续三届评为精神文明代表队。原来最破烂的学校通过他的管理一跃成为首批市“美丽校园”、市“文明校园”,先后获得了平安校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1+1素质教育等37项市县级集体奖,成为遂川县山区学校的一面旗帜。

「头条」令人敬佩好老师!扎根戴家埔25年,资助贫困生120多人,募捐20万元,遂川这位老师火了……

薛老师中等身材,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温文尔雅。1993年他从泰和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大汾镇小学任教,一年后,便成了该校的语文骨干教师。那几年他任教的毕业班总分优秀率达到了90%以上,新学期分班时,不少家长都想方设法要把孩子进到他班上去。

2000年9月,他申请调离了校园环境优美、办学规模很大的大汾镇中心小学,回到了现在这个条件极为艰苦的以前他父亲工作过的地方——戴家埔。在这里,很多年老的家长和街头巷尾的学校邻居都会说:“薛老师为人处事像极了他父亲,好人呀!”这朴实无华的议论,道出全体师生的心声,也勾起了许多七岭人对他父亲的回忆。

追往昔,英雄舍身救战友

三十多年前,他父亲薛朝亨是七岭供销社的一名深受群众爱戴的售货员,因为薛朝亨当过十多年的义务兵,所以公社武装部叫他兼职乡直机关的民兵连长,乡亲们都亲切地叫他“薛连长”。当年薛连长的善良和热情可是出了名的,他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屈指可数,受过他帮助的老百姓不计其数。

然而令人痛惜的是,1978年8月9日,他带队在阡陌村进行民兵实弹演习,一位姓曾的新民兵因为太过紧张不慎将手榴弹倒扣在自己的脚下,民兵们慌张过度竟然忘记了躲避,眼看吱吱冒烟的手榴弹即将爆炸,一场灾难就要降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是薛连长一个箭步冲上前去,用自己的身躯扑向手榴弹……训练的民兵们安然无恙,可他却英勇地牺牲了。薛连长的鲜血永远地洒在这块革命老区的热土上。省委、省军区为薛朝亨烈士举行了“雷锋式民兵连长”命名大会。

看今朝,儿承父志铸师魂

流年似水,物换星移。不知不觉,当年雷锋式民兵连长的儿子又在戴家埔乡工作十八年了。熟悉他们父子俩的乡亲们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薛校长不愧是“雷锋连长”的儿子。他继承了父亲的优秀品质:热爱家乡、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踏实工作、感恩社会;他还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不忘初心、奉献教育、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努力奋斗、敢于创新、与时俱进。

创新“雷锋精神”,团结力量谋发展

「头条」令人敬佩好老师!扎根戴家埔25年,资助贫困生120多人,募捐20万元,遂川这位老师火了……

为了真正配得上是“雷锋式民兵连长”的儿子,薛校长首先创新“雷锋精神”的新时期模式,就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人、感染人,团结那些有雷锋精神的人,充分发挥公众慈善的力量。雷锋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在他身上充分体现,生活上他无任何不良嗜好,不抽烟、不喝酒、从不乱花一分钱。但是国家有难时,他第一个捐款;学生有难时,他慷慨解囊。

他更知道仅靠自己的微薄力量是帮不了多少人的,所以他挤出自己的大量休息时间当义工。他是麦田计划的首批遂川籍义工,一直以来,作为遂川志愿者网两个版块的版主,作为遂川麦田计划的元老之一和江西志愿者团队的优秀志愿者,他为遂川志愿者团队的进步和戴家埔公益事业的发展挥洒了无数的汗水。

通过他不辞辛劳的走访和联系,已在戴家埔乡马槽教学点新建麦田小学一所,救治患重病学生2人,资助戴家埔乡贫困学生120余人,每学年发放助学款一万余元。他利用自己的网络优势和公众的信任,为学校争取了中国麦田计划、新浪网扬帆计划、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歌路营、深圳和众保安服务公司、七岭同学会、金达化工厂、北京城建集团等多家组织和企业的爱心捐赠。

目前戴家埔学校所获赠的现金和图书物品等折合金额已累计达50万余元。老师们都说,他是新时期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活雷锋”,不仅自己做雷锋的事,他更大的优势是能影响或融合社会上的更多“雷锋”去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践行“钉子精神”,尽职尽责育人才

新学年开学,薛校长总是语重心长地跟年轻教师交流:“既然选择了教师这门职业,就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从教25年,薛校长每年都把雷锋的“钉子”精神诠释得最实在。任学校行政领导多年,他肩上的担子很重,但他坚持上主科,任教高年级语文。每带一个班,他都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谁进步了他自费奖励;谁买不起资料他垫钱买好。

