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做到“出帖”?答案就是——“意在笔先”

一、学习书法的三个步骤:临帖、 悟帖、 出帖。

临帖,对着书法字帖进行临摹学习。悟帖,悟帖是临帖的一个内在要求,悟得法帖的风格特点和内在规律,努力将法帖中内质的东西转换成自己笔下活的灵魂。在前两个步骤功力达到一定的基础上,很多书法家就要出帖,出帖就是走出法帖,塑造自我风格。当你熟临法帖、把握了法帖特点,能够运用自如、自由书写并具备了一定的功力后,再进一步向前走就是走出法帖,努力塑自己的书法风格。

如何才能做到“出帖”?答案就是——“意在笔先”

如何做到“意在笔先”?那要明晰何为“笔意”。

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容易悟到,笔意,古人评某作品时常说“此作深得某家笔意”。所以笔意的第一层意思就出来了意指某种风格,或者用笔的节奏规律等。这第二层意思,就是“心手达情”,这个“达”字很重要,是要表达内心的一种感受,意境,这是“笔意”。

二、从临帖中学“笔意”

都说书法要临帖,那临的是什么呢?

初学“临其形”

小学“解其法”

大学“得其神”

这是临帖的三种高度,大多数人都是在学其“形”,而后学其“法”。前两层很容易理解,就是通常讲的法度嘛,字法笔法。

“笔意”就是通过用笔结字的变化,来表现出的心态的变化。所以能在《兰亭》中看到一种欢畅放浪的用笔,能在《祭侄稿》中看到悲愤的情绪。

“笔意”在书家看来,就是“表达情绪”的过程。

而在学习者看来就是“学习表达”的过程。

最高级的临帖是什么样的?

是像吗?是通过千万次的临习去体会古人的书写状态。

体会到了古人的书写状态,可以说这本帖就临到位了,临精了,用这种状态去写字,写什么都像古人。如果用活了,那古人的东西就是自己的,这算出帖了。

如临精了《祭侄稿》,怀着一种悲愤的心情,写《兰亭》文章都会写的起伏非常大。

这是临帖的作用。

“意在笔先”,关键是“意”在先。

三、所谓“意在笔先”,是什么呢?

“意在笔先”其实是一种创作之前的必备状态,比如,这幅作品想营造一种什么感觉?

王羲之《提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乾研黑,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简答说:意思就是今天创作想写什么,想写成什么样,心里要有数。

在创作之前,你想让作品或单字或通篇,呈现一种什么样的形态,表现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意在笔先”。

“意在笔先”和“笔意”是一个先后的概念。

先学古人“笔意”积累,学习多了之后创作之前要考虑成品的样子,这就是“意”,考虑好了之后写,写出的字到位,节奏心态符合前人,则是得了“笔意”。

王文治楷书欣赏

 如何才能做到“出帖”?答案就是——“意在笔先”

 如何才能做到“出帖”?答案就是——“意在笔先”

 如何才能做到“出帖”?答案就是——“意在笔先”

 如何才能做到“出帖”?答案就是——“意在笔先”

 如何才能做到“出帖”?答案就是——“意在笔先”

 如何才能做到“出帖”?答案就是——“意在笔先”

 如何才能做到“出帖”?答案就是——“意在笔先”

 如何才能做到“出帖”?答案就是——“意在笔先”

 如何才能做到“出帖”?答案就是——“意在笔先”

 如何才能做到“出帖”?答案就是——“意在笔先”

 如何才能做到“出帖”?答案就是——“意在笔先”

 如何才能做到“出帖”?答案就是——“意在笔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