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巨頭:智能汽車領域「進擊的沙丁魚」

席捲全球的汽車產業升級已經悄然來臨,裹挾著越來越多的行業與企業。大洋彼岸的特斯拉,本土新貴蔚來汽車、小鵬汽車,每一次發佈會,都在挑動傳統汽車製造業巨頭的神經。

在新浪潮衝擊之下坐不住的,還有全球範圍內的互聯網巨頭公司。無論是打造極致硬件產品體驗的蘋果、以搜索業務為基礎的谷歌、百度,還是以電商為核心的阿里,社交優勢顯著的騰訊,都在試圖進入這個全新領域。

那麼,互聯網機構為什麼選擇進入汽車領域?原有優勢如何為業務開拓助力?目前提供了哪些產品級的服務?帶著這些疑問,筆者通過梳理互聯網軍團的“行車路徑”來回答以上疑問。

內部需求+外部機遇

互聯網機構切入汽車藍海市場

互聯網產業大規模發展將近20年,隨著技術的迭代升級與競爭淘汰,每個領域都出現了巨頭級別的企業,擁有領先的技術以及充沛的資金。然而,隨著流量的不斷細分下沉,以及互聯網新增用戶紅利的衰減,原有以流量為基礎的業務模式逐漸變得不可持續。

搜索巨頭百度谷歌都在面臨類似的難題。他們都以搜索業務起家,並且都憑藉著互聯網入口的流量優勢賺錢,成為了巨頭級別的廣告公司。但是面臨流量增長日益困難以及廣告的每次點擊費用(CPC)在不斷下降,傳統業務增長逐漸見頂。

新興的人工智能技術被視作能顛覆全人類生活形態的技術,該領域現在正是一片藍海。互聯網公司在長期的運營中積澱了豐富的數據,培養了足夠強大的技術能力,都為他們提供了大規模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商業應用了基礎條件。因此,許多互聯網公司把人工智能當成下一個戰略發展領域。

可以看到,機器學習、智能圖像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深度神經網絡,這些已經逐步成為互聯網公司媒體報道中的高頻詞彙。如何將這些技術更好的應用到業務場景中成為未來規劃的重點。因此,巨頭在紛紛佈局家庭場景的同時,也意識到了車載場景的商業規模與潛力。

內需旺盛,外部產業環境也為其業務結合提供了機遇。得益於

電氣技術的進步以及特斯拉“新物種”的誕生,汽車行業整體的發展趨勢由機械傳動逐漸轉型為電子傳動。數字語言大規模應用在汽車行業,讓不少互聯網公司看到了在智能汽車上應用人工智能的可能性。這些新生代企業或利用自身技術優勢,或利用充沛的資金儲備,對智能汽車發起了各自的入局挑戰。

在此背景之下,中美兩國的互聯網巨頭都吹響了自己進軍智能汽車領域的集結號。

互聯網巨頭:智能汽車領域“進擊的沙丁魚”

2009年,谷歌以一輛改裝的豐田普銳斯開始佈局無人駕駛項目。自此,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積累超過200萬英里的行駛里程數。發展前景良好的無人車項目甚至還單獨拆分,成立了全資子公司Waymo,謀求進一步的商業化操作。Waymo目前正向著L4級別的全自動駕駛方向進發,力圖研發出一套適配不同汽車的自動駕駛系統產品。

互聯網巨頭:智能汽車領域“進擊的沙丁魚”

而百度則在2017年推出了DuerOS與阿波羅計劃兩個拳頭產品。DuerOS可以說是AI時代的安卓操作系統,將語音作為入口,切入家居、可穿戴、手機、車載等場景,而阿波羅計劃則可以說是自動駕駛領域的安卓。智能汽車佈局正是在AI大圖景背景下提出,也正是百度戰略轉向的風向標。

除此之外,包括騰訊、阿里巴巴、京東、滴滴、Uber等互聯網巨頭在智能汽車領域都有著不同層次的佈局。互聯網兵團對於智能汽車領域的野心不可小覷。

高精度地圖+強語音交互

互聯網巨頭的“獨門武器”

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他們究竟有何底氣進軍汽車領域呢?這要從目前智能汽車的產業細分方向說起。

就目前看來,汽車的智能化變革有兩大方向:

第一,是以百度、谷歌、騰訊為代表的,從操作系統、整體軟件解決方案等,以

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切入汽車行業;

第二,是以特斯拉、蔚來汽車、法拉第未來等為代表的硬件之路,他們通過極致工藝或工業大數據技術進入汽車硬件的生產領域。

相較於整車製造商,筆者認為,互聯網公司在技術層和數據層優勢具體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高精度地圖數據是互聯網公司的第一柄劍。作為汽車智能化的核心,智能駕駛技術主要分為幾個基本單元:感知定位——分析/預測——決策——車輛控制。而第一步的感知車輛所處位置,則需要通過高精度地圖。

論起地圖數據的精確度,谷歌、百度、騰訊等互聯網企業都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百度高精度地圖的覆蓋率大於1萬公里,包含中國的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相對精度達到10-20釐米,絕對精度60釐米,生產過程中高達90%的自動化率;騰訊則早在2016年底以4400萬歐元入股歐洲高精度地圖公司Here,輔助騰訊現有的地圖技術;谷歌則是全球最早推出街景車項目的科技公司,藉助現有的街景車可以實現高精度地圖數據的採集。

互聯網巨頭:智能汽車領域“進擊的沙丁魚”

Here高精度地圖

智能語音交互技術是互聯網公司第二個有力的武器。智能語音交互是人工智能在車聯網方面的典型應用,而語音交互相關技術的關鍵在於數據和計算能力。互聯網公司利用存儲的大量數據,構建汽車用戶畫像瞭解用戶行為,並通過強大的計算能力,實現個性化的服務。

