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新加坡最古老的道教寺廟之一粵海清廟是潮汕人創建的

由潮汕人創建、始建於1826年的粵海清廟,是新加坡最古老的道教寺廟之一。

歷經了180多年的風雨滄桑幾經重建重修,最近一次重修是由汕頭專門從事古建築修復建設的建築師紀傳英按照1895年的建築風格修復完畢。

你知道嗎?新加坡最古老的道教寺廟之一粵海清廟是潮汕人創建的

紀傳英(中)在修復後的粵海清廟前留影

大修歷時5年,耗資750萬新加坡元,不僅保存了當地潮汕社群的文化遺產,還獲得2014年聯合國亞太文化資產保存優異獎。

也因為在修復古廟過程中所作的突出貢獻,紀傳英獲得了新加坡政府頒發的“古建築修復工程獎”。

新加坡最古老的道教寺廟

“粵海清廟”又稱“山仔頂大老爺宮”,廟中左祠供奉天后聖母(媽祖),右祠供奉玄天上帝。

你知道嗎?新加坡最古老的道教寺廟之一粵海清廟是潮汕人創建的

清道光初年,潮汕人林泮在潮汕人乘紅頭船抵達新加坡,在海灘邊建“粵海清廟”,祈禱神明保佑風平浪靜,一帆風順。

昔日初抵的潮汕移民必到廟禮拜天后聖母,以答神恩。

你知道嗎?新加坡最古老的道教寺廟之一粵海清廟是潮汕人創建的

粵海清廟是新加坡第一所潮汕人古廟,也是新加坡最古老的道教寺廟。

1826年初建時只是一亞答屋。

此後一再擴建修整,1896年建成一座潮汕式的宮廟。

你知道嗎?新加坡最古老的道教寺廟之一粵海清廟是潮汕人創建的

廟宇屋頂堆砌泥塑的花鳥走獸及人物,飛龍翔鳳。

廟內楹屏雕花鏤鳥,金漆繪畫,富麗別緻。

龍虎井旁及門上嵌有陶塑貼碗瓷片的故事人物多幅,塑工精細,惟妙惟肖,是潮汕高超的泥塑藝術作品。

光緒二十二年(1896),清朝光緒皇帝御書“曙海祥雲”金漆匾額,賜予粵海清廟。

你知道嗎?新加坡最古老的道教寺廟之一粵海清廟是潮汕人創建的

在新加坡華人寺廟中,只有粵海清廟和天福宮獲得清廷皇帝御題。

傳統工藝修復粵海清廟

由於年久失修,粵海清廟從5年前開始整修工程,汕頭建築師紀傳英承接了修復工程的設計和施工。

紀傳英在接受採訪時說,過去修復意識不高,請來的工匠來自五湖四海,以致每一次修葺過程都會改動一些東西,使這座傳統的潮汕建築出現了“福建派”甚至“蘇州派”元素。

紀傳英說,像之前廟門上的門神因為身體比例不精準,顯得矮胖。

你知道嗎?新加坡最古老的道教寺廟之一粵海清廟是潮汕人創建的

這次修復,採用了更貼近潮汕門神的魁梧原貌,並採用原來的生漆貼金彩繪工藝。

他們這次修復粵海清廟,儘可能參照舊照片、檔案資料以及潮汕古建築,讓它恢復120年前的原貌。

為了這次修復,紀傳英請來了非遺傳承人潮汕嵌瓷師傅許少雄、大吳泥塑師傅吳德祥、吳衛忠父子等頂尖工匠共同參與,並在潮汕本地將廟宇所需的大部分原料漂洋過海運到新加坡。

粵海清廟不大,涵蓋傳統工藝卻多樣化,從嵌瓷、泥塑、木雕、大漆、貼金、彩繪,到灰塑畫,應有盡有,非常密集。

你知道嗎?新加坡最古老的道教寺廟之一粵海清廟是潮汕人創建的

一般古廟只在屋脊、垂脊和卷草處添加人物或花草嵌瓷,粵海清廟卻連屋頂的平面上也佈滿大大小小200多尊嵌瓷人偶,每尊人偶的表情都不一樣。

參照歷史資料修復廟宇

修復工作最困難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如何根據歷史修復廟裡的每個角落,例如牆上的鑲嵌壁畫,有楊門女將佘太君、秦始皇登泰山等故事,但壁畫已經斑駁,從小細節去理解整個故事,如果不懂歷史,畫錯人物就貽笑大方了。

為了重現粵海清廟屋頂百年精彩與美豔,一批潮汕嵌瓷工匠起碼敲破了好幾萬個色彩繽紛、大小不一的碗盤和碟子,再以精湛手藝把修剪過的瓷片,黏貼成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

粵海清廟內的櫥窗泥塑,則由泥塑師傅吳德祥、吳衛忠父子負責。

這一類泥塑嵌瓷稱為“土丁”,在中國已很難在廟宇內看到這門工藝。

你知道嗎?新加坡最古老的道教寺廟之一粵海清廟是潮汕人創建的

廟宇進門處原本有木欄杆和木門,卻在上世紀90年代被拆除。

幸運的是,他們在廟內的儲藏室找到原來的四扇門,於是參照舊照片安裝回去。

天后宮內的龍虎井這次也回到原貌。

“九十年代,龍虎井的雕塑被換成石雕,老虎造型還錯誤地設計成身體朝內。

這次我們把它改回泥塑嵌瓷彩繪,老虎則是身體朝外的回眸造型。”

你知道嗎?新加坡最古老的道教寺廟之一粵海清廟是潮汕人創建的

二進門的仙女圖是用人工漆髹出來的,這回採用早期的大漆貼金工藝,感覺完全不同。”

粵海清廟的修復,增進了海內外潮人的團結和友誼,更提高了潮人對家鄉的認同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