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本來是個逃兵,他是如何給劉邦證明自己能擔當大將軍一職的?

史學達人


韓信是楚國淮陰人,出身窮苦,卻既不務農也不經商,自以為是國士,飯都吃不上,卻每天挎著一把寶劍,韓信沒飯吃就到跟他關係好的附近亭長家裡吃,最後那個亭長妻子嫌棄他,早上做好飯一家人就蒙著被子在被窩裡吃,韓信去的時候,人家早吃完了,沒有辦法韓信去別處覓食。後來終於餓倒在河邊,被河邊的漂母看見給了一碗飯吃,韓信感激涕零

“他日富貴,必當重謝”

“你拉倒吧,你不餓死就不錯了,誰還指著你報答?”,漂母對於韓信的話嗤之以鼻。

吃飽了之後的韓信,挎著劍接著晃悠,結果就遇到了潑皮。

“你不是有劍嗎?你砍我啊,不敢?那就從我胯下走過去?

然後韓信就從潑皮的胯下鑽了過去。

秦末天下大亂之後,韓信投靠了項梁、項羽,受到項羽的熱情接待,但是卻並不重用,於是韓信後來又逃亡到名聲在外的漢王劉邦處,在這裡韓信遇到了他的伯樂蕭何,蕭何和韓信深談之後,認為韓信有大才,於是就推薦給劉邦,然而劉邦卻只是給韓信很小的職位,應付了事,韓信一看在劉邦處仍然是得不到發展,於是再次選擇逃之夭夭。

當時秦朝剛被推翻,項羽大封諸侯王,部將謀士逃亡投奔的事情本來就稀鬆平常,特別是當時劉邦被項羽封在漢中,眼看就是日薄西山,所以從劉邦處逃跑的人不少,劉邦也就見怪不怪了。

韓信逃走的時候,蕭何不在,蕭何回來聽說韓信逃走了,招呼都沒跟劉邦打,就連忙去追韓信,旁人不知所以,連忙稟報劉邦“丞相蕭何逃走了”。

劉邦一聽又驚又怒“連蕭何你這個老匹夫怎麼也跑了!”

正當劉邦生悶氣的時候,下人稟報說蕭何又回來了。劉邦十分生氣的質問蕭何“你不是跑了嗎?你還回來幹啥?”

“大王,我怎麼能跑呢,我是追韓信去了。”蕭何答道。

“一看你就撒謊,從我這裡逃跑的人多了去了,別人都不追,你為什麼偏偏追一個韓信,這明明是藉口”劉邦不相信蕭何的話。

“韓信不同,韓信是國士無雙”這是蕭何的評價,也是國士無雙第一次出現在中國的漢語言裡。

劉邦也覺得蕭何不能說謊,於是鄭重召見韓信,進行了深入談話。

“大王,你和項羽誰厲害?”韓信問劉邦。

“項羽是萬人敵,我打不過。”劉邦誠實的回答到。

“你的軍隊和項羽軍隊比較如何?韓信繼續問道。

“好像也比不上項羽的軍隊”

“我卻不這樣認為”韓信說道,“項羽有萬夫不當之勇,上陣殺敵無人能敵,可這是匹夫之勇;項羽每次看見部將士兵受傷,都悲傷流淚親自包紮,但是他重用的都是他的故舊親戚,所以只是婦人之仁;項羽現在遍封諸侯,手握重兵,但是上有楚懷王不尊,下有齊、趙之地沒有臣服,內部矛盾叢生,實際上外強中乾,漢王你新封漢中,手握巴蜀,則應迅速北上定鼎關中,然後向東與項羽爭奪天下,你的兵都是楚人,現在思念家鄉,尚可堪一戰,否則時間一長,士兵們安居漢中,就不願意再隨你進軍山東,到時候全無士氣,那就徹底歇菜了。”

劉邦聽完韓信的見解,深深折服,於是立馬也展現出王者的大氣,三天後,封壇拜將,拜韓信為漢大將軍,武將第一人。

隨後漢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進軍關中,擊敗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蘙,包圍雍王章邯,然後韓信與張耳向東擊潰魏王豹,此時漢軍分兵,漢王劉邦率漢軍主力,向東進攻楚國,就是當時白起進攻楚國的路線,而此時項羽正在齊國攻打田榮,結果楚國的國都彭城被劉邦攻佔。而韓信和張耳繼續率數千人進攻趙國。

