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又將會有一些新的變化!

本文作者系挖財錢堂社區達人:筆叔談財

銀行理財產品又將會有一些新的變化!

01

有一個大消息,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沒。

這個消息其實一週多之前就出來了,當時筆叔本來準備和大家專門講一下,及時通報下情況。

不過後來因為事務繁忙而忘記了。

今天突然想起來了,就立馬打開電腦,來和大家說說。

是什麼大消息呢?值得筆叔這樣重視。

那就是銀行理財產品又將會有一些新的變化,其中有一些可以說的上是“鉅變”了。

02

7月20日,銀保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並向全社會徵求意見。

筆叔通篇看了一下,發現有幾個比較大的變化,對我們投資影響挺大的,筆叔特意整理如下:

一、銷售起點由五萬降至一萬

銷售起點,也就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門檻。

以前買銀行理財的門檻是五萬元起步,這個門檻說高不高,因為5萬元大部分人只要工作個幾年都應該有了。

也不能說低,2017年,城鄉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別為36396元和13432元,還沒達到5萬元呢。

所以說,5萬元的購買門檻將一部分人拒之門外,特別是很多保守型的投資者,他們只相信銀行,但是又買不起,就只能買定存了,相比較要低了些利息。

舉個例子,劉女士手裡有4萬5千元閒錢想去買銀行理財,但是受制於最低起點5萬元的要求,就買不了。

而這次理財新規將銀行理財產品銷售門檻從5萬元降至1萬元,門檻下降了幾倍,1萬元就可以投了,算是個好消息。

能夠讓更多的人能夠買上銀行理財,豐富了理財的渠道。

也會有更多資金流向銀行理財,有利於擴大銀行理財客戶範圍、降低銀行理財發行難度、吸引資金流入理財資金池,緩解商業銀行的負債端壓力。

這樣的結果,對銀行和客戶,都算是雙贏,值得點贊。

二、理財產品可以投資公募基金

以前銀行理財產品,只能投資貨幣型和債券型基金等低風險的產品,

而這次在這個方面就放鬆了限制,允許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投資各類公募證券投資基金。

這樣一來,銀行理財的投資渠道變寬了,將為資本市場帶來大量的增量資金,同時也為銀行理財產品的轉型釋放了壓力。

我們以後去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就要弄清楚產品會不會投高風險的股票和基金;如果有,那麼具體的比例是多少,再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決定購買與否。

其實在你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都會有說明書,說明書裡一般都會註明投資的方向,這個是監管規定。

三、規範資金池運作,防範“影子銀行”風險。

影子銀行是指遊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

在中國的市場中,影子銀行主要涵蓋了兩塊:

一塊是商業銀行銷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財產品,以及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銷售的類信貸類產品,比如信託公司銷售的信託產品。

另一塊則是以民間高利貸為代表的民間金融體系。

在銀行理財這一塊,一些銀行為了逃避監管,賺取更大利潤。

會把客戶的錢違規拿去和信託、基金公司等合作,買他們的理財產品。

而這類業務往往只能放在監管範圍之外的表外進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影子銀行。

一些投資者本來以為自己買了低風險的銀行理財可以安心睡覺,實際上投的錢被拿去買高風險的信託、保險、基金、甚至是私募、股權等高風險的產品。

賺錢了還好,如果行情不好,出現了虧損,到時候就會面臨本金和利息兌付的困難。

而這次意見稿就表示要進一步監管影子銀行業務,以遏制當前銀行業市場的亂像。

筆叔相信以後這類事件會少一些,投資環境安全性會得到改善。

四、淨值化管理

實行淨值化管理,也就是說以後理財產品將不會有預期收益了,而是跟貨幣基金一樣每天淨值波動變化,有漲有跌,通過淨值波動來反映產品的收益和風險。

看來投資者確實要自己承擔風險了,銀行理財貨幣基金化是個大趨勢。

03

除了上面四條比較重要以外,還有就是銀行理財會打破剛性兌付,也就是不保本保收益了。

所以以後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一定要謹慎投資,要為自己的投資行為負責,自負盈虧。

要牢記任何投資理財方式都有一定的風險,我們在選擇投資渠道時,不可以有主觀陳見,比如“銀行就是安全”,這條根深蒂固的觀念要改改了。

依賴個人“經驗”,而放棄理性判斷,這種投資思想,其實是在賭運氣——賭“中招”的人不是自己。

至於在銀行理財的選擇上,我們儘量去選擇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的產品,一些小的城商行雖然給的利率要高一點,但是實力相對要弱,風險大一些。

其次最好是分散投資,不要把所有的錢都投進去,畢竟剛兌已經打破,無人再會為你兜底,不是百分百安全,而且銀行理財的流動性也不高。

所以筆叔建議大家最好是分散購買不同銀行的不同理財產品,降低投資風險,同時又能夠提高流動性,保證自己能有較好的現金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