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槓桿大潮中,老百姓該如何投資?

任何負債的背後,都相對應著一筆資產。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這是永恆不變的定律。負債用的好,可以事半功倍;用的不好,傾家蕩產。

去槓桿和穩槓桿

老百姓把錢存到銀行,銀行再貸款給你。你增加了負債,銀行增加了資產。同樣別人也這麼做,如此以來,少量的貨幣得以創造出大量的信用,金融就是這麼神奇。

而去槓桿呢?就是讓你減少負債,同時銀行也減少資產。資產與負債同時縮減,就是咱們經常聽新聞中美聯儲縮減資產負債表(縮表),就是這個原理。

但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我國目前是在危機爆發之前主動降槓桿,而美國則是被動的(08年次貸危機)。次貸危機後,美國的股市、房地產、企業債等風險資產大跌,投資者損失慘重。

去槓桿大潮中,老百姓該如何投資?

排排君記得在電影《大空頭》中,有這麼一段對話。男主在實地調查房屋斷供情況時,得知有人在同時負擔2-3套房的月供後非常驚訝。這與當前國內的情況是多麼的相似!

反觀國內,除了房地產,股市和債市都不容樂觀:股市跌跌不休,債市爆雷不斷。國內很多老百姓都把錢投向固收產品。以貨基為例,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貨幣基金規模達7.32萬億元,佔總規模12.37萬億元比例近60%。避險成了當下投資的首要考慮因素。因為大家都知道在國內只要去槓桿力度稍大一些,P2P、債市就立馬死給你看,誰敢碰呢?因此為了處理好既要去槓桿又要穩槓桿的問題,監管層也便使出了這套“積極財政政策+鬆緊適度貨幣政策”組合拳。

為什麼要去槓桿?

比如個人,你手頭上有30萬付首付,按揭70萬,買了100萬的房子。這70萬就是加槓桿;比如企業,自有資金30萬,貸款70萬買了100萬的生產線,這也是加槓桿。

這樣不挺好的嘛,為什麼要去槓桿呢?首先我們要明白支撐槓桿的是什麼?是現金流。你每月的工資、企業的銷售收入都是現金流,這是還債的前提。

那身負重債的家庭和企業最怕什麼?加息。利息高了,你的負擔就更重了。美聯儲已帶動全球進入加息週期,中國雖然目前還沒有正式加息,但很明顯市場流動性已經收緊。市場的錢少了,現金流就很容易出問題。一旦這些債還不上,大量的壞賬對銀行來說是毀滅性的,銀行如果出問題了,則會直接引發系統性風險。一環緊扣一環。

此外,根據利率平價原理,美國加息中國不加息,就會產生利差,資金為了套利,拋出人民幣買入美元,人民幣就會貶值,資本外流,最終導致外匯儲備流失。而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泰國等小國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來維護匯率穩定,才導致經濟崩潰,血的教訓歷歷在目。

因此國內監管層採取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變相加息,適當釋放流動性的形式降槓桿,讓經濟不至於硬著陸。

老百姓如何投資?

2018年上半年可謂是股匯雙殺,人民幣匯率大幅下跌。數據顯示,7月31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貶34個基點,報6.8165,創去年6月27日以來新低,前一交易日中間價報6.8131,16:30收盤價報6.8256。

假設年初至今計算套匯的收益:1月3日,美元兌人民幣6.5097;7月31日,美元兌人民幣匯率6.8246元。年初的1萬美元,現在可以多換3000多塊,收益4.8%,跟貨幣基金差不多。而且這還不算上手續費,以及套匯風險。顯然,上半年做套匯的性價比很差。

去槓桿大潮中,老百姓該如何投資?

樓市方面,2018年下半年,樓市調控長效機制在不斷完善,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買房賣房都難。

首先,目前全國50個大中城市基本上都出臺了限購政策,因此從購房資質上就限制了炒房客和部分剛需客,極大地增加了買房的難度。

其次,絕大多數城市的購房首付都上漲了,貸款利率首套8折的日子也已經一去不復返,上浮是未來趨勢。

再者,監管層已經開始嚴格監管資金走向,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首付貸、消費貸、經營貸等都在監控範圍內,一旦發現立刻取消放貸,並且要求限期還清貸款。

限購+限售,以及山雨欲來的房產稅,樓市可謂是想進的進不去,想出的出不來。

而股市方面的表現,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2018年上半年,A股單邊下跌,自今年1月29日上證指數上摸3587.03點之後,各大指數自高點跌幅均超過20%。

據私募排排網研究中心的2018年三季度私募基金投資策略數據顯示,截止6月30日,從整體估值來看,目前上證50的PE為9.52倍,比滬指2638點的位置還低,美股標普500估值一半都不到。另外滬深300為11.53倍,創業板和中小板分別為39.37和26.44倍,雖然仍舊處於高位,但是已經出現大幅下降。所以部分大藍籌的估值優勢明顯。

不過目前相對低位的股市給了大家許多想象力。私募排排網研究中心表示,三季度,隨著各種利空事件的逐步落地,經過半年的調整,市場空間和時間也已經基本到位,報復性反彈隨時展開。

泰暘資產認為,2017年下半年以來財政支出開始放緩,出現了明顯得財政盈餘,在出口放緩、投資下滑的背景下,財政政策理當有所放鬆,以支撐中國內需的穩定增長。

我們預期,下半年貨幣和財政政策將有所放鬆,有望推動行情回暖,但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逐步緩解。總體而言,下半年繼續看好業績穩定增長、現金流充沛、競爭優勢突出的超級藍籌,同時積極佈局行業格局較好的優質成長股,我們將重點配置品牌消費品、生物醫藥、互聯網等成長性行業的龍頭公司。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黃奇帆在“2018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演講時也認為,國際經驗表明,如果從50年到100年時間跨度看,股票、房地產、國債、黃金四方面投資收益,最高的是股票,第二是房產,第三是債券,最後是黃金。

此外,在上半年A股成功加入MSCI並獲得北上資金淨買入1611億元,海外資金的持續流入的大背景下,A股在更加國際化的同時,其生態和投資理念也將逐漸轉變。看得出,股票作為權益類資產,在當前背景下價值成長性機會已開始凸顯。

識時務者為俊傑,順應大趨勢投資,錯的概率就大大減少。有時候,成功的投資並不難,只是在於少犯錯誤。點擊“閱讀原文”,與泰暘資產一起在估值底部,入手價值成長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