韓信在井陘關一戰打敗陳餘,滅亡趙國,打出了背水一戰的經典戰役,軍隊擴展到幾十萬人,同時依靠強大氣場,降服了燕國,平定燕趙兩國,可此時劉邦卻被回師的項羽打得打敗,不僅被趕出了彭城,甚至連老婆、老爹都被項羽給活捉了。最後劉邦被項羽包圍在滎陽,在滎陽大戰中,紀信假扮劉邦,引開了楚軍主力,劉邦得以在老司機夏侯嬰的高超駕駛技術保障下,逃得一條性命,路上,甚至為了加快速度,多次將兒子劉盈和魯元公主踹到車下。

劉邦逃跑的慌不擇路,卻聽說韓信已經平定燕趙,於是立馬趕往韓信大營,突然之間就奪走了韓信的兵權,於是劉邦又有了幾十萬兵馬,他命令韓信駐守在齊趙邊境,他自己繼續領著韓信的兵去和項羽拼命。

韓信的主力被劉邦帶走之後,韓信帶著餘部趁劉邦派出酈食其,說服齊國,齊國上下放鬆警惕之際,偷襲齊國,結果迅速平定齊國,此時的韓信又擁有了數十萬兵馬和齊國之地,並且打敗了項羽派來的龍且20萬大軍。

此時的劉邦與項羽相距於成皋,而韓信就成為了影響楚漢之間勝負的最重要的砝碼,韓信雖屬漢軍陣營,但是從破趙、降燕、滅齊的過程中,也積累了進可問鼎天下,退可三足鼎立的勢力。不過韓信終究對得起劉邦當初的封壇拜將的大將軍的信任,他拒絕了項羽的說服,仍舊效忠劉邦,最後與劉邦、彭越一起將項羽包圍在垓下,最後幹掉了項羽,讓劉邦贏得了楚漢之爭的最後勝利。

然而,劉邦幹掉項羽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再奪韓信兵權,然後將韓信從齊王改封為楚王,最後又以謀反之名,將其抓捕之後降為淮陰侯,最後為蕭何和呂后所殺,族滅。


大東北的小豆包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在,千里馬要脫穎而出就必然要藉助伯樂的力量,而千里馬韓信的伯樂就是蕭何。韓信只能說自己有擔當大將軍的能力,但是無法證明自己能當大將軍,紙上得來終覺淺,何況是信口開河呢?這個時候蕭何的力保就是韓信能當大將軍的最佳證明。

此時蕭何站出來力保韓信,有蕭何的保薦劉邦就會任命韓信為大將軍,因為蕭何是劉邦集團的第二人,位高權重且德高望重。劉邦深知人才之重要,於是在冊封了韓信後與之交談天下大勢,韓信侃侃而談大謀在胸,劉邦聽了之後的反應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

人才是要做事後才以證明他的才幹的,不做事如何能證明他行還是不行呢?衛鞅隻身入秦,三說秦孝公,最終秦孝公重用衛鞅,兩人合力變法而秦強,成就了大秦一統天下的基業。如果秦孝公要衛鞅拿出他治國的實際業績來證明他足堪治國大任,那麼秦國就會失去衛鞅。歷史記載衛鞅入秦三說秦公也是有一個伯樂,這個伯樂就是秦孝公的寵臣景監!

同樣的劉邦集團無統軍大將,曹參、樊噲、夏侯嬰三將統兵多年,已經證明了他們不具備大將軍的能力;此時丞相蕭何用性命舉薦韓信當大將軍,劉邦只能一用,如果韓信真是人才呢?王者寧可一試也不錯失一才,就是王者的魄力與膽識!


大秦鐵鷹劍士


《韓信的能力是學習的,韓信的悲劇是註定的》

司馬遷《太史公書》為韓信立傳《淮陰侯列傳》

【韓信的出生時間之謎】

後世歷史研究者,推測,韓信生於公元前231年。但是冷清認為,韓信大約生於公元前240年。

公元223年秦滅楚國,隨後在楚地置郡縣。前221年,秦在楚地選拔縣級以下公務員,劉邦經過考試為亭長,而韓信沒有被選拔上。按照目前公認,韓信生於前231年,那麼只有10歲的韓信不可能參加公務員選拔。據此分析,韓信大約生於前240年左右,20歲的韓信才有可能參加公務員選拔考試。