2017年騰訊發佈的AI In Car與百度發佈的Duer Os車載人工智能應用,都紛紛突出了自身在語音交互技術方面的成果。騰訊的智能語音服務“叮噹語音助手”除了可以控制車內空調、後備箱等設備,還可以直接點播音頻娛樂內容。百度的DuerOS Auto和谷歌的Android Auto智能車載系統都內置了語音交互模塊,同樣可以對汽車進行局部語音操控以及內容點播。

互聯網巨頭:智能汽車領域“進擊的沙丁魚”

擁有強大技術與算法力量並不足以主導智能汽車的發展,互聯網公司缺乏工業基因是不爭的事實。當然,這並不能阻擋他們深入汽車產業腹地的決心。通過合縱連橫的產業佈局操作,他們一步步攻城略地。

戰略投資+系統開發

逐步深入智能汽車產業腹地

汽車工業發展百餘年,其製造流程之複雜與分工之細緻是很多互聯網公司在切入智能汽車領域時一道難以逾越的城牆。根據筆者梳理發現,互聯網軍團的進階兵法各異,他們或用大規模的資本投入、或開車聯網智能服務產品,或開發整車智能系統來深入智能汽車產業腹地。

戰略性投資,為未來預留業務接口

出於互聯網行業普遍的“攻城略地”心態,不少企業為了長遠規劃,一般通過投資或收購加入戰局。而智能汽車研發生產也恰恰需要大量的資金,對於不少技術水平尚未成熟的公司而言,戰略投資是他們進入智能汽車領域較為快捷的一種手段。

目前互聯網公司針對汽車領域的投資,主要集中在電動造車關鍵零配件生產商移動出行平臺以及汽車媒體公司。儘管這些投資領域並不一定直接與智能汽車相關,但是做好這些周邊產業的投資佈局,顯然有利於為日後智能汽車產品落地配置相關服務的接口。

除了直接投資之外,不少互聯網公司還會與汽車機構/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便於日後智能汽車業務合作的開展。其中,與傳統汽車製造企業的合作,就是為了推進智能汽車整車產品的落地。百度與北汽集團、騰訊與廣汽集團、阿里巴巴與上汽集團、谷歌與菲亞特-克萊斯勒的戰略合作,都揭示了互聯網和傳統車廠在智能汽車領域結盟的趨勢。

2017年阿里巴巴汽車出行領域投資一覽

2017年騰訊汽車出行領域投資一覽

模塊化硬件開發,豐富車載場景需求

相較於投資與戰略合作,開發模塊化的智能硬件、適配用車需求,是智能汽車產品的進一步嘗試。

汽車智能化的基本條件是聯網。隨著網絡通訊技術的進步,車機成為了車內場景服務的硬件載體。它延續了傳統車內場景的主流需求——駕駛導航與音頻娛樂。並在此基礎上,又發展出了社交、安全

等諸多功能。不過,目前國內車聯網率較低,車聯網市場仍有很大增長空間。因此,這也是不少互聯網公司重點佈局的領域。

在眾多車聯網產品中,騰訊的車聯網開放平臺相對更有代表性。它集合了車機ROM手機車機互聯APP以及MyCar三種產品體系。

車機Rom是騰訊為國內主流車機廠商提供的車機操作系統,安裝了騰訊車機Rom系統的車機,可以使用騰訊為汽車場景開發的軟件;

車聯APP主要針對目前尚未聯網的車機,用戶下載手機端的APP後,通過USB或者WiFi就可以把手機和車機進行互聯,讓車機承載智能手機的功能;

三種不同的產品代表了目前國內主流的車聯網解決方案,它們分別適配不同汽車的硬件情況,但核心功能都是利用移動互聯網,為汽車用戶提供聯網智能的服務。由於技術和投資門檻較低,車聯網服務是目前不少互聯網公司重點佈局的領域。

互聯網巨頭:智能汽車領域“進擊的沙丁魚”

騰訊車聯app

發力自動駕駛系統,實現整車智能

智能汽車中難度最高的技術,莫過於是智能駕駛技術的開發。這個領域上,不僅有著開發週期長,開發成本高的難題,更有眾多的參與者——傳統車企、新型車企以及互聯網公司。他們都希望能夠率先開發出完善的智能駕駛系統,成為智能汽車時代的iOS和Android。

受制於汽車整車傳控、制動水平,以及缺乏大量上路測試數據,目前大部分互聯網公司的自動駕駛底層系統開發均停留在實驗階段。

在美國研究公司Navigant Research發佈的一份2018年自動駕駛技術排行榜單中,在19家上榜的企業中,只有百度與谷歌旗下Waymo兩家互聯網公司。

Waymo早已實現L4級別的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測試,目前已經在美國24個城市開展封閉路段的上路測試,儘可能的在各種環境、天氣和路況條件下進行測試。

百度雖然在2017年7月才推出自己的自動駕駛系統“阿波羅計劃”,但是截止至2018年1月,阿波羅平臺已經更新了4個版本,從1.0更新至2.0。可實現的功能從最初的封閉場地循跡升級到如今的簡單城市路況自動駕駛,其發展速度可見一斑。

從戰略投資到車聯網,再到無人駕駛技術開發,互聯網公司的野心人盡皆知。儘管汽車產業格局目前依然由傳統車企所把控,但互聯網公司顯然已經成為攪局的沙丁魚,加速行業的進化與洗牌。如何與傳統車廠實現良性競合,真正把汽車變成智能化的載體,互聯網兵團要走的路還很長。

媒介雜誌《機器之心》

現已上線!

歡迎購買訂閱~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