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線路日趨完善 技術自主可控

中國高鐵在沒有成熟經驗和模式可供借鑑的前提下,在世界範圍內實現了整體系統領先。因此,從設計、研製到運營,“復興號”立足自主創新,始終追求卓越,不斷突破技術瓶頸,摸索發展方向。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就,我國高鐵並沒有停下發展的腳步,在線路繼續快速建設、網絡日趨完善的同時,自主核心技術佔比不斷提升,智能化發展日新月異,無論是對經濟發展還是百姓生活,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中国高铁:线路日趋完善 技术自主可控

近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在京沈高鐵啟動高速動車組自動駕駛系統現場試驗,標誌著我國鐵路在智能高鐵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上取得了新的階段性成果。作為我國高鐵發展的典型代表,截至今年6月26日,“復興號”動車組累計發送旅客4130萬人次,單日最高客座率達97.6%。京滬高鐵上的“復興號”動車組平均客座率達到94%,較其他同區段列車客座率高出17.5個百分點,始發、終到正點率分別為98.7%、94%。

自主研發突破瓶頸

今年是我國首條高鐵開通運營10週年。10年來,中國高鐵迅猛發展,已經建成“四縱四橫”運營網絡,“八縱八橫”規劃也在逐步完善。截至目前,中國已開通2.5萬公里高鐵線路,佔世界高鐵總量的2/3,無論是對經濟發展還是百姓生活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就,我國高鐵並沒有停下發展的腳步,在線路繼續快速建設、網絡日趨完善的同時,自主核心技術佔比不斷提升,智能化發展日新月異,高鐵血統更“純正”、智能化更“出眾”。

7月1日,我國自主研製成功的16輛長編組“復興號”首次在京滬高鐵線上投入運行。據介紹,長編組“復興號”動車組適應中國高速鐵路運營環境和條件,滿足長距離、長時間、連續高速運行等需求,在8輛編組基礎上研製成功的新型車組,總長度超過415米,總定員1193人,可滿足時速350公里運營要求。

“復興號”是我國高鐵發展成就的重要展現。當前,我國高鐵在世界範圍內實現了整體系統領先,沒有成熟經驗和模式可供借鑑。因此,從設計、研製到運營,“復興號”立足自主創新,始終追求卓越,不斷突破技術瓶頸,摸索發展方向。

據專家介紹,相比“和諧號”,“復興號”從“大腦”到“心臟”都實現了實實在在的“中國創造”。整體設計以及車體、轉向架、牽引、制動、網絡等關鍵技術都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可以說是“純中國血統”。在高速動車組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佔84%。

智能製造日臻完善

“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的誕生和運營,標誌著中國高鐵邁出了“從追趕到領跑”的關鍵一步,我國鐵路技術裝備製造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

“身體”強壯,“大腦”也要跟上。今年3月份以來,中國鐵路總公司在北京至瀋陽高鐵遼寧段全面啟動“高速鐵路智能關鍵技術綜合試驗”,推進中國智能高鐵建設。這也是我國首次試驗智能高鐵,包括自主化列控、自動駕駛、智能變電所等關鍵技術項目。目前,綜合試驗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這些成果將用於北京至張家口高鐵、北京至雄安新區城際鐵路的智能高鐵建設。

中國鐵路總公司副總經理王同軍介紹,目前鐵路部門正在研發基於CR400BF型動車組技術平臺的智能升級,研製工作狀態自感知、運行故障自診斷、導向安全自決策的“復興號”智能型動車組。同時,將採用基於空氣動力學性能的頭型創新設計,實現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完善大坡道起動性能和動力電池系統,全面掌握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技術,進一步改善高速列車振動、噪音等指標,形成復興號系列產品。

中國鐵路總公司日前宣佈,3年內我國智能高鐵將實現新的推進,2019年智能型“復興號”動車組將率先在京張高鐵投入運行;2020年,京雄城際鐵路將建成通車。

運輸服務持續優化

除了技術上的進步,今年上半年,鐵路部門還以“復興號”動車組投入運營為契機,持續優化運輸服務供給,陸續推出了互聯網訂餐、車站智能導航、中轉旅客“接續換乘”、微信支付、動車組列車“自主選座”、常旅客等一系列服務新舉措。同時,京滬高鐵率先推出全國最快的“極速達”高鐵快運產品,實現北京至上海10小時“門到門”送達客戶,打造了中國最快的快運產品。今年四季度,電子客票將試點運營,明年將在全國高鐵推廣。

展望未來,高速列車在鐵軌上以350公里時速自動駕駛,駕駛狀態實時監控,並採用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列車體檢、故障預測、健康管理、智能調度、地震預警,這些工作都由電腦自動完成,安全及時高效;旅客可刷臉進站,車票購買、站內導航、聯程出行,一部手機全部搞定;列車上,Wi-Fi服務、休閒文化娛樂、新聞資訊、在線點餐、特色電商等服務一應俱全……高鐵出行更便捷、快速、安全,老百姓將有更多的獲得感。

中国高铁:线路日趋完善 技术自主可控

新聞點評

在競爭中發展新優勢

作者/韓白

2.5萬公里,這是我國高鐵運營里程數;三分之二,這是我國高鐵運營里程佔世界總和的比例。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能夠在10多年的時間裡實現“從模仿到創新、從追趕到領跑”,在高鐵這樣一個高科技領域實現後發趕超、登上世界第一,既說明我們方向選擇正確,也是無數鐵路建設者和科研工作者不懈努力和無私奉獻的結果,值得肯定和自豪。

但是,來之不易的優勢,守住更為不易。國外競爭對手有著幾十年的經驗和豐厚的技術、資本積累。日本新幹線運營超過50年,在運營經驗、應急處理方面經驗豐富,世界競爭對手多次與我國高鐵正面競爭;早在11年前,法國TGV高速列車在線路上創造了574.8公里/小時的試驗最高速度,到目前為止尚無新的紀錄刷新;美國超級高鐵公司的“真空管道運輸”雖然尚在謀劃,但一旦成功將突破人們對速度的想象。

因此,我們在鞏固已有優勢的同時,還需要不斷髮展新的優勢,進一步提升競爭力,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中佔據優勢。

我國高鐵發展到目前階段,已經沒有成熟的技術和模式可以引進,前進的方向需要自己來摸索。首先,我們需要有信心,我們的成就是基於自身的努力,過往的成功也說明了這一點,接下來仍要靠自主創新。其次,我們要在技術創新上下更多功夫,不斷夯實基礎、彌補短板、實現突破,佔據新優勢;第三,要保持定力,既不能因為成績而沾沾自喜、裹足不前,也不能因為競爭者的進步而心浮氣躁,要沿著既定的規劃藍圖、技術路線紮實前進、厚積薄發;最後,還要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只有有利於人民的發展,才是有生命力的發展,才是高質量的發展。要在運營服務上下功夫,用“硬實力”提升“軟服務”,讓群眾滿意。

(經濟日報 記者:齊慧 責編:劉辛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