韓信有可能是逃亡的韓國王族,因為漂母稱韓信為“王孫”,也有可能不是,否則張良一定會認識韓信。韓信家裡很窮,韓信也不會做生意,母親死了之後,就再無依靠。韓信曾經寄食於南昌亭長家裡幾個月,南昌亭長的老婆很厭煩,就把韓信趕走了。此後,韓信垂釣於河邊,乞食於漂母。漂母說:大丈夫要自食其力。韓信決定求學世外高人,幹一番大事業。韓信揹著長劍過於鬧市,然後就發生了胯下之辱。


【韓信的求學之謎,韓信跟誰學的兵法?】

任何人的帶兵能力及兵法知識,絕不是天生的,都是後天學習實踐的結果。司馬遷沒有交代韓信的本領是怎麼學習來的。冷清仔細閱讀《淮陰侯列傳》,發現一個微小的細節。韓信功成名就時,曾經尋找過漂母和讓韓信胯下之辱的那個人。垓下之戰擊敗項羽後,劉邦封韓信為楚王,韓信就藩國,都城設在下邳。

《淮陰侯列傳》:“信至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及下鄉南昌亭下,賜百錢,曰:“公,小人也!”召辱已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為楚中尉。……”

下邳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地方,有一個神一般的人物曾經長期隱居在此,稱“下邳神人”的黃石公。張良當年僱人刺殺秦始皇,失敗以後經劉邦介紹藏匿於下邳。在下邳橋遇見黃石公,黃石公三試張良後,贈給張良太公兵法。

冷清大膽猜測,韓信受胯下之辱後,失蹤了十年之久,是不是到下邳找黃石公拜師學藝去了呢?韓信天分特別好,黃石公教的也好。但是,韓信腦後有反骨,黃石公害怕韓信日後造反,會禍及自己。韓信離開的時候,黃石公一再告誡韓信不可對任何人說:“自己是黃石公的徒弟”。


黃石公和韓信的故事,是不是孫悟空和菩提祖師的原型呢?真的不得而知,反正黃石公是入了道教的“神人”。黃石公後來移居到濟北,菩提祖師也不見了。韓信後來欲截殺呂后和太子,被滿門抄斬;孫悟空大鬧天宮,最後被如來佛壓在五行山。而孫悟空根據推算,也是漢朝初年的人。

【韓信是如何當上大將軍的呢?】

前208年初,項梁反秦過江到達淮陰,韓信就加入了項梁的隊伍,駐紮在戲下這個地方。後來,項梁被章邯給滅了,韓信就跟隨了項羽,混了箇中軍的執戟郎中(營長)。韓信由於工作之便,經常給項羽出謀劃策,但是項羽根本不聽韓信的。

鴻門宴後,韓信就離開項羽投奔到劉邦的隊伍。漢軍進漢中的時候,有很多士卒逃跑,韓信也是個逃兵。逃兵被抓回來後,按照十抽一的規則,被選中的通通殺掉。當砍頭砍到第十三個的時候,滕公(夏侯嬰)來了,韓信就大喊說:“王上不想取天下了嗎?為什麼要殺壯士呀?”

夏侯嬰驚奇韓信的話,就釋放了韓信,並把韓信帶到劉邦的面前。劉邦經過和韓信的交談,就給了韓信一個治粟都尉(旅團級)。由於,治粟都尉歸蕭何管轄,韓信好幾次和蕭何談話交流,蕭何對韓信的才能和思想,有了比較透徹的瞭解。

漢軍到達南鄭的時候,有人給劉邦彙報說:“蕭何跑了。”劉邦說:“蕭何怎麼會背叛我,趕快去找!”過了一兩天,蕭何帶著韓信回來了。劉邦問蕭何:“你跑哪去了?”蕭何說:“追逃跑的人去了。”劉邦說:“逃跑的人成百上千,你一個相國找的過來嗎?”蕭何說:“我追的這個人國士無雙。”然後蕭何就簡短的給劉邦,介紹了韓信奇異的軍事思想。

劉邦是又喜又怒:“這麼大能耐的人給個什麼官做呢?”蕭何說:“大將軍,官小了,人家還得跑。”劉邦說:“那就依你,就大將軍吧!”蕭何說:“不行,漢王必須齋戒三日,更湯沐浴,登拜將臺,否則不能服眾。”劉邦說:“那就依你說的辦。” 韓信就這樣當上了大將軍。


韓信力勸劉邦出漢中,劉邦說怎麼出呀?韓信說:“如此這般這般!”劉邦命樊噲等修復燒燬的棧道,吸引關中三王的注意力,韓信偷偷的帶兵到了寶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定三秦,方顯英雄本色。


冷清先生


韓信一到項羽軍營,項羽讓他做“郎中”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

郎中不要覺得是小官,有人看到《史記 淮陰侯列傳》裡韓信自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就覺得郎中是小官。

先秦郎中的職任大致有幾項:近侍左右、參與謀議、執兵宿衛、奉命出使。

由於郎中常在君主左右,處親要之位,不僅可以參與制定政策,影響君主所作出的各項重要政治決定,

公孫衍,李斯,繆毒都是做郎中然後封侯拜相的。

何況,韓信一介草民,去找項羽,項羽就讓他做郎中,能說不用他?

