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山野里的雞頭參,你認識它嗎?

在農村老家的山上,雞頭參可是不少,關鍵很多人不認識,就算是本地農民也很多人不認識。這種植物在老家的大山裡經常能看見,不過挖雞頭參得會找,若是不知其生長特點,你一棵都挖不著。荊條、俗稱麻梨疙瘩樹、以及一些不知名的灌木和野草把你想走的地方封的嚴嚴實實,每次鑽進鑽出都搞的灰頭土臉,滿身乾枝枯葉,手上扎刺,扯破衣服那是常事。很多地方叫黃精,因地下根莖形狀酷似雞頭,俗稱雞頭參,這是生長在地面上的莖葉。雞頭參喜歡陰溼氣候條件,具有喜陰、耐寒、怕乾旱的特性,在乾燥地區生長不良,在溼潤廕庇的環境下植株生長良好。據說有多少個雞頭就證明生長多少年。

農村山野裡的雞頭參,你認識它嗎?

好多地方把它叫黃精,黃精屬補藥,名花,是國人經常使用的一味藥用植物,對人體有保健作用。明《本草綱目》記載,黃精為服食要藥,列於草部之首,仙家以為芝草之類。 時珍曰"黃精受戊己之淳報,故為補黃宮之勝品"。也就是說它是古人修道成仙之類的必服仙草。

農村山野裡的雞頭參,你認識它嗎?

雞頭參可入藥,又可食用當菜。具體做法是:把雞頭參洗淨,切成薄片,在沸水中煮上二分鐘,撈出放上白糖,待糖化後,用筷攪拌,就成了一盤好菜,甜脆可口,津津有味,吃後有養顏、健腦、美容之功效。

通常我們老家的常用做法是將雞頭參,加工洗淨,裝入廣口瓶,來點“牛二”,泡它一瓶酒,慢慢享受,若是朋友來訪,就這個了。

農村山野裡的雞頭參,你認識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