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北伐」爲什麼比歷史上多一次?


讀過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的朋友們都知道,諸葛亮“六出祁山”是整部小說最後的一段精彩章節。隨著漢丞相五丈原歸天,整部《三國演義》也進入了名氣最小、最不精彩的“三分歸一統”章節。所以“六出祁山”也成為民間知名度最高的三國故事之一。

不過根據《三國志》、《資治通鑑》等史書的記載,歷史上的諸葛亮對曹魏一共發動了五次北伐,比《三國演義》的“六出祁山”少一次。那麼《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六出祁山”為什麼比歷史上的諸葛武侯北伐多一次呢?

在諸葛亮執政時期,蜀漢與曹魏之間確實進行了六次大規模戰爭。建興八年,為改變總是被動挨打的局面,曹真率領三路共十餘萬大軍進攻蜀漢。其中曹真率主力從子午谷進兵,司馬懿率兵沿漢水而上,張郃從褒斜道進軍。

但曹真不知道的是,諸葛亮早就做好了應對曹魏進攻蜀漢的準備,在漢中構建了堅固完善的防禦體系。當時蜀漢在漢中地區本就部署了六萬主力,諸葛亮還命令李嚴率領兩萬江州軍支援漢中。蜀漢在漢中不僅集中了約八萬大軍,更是佔盡了地利和人和。

與蜀漢相比,曹魏對此戰的準備並不充分還失了天時。曹真率領的主力進入子午谷後便遭遇長達一個月的大雨,連一半路程都沒有走完,而其他按時到達指定位置的魏軍前鋒也被蜀漢軍擊敗。無奈之下,魏明帝只得命令曹真班師,這次伐蜀以失敗告終。


趁曹魏大軍撤退之機,諸葛亮部署蜀漢軍發動防守反擊,大將魏延、吳壹率軍攻入曹魏的南安郡,擊敗曹魏大將郭淮、費瑤。不過由於撤退的曹魏伐蜀大軍即將撤回,蜀漢軍沒有佔領南安郡,而是攜帶戰利品返回漢中。

雖然蜀漢軍在這場戰爭中獲得了最後的勝利,但畢竟是曹魏主動進攻蜀漢,所以史學界不將這次戰爭算作“諸葛亮北伐”。但小說《三國演義》根據這次戰爭虛構了諸葛亮第四次兵出祁山的故事,所以《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北伐”比歷史上多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