就像你自學成才,然後去找馬雲,馬雲讓你做秘書,你說他大材小用?

只是韓信想做帶兵打仗的人,所以去找劉邦。

劉邦用好像,出於兩方面考慮,

一是蕭何和夏侯嬰的推薦,給蕭何等人面子,同時也看出韓信是人才。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引入新的勢力,防止沛縣將領坐大,難以駕馭,這就像很多公司做大後,引入職業經理人一樣。

劉邦的策略是自己帶一支軍隊跟項羽打,另一支軍隊打其他諸侯王,讓他們站隊。

如果由周勃等人代領,不是不可以,但周勃等人很容易坐大,劉邦難以駕馭。

假設沒有韓信,是周勃當大將軍,周勃打下齊國,跟劉邦說封齊王,劉邦怎麼辦?以周勃的資歷和威望,這隻軍隊還是劉邦的嗎?周勃說自立為王就自立為王了。

但如果是突然加入的韓信,韓信對這支軍隊只有指揮權,沒有擁有權,周勃等人對韓信不服氣,自然是掣肘韓信的人選。

不要覺得周勃等人是忠臣什麼的,別扯淡,周勃還殺皇帝呢?典型的權臣作風。

對於劉邦這類政治家,對手下將領的忠誠度是最看重的,如何駕馭好他們是個難題,信任他們的人品,韓非子會告訴你,“信人則制於人”。

劉邦不用看太遠,在他前不久的陳勝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陳勝讓武臣打趙地,武臣自立為王,

陳勝讓韓廣打燕地,韓廣自立為王,

陳勝讓周市打魏地,周市擁立魏䓘做魏王,自己做丞相。

所以,對於帝王,如何駕馭武將,是個大問題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大學將要畢業的時候,我依舊有在同學空間溜達的習慣,在大家都刷朋友圈的現在,我竟然主動爆料自己逛QQ空間的往事,可以說是很暴露年齡了。

那時候,我見到個別同學在QQ空間表達自己的不滿:諸葛亮出山前也沒顯赫的簡歷啊,劉備也沒要求諸葛亮有工作經驗啊;韓信被登壇拜將前,也沒當過大將軍啊。

他們的吐槽還挺有意思的,但他們忘了,我們這一代的大學生,都是平凡人,而諸葛亮、劉備、韓信、劉邦都不是平凡人。

為什麼韓信能夠從一個下層軍官直接爬到大將軍的位置?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像韓信一樣平步青雲?韓信憑什麼讓劉邦相信他具備當大將軍的能力?

①蕭何的舉薦。

相信我,再有本事,沒有敲門磚的話,也很難闖進門。

如果陳平沒有魏毋忌的推薦,未必能迅速地進入劉邦集團的核心決策層;如果沒有范增的舉薦,熊心也未必能夠成為楚懷王;如果沒有老鄉的舉薦,酈食其也未必能夠成為劉邦的謀臣。

如果你本事,但沒人舉薦提攜,或許你只是《夏洛特煩惱》裡的夏洛,只能靠在夜場灌酒才能換來一份收入。

有個舉薦人太重要了。

因為夏侯嬰的舉薦,韓信由一個小小的連敖躍升成治粟都尉;

因為蕭何的舉薦,韓信由一個逃兵一躍成為漢軍中的大將軍。

人與人之間是有一條信任鏈的,因為對夏侯嬰的信任,劉邦把自己從沒聽說過的韓信提升為治粟都尉,因為漢軍的政府首腦蕭何以身家性命作保,劉邦又把韓信提升為大將軍。

劉邦相信,韓信能征服並不大懂兵的蕭何,也能傾倒懂兵的自己。

②韓信獻了一策。

當劉邦聽了相國蕭何的話,把韓信升為大將軍後,便和韓信來了一次長談,這次長談,韓信把天下大勢給劉邦分析個透徹,讓劉邦豁然開朗,劉邦也終於確信,韓信的確是最適合當大將軍的料。

