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把一本書讀透?

活動中心17653708


我是個閱讀推廣人,之前主要簽約各讀書平臺,給他們提供圖書類稿件(書評、講書稿、拆書稿、書單、讀書筆記等)。

我個人覺得,如果說“讀透一本書”這種話題,就要先明確閱讀目的,閱讀的目的“消遣、獲得知識、收集信息。”而讀透明顯是功利性閱讀,功利性閱讀就要先會功利性閱讀的方法。

因為圖書類稿件價格的上漲,很多人想從事閱讀推廣人的這個工作,就有不少人跟我請教如何功利性閱讀即讀透一本書。

我個人覺得這不是一個幾百字的答案能解決的,因為每個人的程度不一樣。大家可以通過幾本書來學習。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的筆記讀書法》


讀書專家奧野宣之的書,主要會提高讀書效率。

《高效能閱讀》

全是讀書技巧的一本書,改善讀書體驗的,提高讀書速度,讀書效率的書。

《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適用於沒有閱讀體系的人,會對閱讀習慣、閱讀體系養成,有決定性作用。


如果想讀透一本書,把書裡的知識整合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然後再把知識轉化成能力。通過學習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建立自己閱讀體系,養成自己閱讀習慣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如果能認真學習並掌握技巧,就不是讀透一本書,而是能夠讀懂每一本書。


鼴鼠的土豆


1.思維導圖

2.圖書館目錄

我將從兩方面講。


1.思維導圖

你列出目錄,用思維導圖。


推薦比較好用的思維導圖軟件:


1.億圖

功能模板全,顏色多樣,使用方便。


2.Xmind

與印象筆記連接,自動同步。



2.圖書館目錄

1)理清思想與思想之間的關係。

我們看書,不單單看這一本書,你還要看到這本書,在整個學科、或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繫。就像圖書館的管理員,僅憑藉“圖書館目錄”,就知道這本書,在整個圖書館的位置。


看書也是一樣,你先找到這本書在整個學科的位置,整個學科的來龍去脈,都要摸清楚。這樣你就不會迷路。就像你去尋寶,總要有一張“藏寶圖”。


理清一切“學科與這本書”“學科與學科之間的關係”,有助於你讀透這本書。


如果你這樣做,你把這套方法運用熟練,光靠猜,你就能猜出整本書的內容,而不用通讀全書。

2)要從書的源頭讀

書也是分等級的:

·書的源頭

·核心話術體系

·次級話術體系


朱光潛:“整個學科,不可不讀的書,不會超過10部。真正值得讀的書不會超過2部”


每個學科,有一本“核心書籍”,核心書籍有“核心話語體系”,“衍生學科”會有次級話語體系。把這些術語體系弄懂,這些書自然就懂了。


建議:從源頭讀,把“源頭基礎”書讀透,其他書就更好懂了,理解更透了。


中國&外國的源頭:周易&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柏拉圖


一般,如果你想學透一個學科,先讀導論。這樣對整個學科脈絡,有個整體俯瞰。

再去讀其他書,會更輕鬆。


推薦書籍

《不用讀完整本書》(法)


總結:

1.思維導圖

2.圖書館目錄

1)理清思想與思想之間的關係。

2)要從書的源頭讀


王澤鑑


會看書是一項技能。

這個世界真的在默默獎勵那些會看書的人。比如樊登、羅振宇、高曉松他們,看完一本書,可以把書裡的新知識與舊知識結合起來,做成一個節目。這就是讀書高手,學會的標準是能夠融會貫通,會教別人。

那麼如何才能把一本書讀透讀懂呢?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進行主題閱讀——學習閱讀的方法

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我進行了一次關於“讀書”的主題閱讀。把市面上比較好的關於閱讀的書都買了回來:

  1. 《高效能閱讀》
  2. 《如何閱讀一本書》
  3. 《這樣讀書就夠了》
  4.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5. 《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
  6. 《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7. 《高倍速閱讀法》
  8. 《快速閱讀》
  9. 《越讀者》

通過主題閱讀,我發現想要讀透一本書,主要從訓練視覺寬度、讀書筆記、閱讀方法三方面做提升。每一本書裡講的方法不盡相同,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第二:使用思維導圖