2007年他新带一个五年级,看到孩子们没有课外书籍,他就用自己的工资从南昌图书城精心选购了1257元图书带回来给孩子们看,班上的学生第一次知道了杨红樱、商晓娜、郑渊浩、曹文轩,第一次在书本上认识了马小跳、鲁西西、皮皮鲁、哈利波特……后来,为了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优秀课外读物,他发布了《让书香飘进爱的心田》募集贴,并在同一年联系到了新浪网“扬帆计划”,为小朋友们募来了三千多本崭新图书。

薛校长知道“钉子不锋利,就不能发挥出最大的钉子作用”,所以他积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也从不放弃提高自身的素质。

他参加自学考试获得了本科文凭,自费购买了大量的教学资料并坚持年年订阅《小学语文教师》、《教师博览》、《读者》系列期刊……他还利用网络的便利经常收看贾志敏、于永正、薛法根、王崧舟、张祖庆、窦桂梅、薛瑞萍等国家级小学名师课堂录像和讲座。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虚心学习,让他的教学更加朴实亲切而有实效。

他的教学成绩因此常常名列前茅,尤其是转化后进生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方面。个人的成长进步,使他得了很多奖:曾多次被评为遂川县“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三爱先进个人”,参加课堂教学比赛获县级奖2次,辅导学生作文分别获省市县一等奖7次,论文、课件获国家、市、县级奖6次……满满近三个抽屉的荣誉证书让他这颗“钉子”闪烁着光芒。

学习“雷锋精神”,热心公益为孩童

「头条」令人敬佩好老师!扎根戴家埔25年,资助贫困生120多人,募捐20万元,遂川这位老师火了……

薛校长富有爱心,年纪轻轻,所做的善事却有一大堆。多年来,日行一善,已变成了他的习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隔久了不积点德,就觉得父亲的眼睛在天上瞪着他!

大汾镇鹿坑村古海建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薛校长刚参加工作那年勇救木桥的事。

1994年6月,有一天,山里突然涨大洪水,把当时鹿坑小学门口小河的一副独木桥(用铁丝绑的两条长长的特厚的木板做成的桥)冲走了,那桥是小河对面10多户人家小孩上学的唯一通道。薛校长正巧在河边马路上骑自行车,听到村民的叫喊声,知道桥被冲走了后立即骑车沿河追赶,快到大汾供电所地段时追上了,他想都没想,把车一扔就跳到洪水汹涌的河里,然后凭着自己的泳技竭尽全力地把那副“桥”送到了岸边,并在随后赶来的古海建和兰海军的帮助下把“桥”救回来了。第二天,村民们特意派了三位家长代表来到大汾中心小学办公室道谢。他说这是小事,我纯属玩玩水性,不值得感谢。只是那桥那么小,孩子们上学从那里经过不安全,要想办法解决。

一年后,村委会募捐在那里修了一座水泥桥,他知道后把自己近半个月的工资捐了出去。从那以后,乡亲们自发组织的修桥修路,只要他知道了,他都会主动捐献爱心。因为是老师,所以他帮助的对象多数是学生。

2009年9月,在川桃教学点就读的二年级学生小麦麦,因为川桃教学点撤并到中心小学,小麦麦迟迟没有来报名上学。薛校长知道后,来到小麦麦家,了解到她不来上学的原因是因为太穷了,穷得连一包盐都买不起。小麦与年老多病的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说家中只有一床被子,小麦麦到中心小学读书那么远是一定要住校的,别说出不起每一天的伙食费,现在连被子都没有如何到寝室里睡觉呢?

薛校长立即承诺帮助解决她的所有吃住问题。于是,小麦麦重返校园,薛校长像亲生女儿一样关心她,供她吃供她住供她学习用品,除去麦田计划的资助金薛校长每个学期都要垫付好几百元,还要时不时抽空督促她努力学习。如今,小麦麦已完成了学业,有了自己的工作。

在赣南师院就读的小红更不会忘记薛校长对她的帮助。

2009年暑假,因为家境的贫困她选择了让哥哥读高中,自己准备放弃学业去打工。教过她的薛校长偶然知道了这个消息,马上冒着酷暑跋涉两个小时的崎岖山路来到海拔1600多米的阡陌村二棚组,对她家进行走访,勉励小红一定要去读完高中,并表示愿意想办法帮她筹集所有学费。随后的十多天里,薛校长放弃假期休息时间,没日没夜地收集整理小红的资料,及时把图文贴《兄妹情深》发布在中国麦田计划网站上,最终,小红获得了爱心人士的大力捐助,考上大学,并且毕业后主动回到家乡帮助昔日的恩师一起为家乡的孩子服务。