那次談話中,韓信把劉項各自的優勢劣勢擺上檯面。

在韓信看來,項羽雖強,但項羽的強是暫時的、是表面的,而劉邦的弱,也只是表面的,實際上,劉邦的真實實力非常強大。

韓信告訴劉邦,只要劉邦能用跟項羽完全相反的操作,強弱會很快地轉化。

接著,韓信先詳細地談了下如何「還定三秦」,還定三秦的事,韓王信也提過,但遠沒有韓信講的這麼透徹,也遠沒韓信講的這麼深刻。

至此,劉邦終於確定,韓信的格局、思維,都是當大將軍的料。

參考資料:《史記·高祖本紀》、《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陳丞相世家》、《史記·淮陰侯列傳》、《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遙望燕園


釣魚是一項有益身心健康的運動,也是作者非常非常喜歡的一項戶外運動。這項運動是有一定技術含量的,韓信用自己的行動說明了一個問題,能做好將軍未必能做好這個釣手,鉤尖也是一片江湖!還好有一個洗衣服的老婆婆看他可憐,將帶來的飯分給他一半,才不至於餓死。韓信吃著飯淚流滿面:來日發達了,一定重重報答。洗衣服的老婆婆:把飯分給你吃是看你可憐,再說你這副屌絲模樣還能發達?給你就沒打算要報答。

項羽也是一個帶兵的人,韓信居然在別人也擅長的領域給人提意見,要不是看你長得帥早就打你了韓信,好面子的項王不會用他也在意料之中。


好了走吧,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到漢王劉邦那裡去吧。以前守門,現在守倉庫,實質性的變化沒有。還有一次差點被殺,要不說呢,司機也分三六九等,領導的司機水平還是不錯滴。不但救了他,還把他介紹給蕭何,蕭何很欣賞他。


不管是蕭何還是夏侯櫻,都具備同一個能力,識人,知道這個人是人才還是廢材。但韓信還是跑了,受不鳥了,項羽那邊就算沒有重用,還有虞姬這樣的美女可以看。漢王這邊來了沒多久,就已經經歷過一次殺頭了,接下來會是什麼誰也不知道。走吧,走吧,月色真美啊。走不出多遠,蕭何來了,蕭何踏著月色追來了,得一知己!

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今天,忍了好久終於把夢實現!與劉邦的徹夜長談,這不是一個純粹的人,不是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更不是一個高尚的人。但這是一個不斤斤計較的人,敢於承認自己缺點的人,是一個之人善任的人,最重要的是他的能力僅僅只是將兵十萬,還是韓信討好他。


那一夜,歷史上很多事情就是那一夜的事情,那一夜劉邦沒有拒絕他。

寫韓信有一副對聯:
存亡倆婦人,生死一知己。

唉,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長樂宮啊長樂宮!


江上雨864


蕭何月下追韓信回來,就去給韓信求官職去了。

劉邦說道:“好,看在你蕭何的面子上,就封他一個將軍。”

蕭何笑著說道:“將軍不行,他還是要走。”

劉邦要發火了,順口說了一句氣話:“那就拜他為大將軍了。”

蕭何緊接著說道:“最好是這樣。”

沒辦法話都說出去了,那隻能封大將軍了。

劉邦接著道:“那你把他給我叫過來,我封他為大將軍就是了。”

蕭何答道:“你這樣是不行的,你是在封三軍主帥的大將軍,不是阿貓阿狗的隨便叫過來說說就可以的。”

劉邦道:“那還要我怎麼樣?”

蕭何道:“你要把這個事當做一個大事件來對待。一定要選擇一個好的日子。在設置一個將壇。這些都是必須要做的。另外你還要齋戒沐浴幾天,表示你對這件事情的重視。 這才是求賢若渴的表現嗎?”

劉邦說道:“好,我就依你說的來辦。”

劉邦還是十分信任蕭何的,這麼重要的一個大將軍之位。蕭何推薦誰,劉邦也不實際考察一下。問問韓信,看看他是否能擔當此任。就真的要封韓信為大將軍了。

劉邦開始按照和蕭何商議的來做了。

這時候全軍的人同時也關注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劉邦派人在修大將軍壇了。

每個立有功勞的將軍都在暗自高興。都以為這個大將軍壇是為自己而設立的。曹參、周勃、樊噲、紀信等人勝算的把握更大。

一連幾日過去了,終於到了劉邦選好的吉日。這時候將軍壇也設好了。

劉邦集結大軍在將壇前。開始給大家講,今日有重大的事情要宣佈了。我們到目前為止一直都沒有設大將軍之職。為了帶領大家早日殺回到關中。現在有必要宣佈大將軍之職了,當然大將軍身上所揹負的任務那也是相當重的。

此刻,除了劉邦、蕭何和韓信外。沒有人知道到底封誰為大將軍?