我有一個習慣,就是看完一個章節,就會畫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的作用就是站在迷宮之上看迷宮,一目瞭然。讓你清楚每一個章節的重點內容,乃至整本書。


第三:邊看邊做筆記

大家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看到一個好觀點,好句子,當時沒有及時記錄做筆記。等書全部看完了,發現當時有共情的地方,已經找不到了。

其實看書的時候,第一印象特別重要,這個靈感應該立馬記錄下來。可以利用便利貼、索引貼、筆記本把這些一閃而過的東西及時保存下來。


寫書評

書評,不是對一本書內容的概括,而是你讀完一本書,想到了什麼,這本書對你產生了哪些影響。重點是你的觀點,有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所以,我們既要學會看書,更要學會輸出自己的觀點。知識不是最重要的,你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萌薇,藝術設計碩士,分享讀書 | 手帳 | 職場,最崇拜的人是木心,希望成為一個能寫能畫的人。有什麼問題可以私信我,我會為你一一解答!


萌薇


蘇聯作家布羅茨基曾說過:“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而讀了書,卻沒有吸收到知識,和一個人吃了飯沒有消化一樣,沒有什麼意義,今天的就給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讀書經驗。

1.選對書,讀好書

想把一本書讀透,首先要看這本書是否值得你讀,如果你選的書本身就沒什麼營養,豈不是白白浪費你寶貴的時間。一般選擇豆瓣評分7分以上,多次出版的書較好。

2.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

不知道你平常是怎麼讀書的?拿到一本書是不看目錄不看序,一章一章讀下去,還是會認認真真查看目錄,按照自己需求選擇想看的章節讀呢?

讀同一本書,不會閱讀的人只能吸收其中10%的知識,而會閱讀的能吸收80%,日積月累,你們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所以一定要學會科學的閱讀方法,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書:



《高效能閱讀》這本書共提了89個讀書技巧,小到讀書輔助工具的選擇,大到個人雲端數據庫的建立,非常詳盡。讀完這本書,你會激發起對閱讀的樂趣,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如果你想讀有所獲,一定要做產出者。

“產出者是能夠洞悉潛藏在表層的表達之下的'規則'和'事物的道理和本質',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表達方式,並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的人。”—《高效能閱讀》

也就是要成為主動閱讀者,在讀書時做好筆記,把積累的知識分門別類,構建自己的知識寶庫,再把自己的讀書感想分享給更多人,碰撞出知識的花朵。

我是兔曹醬,以上就是我的分享,歡迎您多多指教!


兔曹醬




1.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

讀透一本書,首先這本書是自己喜歡的的類型,比如:文學,心理,科學等,選擇自己喜歡的才能夠有興趣繼續看下去,才能讓自己去反覆讀一本書,去研究其中的深意,理解更深層次的意義。

2.堅持,反覆看;讀

一本好的書,讀一遍是不能夠明白其中所傳達的意義,堅持反覆看一本有意義的書,仔細體會其中之意,必要的時候做標記,做筆記,作為輔助也是很有必要的對自己。

3.選擇一個安靜的地方,一個時間點,沒有任何事情打擾

讀一本書,看透一本書,不是短時間可以做到,需要時間的積累,內心的參透。

書以致用,以實踐的方式讀書。


綠茶的葉子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要想把書讀透,就要讀出作者想要表達但卻沒有表達出來的言外之意。言外之意又如何讀呢?

正所謂“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孔子讀《易》,韋編三絕;趙普半步論語治天下,想要讀懂作者的言外之意就要多讀幾遍。

除了多讀之外,還要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和社會環境、瞭解作者的生平與事蹟等都有助於讀透一本書。比較簡潔的辦法是參考別人寫的一些讀書筆記、心得等來幫助自己加強對書的理解。


愚公移屾


我覺得讀書最重要的一種方式就是重複,不停的重複。一般情況下,我第一次讀一本書的話,不會深入的閱讀,但當我們多次讀一本書,我們會發現不同的問題,有著不同的見解,每次閱讀都恍然大悟。所以重複是最重要的一種方式。同時我們也應該積極的和其他人交流,因為每個人對同一事物的見解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要相互說出自己的觀點,這樣我們會更深層次的讀懂一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