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藥物,這些潛在風險你應該知道!

精神藥物,這些潛在風險你應該知道!

圖 | Unsplash

導語:許多人都曾面臨抑鬱、焦慮等精神問題的困擾,也會求助於專業的精神科醫師。可是,面對需要吃藥這件事,大部分人都會心存疑慮:會不會讓我變得呆呆的?我會不會長胖?吃了藥以後,我還是我嗎?

撰文 | 王心玥

製版 | 趙利

關於精神疾病是否需要經常吃藥,我大學時期的老師曾經說過:包括心境障礙在內的各種精神類疾病不僅會表現為行為和情緒失調,還會導致我們的大腦機制發生變化。吃藥首先是將大腦調整到能夠正常功能的狀態,隨後的心理治療才是讓病人從認知上調整自我的過程。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科學認識精神藥物潛在的風險。兩害相權取其輕,當面臨的疾病造成的危害超過藥物帶來的潛在風險時,服藥才是正確的選擇。更何況隨著現代生物製藥技術的不斷進步,精神藥物的潛在風險只會不斷降低。

近日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上的一篇研究顯示,12種常見抗抑鬱藥物會帶來潛在的肥胖風險。這一風險通常在服藥兩到三年後達到峰值。

倫敦國王學院的Rafael Gafoor博士帶領一支英國研究小組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究。研究者分析了來自英國臨床研究工作數據庫(UK Clinical Practice Research Datalink)三十萬名平均年齡為51歲的成年人數據。這些被試者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在04至14年的十年間至少測量過三次。

被試者按BMI及是否有過服用抗抑鬱藥物史分組。在納入研究範圍的十年間,研究者發現被試體重提升5%的絕對風險也大相徑庭。具體來說,服用抗抑鬱藥物的被試中,每100人中有9.8人會面臨體重增長,而未服用抗抑鬱藥物的被試中這一數字則為8.1人。換句話說,每59個服用抗抑鬱藥物的人就多出一人會在測試期間(十年間)增重5%。

研究人員還強調,在服藥的第二和第三年間肥胖風險會達到峰值。屆時,增重的風險會達到普通人群的5%到46%。不過,服藥的第一年這一風險並不會增加。這一風險對於普通體重和輕微超重的人群同樣存在。而且,即使將年齡、性別和其他類似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疾病等風險因素考慮在內,這一效應依舊存在。

不過,這一研究也存在問題。由於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許多變量無法得到控制。儘管如此,由於這一研究囊括了大量人群以及長時間的追蹤研究,其所得出的結論仍然具有較高的信度。

研究人員表示,在涉及抗抑鬱藥物時,醫師和病人都應考慮研究所發現的這一趨勢,即抗抑鬱藥物帶來的增重風險。Rafael Gafoor博士表示,當病人有任何疑慮時都應該及時和醫師或藥劑師聯繫。其他研究者包括博洛尼亞大學的Stefano Porcelli也表示,醫生不僅負責診斷和治療,還應該向患者所面臨的生活方式變化提出建議,譬如如何通過飲食和運動提早應對肥胖風險。

除此之外,其他研究者還表示,輕度至中度的抑鬱症患者可以更多地選擇認知行為治療,而中度至重度患者則應該考慮藥物輔助。雖然目前科學家仍未能完全確定是否某些患者的肥胖風險更高,不過未來的研究方向在於確定是否某些基因更易導致患者受到藥物的定向影響。如此一來,我們便可以在治療開始之前就有針對地選擇或放棄一些藥物。

擴展閱讀:

參考文獻:

Gafoor, R., Booth, H. P., & Gulliford, M. C. (2018). Antidepressant utilisation and incidence of weight gain during 10 years’ follow-up: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 BMJ, 361, k1951

All Rights Reserved.

加入我們:

《健康學人》長期招募實習編輯、撰稿人、翻譯,有意者請發送簡歷及個人作品至[email protected]。歡迎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加入我們!


健康學人種子用戶社群開始組建啦!

不論您,

是關心健康話題,想獲得一手的健康資訊,

還是想參與建設優質靠譜的健康科普平臺,

亦或者想和健康領域科研大牛探討健康課題

我們都誠摯期待您的加入!

種子用戶福利:

1. 健康學人種子用戶按順序編號的電子證書;

2.與國際健康領域科研大牛交流健康領域話題;

3. 優先參與健康學人各種線上線下活動;

4. 意見快捷通道, 更及時的反饋您的聲音;

5. 有機會成為健康學人的一份子;

6. 不定期紅包。

*我們只專注於健康科普,任何關於醫療或診斷等問題不在我們的討論之列哦~

種子用戶申請方法:

添加管理員微信號JKXR_KK申請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