下面一陣的喧譁聲,大家都在討論誰能擔當此位?

劉邦立刻拍了拍手,讓所有人安靜了下來。此刻的將軍壇前雖然人數眾多,但是落針可聞。

當劉邦宣佈大將軍為韓信時。所有的人都傻了。

韓信是什麼鬼,沒聽說過呀。也是新兵蛋子吧。他有什麼本事呢?為什麼會選他來當這個大將軍呢。隊伍亂糟糟的,大家七嘴八舌的說來說去。

劉邦再次讓大家安靜了下來,這就是我的任命,你們沒聽錯。以後若是膽敢有給大將軍韓信過不去的,就是給我劉邦過不去。若是讓我知道誰敢對大將軍無禮,小心我知道了砍了他的頭。

現在劉邦要給大將軍說幾句話了,看看韓信到底有什麼本事呀?至少要讓在座的其他將軍服氣才可以呀。要不平白無故,為什麼讓你當呢?

劉邦當眾問韓信:“大將軍我聽蕭丞相經常誇你智慧謀略過人,是個天下無雙的將才。不知道大將軍現下有什麼好的建議?比如:如何帶領我們殺出漢中,角鹿中原。不妨在這裡給我們說一說。

劉邦說出這句話時就在想了,能不能成就你大將軍的名聲。就看你回答好回答不好這個問題了。現下這個問題誰都幫不了你,你只有靠自己。

劉邦太小瞧韓信了。這種小兒科的問題。那能難的到韓信。俗話說的好,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既然韓信想當這個大將軍,那麼他就有這個實力。

這會整個會場上一片死寂的沉默。大軍都在看看這個新任的大將軍如何接住劉邦打來的這一拳?

韓信說道:“漢王我問您,拿您和項羽來比,你們兩個若是單挑的話,誰比較勇猛一些?”

劉邦一聽這個問題,內心就臥槽了一聲。韓信這是要幹什麼?讓我當眾出醜嗎?明知道我不是項羽的對手,還問這麼傻逼的問題。

既然韓信問了這個問題,劉邦就不能不回答呀,畢竟這是比較正式的場合。

劉邦答道:“不及項羽勇猛。”

韓信接著又問了一個問題:“拿你的軍隊去攻打項羽的軍隊,誰勝利的把握大一些呢?”

這個問題又問的劉邦措手不及。韓信你今天故意找茬,給我過不去是嗎?算了,我到要看看他韓信還能問出什麼奇葩的問題來?

劉邦很誠實的答道:“也不及項羽。”

韓信這才進入正題。

他給劉邦說道:“恭喜漢王,你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就好說了。項羽再強悍也不是不能戰勝的。我在他的大軍裡做過事,深知項羽這個人的秉性。你讓他衝鋒陷陣,率軍打仗,他的勇猛無人能敵。在敵軍中只要他大吼一聲,就能嚇破很多人的膽。但是,他這個人有個缺點,那就是太自以為是了,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對的意見不採納,光擁有這樣的英勇又有什麼用呢?這也僅僅叫做逞匹夫之勇罷了?所以,項羽不足為懼。”

“還有,就是項羽這個人看到士兵受傷,自己就會難過的掉眼淚。而為他拼命打江山的人,立了蓋世之功,他卻視而不見。他的這種仁慈最多也只能叫做婦人之仁。”

在這兩點上他做到的遠不如漢王您。

劉邦聽到這裡,已經對韓信刮目相看了。韓信說的確實切中了項羽的要害。劉邦繼續讓韓信說下去。

“項羽做過很多不義之事,殺二十萬秦國降軍。揉虐咸陽城的百姓。這已經使項羽失去了關中的民心。再看漢王您到關中財務無所取,秋毫無所犯。整個關中的人都在等著您回去做王呢。”

“項羽暗地裡雪藏了義帝,揹負了謀上的罪名。做事唯親是任,不相信其他人。這也致使天下有才之士寒了心,紛紛離他而去。這一點他也是遠不如您。”