同这一年,四年级因病休学的小田田也不会忘记,是薛校长的走访和牵线搭桥,才让她这个无钱治病的孤儿得到麦言行动的资助,治好了病,还得到麦田助学款,小田田才又重返校园。还有为了号召全体老师关心留守儿童,薛校长曾两次免费让最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小婷和小琪吃住在自己的家里。

2014年,他获TCL“希望工程烛光奖”,他把奖金九千余元全部捐赠给学校……

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薛校长这样帮助学生关心学生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全校师生和家长们是有目共睹的。有人对他说:“你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你那么操心别人干什么?”薛校长总是淡淡一笑,说:“人各有志,我喜欢教书,要教好书的第一个前提就是要爱学生,花点休息时间帮助学生总比一下班就搓麻将弄得自己昏头昏脑的强呀!我愿意为了学生的成长一辈子做做善事!”

弘扬“螺丝精神”,全心全意办教育

由县城至戴家埔的山路崎岖,有72公里,很多教师尤其是外地老师极不愿意呆在这山沟里教书,造成山区教师编制紧张,工作量很大。

为了让其他教师更安心地更有时间地抓好教学,除了上课和管理学校,当副校长那几年,他主动承担了学校里的诸多杂事琐事:学校信息员、两基专干、学校网站管理、乃至学校的打字员;学校没有专职体育老师,他硬是挤出一早一晚的时间组建了学生田径队,并坚持一早一晚训练,他所带的田径运动队连续五届在县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打破了该校在县运动会上获奖为零的记录,并三次被评为精神文明代表队。

同仁们佩服他,他说既然接受了工作任务,就要喜爱它,就要钻研它,就要全心全意把工作做到最完美。

他是这样说,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为了把学校工作搞好,他以校为家,常常利用双休日加班加点。但他无怨无悔,他说家乡这么穷,除了人力资源,就没有其他的好资源了,他要把自己精力最旺盛的岁月牢牢地“钉”在家乡的教育事业上。

这种“螺丝钉”似的锲而不舍、刻苦钻研,使他在学校管理上也是卓有成效。2012年下半年,他初任校长,他创新学校管理,以理念引领师生的幸福成长。这半年,他自办了戴小官方网站、主编了地方校本课程《南峰》、主办了校报《南峰芽》两期,致力于校园文化的建设;这半年,他集思广益,亲自参与,个人垫资,启动教师亲友关系,用十天时间完成了扩大校园面积近3亩的目标,一个月时间拓宽学校主大道300多平方米……

2013年下半年开始,薛校长开始主抓学生素质教育,把学生品德习惯和全面发展当成工作重点,大力实施1+1校兴趣课工程,以22个学校兴趣社团项目萌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能,让每一个山里学生都自信自强、个性张扬、品行优良、体艺双馨、幸福成长。

1+1素质教育工程成了戴家埔中心小学的一张亮丽的“名片”。他将校本兴趣课开发与家乡“南风面”这一独特的地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让山里的孩子感受家乡的山水美、体验山乡田间的劳动美、享受乡村习俗的文化美,实现家乡风景“怡人”、红色文化“育人”、体艺文化“成人”的目标。先后被《中国教育报》、吉安市电视台、《井冈山报》宣传报道。

任校长五年,两年时间他让学校凤凰涅槃,把最破烂的戴家埔中心小学改造成全市首批“美丽校园”;三年时间,他让学校化茧成蝶,把最薄弱的戴小打造成为该县山区学校的一面旗帜。

学校先后获得了美丽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1+1素质教育工程示范学校、教学质量先进单位、教学质量进步奖、教研先进单位等等共计37项市、县级集体荣誉奖牌。学校师生参加各种竞赛获省级以上奖次,市级奖次,县级奖次。

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了中国首届TCL希望工程烛光奖、江西省优秀乡村教师、吉安市优秀校长、素质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薛老师就是这样,继承父辈精神和志向,不忘初心,始终为人民办幸福公平的教育,二十五年如一日,在深山里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努力践行。他的所作所为真正体现了一个模范教师的风采,展示了一个革命烈士后代的人生价值观。(注:涉及学生隐私,部分姓名用的化名)

— END —

推荐一个免费发布求职招聘、房屋租售、拼顺风车、大牌换购等同城分类信息的发布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