“如今您帶領軍隊殺出漢中,收復三秦之地。當地的百姓肯定都會擁護您的。這時候您攻打他們就會有勢如破竹之勢。肯定會輕而易舉的把項羽分封的幾個王打敗。現在關中的人都快要恨死他們了。所以,現在正好是我們殺出關的最佳時期。

聽完韓信的這一番言論,劉邦只說了四個字來表示他無比激動的心情“相見恨晚”。

韓信恭喜你,你這匹被埋沒的千里馬,終於找到了賞識自己的主人。從這一刻開始你將成為一個扭轉乾坤的人物。

帶領漢軍由劣勢轉為優勢,最終為劉邦打下整個天下來,就看你的表演了。

得到韓信的劉邦,此刻終於有了殺出漢中的決心。他命令蕭何在後方給韓信等人提供軍糧人馬,務必保證做好後勤工作。

然後下令,大軍準備。隨時殺出漢中。把本來屬於我的關中王,在給奪過來。


史學達人


韓信成為大將軍,在史書上記載很簡單:蕭何的推薦。因此才有所謂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但我們都忽視了一個很關鍵的背景:劉邦的軍事能力也不低。

劉邦的軍事能力差嗎?不差。雖然劉邦比不上韓信,但統一後西漢的軍事行動基本上都是劉邦指揮的。很多時候我們認為韓信軍事能力高於劉邦,主要是來源於韓信的誇口和劉邦對韓信蕭何張良的評價。因此,劉邦和韓信究竟誰的軍事能力更高,非常難以證明。英布反叛時對劉邦顧忌的表現,在側面說明了劉邦的軍事實力。

劉邦對韓信的評價話語,是評論功績,因而劉邦肯定是謙虛的態度,抬高韓信。畢竟一個皇帝和一個臣子搶功勞也太不像話了。

上面之所以說劉邦的軍事能力,目的就在於說明一個混亂的邏輯:擅長軍事的劉邦發現不了韓信,卻由一個沒有軍事能力的蕭何發現?

雖然這可以說明蕭何發現人才的能力,但以軍事能力為確定的蕭何如何確定韓信的軍事能力呢?這無疑是和古文教授去考核升遷司令員一樣的荒謬。

因此,可以認為,史記對蕭何推薦韓信的記載是有缺失,因為以善於用人出名的劉邦需要靠蕭何去發現韓信嗎?

因此,史記中有些記載的細節被我們忽視了。如劉邦先任命韓信為治粟校尉,就可以確定劉邦已經看到了韓信的軍事能力,否則劉邦不會把本應作為逃兵處死的韓信,不但赦免還提升為校尉。

史記關於蕭何推薦韓信的記載,實際上是以劉邦認定韓信是人才為前提的。劉邦和蕭何唯一的差異就是:劉邦是採取以韓信表現來一步步重用,蕭何則是賭博式重用。

這是劉邦和蕭何不同的用人觀:劉邦是以功績來作為評價標準,蕭何則是賭博式。蕭何之所以獨力推薦韓信出任大將軍,和蕭何設計殺韓信,這兩個事情中蕭何考慮到的因素都是:韓信不可靠,必須餵飽他,否則韓信必定背叛。

回到題主的問題。韓信在被任命為大將軍之前,從來沒有用功績證明過自己的能力。最多是劉邦和韓信的對話等理論上的證明。

任命一個毫無戰功,從未獨力領導打贏過一場戰爭的人為大將軍,這就是劉邦買彩票中五百萬一樣的偶然。


歷史哨聲


韓信的當逃兵與劉邦的“委任大將軍”,這兩件事其實有必然的聯繫。韓信當逃兵蕭何親自請回,奇!劉邦拜治粟都為大將軍,奇!那麼,兩件奇事先後發生在漢王劉邦的陣營中跟什麼有關呢?跟劉邦對巴蜀有深刻了解有關。劉邦是什麼性格?筆者常究秦漢史,對劉邦性格歸納為:以仁義標榜,以信樹恩威,善於用天,用地,用人。此次拜逃兵且來歷不明的韓信為大將軍,就是一次因地而取才的特殊選拔人才的方式。

首先發現韓信有過人才能的是蕭何。當時蕭何作為劉邦的“後勤部長兼財政部長”,劉邦對蕭何可謂言聽計從。蕭何十分清楚韓信為什麼當逃兵,並不是怕死,而是感到幹治粟都尉這個官職在浪費自己的才華和能力,而蕭何與韓信接觸最多,自然瞭解韓信的為人及能力。



雖說是瞭解,但是韓信並沒有辦法在蕭何那裡展現出“大將軍的才能”,也沒有辦法去驗證韓信是當大將軍的料。這是一個會讓所有人都頭痛的問題,畢竟大將軍這個位置關乎整個漢軍生死存亡的大事,所託非人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可以說,韓信提出這樣才“不走的條件”蕭何內心必然忐忑,那麼蕭何有迴旋的餘地嗎?有,就是把這個“球”直接踢給劉邦,讓劉邦去把握。蕭何可謂是“踢球高手”,不止這一次將“燙手的山芋”拋給了劉邦,前一次在沛縣反秦起事在選頭領時也是如此。

劉邦對蕭何的信任不容置,但是面對蕭何將一個連他自己都沒底,來歷不明的韓信推薦給自己作為大將軍,萬一眼前這個韓信是個“趙括”怎麼辦?劉邦有沒有迴旋的餘地?有!



何以見得?劉邦進巴蜀為漢中王,巴蜀是塊什麼地?天下最險之地,險在一夫當關萬夫莫敵。巴蜀歷來是易守難改,漢軍進巴蜀唯一的通道就是棧道,棧道一毀,別人進不來也出不去,漢軍出棧道即使打不贏,一旦從棧道退軍,敵軍也無可奈何。這便給了漢軍避免被滅的第一道“保險”。



劉邦進入巴蜀後,有了足夠保存自己的條件後,賭一賭眼前這個來歷不明的韓信是不是當大將軍的料完全有資本“押注”,因為賭輸了,可以全完保住自己不被滅,賭贏了就能更快地打回關中,何樂而不為?況且蕭大總管又推薦,給足蕭大總管面子的同時,也落得個知人善任的好名聲,簡直就是兩全其美的好事。



如果我們將這兩件事放在巴蜀歷來“難於上青天”特殊的地理條件來看,就能看出劉邦為什麼敢大膽將一個來歷不明的韓信放在大將軍的位置了,因為最壞的結果也能保存自己,輸得起,所以無憂。您們怎麼看?歡迎留言。


海馬叔叔說史事兒


劉邦開始任命韓信為大將軍,信的不是韓信本人,而是蕭何的眼光!

韓信其實被很多人“以為不凡”過。早年下鄉南昌亭亭長就接濟他吃了數月飯,結果亭長老婆不幹了,韓信甩袖而去。如果亭長老婆也能慧眼識英雄,日後也定得“一飯千金”相報。不過也可說明韓信此人,在一些人眼裡,確實會是一位人物,只是還不得志。


而且韓信也曾被推薦給劉邦,但連見面的機會都沒有。滕公夏侯嬰,本應斬了韓信,但發現韓信出言不凡,相貌威武,交談之後甚是歡喜,推薦與劉邦。但劉邦覺得此人不就是在我這守個倉庫嘛,能有什麼本事!不見!

直到韓信受不了在劉邦處的“冷遇”,又想跑的時候,曾與他結緣相談的蕭何,甚至都來不及跟劉邦告一聲,就跑去追韓信了。這才讓劉邦震動!震動的不是韓信跑了,而是我老家一起起義的鄉黨弟兄蕭何跑了!難道就因為我被項羽“封侯”困在這蜀地,一年多鬱郁不伸,這樣的左右手都棄我而去!想想劉邦就是再心大,也難免心裡一萬頭草泥馬在不斷奔騰。


但是蕭何兩天後回來了,劉邦又驚又喜。蕭何告訴他自己“月下追韓信”去了,才讓劉邦在大驚大喜後,重新審視韓信,拜為大將軍。我估計,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之前,定是有一番深談試探;加上推薦人的做法實在太給力,不如試試。反正這一年多來,遊兵於穎川一帶,所略之地每佔輒失,始終沒打開局面。(由此可以推斷,項羽之所以沒有重用韓信建議,估計很大原因是自己本身太強,所戰必勝。)

而韓信接手大將軍一職以後,給劉邦分析他和項羽的優劣,如同劉備聞聽諸葛亮的“隆中對”一般,韓信實際上為劉邦制定了東征以奪天下的方略。劉邦大喜,以為得之太晚。韓信本人也很爭氣,“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出其不意平定三秦之地。劉邦從此有了楚漢之爭的立足之地。至此,劉邦對韓信的“考察”,從“聽其言”,到“觀其行”,已經全部通過。拜韓信為大將軍,把劉邦手下“軍事戰略家”的空缺給補上,實在是劉邦評定天下非常重要的一步。


我是熱愛古代歷史的現代創業人如是。關注歷史,關注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